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背对着烟花——《都柏林人》瘫痪的脸

[复制链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习惯打磨时间,速度即意味着地狱。”病房的墙上光与影悠闲的交错爬升,这句话也缓缓爬进我心底。是该快乐一点了,身体机能的突然瘫痪并不是一场毁,而是清晨里咖啡的淡香、满盛牛奶的瓷碗的花饰、或者是这春日傍晚的阳光,它拖住你匆忙的脚步,懒懒的朝你微笑。而且,你看到了吗,与你相陪一起瘫痪的还有乔伊斯的《都柏林人》——都柏林的精神瘫痪。


1.“一夜又一夜,我从那所房子旁走过。端详那亮着灯的窗框:一夜又一夜 ,我发现那里亮着的是同样的微弱而平稳的灯光。”这是第一篇小说《姐妹们》的开始。从孩子的嘴里,我们获知了死亡的信息“这一次他是没有希望了,这是第三次中风。”

他,是小说中的弗林神甫。弗林神甫知识广博处世小心,做神甫的担子对他来说是太重了。他以上帝之名聆听忏悔,为人赎罪。可是呵,神甫自己内心的悔向谁倾诉呢。
孩子的梦里“我又看到了那瘫痪病人忧郁灰暗的脸庞。它咕哝着。它用咕咕哝哝的声音向我忏悔,而我却想知道它为什么不停的微笑,为什么唾液湿润了那双嘴唇。”孩子的梦中灯火摇曳,老神甫咕咕哝哝象漫卷的丝绒把孩子包裹。他要忏悔什么,谁知道呢。大家只知道当发现弗林神甫独自一人,在黑暗的忏悔室里僵直坐着时,一切都完了。从此以后,神甫那安详而庄严的脸庞便从人们的记忆里被替换掉,替换成一张瘫痪而可怜的脸。是怎样的精神重担引起弗林神甫的心志混乱呢,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去探究,一切都会被遗忘。当死亡不再被人提起,那张无助的脸也会消散。

十五篇小说以这一篇打头。从一个孩子纯真轻松的眼里见识到死亡,见识到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可解,见识到忏悔的于事无补。这该是个有些神秘的故事吧,然而玩闹的阳光却不给阅读的神秘感留有丝毫的位置。阳光下一切昭然若揭。想想中午溜出去到商场里吃饭的事情有点好笑。好不容易抢到座位,把吸管插入豆浆,啊,溅了一桌子。溅到旁边漂亮mm没有,溅到对面大婶没有。啊,我连声说对不起,自己这么傻怎么,我不住忏悔。旁边小伙子喝豆浆都小心翼翼的了。而我的灵魂,似乎却远远看着发生的一切偷着乐,我的心一直敞开明亮的窗户,风继续吹,却没有吹进一丝悔意。

2. 淘气的孩子收不住缰绳。他在《遭遇》里遭遇了什么。“我”与利奥冲破学校乏味的生活逃了课。为自由而逃,似乎并没有什么自由。时间总是比人跑的快,夕照的田野一寸一寸丈量懊恼的孩子归家的脚步。这时候遭遇了一个男人“他走路的时候,一只手搁在臀部,另一只手拿着一根手杖,轻轻敲着草皮,他好象很大了,唇须灰白。”

老家伙很会开玩笑,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小情人。 向“我”和利奥倾诉往昔的甜蜜。“我的印象是,他在反复用心说着他曾认真体会过的事情,他的心灵迷惑于他自己话语中的某些词句,就慢慢在同一个轨道上一圈一圈的转着。”

呵,老家伙说的是太煽情啦,我却是太容易走神的读者。那些对少女的描述一边激起我对当年自己少不更事的痛恨,一边我却想起了曾经梦到的一只手。场景、人物都忘记了,却只有那一只细嫩的手与我的手纠葛在一起。先是彼此轻触,似老友重逢唏嘘不止,后来便缠在一起,如藤蔓盘绕。 梦醒时啧啧,现实中我哪里会这样,浪漫与我可是契阔相隔。

海浪轻轻的来,却在临近岸边汹涌起来。老家伙回忆完小情人便起身转了一圈。再回到“我”身边时,利奥正在墙头向猫儿扔石块。老家伙突然变了口吻,没有任何征兆。
他说利奥该挨鞭子,皮孩子要好好抽一顿鞭子。“他说要是发现有男孩子跟姑娘们说话,或者把一个姑娘当作自己的小情人,他就会抽他的鞭子” 发生了什么让天一下子暗下来,发生了什么让这些话语变了味道。老家伙让“我”慌乱不安。“我”向利奥跑去,寻求援助。不管利奥是个是个怎样的皮孩子,“我”和读者——我,都被老家伙突然扭曲的话语吓住了。

3.《阿拉比》。阿拉比,是个集市的名字。想起Paul simon的《Scarborough Fire》——Scarborough ,遥远而响亮的集市,飘着爱情淡淡的余味。阿拉比,隐约与爱情有关。

“我” 恋上同学的姐姐,那天她终于和“我”说话了,她问“我”可是要去阿拉比“她说那可是个很棒的集市;她真想去啊。”

“我”央求叔父带“我”到阿拉比,“我”渴望极了。叔父忘记了约定,很晚才回来。“我”多么伤心,独自一人坐上开往阿拉比的快车。夜 已深,集市中央挂着彩灯。“我”茫无目的的走着,每一步加深着孤独。女士们的谈话,“我”口袋中八个便士的撞击声,突然熄灭的灯,欢腾的小鸟受了惊——该把翅膀往哪里收。“我抬头凝视黑暗,发现自己是受虚荣驱动又受虚荣愚弄的可怜虫;我的双眼中燃烧着痛苦的愤怒。”

少年突然之间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无意义性了,痛苦是爱情的幻灭。当泡沫打破,冰冷的现实刺痛少年幼稚的心。随夜一起翻涌的是一颗渐觉渐长的心,少年成长为青年。

仿佛就能看到,留下的是怎样的一张脸——那杜拉丝描述过的突然衰老而就此固定的容颜 


4。我耳朵是太好了,总能听到楼下店铺里放歌的声音,一遍一遍的《伤心太平洋》,却是吵的人心烦,让人想到逃离。

《伊芙琳》是个关于逃离的故事。女孩伊芙琳要和情人私奔,临行前作最后的祷告。向上帝忏悔,从此以后命运要自己把握!

