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柏栎:《灵魂拍手作歌》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6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8: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灵魂拍手作歌


庄子认为,道恒常而认识道的途径是千变万化的。以此评价菲利普·罗斯的新作《垂死的肉身》固然有些不伦不类,但是这部小说故事之老套、手法之翻新也确实向读者的欣赏能力提出挑战。主要情节可一语概之:老教授凯普什和他所诱引的女学生康秀拉之间的关系史。之所以说是关系史而非罗曼史,因为实难看出其中有多少爱情的成分。色欲教授这一形象曾多次出现在罗斯的其它作品中,但作者的兴趣显然并不在于对性爱的单纯描写,而是在整个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下来检阅这一人类生活的主题。美国战后的社会价值、冷战思维、嬉皮士运动都在书中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而最能吸引读者的却是拼凑细节的阅读体验和透过字面潜跃至思想深处,和作者分享茫然后的冷峻,好比在迷宫中转悠,却突然被提升到上空,俯视整个迷宫横切面的畅快淋漓。当然,能够承受这种享受的读者恐怕也不在多数,我读完小说的感觉就是,它是来挑读者的,而不是读者选中了它。故事陈旧让人倍感亲切,手法出新又使人觉得陌生,小说便在这种欲拒还留中取得动态平衡。

虽然《垂死的肉身》被冠名为小说,却不能把它和一般的小说等量齐观。描写和叙述是小说的典型手法,在这里却让位于成段的议论,连篇的分析,足见作者有意打破传统小说不成文规则,把潜意识中的束缚撂在一边,只管自己驰骋在文字场上。这种情况无独有偶,眼下号称“英伦才子”的德波顿就干脆把哲学探讨引入作品,直至把自己的小说命名为“随笔”(essay)。事实上,不少后现代作家都有这种偏嗜,难得有耐心讲故事,却迫不及待地借笔下人物之口来一抒胸中块垒。从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很容易感知到大街小巷的车水马龙,紧扣脉搏的时钟滴答,和现代都市的五彩斑斓,光怪陆离。
 
但罗斯的驰骋并非漫无边际,他写作此书时正值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古稀之年。世事既已洞明,人情也已练达,正好是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的时候,因此他是冷眼旁观而非身体力行,是操着解剖刀的医生而非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笔锋仿佛是被岁月打磨得恰到好处:行文端端正正却峰回路转,突然杀出一枪。在分析凯普什自觉年龄差距而无法把握康秀拉时的心理挣扎时,作者连篇累牍地运用一种近乎意识流的笔调,却在最后以色情电影为喻:

一般的色情电影去掉了苦恼而我的色情电影里则保留了苦恼。在我的色情电影里,你仿效的不是那个得到满足的人,那个得到快感的人,而是那个没有得到满足的人,那个失去快感的人,那个已经失去快感的人。
凯普什从自导自演的剪辑里看到四十年前的自己从容地把康秀拉从身边带走,这种看似荒谬的想象却产生真实的效果,读者被一同吸引到了镜头之外,审视这段时光的距离,品味这具垂死的肉身。书名源于叶芝的名诗《驶向拜占廷》:……把我的心烧尽,它被绑在一个/垂死的肉身上,为欲望所腐蚀/已不知他原来是什么了;请尽快/把我采集进永恒的艺术安排……(查良铮译)。书中关于年老的征象俯拾皆是,这与情欲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很难看出作者对物质文明堕落的态度,但从他将六十年代放浪形骸的领袖们安放在斯摩尔山和美元上,以及上溯到普利茅斯殖民地和梭罗的集体公正意识来看,罗斯极具历史批判的眼光。

然而罗斯的对策依然暧昧不明。这种暧昧集中体现在教授和他儿子肯尼的微妙关系上。肯尼在致使同学未婚先孕后坚持承担责任,发生婚外恋后又不愿离婚,这种不算糟糕的道义感却在书中遭到不留情面的讽刺。小说不断暗示肯尼不齿父亲的为人完全出于自命清高的自恋倾向,而他那淫乱的父亲实际上却是他精神上的慰藉。当他就婚姻问题求教父亲时,凯普什竟然和他一起温习了《独立宣言》、《人权法案》、《葛底斯堡演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诸如此类的文献来企图激发他内心向往自由的力量,而他每两个月就会到父亲那里倾诉婚姻生活的不幸……鉴于凯普什本人也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形象,作者与其说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如说是在自己设置的圈套里逡巡不定。作为小说家,他敏锐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足以成就任何一个完美的细节,但他却未必有彻底解决问题的哲学家的能力。

如此重大问题既然在哲学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必然另求出路。在王尔德看来,思想和语言都是艺术的工具,善与恶都是艺术的材料。在《垂死的肉身》中,这材料换成了性爱和死亡。这绝非说它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作品,而是性爱和死亡在作者的笔下,或者说是在读者的审读中,都超越了经验范围内的意义,也未必不是进入了“永恒的艺术安排”。作者在描写一张明信片时毫不为难地把二者统一起来:

这个金黄色皮肤的裸女睡意朦胧地躺在天鹅绒般柔软的黑色深渊上,在我看来,这深渊容易使人联想到坟墓。一条长长的波浪线,她躺在那里等着你,平静得如死人一般。

这等笔触大概不会让人有猥亵或是恐惧的想象,而代之以某种温存的平静和愉悦。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一幕被偶尔定格成一幅风俗画,饰以相称的装帧,便有了不菲的价格,一切都有待于以非常的眼光去捕捉而已。

而死亡本身,也往往带有性爱的色彩。如果说乔治中风而死的情状多少有那么点壮烈感,那么康秀拉因乳腺癌的将死就很有几分凄艳。手术前她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凯普什给自己拍裸照,用后者的话来说,这是出于本能。出于她对自己身体的极度自信,出于自然的审美需求,这种需求在某些时刻超越道德的约束而进入艺术的境界,而又在另一些时刻受制于其它的事物。康秀拉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她的身上集中了各种矛盾的撞击,包括民族自觉意识和主流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她相比,凯普什倒是显得单纯。末了两个自我的直接对话给这位文化名人的形象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若果真说他伪善、欺诈、丧失责任感、不知廉耻,他亦会振振有辞:她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具有一切神奇影响的了不起的艺术品。

是啊,除非灵魂拍手作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凌丁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7-8-4 13:09: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4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