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ost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屋 顶 上 的 漫 步 者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21#
发表于 2009-8-1 01:06:33 |只看该作者
  对整体性的把握,是长篇作品的血脉所在。但在这篇里,支撑起小说的还只是情感(准确说是情绪)。因此,那些在旁人看来索然无味的句子,对作者而言,实难轻易割舍。可是,创作的目的既不仅仅是服务广大读者,也不仅仅是作者的宣泄——她当然需要拥有自己的生命了;杰出作品注定要脱离开作者和读者的视线,而成为第三种存在。至于“视野”或高度的问题,亦在其中。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2#
发表于 2009-8-1 14:35:59 |只看该作者
"杰出作品注定要脱离开作者和读者的视线,而成为第三种存在。"
确实如此。可是这也一直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小说到底该怎样呢?作者倾尽全力写出来,读者看着不错那肯定好;觉得不怎么的,作者也没有办法,只能顺其自然,狂妄一点的就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唉。可是,我确实是想写成或改成一个比较好的作品。
想请教shep的就是“杰出作品注定要脱离开作者和读者的视线,而成为第三种存在”的话,其中支撑作品的到底是什么呢,除了情感,视野。在你的心目中,最为欣赏的又是那部作品呢?我是指中篇小说。
难道,作者仅仅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23#
发表于 2009-8-2 20:21:53 |只看该作者
过于强烈的感情确实给这篇文章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文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很耐读的,到了后半部分就显得越来越冗长,大概是因为那些内心独白和感情抒发中过度地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这种主观情绪是如此严重,以致于即便是对郁子洁的描写,也充满着强烈的主观意味。

如果作者想要把这篇文章改好的话,建议把“我”改为“他”,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描述整个故事,也许能使过热的情感冷却下来。这个方法不一定可行,但值得试试,具体改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我本人四年前也写过一个很失败的长篇,用的是第一人称,现在正在试着用第三称人称对它修改,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好友

167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09-8-2 20:45:54 |只看该作者
马耳提到的这个方法是否现在有一些实验,片段也好,拿出来对比的看一看,我只能想象那完全是两个小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这很难说是修改,四年前的长篇由四年后的你来修改,成功与否(细微到代入小说的情绪)我想也不是简单的因为转换了视角而已,我觉得主观的情感本身不是弱点,lostboy 在这篇遇到的问题我想是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取巧的

lostboy 的考虑总让我自感在状况外,
“想请教shep的就是“杰出作品注定要脱离开作者和读者的视线,而成为第三种存在”的话,其中支撑作品的到底是什么呢,除了情感,视野。在你的心目中,最为欣赏的又是那部作品呢?我是指中篇小说。”
类似这样的问题你总是保持着高度兴趣,不知道“想”到这些问题能不能帮你把小说写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5#
发表于 2009-8-2 21:07:19 |只看该作者
“类似这样的问题你总是保持着高度兴趣,不知道“想”到这些问题能不能帮你把小说写好呀:”L,个人感觉大概是不能。唉,对小说,也许更确切地说是对自己,总怀着一种近乎纯洁的感情,总想看到那些最好的,因此总是忍不住问这些幼稚的问题,见笑了。
马耳版主提到的方法,确实想过,现在也一直在想。在两年前定稿的时候,打印出来,看着第一段,改为第三人称的想法突然就蹦到了脑子里,只是没敢也没舍得动他。毕竟,自己倒是想模仿包法利夫人,:L:L(太狂妄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6#
发表于 2009-8-3 02:35:13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一直还在想这个小说。打动我的地方不说了。想的当然还是问题。
补充2点。

1、我曾提出,个别地方,有些句子的描写有些“粗俗”,暴露出作者在审美方面的基础不稳,指的就是12楼摘列出的那些句子。它们确实太“熟”。因为篇幅长的原因,我认为这个缺点很明显但并不致命。

2、读者反映的“不耐读”,“读不下去”,这个作者不要过多纠结。毕竟这是网络上的阅读。塔科夫斯基的片子无论我再怎么喜欢,如果要我保持精力地观看,也要分两、三次看完(这不是说咱们的作品已经能够到他作品的肩膀了,只是举例)。“独创的艺术的成品”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否冗长,是否过渡渲染,并不是我们最终要关心的目的。我并不是说回帖者批评得不对。只是我认为作为作者,对这一类意见,不要过分在意。领悟评论者的意思就够了。

