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0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斋里最好的一个

[复制链接]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棺》

天津有舟人某,夜梦一人教之曰:“明日有载竹筒赁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某醒不信。既寐复梦,且书“?、?、?”三字于壁,嘱云:“倘渠吝价,当即书此示之。”某异之。但不识其字,亦不解何意。次日留心行旅;日向西,果有一人驱骡载笥来,问舟。某如梦索价,其人笑之。反复良久,某牵其手,以指书前字。其人大愕,即刻而灭。搜其装载,则小棺数万余,每具仅长指许,各贮滴血而已。某以三字传示遐迩,并无知者。

(删了最后一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ippogavagai.blogone.net

127

主题

0

好友

3686

积分

业余侠客

天堂

Rank: 4

2#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删了最后一句?莫是道破缘由?
http://www.blogcn.com/user6/jojo6517/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1153

积分

论坛游民

forecast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未几吴逆叛谋既露,党羽尽诛,陈尸几如棺数焉。徐白山说。
  
八卦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4#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聊斋和所有学聊斋的小说都是因为最后一句这样的方式把一个好小说变成了一个破故事,怪没意思的。

比方《宅妖》里有“春凳”一段:
“(李公)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李以故无此物,近抚按之,随手而曲,殆如肉软,骇而却走。旋回视则四足移动,渐入壁中。”

就很好了,后来又有小人什么的,搞坏掉了
hippogavagai.blogone.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0

好友

252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等下,我叫人翻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6#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是《搜神纪》的法子,内中常有些半官方煽动民心的物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7#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也不止小说了,譬如傩戏,汉画。
当作词符来看是极好的,明白之后就废了一大半。
想起了音乐学院的里尔克,哈哈。

以下是引用门兴格拉德巴赫在2004-6-29 15:31:14的发言:
聊斋和所有学聊斋的小说都是因为最后一句这样的方式把一个好小说变成了一个破故事,怪没意思的。

比方《宅妖》里有“春凳”一段:
“(李公)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李以故无此物,近抚按之,随手而曲,殆如肉软,骇而却走。旋回视则四足移动,渐入壁中。”

就很好了,后来又有小人什么的,搞坏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8#
发表于 2007-8-4 13:10:54 |只看该作者
古人终究是古人,人愈现代,精神的自觉性愈强。
我觉得中国的文学史家和文化考古人都喜欢在皮毛上乱弹琴,相比之下,荣格要牛得多了,他说,石头是他的亲戚,嘻嘻。半是迷狂半是狡狯,对那些富有刺激性的东西,不但能把握,而且善发掘。像个孩童进入虚构的历险之中,历史为舟,理性为桨,一头扎近曼荼罗之海,金花四溅,好不逍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9 16:38: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07-8-4 13:10:55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意思了不是!!先前偶也得一个。贴之:

聊  斋


    前言:夜观聊斋,至卷五《罗祖》,心灿然,动篡改之心。

    老聃,李耳也,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蝼族。少聪。帝伐戎狄,族即以聃往。胜,帝归,聃居北戍边,遇一异族女子,容丽如莲,未婚得一子,冢。帝召,即归,任太史书郎。历三代,始上书,言边妻事,帝允。遂驱车陇西,妻子无恙,互陈别情,慰,然牖下有邻男蝼君遗什,心疑之,既而至。蝼申谢,致酒殷勤,妻又道蝼恩义。聃感激不胜。翌日,谓妻曰:我往致主命,暮不能归,勿伺。出门跨马去。匿身近处,三更欲归,闻妻与蝼卧欢,大怒,破屏。二人惧,膝行乞死。聃抽刃出,已,复韬之,曰:始以为汝为人也。今如此,杀之污吾刀耳。遂去。乡人共闻于官。官笞蝼。蝼以实告之。而事无验见,莫可质凭。远近搜聃,绝匿名迹。官疑其因奸致杀,益械蝼及妻;逾年,桎梏以死。乃驿送其子归周即冢(老聃之后,太史书郎)。后石头城有樵人入山,见一道人坐洞中,未尝求食。众以为异,齐粮供之,或有识者,盖即聃耳。馈遗满洞,聃终不食,意似厌嚣,以故来者渐寡,积数年,洞外蓬蒿成林。或潜窥之,则坐处不曾少移。又久之,见其出游山上,就之已杳;往瞰洞中,衣裳尘蒙如故。




荣格~~
? ???????? \\\\  /????\\\\?? /?????? /???  / \\\\???╬╬╬╬╬╬╬╬╬╬╬╬╬╬╬╬╬╬╬╬╬╬╬╬http://www.douban.com/people/louzh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07-8-4 13:10:57 |只看该作者
蝼冢原来是这样啊。

石榴可再说说傩戏。
你说的对,我说那结尾不好,不是说只是政治了不好,而是当聊斋里出现那些诸如“小人”、或“死尸”之类的人物情节时,就无聊的要命,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历史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很久前说过的,艺术就是反对“历史化”的活动。任何情节人物都是在历史化,在和读者合谋离开艺术之境,让荒诞下降为离奇,让恐怖下降为可怕。这在聊斋那里是自觉性不强的表现,在现当代的模仿者或类似者那里是懈怠的惯性。
hippogavagai.blogone.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3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