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崔玮诺:试论Vicn Gogo和他的死魂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1-5-25 14:32:39 |倒序浏览 | 取消回复通知
记得前几天我写过一个《试论英美文学》的文字。现在我也想试着来议论一下《死魂灵》。

我来论这个小说有一个优越的条件。那就是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觉得一个读者没有看过一本书是最有资格来议论这本书的。因为他的议论完全是源于他从旁人或者从各种媒介而来的一些信息。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观的成分。这种议论必然会带着某种客观而使得这本小说更加得光辉其形象。暂且这么说吧。

我的确没看过这本书。我甚至连一段也没读过。但这是一本很著名的书。我一直觉得在普希金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之间不需要有任何作家来填补了。或者还有一个莱蒙托夫。我觉得即便没有也可以作为一个传统的俄国文学史而存在。

可偏偏就冒出来一个果戈理。而且那么的理所当然。

果戈理这个作者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模糊的一个存在。

虽然我熟稔他的两部最著名的作品的一些主要的价值走向。容许我这么说吧。

这注定是一篇另类的评。

说说果戈理吧。或者叫果戈里。不知道为什么要搞出两个名字来。

Gogol=gogo!

那就说下gogo吧。gogo当然跟那个ladygaga不一样的。但gogo自然有他的特别之处啦。狗狗生于1809年4月1日。他如果活着今天应该有两百多岁的。但那是不可能的。而且狗狗死得也比较早。1852年3月4日。

狗狗的全名是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
我们可以叫他Vich Gogo 跟Lady Gaga是一个类型的艺名吧。

Vich Gogo或者叫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和Lady Gaga一样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与嘎嘎也是一个类型的。

从狗狗到嘎嘎。显然是经历了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嘎嘎走红在两百年以后吧。

至此,我们的《死魂灵》的作者才显得亲切起来。如果他的艺名就叫维奇狗狗的话。也许会更深入人心呢。那么这个“果戈里”或者“果戈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让读者诸君去想想吧。

下面把Lady gaga的全名“罗列”出来。

原名: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史蒂芬妮·乔安妮·安吉丽娜·杰尔马诺塔)

如果在两百年前。她不会叫Lady Gaga。而会叫马诺他。美国的却是来自德国的马洛他。

而如果Vich Gogo出生在现在这个世纪里的话,他也不会叫什么果戈理了。实在是没道理的一件事。

说了半天好像都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

话说Vich Gogo只在人间活了。四十三个年头。不过他写了《死魂灵》。这很重要。因为他活得年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了一本重要的作品。

这位严格的艺术家对自己的创造非常严格。不满意的就会丢进火炉里烧掉。他就是这么对待他不满意的第二部的。

还好所幸第一部还是流传了下来。也就是这本书原本可以写得更长更好一点的。但现在只能这样了。我们有第一部也就可以知道他的基本走向了。

这个故事的构思跟他的其他一些重要作品一样也能讨巧。主题上非常的鲜明。这样的作品放在文学史在注定引人注目。

那么死魂灵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我在网上可以在其他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可以判断。死魂灵写了一个卖死魂灵的人。这个故事不是侦探诡异小说。死魂灵其实很简单就是死掉了的农奴。现在这个小说有很强烈的阶级性和历史感。因为在我们这样的世界时不存在这种东西的。农奴似乎只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俄国有客体的存在。而现在却没有这种事物。

所以果戈理的这个小说倒是很贴近生活的。所以这是一部关于生活的小说。但因为作者生性幽默而又写得很有趣。

翻译者有鲁迅。他自己的小说却没有这种趣味。而只是刻板如杂文的说教。

再次说到果戈理。我现在非常想将Ladygaga和Vich gogo的照片放在一起。所以我决定这么做。

这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这两个人是用传统的说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而且长得也不想,也不是一个性别一个领域里的。

所以这完全类似一种恶搞。

但他们都很有娱乐精神。而且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这一点倒值得承认。

译林的翻译一般都很有力感。这位王室什么的。非常抱歉这个字我不认得。有点像姜夔的夔字。但又像是简单化了。

不管了,重要的还是作品。当然如果Vich Gogo娱乐性仅是如此。那倒没什么必要大书特书了。

但Gogo的书还是值得阅读的。他的风格却是不同的。不想屠格涅夫的扭捏。也不像普希金的作态。也不像托尔斯泰的朴实无华,也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通俗。契诃夫似乎有继承他,但少了几许经典的味道。

果戈理注定是属于经典的。这一点与郭敬明决然不同。虽然他们是跨国籍的同姓。

在我看来趣味性是最最重要的。如果这个事物缺乏了趣味也就味如嚼蜡。没有生机了。倒像是死掉了一样。所以这个死字。倒是让这本书添灰不少。而且这个名字正好与果戈理这个名字有一点形状上的类似。希望这只是幻觉。人们对于那些已经既定成俗的东西一向充满幻觉。

下面看看他同时代的人是怎么评价这部作品的吧。我都懒得写了。
死魂灵依然是根据普希金启发和提供的素材的。

《死魂灵》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

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

“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赫尔岑曾回忆说:“该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   

别林斯基说道:“只有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处理手法,着重内容而不是‘情节’得人才能充分领略果戈理的史诗一样的作品。”

这部小说猛烈抨击了农奴制和当时的官场的黑暗,渴望寻找一条用东正教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路子。果戈理认为上帝赋予他写作的天才,要让他向俄国指明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如何正确地生活,因此后来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接下来的几年,他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激情。

1845年6月,他将已经出版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写。

真是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呢。

果戈理的作品具有华丽生动的散文风格,将社会现实的暴露和讽刺幽默结合,充满了怪异和幻想的因素,因此很能吸引读者。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