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意]周日晚诗歌家园谈论我的诗歌,请新朋友捧场哦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好友

2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3: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谢谢.欢迎哦.地址是这里了</P>
<><a href="http://vcom.hnby.com.cn/dhbbs/index.asp?boardid=302" target="_blank" >http://vcom.hnby.com.cn/dhbbs/index.asp?boardid=302</A></P>
<> 欢迎批评 请吃西瓜 [em26]</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简单生活 简单诗

5

主题

0

好友

2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33:17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1>问好大家.请看:</FONT></P>
<><FONT size=1>诗歌家园 → [研讨]诗人在线研讨班第三期:元蕾专题<BR><BR>元蕾简历:<BR><BR>河南人。刚刚从北京来到上海。二十多岁吧。但家人总催我结婚。西西。我喜欢上网随便逛逛。诗歌家园的朋友们叫我元元。 <BR><BR><BR>开篇<BR><BR><BR>A做为诗人在线研讨班第三期的主角此时怎么想?<BR>B此时非常想和大家交流我的心得。并希望得到有含金量的批评。<BR><BR>A元蕾你写诗歌多久了,有没有第一首诗歌在手边给我们看一下?<BR>B年龄是女孩儿的隐私。大学毕业。第一手是情诗,已然不在。西西。断续写诗歌两三年了。<BR><BR>A请女诗人自己先谈一下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是书本上说的诗论!<BR>B你来了,就是诗歌。<BR><BR>A请出笼一下元记诗歌概念,就是你对诗歌的理解 <BR>B快乐<BR>A恩 你脱掉生活 又穿上它并裹得更紧<BR>B盔甲哦<BR><BR>A1我有时后就觉得自己写诗歌就是在说话。给对方说,给自己说,给生活说,或者用生活给自己说,用对方给自己说<BR>A2说完了,痛快了,不难受和遗憾了,因为遗憾被保存下来的时候就是没有遗憾了 <BR>A3很好的解脱方式。因此释然和快乐<BR>虽然诗歌水平烂糟糟,可是成了我生活中的日记和习惯了<BR>B有类似的感受哦。<BR><BR>A诗人首先是生活中的强者<BR>B拿得起,放得下。我很快乐。我喜欢你说的这句话。爸爸妈妈说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BR><BR><BR>读者<BR><BR><BR>A她的诗歌我不明白总是不质朴,担心很多人能否 看的懂,或许是自己诗歌观念问题或阅读习惯,不过又有多少人闹明白啊<BR>就是把你从前 的作品直到现在的挑选下,直说我喜欢质朴的诗歌<BR>B我的偏好不在于风格,而在于它是善的还是抗丑的.<BR><BR>A 这首看不明白,国内很多生活中的人如何聆听呢?<BR>《房间D》<BR>给男人收拾房间,<BR>有过一次,但不愉快。不是情人。太晦气了!<BR>她摔门走了。<BR><BR>雨后,公交车电闪雷鸣。——她恨不得<BR>抽它两鞭子。<BR><BR>从此,涟漪收回来,鼻子变长。<BR><BR>这会儿风让人想去跳海。她摸着头,仿佛感冒了。<BR>       <BR>B有时听一句话就够了.我不一定全懂.就阅读而言.<BR><BR>A要多考虑读者的感受。把你的生活告诉大家。大家的生活中就有你的影子了<BR>你写诗歌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读者阅读感受呢?就是说:诗歌在灵感中,你如何把握读者阅读心理<BR>B送给人们星星。首先把读者分类及定位。