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1202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420
- 精华
- 0
- 积分
- 725
- UID
- 1665

|
美是转瞬的东西,很快就消失,但是它能让视觉和思想发生暂时的停滞,具象的线条逐渐变为抽象的颜色和文字或是一种混乱的东西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而丑恶的阴暗的往往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就象树皮上的划痕,年岁再久都无法消失。
我们已经越来越丧失对美的欣赏能力了,它不在生活中,而在生活之上,要跳一跳才够的着,大多数人懒于伸手,为生活所累,被丰腴的物质生活压的满肚肥肠,或者是瘦弱佝偻,或是沉湎于病态的自我情绪无法自拔,懒惰的造作的美越来越充盈我们的大脑,健康的反而被认为是幼稚的可笑的缺乏锤炼的。
回到本原,不仅是图象,文字更是不可能。不能违背进步的法则,但一定看清进步的方向,需要去探路。
年轻人的眼睛更加明亮,不难想象,观察一下就可以知道,老年人由于用眼过度使眼睛的透明度降低,或是干脆舍弃明亮的本能,对美的鉴赏能力自然也会低很多,除非他在用书籍和真理不断的去擦亮它,而不是用书籍和伪真理去加速它的失明,他的眼睛才会随年月而不断明亮,他看到的线条才会在阳光下棱角分明,才能更好的抽象成为线条似的图案,他所处理的事情才不会被表象描绘的失去了条理而乱做一团。
我们应该试着让自己的表达清晰,要有纹路脉络,晦涩是高于生活的粗鄙语言的,但在晦涩后的回归更是一种更直白更潜入生活本质的东西,不能忘了目的,让美的东西回到生活里,回到可以理解的生活层面,精神被包裹在文字和线条中,而不是游离的,飘散在空气中的。
我欣赏虚伪,因为虚伪总是比真诚更加博得人的喜爱,赢得人的第一印象的好感,但现在的虚伪包装的很好了,包装在华丽和复杂的线条中,乍看去是不迎合人口味的,但实际上更能所谓一下子虏获人心,因为它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精巧的布局上面。
去肉去肉,减掉线条,该露出来的地方若隐若现,即达到了还原的目的,精神层面上对美解构式的还原,不是单纯的形式复古,那是愚蠢的,因为时空不同,美基本的形态也在变化。
在线条中寻找美,但不是用来限制美的,颜色也不必局限在某种形体中,应该以精神为媒介。
突然想到这一段是因为在公汽上看到的隔壁车上一双双被生活磨砺而失去光芒的大学生(年轻人)的眼睛,蒙满了迟钝的教条和固定教育框架,有如几十岁的老民工,眼球中的液体已经不再敏感,而是迟钝麻木,由此想到美,想到表达美的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