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白银时代》看王小波

[复制链接]

22

主题

0

好友

573

积分

注册会员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钱钟书说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王小波的生活与写作对我来说更像是座富矿。尽管在记下阅读后思考结果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拾人牙慧的感觉,但还是怀着一种侥幸,希望存留着尚未被人开采的地方。我是在对自我良心的监督下为免受“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的批评开始阅读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读完《白银时代》,我的笔就不听管束,情不自禁地跳到纸上踩下这一串串凌乱的字符。听起来有些为自己动笔草率开脱,但实在无法承受在通读《三部曲》后写不出一个字的打击——这是我预先料到的——因为在小波诙谐的文字中感受到的沉重正像一个日益恶化的肿瘤哽咽着我尚能发出声音的喉咙。
编者将《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设置为总序,似一把利斧凿开了厚重的《三部曲》。王小波把自己的写作志向解释为热力学的反熵现象,称自己的写作是“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的严肃写作。文学的严肃性以能否赚钱作为标尺,现实且残酷得令人羞于接受,然而这一标尺作为在市场经济体制引导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明证是毫不夸张的。“严肃”的定义在开篇就让人觉得心酸。当然,与以“灵魂工程师”自居,宣称肩载重振“文化道德”使命,同时又不忘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大牟其利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复杂情感相比,这一点点的心酸恐怕只是一名文学狂热青年微乎其微的无声轻叹罢了。而我发于今日的叹息,早在他充满隐喻的小说中就如不绝于耳的警钟绕梁回荡了。
《白银时代》叙述的是在写作公司上班以写“有生活”的小说为职业的“我”一直不断地重复写着小说《师生恋》,以及“我”与“棕色的”女同志和“我”的顶头上司“克”之间的故事。小说中的——包括《师生恋》里的角色——所有的人物都在围着“生活”这个词语打着转儿,“生活是什么”就成了《白银时代》的主题。“我”枪毙别人的小说和“我”的小说被上司枪毙这些行为进行的标准是“是否脱离生活”,有生活则留,无生活则“毙”。作者在小说中对这一观点和现象以幽默的语言进行了深刻地反讽,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文学观点“真实的不可能是美的,只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和想象力的世界才可能是美的”。“我”也给生活下了个定义,“生活就是你不乐意它发生但却发生了的事……和真实不真实没有关系。”这无疑是对“生活”以一种违反人类美好意愿的形象出现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论点的再现。对于“棕色的”女同志在下乡体验生活时被人轮奸这一事件的安排,再度将原汁原味的真实的生活不可能是美的验证。也可对此做另一番解释,即生活将“棕色的”女同志轮奸,这里“棕色的”女同志所具有的写作者的身份已经成为了小说乃至文学的象征性载体。王小波用小说的形式以一种蜿蜒曲折的复杂逻辑论证了所谓“生活”对文学创作的迫害,也在阐明自己创作观的同时用这种表述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软弱和媚俗进行了无情地嘲讽。“我”不断地写着受大众欢迎的《师生恋》,不厌其烦地写了十一遍;原本是自由的艺术创造过程的写作也在高效出产畅销书的感召下化为一种办公制度,职员(作家)们面对电脑屏幕为得到工资敲击着键盘;只有“棕色的”女同志在哭喊着“我要写小说啊”,而她却被判定为不正常。小说中出现的情景有些像王朔式的“码字儿”,再看看近期出现的“影视文学工作室”竟与之惊人的相似,这着实令我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担忧得出了一头冷汗。在中国,本雅明的“文学的韵味”也正在对大众文化的妥协与谄媚中渐渐消失。
喜欢王小波的读者会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凡是王小波写的东西都能够以其独特的幽默、流畅的笔法和饱含诗意的叙事风格被读者一眼认出。正如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悼小波》一文中所说的“就像帕瓦罗蒂一张嘴,不用报名,你就知道这是帕瓦罗蒂……”。在王小波的小说里你总能意外地发现几个贯穿全文——诸如“蛇颈龙”“湿被套”之类——的比喻,极为精辟又远离庸俗。有人说,在他的小说里许多地方有韵,自己也在品味时留意了这一点,确如所说。这就难怪为什么总是觉得有时文中会出现间或的重复,但从不感到累赘和厌恶,反而读着更为流畅。
《白银时代》中出现过几处性的描写,这些文字与“新小说”作家们宣扬的“身体写作”形成的作品相比乃不足为怪了。在王小波的其他作品中也常会出现直白的性描写,这大概正是他的作品受到“正统”冷落甚至排斥的原因吧。不应完全用“反叛”一词将与性有关的因素笼统概括,我还认为他是将“性”当作一种遭受外界不公正待遇后积极反抗无效而转为自我解放的回归。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行为和心理上的性虐待和受虐,除了运用精神分析法对此研究得出结论,也可看作是一则文化遭受了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压迫而导致扭曲的隐喻。
由于自身缺乏对“文革”时期情况的了解,在脑中只存有些道听途说的片段,惟恐自己拙劣的评论歪曲了《黄金时代》不容置疑的文学价值,也就只能勉强整理下了阅读《白银时代》后的一点想法,聊以自慰。在对这位尚未被普遍承认的伟大作家英年早逝的遗憾与慨叹中,我翻开了《时代三部曲》之三《青铜时代》。作为王小波的忠实读者,有一种信念从未在我对他的阅读中淡忘,王小波独特的作品中蕴涵的文学价值尽管在当今存有争议,但后人终将会发现他,并肯定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诗之于诗人,正如珊瑚 是珊瑚虫堆积的尸骨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2#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我天,就你这个破水平还是别到处指手画脚说别人模仿云云了

