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1-25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19950 点
- 金钱
- 2201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978
- 精华
- 2
- 积分
- 62
- UID
- 137

|
卖猪崽
父亲母亲刚结婚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总要想点赚钱的办法。
当时的农村,人们能想到的不外乎猪下崽,鸡下蛋之类。父亲母亲也决定养一能下崽的猪。当时刚刚包产到户,粮食虽然不是特别丰裕,但东拼西凑,养头猪还是不成问题。
他们花了些钱,买了一头半大小猪,精心喂养,猪长的很快,没几个月,就长成一个又肥又壮的大母猪。他们又找到一个专门喂养种猪的人,花一些钱,给猪配种,一窝小猪崽,很快就生了下来,总共有十四五个。刚生下来的小猪,个个黑油油,肉嘟嘟的,很惹人喜爱。它们的个头天天见大,猪圈里盛不下,父亲母亲就将半个院子用矮墙围起来,当作它们的新家。等他们长到20斤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运到集市上去卖了。母亲喂的那些小猪崽,都很争气,在生长上一点也不懒惰,很快就长成又肥又大的半大猪崽了。当时整个农村都在大兴养猪致富的事业,所以,猪崽的销路很畅通。邻居家养的小猪都不如我们家的生长得快。
第一窝小猪很顺利卖完了,父亲母亲尝到养猪卖猪的甜头,很快便决定再养一窝。他们将猪圈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准备迎接新一窝小猪。但是这一窝小猪从一开始准备就显得很不顺利。给母猪配种的时候,换了好几头种猪,折腾了近一个月,母猪才怀上。怀孕期间,母猪忽然有一个时期不吃不喝,象是生了病。母亲请兽医来给它打了一针,才勉强开始吃东西。终于要生产了,却只生了10个小猪,其中还有一个怪物,全身无毛,白白的,鼻子很长,象一只小象,生下来就死了。父亲接生完那些小猪,将死去的“小象”扔在了猪圈顶上。母亲说应该将它埋了,父亲死活不同意。他实在不愿再看见那个怪物。幸运的是,这窝小猪的长势却不比第一窝差,而且因为个数少,喂养起来还减轻一些负担,个个长得比第一窝小猪还壮实,还肉头,更加惹人喜爱了。
又到了卖猪的日子。父亲挑选了几头比较大的,装在地排车里,拉着车,步行到15公里以外的梁村集市上去。父亲走的很早,到的时候,集市刚刚开始。那里已经有几个卖猪的车子了。父亲拉着自己的猪崽,打眼瞅了一圈,心里有了底:他们的猪崽看上去都不如我们家的猪崽个头大,肉头。许多买猪的都在父亲的车前转悠,询问,都对我们家的猪崽感兴趣,却又都不肯立马购买。快到中午的时候,父亲还没有卖出去一头猪,再看看别人,都卖的差不多了。父亲心里暗暗着急。集市快要散的时候,来了一个人。那人围着我家的车子转圈,连声夸赞那些猪崽。夸赞一通之后,他忽然问父亲:“这猪崽怎么不大活动呢?”这一问提醒了父亲。果然,都快一天了,猪崽一直趴在车子上,来买猪的人打它们几下,也不见有什么反应,都懒洋洋的;而别人的猪,都很活跃,人踢上一脚,就满地跑,并且“吱吱”叫得欢。父亲摸了摸自己的猪崽,说:“也许是太阳晒的吧,都困了。猪都是这样的。”那人只是笑了笑,走开了。
直到日头西沉,集市散去,父亲也没有卖出一头猪崽。他拉起地排车,怏怏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村子的时候,他停下来在路边休息,遇见一个熟人。那人听父亲说完这天的遭遇,也很不解。这时,车里一头小猪突然站起来,吱吱叫着,不知道要干什么。那人催促父亲将那头猪从车里放出来。那只猪崽在地上走来走去,突然撒了一泡尿。父亲看到猪尿竟然是红的,大吃一惊。“你的猪病了。快拉回去,治好了病再卖吧。”那人催父亲赶快回家,找兽医医治。
兽医检查了半天,说:“可能是猪瘟。”实际上他也不能确定,只好每头猪都打一针,每天都来打。打上一针,猪崽就看着好了些,吃的东西也比平时多,尿也不再发红,还能跑来跑去的。但是,没几天,就死了一头。母亲很是心疼,在一边掉眼泪,父亲更是焦躁,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石灰粉,撒在猪圈和院子里,希望能杀灭猪瘟。兽医每天都来,每天都打针。只这笔开销,家里就承受不起了。
展眼又是一个集市,父亲死活也不肯去卖猪了。他不忍看着猪一个个的死,更不忍看着猪一个个的没人要。母亲却再也坐不住了,说什么她也要将这些猪崽卖掉。她约了本家的一个叔叔,和她一块去25公里外的杨店集去卖猪。
那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母亲就给那些小猪喂饱食。又请来兽医,每头又打上一针。让那叔叔拉着车,她在后面跟着。到了集市上,遭遇和父亲一样。但是母亲坚信自己能够将猪卖出去。
集市快要散的时候,来了一个人。那人也是围着车子转圈,觉得这猪很好。
“你的猪崽很不赖呀。”他跟我母亲说。
“那当然,”母亲说,“你看这个头。”
那人点点头,沉吟半晌,问:“你今天卖了几头了?”
