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所谓先驱⑴

[复制链接]

44

主题

11

好友

2609

积分

论坛游民

放倒妈妈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4 04:0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可能这是世界上最难猜的一部电影:它即有《天使艾米丽》的天真可爱;又有《圣山》《鼹鼠》的荒诞诡异;演员经常像伍迪·艾伦的角色一样对着镜头一通独白;最搞笑的桥段完全就是动画片《猫和老鼠》;可是从剪辑手法上你会以为是米歇尔·冈瑞MV;当然啦,它整体的狂欢气质和思想深度完全是库斯图里卡式的;主角是个小女孩,她说过一句和《一一》一样的台词:“我上了年纪。”——好了告诉我,这是哪部电影?你会说,如果这部电影存在,那么我就把自己鼻子咬下来。

你咬吧,这部电影叫《莎西在地铁》(Zazie dans le metro 1960译:《扎齐在地下铁》)

几乎所有的艺术流派里,都会有一两个成员,悄悄地游离于所谓“流派”。比如印象派里的“莫迪里阿尼”
;比如新小说里的“杜拉斯”
;比如在现在仍无法归类的“次维塔耶娃”
;比如法国新浪潮里的路易·马勒Louis Malle19321995)。


这部神奇的电影就是路易·马勒拍的,那年他28岁,电影才华正疯狂的外溢。他已经拍了5部电影了拿了6个奖(含奥斯卡)了并早早就获得了追随他一生的“电影诗人”称号。和那些一开始饱受怀疑,后来用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证明自己的导演不同,路易·马勒一出手就拍了《通往绞刑架的电梯》,拍了纪录片《沉默的世界》,拍了这部《莎西在地铁》,用自己的娴熟的电影技艺封住所有评论家的嘴。

然后,他开始拍自己喜欢拍的作品:一上来就是意识流般的《鬼火》,讲述一个刚从疗养院戒掉酒瘾的花花公子阿兰,他想寻找人生的目标,但又发觉与充满荒谬和丑恶的社会格格不入,于是重蹈覆辙,在酒精的陪伴下自杀。最有一段遗书式的心灵独白:“我自杀是因为你不爱我,因为我不爱你,因为我们的关系冷淡了。我自杀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关系,给你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离经叛道的《好奇心》讲一个15岁少年罗伦特家境优越,在陈腐的天主教学校上学,偷偷热爱音乐文学。有天他发现母亲有个情人,这让他极度困惑,再加上当时正流行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他苦闷得几乎自杀,两个好心的哥哥带他喝酒抽烟甚至去嫖妓,就在罗伦特要失去童贞的一刻,两个哥哥破门而入吓得他心脏几乎出问题。母亲带他去疗养,他发现母亲居然和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少年调情,然后还让旧情人来访。罗伦特再度陷入苦闷。后来母亲和情人闹翻了,在酒会上喝得烂醉。在房间里罗伦特为母亲脱去衣服,终于忍不住和她发生了关系。事后,母亲对罗伦特说:“我不要你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或后悔,那是很美的一瞬,但它永远不会再发生,这是我们的秘密。”罗伦特穿上衣服去一个刚认识的姑娘那里睡了一宿,早晨回到家里,哥哥和爸爸在等他,一家人在笑声中共进早餐。还有讲叛徒的《拉孔布·吕西安》;引起沙龙热潮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以自己童年记忆为基础的《孩子们,再见》;与儿媳乱伦导致儿子跌落楼梯惨死的《烈火情人》;以易卜生《万尼亚舅舅》为蓝本的《泛亚在42街口》……,还有纪录片《人性,太人性的》《快乐的追逐》《上帝的国度》……,每一部都能光照电影史。路易·马勒是富家子第,殷实的家境为他追逐艺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养成了他对道德、伦理的放任与怀疑。路易·马勒优雅而智慧,尖锐又幽默。用兼备记录性和戏剧性的故事探讨情欲、伦理,他的几乎每部作品都在向人类的道德观挑战。