如果是妈妈我发短信,如果是爸爸我发EMAIL。如果是小鸡给它们食物,如果是桌子,用来放置东西。这样,就可以充分满足它们的需求。这里可以考虑添加诗歌的娱乐功能。因为后者也将是一个有趣的导向。<BR><BR>A问元蕾一个诗歌本身以外的话题:你把自己写的诗歌拿给家人或者同事、朋友看吗?<BR>B看他们的接受度.给家人和朋友我会发诗意的短信。比如节日快乐啊。因为我觉得我很幸福。<BR>给男朋友读过.他静静地听.我就已经喜欢上他了.如果他一直要看,这就不给他看,至少得想想什么样给他看,他看了会高兴.自己写的不好的,或题材不对的,还是不给他看. <BR><BR>A觉得你诗歌的风格国外影子占了很大成分,你如何考虑让国内更多人接受?<BR>B融合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诗歌无国界,无时空。<BR><BR>A元元,别人对你诗的评价对你的写作影响大吗?另外对诗歌评论你怎么看呢?有些诗歌评论虽然说“好”但又说反了你写诗的初衷,你是高兴呢还是沮丧?呵呵<BR>B你提到写诗的初衷,可见你重视自己的想法。我也同样。只有当他的评价正是我所迷惑的,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去探询。有些诗歌评论说不到点子上,双方沟通也不够深入。如,有的简介一下诗人,出生,这不过是最简单的拼贴。但我突然怀疑自己会欢迎诗歌有娱乐的性质。 <BR>A同感!握手。但要自信,诗歌受欢迎本身就是一种褒奖,不论是称赞或是批评。关于“娱乐”一说,要看诗歌自身的历史寿命,有的诗歌是作者死后才闪光。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精神食粮,我个人的写作目标,是要让人民了解自己的诗歌。诗歌能像《再别康桥》一样达到人人都喜欢的高度,是很难的,我追求这个目标,所以,“娱乐大众”不是一种俗,呵呵<BR>B你很宽容。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生活中人们需要娱乐。诗歌更有贴近大众的一面。而这需要人活着才能进行尝试。否则无以收悉反馈。谢谢你。我会自信。简单地说,行人都会,都在走路。<BR><BR>A我感觉有的诗歌有些近似。也许因为出生年代的差异,也许因为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同,我有时甚至不能耐心的读完一首因堆满了物质和词语而变得琐碎的诗歌,我找不倒感觉,或者说我感到了自己的笨拙...<BR>B大部分诗歌用意象说话.尽管这很古老.有时我也会望而却步.而对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我的情感非常复杂.可能是一堆垃圾.但我决定,绝不要这样.后来我就相信了.我慢慢地修饰自己,像一个女人,总是在寻找,如何幸福地贴进一个男人.其他的,让读者来说话.<BR><BR><BR>先贤<BR><BR><BR>A可否先谈一下你的诗学继承?比如受到那些人的影响,也可谈谈你比较喜欢的诗人.<BR>B喜欢李双的诗。西西。<BR><BR>A偶特喜欢元元以前的作品,透漏出的灵性和智慧和对语言的才干,但是不习惯现在的写法,不知道元元最近受的什么人的影响了,能不能介绍下.<BR>B手边有博尔赫斯,特朗斯特罗姆,曼德尔施塔姆三位大虾的诗集。<BR><BR>A1完全不像才写三五年,好象写了三十年,写作受了谁的影响呢?<BR>B妈妈不许我写诗。现在又许了。哲学上是萨特,叔本华,尼采,卢梭。<BR>哲学对应大学时代的我,它能使我的心态一直很好。并教授我思维。当然,我也思考自己的哲学观。因为我们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我的同学是我思考的对象。我最终的确成了避开他们的人。我很孤独。但更重要的是,我在他们当中。<BR>A2上学时也看过一些。却受不了那些让人精神分裂的所谓哲学......<BR>B分裂会愈合的。也许是诞生。我曾经多么渴望分裂啊.细胞. 现在这种欲望带给我的快感已打了折扣.<BR><BR>A《画家》,等等,是非常有个性很可爱的诗!有几个我很喜欢,有个别令我晕乎乎的,看不太明白。你的诗可能是比较有争议的。