母亲赶忙说:“卖了好几头了,就剩这些了。”
“怎么剩这么多?”
“我拉来的多。”
那人“恩”了一声,又沉吟了一会儿,说:“你的猪怎么都不动呢?”
母亲笑了,摸了摸自己的猪崽,说:“一天没吃东西,都饿了。”
那人也点着头笑,象是很理解。他摸着下巴,又问了一句:“你这猪没病吧?”
“没病。”母亲回答的很迅速,几乎是喊了起来,脸色也很不好看了。
那人大吃一惊,感到自己说错话,连忙道一声歉,说:“我是真想买你的猪,可我不放心哪;再说我也不是一头两头的事儿,万一都赔进去,我就惨了。”
母亲想了想,说:“你买我的猪,绝对可以放心。我向你打包票。”
那人笑了:“你打包票有什么用啊,到时候不还是找不到人。”
母亲说:“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那人说:“这样吧,你要能找个打包票的人,这猪我就敢买。”
母亲这下犯了难,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谁能给打包票呢?再说,即使有认识的人,知道了猪的情况,也未必肯打这个包票。她只好说:“我找不到人。”
那人摇摇头,看着车里那些猪崽,恋恋不舍地要走。
这时,旁边一个人突然说话了:“嗨,别忙走啊。”
那人转身,看是谁。母亲也看他,发现并不认识。
他对买猪的人说:“你认识我吗?”
买猪的人说:“不认识。”
他说:“难道一点印象也没有?”
买猪的人仔细端详他一会儿,又说:“好象在哪里见过。”
他哈哈大笑了:“还好象在哪里见过呢,就是在这里见过!”他又回头看着我母亲,朗声说道:“我就在这个集市上,那边开茶馆的就是。街上人不认识我的人还真叫少。”
母亲赶忙陪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买猪的人倒是忽然醒过神来似的,一拍脑门,连说:“怪不得,怪不得。”
那人说:“你是经常来集市上的人;她一看就是很少来杨店的,又不是买卖人,所以不认得我。”他低头打量了一会儿车里的小猪崽,点点头,又问买猪的人:“你要买猪?”
“是啊。”
“那为什么不买她的呢?”
“心里不大有底。”
“你刚才说什么来?”
“只要有人敢打包票,我就敢买。”
“好,今天我来打这个包票,如何?”他的眼睛先扫向买猪的人,又扫向我的母亲。
“那敢情好。”买猪的人笑呵呵地说。
母亲却没有说话。
“你不愿意吗?”要打包票的人问我母亲。
“愿意是愿意,可是,总觉得对不住您。”母亲说。
“怎么对不住了?难道你的猪真有问题?”
“没有,没有,”母亲赶忙摆手,“绝对没有。”
“这不就完了么?”
买猪的人于是从车里挑选了5只小猪崽。为了保险起见,他只付了定金30块钱。如果两个集市的日期过去之后猪崽没有什么问题,他会再来这个集市,等我母亲,将剩下的钱补交了。母亲接过那30块钱,吩咐我的叔叔,拉着剩下的猪崽就要走。但买猪的人却拉住车子,“话还没说完呢。万一这些猪出了问题,我那30块钱怎么办?”他说。
“对啊,你得留下地址,好去找你。”打包票的人也说。
打包票的人从自己上衣兜里掏出一管钢笔,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母亲。母亲没有接,回头对我的叔叔说:“兄弟,你写。”
我那叔叔接过纸笔,想了想,还是将它们交给母亲:“嫂子,还是你写吧。”
“行,”母亲暗暗吸了一口气,接过纸笔,在纸上写下地址和人名,交给买猪的人。
集市散了。母亲和叔叔拉着地排车,慢慢往家走。
叔叔说:“嫂子,你胆子真大;要是我,可不敢这么干。”
母亲说:“我写的时候,心也是跳到嗓子眼了。”
叔叔说:“这下好了,他就是找到咱村,也找不到咱人啊。”
母亲听叔叔这么一说,一路上都没再说话。
母亲一回到家,就对父亲说,她做了一件一辈子都没法忘掉的事情。
5/14/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