19601028,《莎西在地铁》于法国上映。相较上面那些离经叛道的经典,这可能仅仅是路易·马勒的一部习作。不过这部习作让新浪潮主将戈达尔青眼有加。这一年疯狂的库斯图里卡才六岁;让-皮埃尔·热内八岁;而善拍MV的米歇尔·冈瑞三年以后才能出生;伍迪·艾伦还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厅里表演脱口秀,五年后他开始写第一个电影剧本《风流绅士》;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怪异的《圣山》和《鼹鼠》还要等上十五年,才能在West Germany举行首映。



——————————————————————
⑴路易·马勒Louis Malle19321995),被称为“新浪潮先驱”。
⑵《天使艾米丽》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2001年作品。
⑶智利导演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1929)
被称为Cult片界的至尊级人物。《圣山》《鼹鼠》是其1974年前后作品。常用意象:枪、兔子、侏儒和金发美女。这些意象均在路易·马勒1960年作品《莎西在地铁》中都出现过。
⑷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35—),美国导演,欧洲人称他为好莱坞唯一一个知识分子。
⑸《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举世闻名的动画片,1940-1958好莱坞米高梅公司出品,1960年米高梅将《猫和老鼠》的制作外包给了东欧的伦布兰特电影公司,1963年又回到好莱坞,一直播放到1967年。后来《猫和老鼠》又重新回到了荧幕,分别由翰纳-巴贝拉(1975—19771990—1993)飞美逊工作室(1980—1982)制作。到了2004年,华纳兄弟亦做了现代版的猫和老鼠(汤姆杰利小故事),以三个小故事为一集。
⑹米歇尔·冈瑞Michel Gondry(1963)法国导演,因拍出“世界最炫MV”而闻名。
⑺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1954)前南斯拉夫的疯子。在电影方面所获得的奖项是张艺谋加陈凯歌再加蔡明亮的总和。
⑻《一一》台湾导演杨德昌2000年作品。
⑼印象派:Impressionism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绘画的主要流派,后扩散到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门类。
⑽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印象派里的异类,以忧伤的人物肖像画闻名。
⑾新小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法国的小说创作流派,在哲学上则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基本上以罗伯·格里耶的死亡告终,但对后世影响巨大。
⑿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情人》《广岛之恋》的作者。
⒀次维塔耶娃Цветаева 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1892-1941)俄罗斯诗人。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为主题。1941831日,在孤立的,极端痛苦中,诗人自缢身死。
⒁新浪潮(法语:Nouvelle Vague,英语:New Wave),来自法语La Nouvelle Vague,意为“新的波浪”的意思,特指从上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发生的一场电影运动,后来“新浪潮”一词被广泛用于其他电影史上其他国家在二战之后兴起的新兴电影运动。
1960年路易马勒拍摄《莎西在地铁》的时候已经拍摄了两个短片:《狂热学》
Crazeologie (1953)
,《307站》
Station 307 (1954)
;两部电影:《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Ascenseur pour l'echafaud (1958)
,《情人们》
** Amants (1958)
;和一部纪录片:《沉默的世界》
Le Monde du Silence (1956)
其中《沉默的世界》获得1956年戛纳最佳摄影,最佳影片,196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1956年英国学院奖最佳纪录片。《情人们》获得1958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奖。《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荣获1957年路易德吕克奖 。影片还得到评论界一致的好评,著名左派评论家乔治萨杜尔称导演为电影诗人

⒃斯皮尔伯格曾被怀疑不能拍艺术片直到他拍出《辛德勒名单》;黑泽明饱受西方媒体嘲讽,直到他拍出《罗生门》,好多导演需要证明自己,而路易·马勒不需要。
⒄戈达尔Jean Luc Godard(1930)新浪潮主将之一。左派导演。唯一活着的新浪潮大师了。
-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1953)法国导演。代表作《黑店狂想曲》《天使艾米丽》
⒆《风流绅士》What's New, Pussycat伍迪·艾伦1965年作品。
West Germany,东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们同时是射手,弓箭和目标。</p><p> http://blog.sina.com.cn/u/1150712380
2#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0-1-17 01:01:49
一篇介绍性的文字不用写出比文章还长的注释吧,难道你是学院派?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4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