人物的行为是多么矛盾不合逻辑。经受着超常的情绪力量,心灵的软弱与无常暴露无疑。随情人登船的刹那,伊芙琳突然疯狂的抠住铁栏杆。他叫她快上去!“她苍白的面孔定定的对着他,满面无奈,象一只无助的动物,她看着他的目光中没有爱的迹象,没有告别的迹象,也没有相识的迹象。”

悔罪带来拖沓不定,带来挫折。欲求上帝的指引,却在最后一刻茫然不定。命运悬在空里,要飘向哪里呢,真是巨大的反讽,让读者震惊。

乔伊斯如此善于发掘表现人心悖于理智的一面,在现实强光的映照下,行动虚弱无力。《车赛之后》与《伊芙琳》一脉相承,让人看到等待与困守中一切都无从把握。多让人痛恨——“他知道到了早晨就会懊恼”,可是在无边而迷人的夜色里,那张茫然的脸,依旧瘫痪在赌桌前不动。

5。接下来几篇小说中,乔伊斯以冰冷的笔触描写着都柏林下层阶级的生活。主要人物渐渐由青年转为成年人、老年人。而不变的是那些瘫痪在帐本一样缺乏情感与渴望的生活中的沧桑面孔。以及必然到来的死亡。

从窗口向下望是被烟尘染灰的街道、房屋、树。望向远方的天空,是高高飘着的风筝。隔着层层的楼房我看不到海,而如果在学校,从窗口望出去一切都很开朗。

那天晚上上晚自习,海上放烟花。走山路的时候,见到一对一对的人守山坡上看烟花。我们也停下来看了一会儿,灯塔那边的船上升腾起漂亮的灯笼。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队士兵,教官要他们整齐排开。难道他们也要看烟花,呵,不。他们背向烟花。整齐排开,“嘿!哈!”——在月光下操练军体拳。

我们继续赶路,背后“嘿!哈!”的声音似乎盖过烟花燃放的声音。不用回头也可见到他们操练的有多认真,每个人表情刚毅,背对着烟花。

我想,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体现了男子汉的刚毅与决绝,他们心中有一套道德率。烟花就在背后燃放,他们会不会觉得错过了什么。也许不会。

乔伊斯笔下的小人物粗糙的让人既怜又恨,你要问作者——你的心里真的有爱?你为什么划下一道又一道的圈,让他们走着走着便与无奈再相遇,奢想一丝小小的希望都那么难。作者会怎么说,他会不会告诉你究竟是谁抛弃了他们,是时间?是社会?是嗜酒的命?还是他们自己?

我常偏执的想,一身制服对精神会有太多的束缚。那晚的所见常常浮现脑海。每天对自我独特性进行判决,渐渐意识接受了现实所要你接受的一切。不再有棱角,命运的鞭子掌握在他者手中。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有一天脱去制服又会彼此不同,不受束缚,会转过身偷偷看烟花。

最后的一篇叫《死者》。读的时候总感觉到隐隐恐慌,氛围有些压抑、感伤。最后终于说到了死亡——一直在等待,因为小说的名字而一直在等待。篇末由故事的叙述转为对主角精神意识的描述。当“死亡”终于从意识中浮出,给人的感觉却是让让想到另外两个字——涅槃。这不象是在描述一种终结,一种必然造成的悲剧,而是昂扬起来,升腾起来了,“死亡”竟是如朝阳出水般明澈的光耀世界。

从终结中寻找出路,作者是要这样说吗。我却又想起那些背对着烟花的士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5

主题

0

好友

2867

积分

论坛游民

黄花岛岛主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11:01 |只看该作者
《都柏林人》很一般
最爱新火与新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16

积分

新手上路

猫头猪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11:16 |只看该作者
老虎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0

好友

1399

积分

论坛游民

平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2Tigers在2004-7-7 9:25:03的发言:
《都柏林人》很一般

呵呵
每个人的看法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吧
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五岁的乔伊斯写这部作品时试图通过“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地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实际上,在这15篇故事中,每一个短篇的主题都有所侧重,作品的人物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场景也涉及到了爱尔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便没有乔伊斯本人的阐释,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在主题或形式上的精细设想:让一团团迷离奇幻的色块组合成一个绚丽的拼贴画。比如说《姐妹们》、《圣恩》所涉及的是一般的宗教主题;而《常春藤日》却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并触及到了民族解放这样重大的政治问题;《阿拉比》是一个完美的青春期幻想小说;《悲痛的往事》则描述了一个完全缺乏爱欲的冷淡心灵。因此,就文体和叙事方式而言,《都柏林人》自有其独到之处,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短篇小说]
我看了也觉得如此


[em1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12:41: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11:19 |只看该作者
《都柏林人》非常好,可是这些读书记写的一般,有些迷恋于一种腔调而忽略了真实的味道。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4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