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关于古典的若干断片

[复制链接]

93

主题

0

好友

172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让我确认了一件事。庄严宏大的英雄体史诗和庸俗低暗的市民故事其实并无贵贱之分。推动文字洪流前进的是欲望和激情。而悲剧宿命本身没有变化。奥德修斯的漫长流浪故事其实只是一个隐喻。摆脱了文体本身的束缚之后悲剧是否存在的问题,也由这部书做出了回答。从这个角度来说,《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断点。浪漫主义的高峰本身意味着对希腊文明的最后一次仰望与跟从。从那以后,巴尔扎克的社会分析和福楼拜的简约公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解构文体本身。

2
我依然热爱着夏多布里昂。在重读《阿拉达》之后我对这一点再次予以确认。看一看十八世纪的戏剧们。古典主义没有在莎士比亚和拉伯雷的智慧上更进一步。高乃伊和拉辛所做的不是开拓而是完成。层层叠叠的文字覆盖住了文艺复兴的那一线清新的风韵。歌德是集大成者。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夏多布里昂显然不具备和歌德媲美的资格。但是从他略显造作的小说构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再沉迷于往昔的影子。古典时代的巨人们从某些角度看酷似罗马帝国的诗人们。有着超卓的才能,却在不断模仿——或下意识的模仿——《伊利亚特》。

3
文艺复兴真正的群众基础是意大利的小市民。摆脱了中世纪的姿态,航海时代的神韵使得他们看上去有着更世俗的生活目标。这种姿态直接让我想到了《尤利西斯》中的市民们。薄加丘是一个描画者。塞万提斯也是。而拉伯雷则用异化的形象描述了整个时代。他们是忠实的记录者。而乔伊斯是一个发现者。他融合了时代而后超越了时代。我想说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欧洲大陆的三个人,薄加丘,拉伯雷和塞万提斯——有着勾勒的智慧。对于趣味本身的发掘,使得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宰。

4
对《荷马史诗》细节的学院化拘泥研究本身会显得很有趣。这样一个具有随意性和荒诞性的故事,一个说书艺人的故事,没有负载着过于沉重的内涵。当然,我指的是未经加工过的《荷马史诗》。

5
卡尔维诺所言的轻逸,我理解为塞万提斯和拉伯雷强调过的精神。用昆德拉的话阐述,则可以理解为所谓小说的智慧。古典与现代的分野也许就在于对轻逸的理解。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中间点,浪漫主义的伟大领袖雨果,我所最敬重者在《克伦威尔》序时提及:“艺术的真实就是荒诞滑稽与崇高庄严完美的融合一体……”我私下的忖度,所谓荒诞滑稽,其实就是趣味,就是轻逸。这也是文艺复兴有别于古典艺术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6
《荷马史诗》也许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民间流传的文本被重重加工成为一个庄严宏大无可动摇的经典。这一点使我觉得稍微有点滑稽,恐怕也非荷马本身所愿。《尤利西斯》最大的可爱之处不在于提供了这种风格模式,而是这种思路。重要的是对精神的领会,对悲剧宿命和轻逸趣味的继承,对纯学院派的解构和——某种程度上的——嘲讽。所以如果把《尤利西斯》视作对《奥德赛》的继承与发扬也许未必是对的。因为我只觉得这个文本充满了乔伊斯类似于恶作剧得逞后的微笑。

7
我现在依然要对古希腊那些对《荷马史诗》进行修正整理的人们表示敬意。因为我发觉《荷马史诗》描写的英雄与半神始终有着人的种种缺憾。这种对于神的不完整性认识比起中世纪宗教文学对神万能的论调有着极大的讽刺和针对性。希腊人曾经的民主思想使他们可以正视人类本身的缺点。这至少说明他们没有完全失掉趣味和智慧。我不知道这是否应该归功于他们没有神授王权的观念。如你所知,屋大维在保护了很多罗马诗人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这也是我一直提示的,乔伊斯恶作剧的微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