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林童話》研析──人性的另一面 [转帖]

[复制链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研析──人性的另一面 [转帖]
不知道有没有人贴过,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一、 篇名:《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研析──人性的另一面
二、 撰稿:吴宜亲。陈美合。陈资洁。郑玉卿。(二年三班)
三、 基本数据:
1、 作品名称:《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Dreadful In Truth)》
2、 著作人:
A、 原著:桐生 操
B、 译者:许嘉祥
3、 出版项:旗品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第一版第一刷/
       台北市
4、 页数:198页
四、 前言:
在我们年纪小的时候所看的童话,总是有着幸福、美满的结局,然
而,当我们正在讨论要研讨哪一本书籍时,我们赫然发现了这一本
书,那样惊悚的标题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当我们大致翻阅后,
皆露出吃惊的表情,显示了这样一个讯息:原来格林童话的真面目
竟是如此不可思议!当下,我们立即决定要探讨这一本书,不仅使
得封印已久的真实故事重见天日─被生母处以极刑的白雪公主、没
有魔法仙子帮忙的灰姑娘、打开两道禁忌之锁的蓝胡子之妻……,
以下我们将讨论格林兄弟所赋予我们的真正启示。
五、 原著摘要:
白雪公主─与父王近亲相奸的公主,遭生母逼至昏死,被患有恋尸
癖的王子带回宫中,阴错阳差地清醒后,与王子成婚,进而也有了
一连串的残酷行为。
灰姑娘─年幼丧母的仙度拉,遭到继母与姊妹的虐待,并遇母亲生
前的好友帮助她参加王子的舞会,为了赶在十二点前离开舞会,她
遗留了一支玻璃鞋。王子挨家挨户地寻找,终觅得佳人,过着只羡
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青蛙王子─讨厌男人的公主,因青蛙的帮助而取回黄金球,也换来
与青蛙朝夕相处的日子。某日,青蛙摇身一变成了王子,并与公主
结婚。婚后,公主受不了王子不顾现实的梦幻个性,而与王子有了
家庭纷争。
蓝胡子─不信任女性的伯爵迫使妃子戴上贞操带,又交给妃子钥匙
以试探妃子的忠心。不仅使自己遭受妃子毐手,更令妃子走上嗜杀
人为乐趣的命运。
睡美人─受到仙女诅咒的公主,在十五岁时因男仆的侵犯,而沈睡
了一百年,经王子救醒与王子成婚。而王子渐对如古董般的公主失
去兴趣,却在某次见公主女扮男装的妩媚之后回心转意。
杜松树─失去生母的关爱又因继母的嫉愤而惨遭毐手,在善良的玛
丽亚为哥哥的死悲泣之时,男孩的遗骨却神奇地化为一只小鸟展开
复仇行动。
六、 正文:
1、 历史背景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这段期间,正是德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文学家眼看国家分裂腐败,战争持续不断,经济落后凋弊,为激发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用作品反映出被压迫与被奴役之人民 生活的艰难困苦。在浓厚的民族意识熏陶下,民众逐渐对日耳曼 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乃至乡野故事感到兴趣,《格林童话 》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使人在苦难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窥见 光明。
2、 白雪公主──女儿和生母之间的情爱纠葛
A、 近亲相奸的问题
由于皇后听说国王将在贵族千金中寻找宠妃的传闻(注一), 皇后嫉妒之心立即油然而生,原本想借着他们的小孩来锁住国 王的心。然而,国王却转而爱上他们的女儿,这种爱不是亲情 ,而是男人对女人的爱情。国王甚至对白雪公主上下其手,于 是皇后转而认定白雪公主为情敌,不择手段的加害于白雪公主 。其实不仅当时社会型态有许多近亲相奸的事情发生,现今社会 也有如此乱伦的例子。家庭关系乃是五伦之一,违背了五伦似乎也违背了道德、常理。所以,夫妻之间更应学习互相了解.良性的沟通,并能对亲人有健康的认知。有了健全的体认,才能够维持一个美满的家庭,也才能维系家人间的和谐关系。
B、国王的是非不分凡是白雪公主看不顺眼的侍从、侍女,她都要向国王告状,只要公主一抱怨、国王就立即把侍从砍头或是严厉惩罚。(注二 )。这样的不分青红皂白,我们可以大声的说:这位国王是昏君。历史上的商朝纣王不也是如此昏庸,看着踏在雪地上却不
穿鞋的农夫,竟任意地打断农夫的脚以查看是否与常人不同; 忠臣比干的劝谏,纣王听了不顺耳,便把比干的心挖出来。二 个昏君残忍的作为不也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令人不安的一面吗?