先去看1984,再看白银时代,除了和那根会稍息立正的阴茎,还能剩下什么?一点义愤而已。

不过王小波从卡尔维诺那里时学到了一个很优越的工具,这一工具可以通过哈扎尔辞典、马牛和万寿寺中的人体绷床共同体现出来。如果他严格地使用此工具,抛掉那些社会批判之类的肤浅思考,他就能够达到更趋向于他所向往的自由创造的境界。
hippogavagai.blogone.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都2004年了还在写这种评论

“王小波独特的作品中蕴涵的文学价值尽管在当今存有争议,但后人终将会发现他,并肯定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王小波在地下做鬼,估计也得在血浆里暴笑
hippogavagai.blogone.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那个那个……此人说话多有可厌的地方,但此句可听。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573

积分

注册会员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Rank: 2

5#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门兴格拉德巴赫在2004-4-9 19:20:56的发言:
我天,就你这个破水平还是别到处指手画脚说别人模仿云云了
  不过王小波从卡尔维诺那里时学到了一个很优越的工具,这一工具可以通过哈扎尔辞典、马牛和万寿寺中的人体绷床共同体现出来。如果他严格地使用此工具,抛掉那些社会批判之类的肤浅思考,他就能够达到更趋向于他所向往的自由创造的境界。

我说过这是几年前的旧稿,也是因为看到王小波的录音才拿出来的,知道就会有人笑,自己也在笑。不过,你说话也太那个了吧。不过,还是想向巴赫请教一下,“不过王小波从卡尔维诺那里时学到了一个很优越的工具,这一工具可以通过哈扎尔辞典、马牛和万寿寺中的人体绷床共同体现出来。”你说得这工具是什么。诚心诗意的向你请教。[em00][em11][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0 1:11:12编辑过]
诗之于诗人,正如珊瑚 是珊瑚虫堆积的尸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573

积分

注册会员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Rank: 2

6#
发表于 2007-8-4 13:06:45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门兴格拉德巴赫在2004-4-9 19:26:32的发言:
都2004年了还在写这种评论

“王小波独特的作品中蕴涵的文学价值尽管在当今存有争议,但后人终将会发现他,并肯定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王小波在地下做鬼,估计也得在血浆里暴笑

难道你认为王小波能广泛的被认识、阅读是因为人们都读懂他了吗?2004年怎么了?傻瓜的普遍存在的事实至少在今后五十年里不会有任何改变,我的文章是肤浅了些,拿出来还不是为了纪念一下王小波。《1984》早就看过,《哈扎尔辞典》也通读了两遍。只是没有读过卡尔维诺,不好意思。慢慢补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0 1:14:35编辑过]
诗之于诗人,正如珊瑚 是珊瑚虫堆积的尸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 08: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