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转一篇顾湘姐姐的博客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 12:23: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曾在城里打过工,现在又回去了,回去干什么?以什么为生?
L我现在回去帮家里做点事,家里有个小店,生活不成问题。

B你的写作是怎样开始的?书里的文章是你什么时候写的?
L上小学一年级,学会拼音后开始给远在新疆的妈妈写信,那大约是写作的开始吧。
这两本新书中,其中《阿勒泰角落》的文字是2002年至2006年间的累积。而《我的阿勒泰》则跨度稍大一些。从最初的习作一直到延续到近期。比较清晰地显现了写作的成长与变化。

B写作变成一份工作之后感觉怎么样?写作的收入现在是你主要的收入来源吗?
L写作并不是工作,是我的一种学习方法吧。是为了使生活更舒适,更踏实自在。现在写作的收入只是一小半的收入来源,以后大约会更多些。

B在一处介绍里看到你平常阅读的是金庸琼瑶之类的书,你也没有上许多的学,我觉得你写得比绝大多数的写作者都要好,因为你知道那些人本应该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许多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就像你在写到乌鲁木齐时说的那样,城市里也尽是被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堆满了。
L金庸是看的,琼瑶么……不太好意思承认看过也许和一些人比较起来,我读书比较少,但和另一些人比较,我读书还是蛮多的。我喜欢看书,只是过去一些年里,看书的机会不多而已。学生时代看得多一些。后来有了稳定的工作,也用心看了许多。
我也在努力地学习如何更加正确地在生活进行取舍。

B在《富蕴县的树》那篇文章里你写到了你所看到的势不可挡的城市化的进程,这种变化是否已经开始向你的生活侵蚀?很多东西很脆弱。
L是的,到处都一样的。再偏远的地方也躲不过去。

B你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你母亲和外婆的故乡是个有山坡竹林、橘子树和画眉鸟的地方,那是在哪儿?是什么原因使女人们背井离乡、远赴新疆?只有一篇中提到外公是个酒鬼,但你不放纵情绪,也不沉溺其中。你不喜欢写东西写出一派凄苦,我非常喜欢你这一点,纵使寂寞也显出一片快活堂皇之气,格调活泼硬朗。是不是因为这样,你才很少写你的身世?
L谢谢
那个故乡是外婆的家乡,在四川乐至县一处叫“放生”的乡下。外婆带着年幼的妈妈去到新疆是为了投奔已经生活那里的大儿子,因为那几年老家没有吃的了。
世上受苦的人很多,但大多都默默无语。大约越是悲苦的生活,越是得乐观坚强地投身其中吧。自怨自怜实在是很丢人,很虚弱的事。

B你的外婆对你说:“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现在你是怎么想的?
L这个不太好回答。外婆当时九十多岁,大约也有些糊涂和偏执的因素在其中。但她养育了十个子女,有八个先她而去,其中的痛苦,是不能体会的。

B你希望远处骑马而来的人是你的父亲、兄弟、情人,他们是你感到失缺的男性是吗?
L可能吧。当他们高高骑在马上,感觉很有力量,让人想要依赖。

B你家的生意是随牧民活动而迁徙的吗?我看到你去参加舞会,也不太好多与小伙子打交道,只能和小男孩和女玩,因为你是汉族。迁徙和汉族身份是不是一直使你处在一个“外人”的位置?他们是不能够娶汉族女孩吗?你也不知道能够哪儿长久地停留下来,是这样吗?
L我家过去比较困难,就随牧民迁徙。因为在牧业上做生意,虽然艰苦,但利润高。但也只跟了几年,如今已经定居了。
我那时性格不太好,期期艾艾又敏感、虚荣。寂寞也是当然的。但又因为正年轻,多少有些“疯”劲吧。
其实在我们那里汉哈通婚也是有的。但在我实在不现实,我没有足够的浪漫与热情去接受那样的爱情。当然,当时不愿长久在那里呆,一心渴望能够离开那里,也是原因之一。那时实在太年轻了。

