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味梁实秋[原创]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好友

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品味梁实秋

BY:目击者

  我读梁实秋的文字,很是闲情,悠扬然的。从一间简陋的"雅室",到这室里的"孩子"、"女人"、"男人"的仪态、习惯,看着这群人从"中年"、"老年"、到了"退休",品味出一点点地"代沟"来。
  从"早起"、"散步"的修身之后,吃出八方美食来。
  这样的想想看看吃吃走走,这人,过得很是惬意,想那桃园也不过如此而已了。便也有点仰慕之情,毕竟这世上多变幻,西汉有人讲"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煤万物为铜"说的就是人生多辛苦。纵观梁实秋一生,也是多有奔波,而文章中却无那种伤愁离人的苦痛,真叫人惊叹。能摆脱于世俗的羁绊,超然于其上的,作个聋子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在梁实秋《聋》里有一朋友就有对梁实秋讲过:"耳聋焉知非福?首先,这年头儿噪音太多,轰隆轰隆的飞机响,呼啸而过的汽车机车声,吹吹打打的丧车列队,噼噼啪啪的鞭炮,街头巷尾装扩音器大吼的小贩。舍前舍后成群结队的獐锐声尖叫……这些噪音不听也罢,落得耳根清静"看来,梁实秋自有一套方法。这叫什么?良师益友耳。
  梁实秋曾翻译过《莎士比亚全集》,这显然功归于他的妻子日日的叮嘱,以及父亲的一句遗言"无论如何,要译完它"(也可以算遗言了吧,因为他父亲说了这话之后不久就溘然长逝了),梁实秋也译完了它,据说这是台湾省第一部由一个人译成的全集,在这方面,他的功劳不可磨灭。然而,正如朱光潜所说"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这点,我是肯定的。梁实秋的写文自有他的一套风格。平实之中略含生活哲理,平和之中略显温文尔雅,平淡之中自有幽默诙谐。
  不可否认,梁实秋的文章中还是有很多佳作的。比如《女人》一篇,真是尽显女性风采,那人性中隐含的本性说得真真切切,比如说慌,善哭,善变,多嘴,胆小,以及柔弱之中不可战胜的聪慧,讲得精析透彻,无与纶比。在《骂人的艺术》之中讲到的十种方法,颇为可用,比如"知已知彼"、"出言典雅"、"以退为进"、"小题大做"、"远交近攻"。呵,就我而言,我还是学得津津有味。还有梁实秋对友人的纪念文章,比如《谈徐志摩》,写得也是诚挚,《忆冰心》、《忆沈从文》、《忆周作人先生》,都写得不错,不过,好像引据多了一点,让人觉得有点累赘之感。这种感觉在他的文章出现得有点频繁,比如,他写《懒》与《勤》,这本就是一对反义词,写来写去,若能写出个所以然来,姑且不论,只是二篇文章多有重复之处,让人看得很不自在。并且,我感觉他好像很喜欢大段大段地"引用",行文又有点拖拉。
  还有一篇《钱》,写得不错。之所以不错,因为依他的习惯,他总是置身于世外去看待这些物与事的。他在文章讲得很好,说什么钱多与少在于适可而止,并不太讲究。比如他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一本就有1000元,(很多了HO~~~,想想当时的社会)可他自己还是讲"我翻译莎氏,没什么报酬。"呵,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过得去。
  多年前读鲁迅的文章,见文章中提及"痛打落水狗"很是爽快,淋漓尽致之时,对梁实秋也颇为不满。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倒也主宰我有些日子,那时的我,意气风发,血气方刚,想着他在国难当头之日,闭门修起身,学起隐人来,有意思!!我当时正纳闷,是梁老预知中国不会亡呢,还是以"保身为上策"来求得"万寿无疆"呢?可惜的是,他晚年过得也并不好,得了糖尿病,死了季淑,肝肠为之寸断。
梁实秋的文章里很少谈抗战,只是在《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有所谈及,他说"我对政治并无野心,但是对于国事不能不问,所以我办了一个周刊,以鼓吹爱国,提倡民主原则。"从中,他讲的"我对政治并无野心"这也许是真的,而且他的妻子季淑在其报刊期间对于梁实秋的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物颇有微词,称那些人士是"獐头鼠目"、"垂首蛇行",这多少使梁实秋提高了警觉。然而就他所倡的"鼓吹爱国"我倒是不敢苟同。那年(1937)梁实秋离妻往南京,赴国难,报效政府,后来却被200元生活费打发。梁实秋只道是"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然而,季淑的小女子情怀,也是深刻地影响着梁实秋原因之一。也最终让梁实秋能"明白事理"了,正如季淑所讲的"我愿省吃俭用和你过一生宁静的日子,我不羡慕那些有办法的人之昂首上骧"。在梁实秋生日之时,季淑为他画了一个"一笔虎"。并在上缀上:
  "华:明年是你的本命年,
  我写一笔虎,
  祝你寿绵绵,
  我不要你风生虎唬啸,
  我愿你老来无事饱加餐。
  季淑"
  我看着这些字,心绪很乱,迟迟想不明白。然而我现在倒是有点懂了。人啊,却也是知道要活着,置于如何活着,因人而异了,他人也许就没有什么发言权。我也就不多嘴了,至于梁实秋给我的感觉,就这些了,若说他能给我什么人生启蒙的话,那可能就是他的"安贫乐道"之后沿袭下来的"中庸之道"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苇芽萌长/便化为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6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