3、小说的核心问题,还是它的视野,很多评论者也已经提到了,其中SHEP的归纳最合我的心意,只是我一时总结不出来他那样的话。艺术创作的最终状态,确实应为“创作的目的既不仅仅是服务广大读者,也不仅仅是作者的宣泄”。但对于如何不自我,如何使作品不成为作者个人的宣泄,我也一直困惑,练笔、阅读到今天也只似乎隐约体会到这种感觉。
中国近20年来的主流文学创作,不外乎从将作品中“毫无自我”的状态困难地拽向“拥有自我”的状态。现在的中国文学也仅仅是刚找到“自我、自我的宣泄”的感觉而已。离这个“无我、无他”而又“有我、有他、有所有”的最高的创作层次还有距离。
简单说,主人公“子洁”的痛苦也许不成立。如果这个痛苦是不成立的,那么小说的整个大厦也将崩塌。这可能是致命的。
至于改变它的最简单方法,我认为,不是修改小说中主角的发展之路,而是将其他配角、特别是和主角尖锐对立的那些配角的形象完善,则是最可能达到完善的通途。

说得罗嗦了,可惟有罗嗦,才能表达精确。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1

主题

4

好友

3786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27#
发表于 2009-8-10 00:03:10 |只看该作者
读第一节的时候相当兴奋,后边就提不起劲了。没看完,但能感觉出这是个用心写出的作品。
真正的美人我想还是应该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气质,要写出好作品,还是要养气。前不久看的冯与蓝的那篇总得要从树上下来,就有一种从容优雅之气。目前你还是多读点好作品,不要太在一些小问题上较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2408

积分

论坛游民

我是一颗续命的核桃

Rank: 3Rank: 3

28#
发表于 2009-8-22 01:12:04 |只看该作者
大哥,进步神速。
说些读后的想法。
好的地方:
一、从行文可以看出你对此篇所倾注的精力。通篇精雕细琢,让我感动(为你对写作真诚的态度感动)。
二、词语的运用也比之前准确很多,恭喜。
三、双线索的分散、交叉、融合运用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浑然天成。
四、故事所阐述的主题让我兴奋。好久没读过此类作品了。

我觉得略显不足的地方是:
一、尽管词语的运用准确很多,但仍旧有许多地方用得不够准,应多练习,培养对词语运用的敏感性。
二、好些个地方的描述太过平淡、类于常语、流于俗套了。我记得我跟你说过,要用别人没用过的、比较少用的叙述。好比“火红的太阳”,准确吗?准确的,但,被人用烂掉了,用之则错。
三、个别地方的长句有些纠结。我觉得长句还是少用为妙。首先它会拖慢语速,其次它的力量没有短句大。
四、我觉得作者在小说里的痕迹太重了。定论的叙述用得太多太裸露。这样会让读者产生抗拒。要站在“看着”的角度,而不是“参与”或“制造”的角度,我以为,客观的叙述,理性的写作,是至高的境界。你觉得呢?
胡言乱语,大哥莫怪。
我把你遗在从前的地久天长拾来,日夜打磨,化作尾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2408

积分

论坛游民

我是一颗续命的核桃

Rank: 3Rank: 3

29#
发表于 2009-8-22 01:13:40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因用手机上的网,无法举例。大哥见谅。
我把你遗在从前的地久天长拾来,日夜打磨,化作尾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1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0#
发表于 2009-9-22 22:09:50 |只看该作者
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小说显然不是以情节取胜,小说营造出的那种物哀的意境、连绵不断地悲剧氛围把读者引入一个氤氲、迷幻却又真实的荒凉、刺骨的场景、氛围、存在。这种悲剧意识让人在小说之外,自身的生活和意识中带着怀疑重新去评估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价值。
   主题思想和卡夫卡的《饥饿的艺术家》有些相似。就是说一个艺术家气质的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他与普通大众之间始终隔着一堵墙,并且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人生、爱情的理解始终与平常人格格不入,对于一个有着自卑情结+艺术家气质+深重的打击的人,结局只有两种,要么走向自我毁灭,要么凤凰涅槃。
   作者对小说意向、场景和内在氛围的营造很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式那种融哲思与某种独特的身历其境的感觉,这很难得。
   缺点是人称视角没有构造好,作者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但是在行文中多次出现上帝视角,不能不说是一处硬伤。还有就是有些意识流描写过于冗长,造成小说的叙述割裂、被打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3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