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死无立锥之地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368

积分

新手上路

狗不理包子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1: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现在谈这个,啊,早点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I wished I had died before I ever loved anyone but her

39

主题

0

好友

591

积分

注册会员

唯阿

Rank: 2

2#
发表于 2007-8-4 13:21:45 |只看该作者

随笔:死无立锥之地

随笔:死无立锥之地
唯阿




邮递员送来了昨天、前天和大前天的报纸。由于台风航船停航了一天,因此这些向来迟到的“新闻”在老规矩的基础之上又多迟到了一两天。过时的中国新闻往往具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就像中国的现实生活。就在我准备把体育、娱乐版择出来留给大家看而将其它版面给狗崽们垫窝时,内中掉出一封信来。信里应当有一两张照片,摸起来硬梆梆的。
收信人是我们派出所,发信人是珠江沿岸某市的一个派出所,两张照片是同一个女子的,一张是“全身像”,一张是头部特写。均为俯拍。那女子双眼紧闭、头发散乱,面容微微有点浮肿。着装普通之极:蓝色牛仔裤配粉红色短袖圆领紧身T衫——女明星、女小资与打工妹都这副打扮,至于表示她们身份差异的质地上的区别则很难从照片中分辨清楚。信内有一张协查通报,列有更为详尽的这女子的身体特征及数据。——她是一具“浮尸”。打捞到她的那个派出所想通过我们了解一下,近期辖区内是否有如上特征的女人失踪。
我很惊讶。一般而言,谁都知道在广东境内,珠江的水是自北向南流向大海——即我所在的位置的。这封协查通报透露了自然世界这么一点可能性:一个跳海或坠海而死的人,有可能随着不断上溯的回流之水飘荡到上游的某个地方。如果没有这种可能,那或许只能说上游那个派出所为了破案有点不顾自然规律,病急乱投医了。
其实这不成其为“案件”,只能称其为“事件”。协查通报里引用了这个溺毙女子的简短的遗书:“王XX,我恨你!”假如遗书不是伪造,那断定为自杀当无疑义。通报中引用这一句,是想让我们查一查辖区内的所有常住与暂住人员中有没有一个叫“王XX”的。假如查到了这个“王XX”,下边的工作套路就是:找到他,查知那女子的身份,排除掉他杀的一点可能性,通知其家人处理其尸体。然后其家人凭借一张死亡证明书到其户籍所在地注销其户口。从这时开始,在法律意义上讲,这个有着花样年华的女子(通报中推测其年龄为“20岁左右”)就彻底与文明世界断绝了一切关系。


