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1-13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2 点
- 金钱
- 28631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432
- 精华
- 0
- 积分
- 31
- UID
- 10838

|
<p>新闻原文:<a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906/wh/whxw/200709060024.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906/wh/whxw/200709060024.asp</a></p><p>快评:《关于爱与黑暗》</p><p>阿摩司·奥兹有着一张和善的中年人的面孔,中年人式的和善意味着青年人总是难以想象这张面孔会产生微笑以外的任 何表情。他的形象可能会让你想起独自走在异乡街头时坐在路旁的长椅上向你投来好奇目光的另一个路人,你们可能会 为共同的目的而暂时同行,并且不在意在这短暂的旅途中分享彼此的故事。</p><p>奥兹有一个故事,关于爱与黑暗的故事。</p><p>“《爱与黑暗的故事》是奥兹完成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这部近600页的长篇小说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展示 出一个犹太家族的百余年历史与民族叙事:从“我”的祖辈和父辈流亡欧洲的动荡人生、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后的艰辛生 计,到英国托管时期耶路撒冷的生活习俗、以色列建国初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大屠杀幸存者和移民的遭际、犹太复国主 义先驱者和拓荒者的奋斗历程等等。”</p><p>一个犹太家族的百余年历史,这看上去像是以耶路撒冷为背景的又一部《百年孤独》。小说不会揭开历史的迷雾,但对 于小说家灵巧有力的手和活跃的思维而言, 历史的迷雾不过是一团可塑性很强的黏土。</p><p>“我写了一部关于生活在火山口下的以色列人的小说。虽然火山近在咫尺,人们仍旧坠入爱河,感觉妒嫉,梦想升迁, 传着闲话。”</p><p>生活在火山口下,这也许是《爱与黑暗的故事》和《百年孤独》最大的不同:那场将马贡多完全抹去的飓风与百年的历 史做了个除法,仍然猛烈地在中东地区低声呼啸着。《爱与黑暗的故事》中没有梅尔加德斯的预言,没人会以魔幻离奇 的方式离去,在以色列的火山口下,没有喝下一杯就能让人离地12厘米的巧克力,将人们推向各种遭遇的,只有战争 和生活。</p><p>《南方周末》对奥兹的这篇专访的副标题把“‘现在就和平’发起人”这一身份放在了“作家”之前,但很显然,奥兹 并不是一个高调的社会活动家,他所展示自己的身为一个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平凡、平和并令人羡慕。在一个充满山间新 鲜空气的沙漠小镇中生活了25年听上去并不适合一个左翼组织的发起人,就如同以士兵的身份参加两次战争听上去并 不适合一个作家,但奥兹认为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他的写作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我有理由相信他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 对中东和平的向往与昆德拉笔下“伟大进军”所指的媚俗与矫情无关——为人道主义和和平写作的是萨特而不是奥兹, 奥兹成为作家的原因是他母亲充满神秘感的自杀,“作为作家,我的一生就是在探寻这种神秘感”。唔,这听起来很酷 ,我突然对每个成为作家的人之所以成为作家的理由产生了兴趣,那些答复也许会如星空般深邃。</p><p><br />在没有战争的国家中,作家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往往与调节(经常是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有关,可能 是因为我对社会的接触面狭窄且偏僻,这些活动往往在充满尴尬的同时也充满了无聊的冲动与各种脑残。在这样的环境 中,除了保持低调以外似乎不存在任何可称为明智的选择。</p><p>我不是作家,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与社会复杂的死大学生,不够积极的校园生活让我对所谓战争和苦难的态度冷漠。尽 管如此,《爱与黑暗的故事》在一位阿拉伯富商的赞助下将于明年出版阿拉伯文版,虽然我没法说“无论如何,这是件 值得高兴的事”,但我要为此而礼节性地鼓掌,顺便叫一声好。</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