C、皇后当真狠心杀害白雪公主吗?虽然白雪公主使得皇后不再受宠,然而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虎毐不食子〞相信皇后的内心必有一些不舍。当她杀了白 雪公主之后,总会忍不住想起白雪公主那张可爱的脸。(注三 )血浓于水,人世间最割舍不下的情感就是亲情,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最不可否定。所以,若非国王与皇后分别让性欲及怨妒冲昏头,相信他们也不愿意伤害自己钟爱的女儿。
3、 灰姑娘──母亲留下的幸福之路
A、宁静的智慧
虽然灰姑娘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的念书、 画画、刺绣…(注四)。但她的心思却很细密,内心深处总是 不断的在成长。她有很强的洞察力,而且比同年龄的孩子更加 懂事。只不过她很少把内心的话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就像人们 看爱因斯坦,他总是在校园里漫步思考,要不就是坐在客厅的 壁炉旁边,算着他的数学,投入毕生的心力,他主导着自己的 生命,而在他的世界中也只有思考和音乐这二件事。他永远思考着,为他深爱的世界创造不可思议的力量。
B、永远的妈妈
灰姑娘在孩提时代接受母亲的爱,培养出内心对人类的基本信赖,以及对人生的自信心。人之所以能够跨越人生中的层层艰苦,其实也有部分是靠残留在记忆中的母爱来作为努力的原动力,即使母亲亡故之后也一样。所以母亲所教导灰姑娘的,在灰姑娘心中是永恒不灭的。
4 青蛙王子──改变女人心理的神秘力量
A、现实与梦幻
「我渴望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策略婚姻」(注五)文中的公主渴望的是更高层次的理想婚姻,事实上,荳蔻年华的青涩少女们皆有着与公主相似的梦想,但是,当少女沈浸于
自己所编织的梦想中,却常常过之而不及,以至于被现实的压力所逼迫时,才后悔于当初的决定。当然,在枯燥的日子中增添适度的梦想是有益的,但感性之余也不该失去理性的思考,应该试图自现实与梦幻当中取得平衡点。
B、性爱
人们谈论性与爱情,总是说「性爱」,而不说「爱性」,或许是因为「由性生爱」的例子实在不少。就人类的原始情欲来探讨,当情欲泛滥时,人类会追求到日常生活中所被压抑的狂野 。而当沈溺于某人的性爱技巧时,两人便如胶似漆般地密不分,而将它解释为爱情,但当我们拿来与「由爱生性」的爱情比较,显而易见的,后者是更坚固了些,更能产生如细水长流的感情。
5、 蓝胡子──一把禁忌的钥匙
A、伯爵脆弱的心理及想法
用言语表达出悲伤,无言的悲伤终日低喃倾诉;负荷过度的心终究会崩溃。(注六)《敞开心灵暗房》中提到说:当人遇到无法释怀的悲伤及打击后,便容易封闭起自己,而我们称之为「情感封闭」。所以,伯爵极度地不信任他人,及不付出情感,完全是出自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之后,他习惯以暴力解决他对他人的不信任及对妻子们的失望。甚至于最后,伯爵极可能是有意无意地寻找理由以促成他杀人的快意。
B、能否试验另一半的真诚呢?
