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紫禁城里乌鹊飞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4 11:38: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莫衷</p><p>&nbsp;</p><p>说到法国作家与中国的渊源,圣-琼·佩斯、克洛代尔、马尔罗甚或汉学家艾田蒲容易被人想起,谢阁兰、皮埃尔·绿蒂等似乎“次一级”的法国学者文人就不那么有可提之处了。别人不说,马尔罗凭《人的境遇》赢得龚古尔奖,一跃成为法兰西一流作家,可他实际上根本没到过上海。绿蒂倒是真的来过中国,也参与过“武装”斗争,不过他的《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只是一组纪实,评文学奖是不可能了。</p><p>去过故宫的人,一大感受就是乌鸦很多,1900年绿蒂作为海军上校来到浩劫后的北京,看见了不少乌鸦,但他可能不知道这是北京的传统鸟类,也许还纳闷北京备下那么丰盛的死人宴,为什么只招来了乌鸦而不见一只秃鹫。看看北京的惨状:奇珍异宝毁于一旦,满街乞丐东倒西歪,野狗在尸堆里转悠,撕咬着死者腿上的残肉,四处是断垣残壁,就连高大的城墙都显出“肃穆哀愁”来,绵延开去像是“被诅咒的大草原”。这时他听见了声音:“栖息在高处黑洞洞的雉堞里的乌鸦冲着死人呱呱直叫,我们经过时,那叫声像在迎接我们。”</p><p>我们看不到绿蒂笔下有多少同情流露,他至多偶尔施舍一点小钱打发乞丐。这位作家天生冷酷无情?不见得,他对本国士兵的赞誉和爱惜溢于言表。阴风惨惨中,他一看见法国国旗就振作起来。他把不多的凭吊兴致,都献给了死在法国驻北京公使馆门前的士兵:60多名法军士兵和20多名奥地利士兵在这里抵御义和团的进攻几乎全部葬身,其间还“冒着中国人的炮火,在这里安葬了一位白髯的老神甫”。传教士被“拳匪”大量杀害,他们无疑是绿蒂眼里令人动容的英雄。</p><p>我们都知道使馆是国际法上不容侵犯的领地,但这不能为“武装侵略”背景下这类为“文明世界”来的侵略者垂泪的举动开脱。皮埃尔·绿蒂,大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我们本可期待在他的日记里看见一些内心的矛盾——民族情结和普遍正义的矛盾,爱国之心和悲惨现实的矛盾,忠与善的矛盾——但他的逻辑里,这些范畴间似乎并无太大冲突,他的描写很冷静,他从容地一边巡视战场,一边像观光客一样记下异国的各种细节,体验北京的民俗风情,评点面色难看的中国民众。他会见李鸿章后没多说什么,见了大主教法维埃后却写下这么几句话:“我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他是那么顽强且信念坚定。我想中国人得要认真对待这位使徒们的先驱才行啊!”</p><p>绿蒂的殖民主义心态是完全内生的,《在北京最后的日子》这类作品,正是萨义德所指出的形成于世纪之交,塑造西方人的东方想象的文本之一。不管绿蒂有多少艺术才华,他至多也就是承认中国皇城设计精致,结构庄严,甚至说“欧洲城市的鸟瞰图呈现的是一个多么荒蛮的丑态”。但这纯是建筑美学上的,文化方面他绝对不可能拿下“文明-野蛮”这副有色眼镜,眼里尽是东方帝国的保守落后:“没有一处院落,也没有一道行廊赶得上这里的闭塞和沉哑;多少世纪以来,这些庭院一直笼罩着中国皇帝那疑心重重、反复无常、随心所欲的脾性的阴影。那冷酷无情的楹联于此可谓恰如其分:凡入此地者,都须舍弃一切期望。”</p><p>单是这种压抑感就足以让绿蒂全盘否定帝国存在的合理性了。我以为可以浓缩他全部北京体验的,乃是1900年12月他在萧瑟的北风中回到宁海时写下的一句话:“我们背井离乡,被远远地流放在这里。”他的过于鲜明的殖民者立场常常阻碍我们欣赏他的文笔和思想,惟独覆盖全书的一层淡淡的孤独和感伤才让人想起他是个文人,尽管孤独只属于作者自己,感伤也很少是为中国而发。</p><p>《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p><p>&nbsp;[法]皮埃尔·绿蒂 著&nbsp; </p><p>上海书店出版社06年9月<br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9-17 12:00:54 |只看该作者
这段小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些日本漫画家描绘的二战漫画,人所处的环境毕竟要影响他的思维和世界观,有大爱的作家毕竟是少数。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9-17 20:36:02 |只看该作者
<p>“没有一处院落,也没有一道行廊赶得上这里的闭塞和沉哑;多少世纪以来,这些庭院一直笼罩着中国皇帝那疑心重重、反复无常、随心所欲的脾性的阴影。那冷酷无情的楹联于此可谓恰如其分:凡入此地者,都须舍弃一切期望。”</p><p>我们若是见了国外的宫殿古堡,发出的喟叹未必不似这样事不关己、高高在上、无关痛痒而又自以为客观清静。</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9-19 09:52:41 |只看该作者
<p>“没有一处院落,也没有一道行廊赶得上这里的闭塞和沉哑;多少世纪以来,这些庭院一直笼罩着中国皇帝那疑心重重、反复无常、随心所欲的脾性的阴影。那冷酷无情的楹联于此可谓恰如其分:凡入此地者,都须舍弃一切期望。”</p><p>我看这个评论没有什么不当之处</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07-9-19 15:36:45 |只看该作者
同意老军的观点。
Narkomf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9-19 18:16:18 |只看该作者
评论本无当与不当之分,评论都是一相情愿的东西,许多人叫好别人的评论“得当”是因为暗合了自己的想法,称别人的评论“不当”则是因为不合自己的想法。这种定性法则和现象我看不出有什么“当”之处。因而,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以“当”或“不当”为判断标准,并予以论定,这做法、这说法,就已“不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9-19 23:29:36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09-17 20:36:02的发言:</b><br /><p>“没有一处院落,也没有一道行廊赶得上这里的闭塞和沉哑;多少世纪以来,这些庭院一直笼罩着中国皇帝那疑心重重、反复无常、随心所欲的脾性的阴影。那冷酷无情的楹联于此可谓恰如其分:凡入此地者,都须舍弃一切期望。”</p><p>我们若是见了国外的宫殿古堡,发出的喟叹未必不似这样事不关己、高高在上、无关痛痒而又自以为客观清静。</p></div><p></p>发出这种喟叹的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我们就是拉着不穿衣服、残废的维纳斯和穿着衣服、傻笑的蒙娜丽莎一顿狂按快门,然后就呼啸而去啦。(搞得现在都不让我们拍了。)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5 08:1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