看了周慧姐姐关于《画家》的解析以及大家的讨论发言,很受益,果然不虚此行:))蕾蕾喜欢博尔赫斯、特朗斯特罗姆、曼德尔施塔姆? <BR>“哲学上是萨特,叔本华,尼采,卢梭。”好棒耶,还读了好多哲学呀,那么我想你的诗应该很有内在逻辑感的吧,但有些地方跳跃得让人。。晕晕的感觉……不过我特羡慕和佩服你的灵性!而且还很年轻,相信会有灿烂的诗途的。<BR>B慧姐评诗,让我感动,但更令我惊异。我好像交了好朋友。她这么爱诗。<BR>我身边只有这三位的东东。但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信任别人。我遇到他们,就喜欢他们了。另一方面,我的排斥感固然明显,但不阻碍我和他们贴近。我常常想他们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穿衣打扮,我会帮他修改。我也会进入他们的时代。<BR><BR>A“我很孤独。但更重要的是,我在他们当中。”孤独:<BR>感觉诗歌写成这样的,内心伴随着惊奇和压抑,陌生和迷离,想说的是极其怀念家乡的黄土高坡,清澈,透亮<BR>元蕾的诗则是具有闪亮的的童话和新奇的思维,直接混杂在无其大的混沌中……是绚丽和魔鬼的色调<BR>B你也喜欢看或喜欢过童话大王安徒生或漫画吗?我大概没有家乡,这是遗憾。也许随处都是我的家乡,这是收获。<BR><BR>A1“颓废的元素,大概是钾,在我的血管中。” <BR>这是元蕾回贴的一句话,我认同。那么颓废是不是和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有一点关联,对世界的认识。<BR>B哦,我的意思,是比如乐观是铁。人体含有很多微量种元素。如果单论颓废,一般这样研究问题:假设谁写过《论颓废》,那么要尝试搜到他们每一个人或大多数人,另外有些小说,在我的脑海里留了图象,容易模仿人物。<BR><BR>A手边没有国内诗人的集子么?<BR>B有两年前买的戴望舒,徐志摩. 海子,洛夫.过两天还要再看看. 还有纪伯伦,泰戈尔,只能偶尔翻,否则我会疯. <BR><BR>A我说你象写了三十年,你的阅读很是成熟。<BR>B等我活到三十八岁,就到三十年了.西西.我最喜欢读侦探小说.你也喜欢吗?<BR><BR><BR>高山<BR><BR><BR>A元元在诗歌写作时是先有题目,还是最后冠以题目,还是边写边想,就忽然有了题目?<BR>B题目好象是既定的。但我写完后会思考它们合不合适。 <BR><BR>A元的诗歌有点神秘,有点机灵,又有点像一个成熟的男人的笔法。<BR>B如果恰好在思考所谓男人式的问题。<BR><BR>A关注了元蕾的比喻、隐喻。比喻是衡量一个诗人想像力的尺码。元蕾诗歌有丰富的想像力。<BR>B最初练习的靶子是一根树枝.它该怎么独特呢?有什么样的语境?<BR><BR>A怎么样把握诗歌写作中逻辑性?你的诗歌有逻辑吗?<BR>B最初你可以看到逻辑。现在也有,但你看不到了。世界是荒诞的。<BR><BR>A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最有灵感?<BR>B灵感,写写就有了。<BR><BR>A写作时候是一气呵成,还是有某些停顿?<BR>B写作时,如果有人敲门,我不得不开,我不会生气。<BR>我也喜欢修改。并暗自营造以前的氛围,或根本换一首诗。 <BR><BR>A是由语言来驾御你呢,还是你驾御语言?或者兼而有之?<BR>B太极拳。<BR><BR>A你对自己什么时候的诗歌最感满意,能列举一二吗?<BR>B如果写完后不想改,想去唱歌,或干点别的,那么,那首诗应该写的还不错。目前没有满意的。<BR><BR>A看了你的诗,比较喜欢午睡那一组。你自己觉得呢<BR>B那一组写的比较快,偶尔会再翻一下诗集,然后再写。<BR><BR>A你的不少作品十分琐碎,小而轻。当下许多诗人以铺写私秘生活、琐碎事物和一己感觉为能事,我希望你不是这样。<BR>B生活是我的一部分。我的题材会比较广泛。你可以进行关注。 当然,我觉得你在过分地担忧。你可以根据结果说话。而不要预设一些没有必要的假象。我同样也不会如此为难自己。生活是简单的。诗歌也是平常的事。 <BR><BR>A看你的诗歌感觉与散文类似,很随意散漫的那种,但想象力却很好,二者(散文诗歌)是不是应有所区别?<BR>B葡萄酒和松子。葡萄酒和白酒。糖果和烟灰缸。