爱等于信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与本身的自信程度大约是成正比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自然无法肯定自己对另一半的吸引力。但倘若运用心机去试探对方的真诚度,却可能伤了另一半的心,进而使另一半感到灰心。其实,这是属于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但倘若让另一半发现,却可能成为个人婚姻结束的主因。
6、 睡美人──让公主沈睡的真正原因
A、沈睡百年的真正意义
在这篇故事的解析中贝提罕提出,所谓的「长眠一百年」,其意思是说人在青年期为了跨越分水岭,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作自我反省,了解自己。虽然从外表看并没有任何动静,但内部精神层面的成长,却是不断在进行的。(注七)其实青少年的蜕变是须要时间累积的,不是短时间就能够促成的,在这段时间内包括了心灵的成长,对待事物之态度的提升,以及心智上的成熟,有了长时间的蜕变,青少年也较能够有健全的心智,迈向自己成功的未来。
B、无怨的付出与放开胸怀之间的差异
睡美人虽然爱着王子,也愿意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王子。然而在睡了一百年之后的睡美人却不太能够接受一百年后的社会环境及风俗,以致于让王子认为她像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古董(注八),甚至还在外头盖了「小公馆」(注九),直到她恢复了记忆而女扮男装,正巧符合王子的口味,也才真正放开自己的胸怀。这不也是隐约地表示了夫妻之间有了沟通,自然婚姻生活会更加和谐了。
7、 杜松树──传统民间故事竟是这么恐怖
A、恶有恶报
继母才刚跑出门,小鸟就把石臼咚的一声丢在继母头上,把继母给砸死了。(注十)
害死小男孩的继母最后还是被小男孩化身的小鸟砸死了,这或许就如同佛家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可回头细想,若小男孩不曾因邻居的闲言闲语,而疏 离继母,那么,或许继母会疼爱小男孩一辈子,相对的,若继母多点慈悲及爱心来对待小男孩,也就不会有这般悲剧发生的 。
B、续弦的父亲
在这类家庭中,父亲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因为对孩子而言,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就是父亲。而对继母而言,较亲密的也是自己的丈夫。同义的,父亲便是孩子与继母之间沟通的桥梁.然而故事中的父亲,却未曾克尽他所扮演的角色责任,甚至在外头偷腥,使满腔怨气无处泄的继母,更加仇恨对她不敬的小男孩,而想出那般骇人听闻的泄愤招式.亲子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个受到重视的课题。纵使有父母离异,另结新欢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大人们也应该有所共识。不该让无辜的孩子来承受父母的过错,而使他们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
七、 结论
在《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一书中,共摘录了六则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然而却只有二则结局是美满的。想当然尔,格林兄弟的用意绝非只要使孩子入眠。每则简洁的故事中,不仅藏有对当时历史背景的弹劾,还有唯一的通点─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沟通在家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夫妻所该学习的相处模式,在在都是格林兄弟意欲给予我们的启示。
八、 引注资料
注一:《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3页
 注二:《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9页
 注三:《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35页
 注四:《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49页
 注五:《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91页
 注六:《敞开心灵暗房》,第14页
 注七:《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75页
 注八:《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69页
 注九:《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69页
 注十:《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第195页
九:参考书目
1、 中华日报─八月十四日,社会版
 2、 黑尔撰,李日章译(民73):《柏拉图》。联经
 3、 威尔.杜兰(民67):《拿破仑与欧陆》。幼狮
 4、 郭恒钰,许琳菲(民80):《德国在那里?》。三民书局
 5、 杜美(1997):《德国文化史》。扬智
 6、 威尔.杜兰(民67):《拿破仑的升沈》。幼狮
 7、 提恩.戴唐着,陈世玲、吴梦峰译(1999):《敞开心灵
   暗房》。生命潜能
 8、  http://meltingpot.fortunecity.com/navarino/102/
十、 经验分享
1、 吴宜亲
在暑假期间写小论文,真是有几番滋味在心头,炎炎夏日在金石
  堂书局内和同学热烈地讨论,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甜蜜的
  ;在忙碌的下课时间埋着头,振笔疾书─是辛苦的;穿梭在图书
  馆里的参考数据中,汗流挟背地查阅─是疲惫的,然而,我们这
  一组由汗水交织而成的小论文,经过大家的分工合作,终于呈现
  在大家的眼前。这本书不仅真实地告诉我们当时的时代背景,也
  让我体会到童话的另一层面,那就是--童话不只是童话,还是一
  种寓言,这本书的确有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魔力,绝对值得您欣赏
  !