B现在还是没真正停下来吗?
L是的。正在存钱盖房子,哈哈。

B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是“麦西拉”和“木耳”两篇,零星的还有老家的大黄猫,以及别人用哈语写的欠条“阿姨对不起,我们是酒鬼”等等。我还看到你很爱睡觉幕天席地,万事不萦于怀,睡得真叫人羡慕你现在还这么好睡吗?
L说实在的,那两篇长的并不是我自已所满意的。虽然写的都是真实经历,但一经写出,就显得异样地勉强而矫情。大约因为一些东西是不能写,不好再现的吧。如果现在让我再写,就不会下那么大的力气,搞得那么纠结。“大黄猫”那个还算比较省心。酒鬼那篇,写时倒很痛快,但有些罗嗦不清。那是最早远的文字之一。
其实我睡眠不太好的,童年时代就常常失眠。因此可能比一般人更需要大量的睡眠时光。至于在山里睡觉,大约山野气场强大的原因,总是走着走着,困意就当头一棒砸了下来,说睡就必须得睡,那种状态又奇怪又好玩。
现在只要没啥事,心里轻松的话,每天还是会舒舒服服睡个不停。我妈管叫我“李三觉”。意为,吃过早饭睡一觉,吃过午饭睡一觉,吃过晚饭还要再睡一觉。

B在上海待多久?有什么印象?读了你的书,倍感生于城市了无生趣
每次到上海,都匆忙短暂。最大的感觉是地铁真方便,又有趣。
至于“了无生趣”的话,就太吓人了哈哈!





-----------------------------------------------

她的阿勒泰







    虽然不一定公开讲,但不少读书人其实都抱着“不看活着的人写的书,更不看活着的中国人写的书”的想法。大概是长时间以来,那些作者们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印象:写乡村的都是城里人,写城市的都是乡下人,写苦旅的都是些自驾行公费游的,写边远地区家乡故里的都是些小商贩——尽想着怎么兜售民俗风情,即使没在脑袋边插一朵比脑袋更大的花来逢迎,写些狼啊獒啊之类的也藏不住媚态。
   
若不是别人塞给我,我应该也不会看李娟的书《我的阿勒泰》——标题让人想当然,封面一般,对封底的溢美之词则早就一贯不理会了——哪本书不是封底一堆捧场? 但是看了第一篇就觉得好看,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整本书,觉得太好看了,要是错过,实在是可惜。
这个李娟,小时候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度过一大段童年,少年时期又随家人辗转在阿勒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民为邻,生活了好几年。后来她一度离开家,外出打工,但她的母亲仍然在牧区经营着一点小生意——她们家是开小卖部的,她们卖烟酒、油盐、鸡蛋、糖果,兼做裁缝,倒卖过木耳,还管修鞋。她写的就是那些生活,她的文字机灵、活泼、天真、朴实、明亮、爽朗。她不卑不亢,不倒卖她的生活和情绪,也许干净的边远之地的小买卖也是这样,基本上还是在物物对等交换基础上那么简单实在,不懂哄炒价格和买空卖空那种复杂而虚浮的生意。
在她的书里可以发现人与天地、自然、周围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如何生活在一起,可是这样的话我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显得像我讨厌的那些充满哲言和感悟的书了。李娟不说这些废话,写的都是内容。市面上的那么多书、生活中的那么多人,缺的都是“内容”,别的倒应有尽有。一个很高级的评价:哀而不伤,乐而不淫,适用于李娟和她写的东西。她写的东西,叫做“文章”,都嫌有点儿刻意。我也宁可当她是个开小卖部的姑娘,而不是个作家,哪怕她写了本那么好的书。
她在外面逛了一些时候,又回到了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面对四面茫茫荒野,我很高兴是这样。前些天她到上海来,我对她充满了兴趣,问了很多问题,她不像许多被采访对象那样擅长谈论自己、自己的生平和创作,她回答得不多,显得认真,还有几分拘谨。不过我想,好好生活和写作的人就是这样的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

主题

0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0-8-1 12:24:46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一定要买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0-8-1 15:03:14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 不知道在写甚么 这本书买了一定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5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