“大海里捞针”,这是我未读书识字之前从成年人口里学到的一句俗语。对于一个生活在内陆省份的儿童来说,针之小很常见,而海之大就只能靠想像了。于是通过无边的想像,这句俗语所隐含的意义叫我觉得又深刻又简明扼要。意义之外,还有形象性带来的艺术般的余味无穷。比如,我就想过,对大海来说,掉进来一根针跟掉进来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不要说质,就连量的区别都不存在。针让我立即联想到人的渺小。还有,海就像人世一样具有强大的腐蚀、吞咽的能量,人啊针啊,肯定等不到海枯就将彻底消失无痕……
不恰当的联想:把针折一个弯,让它具有一点鱼钩的模样,然后扔进海里,无论如何,这个新形象会让针和海的相互关系具有某种极为微妙的隐喻意义……这是题外话。
……我以前的辖区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每逢夏夜,经常会接到有人要跳海寻死的警情。一般都是男的报警,而女的骑跨在海边栏杆上哭天叫地,诉说着对男人及这个世界的厌弃和绝决。我们从来都不着急,因为这只会是一场闹剧。全他妈的假的。弄回派出所,往长凳上一丢,我们就忙其他的事。那一男一女还会继续闹,但因为缺乏观众,于是感到无聊,最终会挽手或相拥着离开。有一回一男一女闹够了,还相抱着在值班室里亲吻,忙得焦头烂额的所长愤怒地吼道:“滚!”我们哄堂大笑,暗暗地骂一句:“傻B!”……不知道是中国人的情感日益稀薄了呢,还是贫乏的文化教育使大家不能真挚而又感人地表达情感,总之我看到的这些“抒情”都像是三流文学和肥皂剧教出来的劣等货。——中国文学也这副操性。真正的自杀者是真正的悲愤者,他们不屑于表演,而激烈的情感本身也排斥任何表演性。比如,那位“恨死了王XX”的无名女子。看惯了闹剧,叫我不由得对她产生了一丝敬意。——敬意的一半是惋惜。
到海岛工作后,我已见过三条“咸鱼”了。第一个是男子。落潮后,渔民发现他“直立”着卡在山崖缝隙里;第二个是女子。渔民拉网时,还以为逮着大鱼了。她已经被海水沤烂了,我在3米外远远看了一眼,发现鼻子、唇吻都差不多被鱼吃光了;第三个是个极有经验的水手,53岁,他死在船舱里了。——就在这一次,收尸员小许对我说:“海的事,神得很。”老水手也确实“神”,他经人介绍来岛上作工,中午到达后,吃了中饭就上雇主的船睡觉。晚上又上岸吃饭,他没有朋友,一个人要了一瓶尖庄喝到23时,然后再回船睡觉。谁知就一睡不起了。
老水手不算,他没有死在“海里”。假设不是他杀也不是意外死亡,上一段提及的一男一女无疑也是配得上敬意的自杀者。但是,我现在有点改变初衷了。我得说,我心里滋生的那一点点敬意,完全是基于对自杀表演者的厌恶心理造成的,是基于对浓厚的虚伪和做作的社会风气的逆反心理造成的。今天,当我看着协查通报所附的女子的尸体照片,竟有一丝恶心感袭上了心头并且久久挥之不去。就像前几次到现场看到那个直立男尸和残损女尸以及老水手的侧卧死尸一样。仅仅看了那么几眼而已,但我回到所里后把自己认认真真地洗了两遍。一天没吃饭,夹了几筷子菜,基本上都是干喝酒。我想通过酒劲来压制或者说洗涮掉弥漫在空气里的象征性尸味。
我并不是一个怕与尸体打交道的人。刚工作那会儿,奉命看守尸体总像约会等人那般平静。看着书,时不时翻翻眼瞧一瞧横着的那位,仿佛提防他或她突跳起来逃跑似的。但是现在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不是老了没胆了,而是我对死亡有了新的看法。那就是:死亡其实很难有任何美好可言。
还有,我少年时代对海的想像有缺陷。我高估了汪洋大海的无边无尽和无所不能,海里的尸体并不是都能消失无痕。起码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三具。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音”。这有点玄。其实简单化地、物质主义地考量一下死亡就会发现:死亡者没有处理掉自己的尸体。而尸体是一个释放着许多意义的存在,比如血的恐惧、肉的腐烂、五官的扭曲,比如任人摆布的被动和暴露身体隐秘处的无奈……我的意思是说,死亡者自以为一了百了了,其实它留给了活着的人一大堆现实的和意义上的麻烦。我还可以举例说明。几年前,一个诗人自杀了。因为是诗人,所以判断评价起来很困难。但是我听到一个打排球的女孩子说道:“这人的尸体把地上弄脏了。”我当时就同意她的说法但只能暗自点头……
老水手死后,雇用他的香港船主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水手虽然还没有开始为他工作,但根据特殊的海洋渔业劳动法规,他们的劳资关系算是已经确立,因此他必须履行资方的赔偿责任。老水手的家人、村长及一位粗通法律的村干部一行十一人浩浩荡荡地到了岛上,他们要以奇特的中国方式——或声泪俱下,或义正辞严,或推搡打斗——索赔。在那几天,每个清早,香港船主到妈祖庙上香之后,就会垂头丧气地踱进派出所,和早已到达的、手上还拿着小笼包的老水手家人开始谈判。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有人拍桌子乱吼时推门而入,安抚或训斥几句,然后把法医的鉴定及警方排除他杀的报告再宣读一遍。谈判持续了三天,那个老水手就在山后垃圾场附近一个废弃的营房中呆了三天。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觉得老水手死得太失败了!
谈我自己。可能有点矫情,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在盘算着自己的死法。我理想中的死法包括两方面,一、操纵自己的死亡;二、同时要操纵自己的尸体。我从小就对周恩来处理自己尸体的方式赞赏不已:火葬、撒骨灰于大地江河。——这其实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智慧。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其实从佛教里获得思想力量处很多。纯粹的共产主义理论教育其实很难让人血肉丰满。但是赞赏之余,还是觉得不够彻底。因为,周总理其实同样没有在融于大地江河之前终止其尸体释放意义……我理想中的死法绝对是存在的。比如,二十年前,我读到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的丧葬仪式,他们会把垂死的老人背到深山里的山洞里遗弃,老人就在那里干干净净地死去。这故事还有下文,一支探险队找到了这个山洞,他们对一具具骨架非常好奇,拿手指一触碰,骨架顿时化为灰土。探险队有点煞风景,但老人的死亡还是称得上理想的。当然,我心仪的最理想的是大象的死法:垂死的大象自己找一个山洞走进去等待化为灰土。对我而言,要人背着去死地都是要不得的破坏完美的举动。
但是谈何容易!到处都是人,文明化、组织化的触角伸向了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要找到一个不被发现的山洞、要实施那种理想的死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4年9月2日

[em33]
斯文久已无先觉,盛世今应有逸民;我的刻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73112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07-8-4 13:21:46 |只看该作者
死这玩意总有点残像,我倒希望粉身碎骨那样。比较欣赏卡死在岩石里那位,因为离死太远了,偶尔想一想还是很抒情的。不过死亡这个话题太伤感因为容易延伸到亲人。你知道,亲人总是比我们先死。老而不死的就是自己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