2、 陈美合
毅然决然地决定赶在暑假结束前作小论文,固然存有一丝冲动,
  然而一心想让自己在开学后较轻松的我们,在短短二周选书、撰
  稿、打字、传递。每一项都是耗费心神的工作。在此特别感谢玉
  卿的计算机,及宜亲的头脑。另外我们特别感谢「丹堤」咖啡小姐
  们伟大的包容。
3、 陈资洁
由于这次的小论文让我有了这个机会,对于格林童话有更深入的
  了解,也使我性与幸的定义有了更明确的看法。而同学之间的分
  工合作更是友情上的一大收获。
4、 郑玉卿
老实说,当我看到这本格林童话的时候,真的是让我觉得满吃惊
  的。因为在我从小到大,根深柢固的观念告诉我,童话是那种纯
  洁、天真的故事。可是看完了以后,存在我脑子中对格林童话的
  旧观念就像碎玻璃一般,彻底粉碎。但是,当我了解那是因为时
  代背景的不同而造就出来的,就觉得战争真的很可怕。其实这可
  以算我第一次写小论文,很高兴能和美合、宜亲、资洁一起讨论
  、研究,共同写出这份小论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2 13:03:54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10:34 |只看该作者
u can find this book here
http://bjxebook.myetang.com/wgwxzpj2chm/down/tongsencao/lingrenzhanlide.html





  欢迎来到残酷却又寓意深远的童话世界
  格林兄弟雅各(一七八五~一八六三)和威廉(一七八六~一八五九)生于德国的维尔贺尔姆市,是当地行政司法宫之子。在父亲于一七九六年病逝后,一家生活便陷入困顿,不过两兄弟仍旧努力向学,以极优秀的成绩从名校马尔布鲁克大学毕业,之后任教于哥廷根以及柏林大学,并趁工作之余陆续出版了《德意志文法》、《德意志法律古事志》等书。
  由格林兄弟所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最初刊行于公元一八一二年的圣诞节,此时距离德国遭到拿破仑占领的悲剧只有六年。
  于是,在德国这段悲惨时期所产生的追求失去乌托邦的热情,以及期望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愿望,遂成为他们的创作原动力。格林兄弟认为,因为德国众多城邦的无法团结本体论证明基督教神学辩惑学命题之一。由经院哲学家,才会引来拿破仑的侵略,而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则必须先从语言文化的统一开始。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这段期间,正是德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文学界有歌德、席勒,哲学界有康德,音乐界有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在浓厚的民族意识熏陶下,民众逐渐对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乃至于乡野故事感到兴趣,而格林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八一二年出版的第一版,其销售情况相当不错,之后遂陆续推出了第二版(一八一九年)、第三版(一八三七年)、第四版(一八四○年)、第五版(一八四三年)、第六版(一八五○年),一直到第七版(一八五七年)——也就是格林兄弟生前的最后一版;过去国外翻译引介的版本,多半都以第七版为主。
  但是,在出版同业和书评家眼中,原本的《格林童话》是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因此,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毛泽东,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
  而如今,拜童话再省思的热潮之便,童话故事被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虽然各家学派都以不同的角度来剖析童话故事,不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应该算是“精神分析”的层面。
  举例来说,根据布尔诺.贝提罕的解释,“白雪公主”与后母之间的争执是起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底帕斯情结。而在卡尔.海因兹.马雷的分析中,“蓝胡子”交给妃子的那把不能随意闯人的门的钥匙,其实是一把具有“贞操带”意涵的钥匙。
  除了精神分析之外,男一种盛极一时的分析法是“历史面的解析”。举例来说,故事中出现后母、继母的频率极高,其实是反映了欧洲近世初期,每五名已婚男人便有一人失婚再娶的历史事实。至于“汉索与葛丽泰”故事中的“拋弃孩童”情节本本主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本本主义者即,也是反映当年因为饥馑无法餬口而导致的普遍现象。
  因此,我们在参考过各家学者的不同分析之后,决定挖掘出“初版”《格林童话》之中的残酷与现实,彻底解析深藏在童话故事里的潜意识以及历史背景,用新的解释推出更为生动的《格林童话集》。
  虽然无法严密界定,不过《格林童话》的故事舞台多半是设定在十二~十八世纪的近代初期,这或许正是格林兄弟所想表达的特殊时代意涵吧?
  “哗!原来故事里包含的是这样的意义啊?”“原来这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念!”如果本书能引发读者们如此的兴趣,那么笔者不足为外人道的辛劳也就能有所补偿了。
  问话不再多说,我们现在就一同进入“‘新’格林童话”那个残酷却又寓意深远的世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10:34 |只看该作者
哈哈,神经病的好东西啊!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10:34 |只看该作者
有人不相信《格林童话》的原本会是那个样子的,一则格林兄弟是很严肃的学者,二则当时的宗教环境不会允许有这种描写的,十有八九是日本人借用《格林童话》之名的再创作。
日本最擅长画诡异凄厉美艳漫画的由贵香织里,曾在多期漫画杂志上发表过漫画版本的连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449

积分

新手上路

中等兵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10:34 |只看该作者
格林童话是这个内容,我看过,但没这些。大陆有这个版本?
我的手开始褪皮……医生告诉我说:“那只是新陈代谢的正常生理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2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10:35 |只看该作者
海南出版社曾经出过一本《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理查德·扎克斯著,2002年2月版。

第一篇说的就是格林童话,考据还算详细,甚至列出了原始版本,内容似乎确实与今天的版本不一样,比较粗俗。
很多人怀疑《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是日本人的伪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 21:4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