<BR><BR>A元元,你一句话总结自己,你认为什么是好诗.<BR>B写得舒服的。<BR><BR><BR>流水<BR><BR><BR>A解读元蕾诗歌 《画家》<BR>《画家》(元蕾原诗) <BR><BR>拜谒你吧。一个古老的歌者<BR>我走进山谷<BR>摘下落叶和秋蝉,让你一再取用<BR>在美术馆<BR>把颜料退还给世人<BR>他们可能为了汲取灵感,也可能是为了旅行<BR>才和一个陌生人重逢<BR>用20元门票,闲聊为什么苟活<BR>为什么日夜不停地咀嚼<BR>既平庸又梦幻,既懒惰又勤劳<BR>直到天空一贫如洗,只剩一扇扇云彩之门<BR><BR>——〈画家〉这一首   <BR><BR>       从拜谒开始入题。将画家比做“一个古老的歌者”很贴切,很美好;“我走进山谷摘下落叶和秋蝉,让你一再取用”,摘下秋蝉——多么美丽而又天然的句子!一个“摘”举重若轻,一只“秋蝉”将金秋尽述,这大自然丰美的色彩和硕果,送给画家——他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画出真切的美丽的画卷;“在美术馆/把颜料退还给世人”,妙!“画”是用颜料画出来的,而真正的画家与一般画匠的区别就在于画家是用大自然本身的色彩做画,而画匠才是用颜料做画——这里面蕴涵的更深一层的意义是“社会的人”产生了很多附加的色彩,那些虚假的,浮夸的色彩——把这些色彩退还给“世人”,将虚假退还给虚假,将浮夸退还给浮夸; <BR>     “他们可能为了汲取灵感,也可能是为了旅行/才和一个陌生人重逢/用20元门票,闲聊为什么苟活”,精彩!“世人”为了汲取人生的灵感,也许是为了走好人生的路——才来看画展,才和一个“陌生人”闲聊;这里的“陌生人”本体指的是这位“画家”,对于不熟悉他的人他就是一位“陌生人”,广义地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引征,指所有能够给人以新鲜深刻感受的物象;“20元门票”,是的,看画展买了20元的门票,才能与“陌生人”建立起某种对话的关系,非常细致,铺垫的一点不突兀,仿佛进入所有陌生的门都必须付出某种“货币”才能与其建立联系,娓娓道来,非常生活化,一幅熟悉的生活图画,亲切,逼真;在这里所有的词汇的意义都得到了非常美妙的拓展,“旅行”、“陌生人”、“20元门票”、“闲聊”都不是词汇原有的意义所能固化的,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长了翅膀一般活生生地飞起来了,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所承载的语义——具有了重生的广阔的涵义;这就是一首诗歌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的典型状态,一切都复活了,都飞升了......接着笔锋一转“闲聊为什么苟活”!这是闲聊吗?!有闲聊为什么苟活的话题的吗?!所谓四两拨千斤——在这里,作者又一次展示了她那举重若轻的绝活,非常棒! <BR>     “为什么日夜不停地咀嚼/既平庸又梦幻,既懒惰又勤劳/直到天空一贫如洗,只剩一扇扇云彩之门”是的,为什么日夜不停地咀嚼,反复地品位生活,如梦如幻“既平庸又梦幻,既懒惰又勤劳”两组反义词的相对应用,突出地表现了对生活的困惑与反思——“直到天空一贫如洗,只剩一扇扇云彩之门”是的,直到最后一无所有,从天上来,回天上去,只剩下一扇扇云彩之门才是反思的终止,同时,一扇扇“云彩之门”这样意象的运用,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诗歌的容量和维度。对寻常物象的深刻的反思是这首诗歌一大特点,一般人们反思的都是被升华过的,提炼过的物象,而这首诗取材于最原始琐碎的生活本身,写出了大主题,大思想(虽然还有一些稚嫩);构思语言好象都取之于自然本身,既美丽多姿又浑然天成,这是诗坛一棵生机勃勃的幼芽——写好了能成大手笔!其他两首也各有特点,因此这组建议加为精华!<BR>      这首诗歌的缺点是相对单薄,不够厚重;对于反思的主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开掘,还缺乏应有的深度,这毕竟与作者的生活阅历有关,相信随着阅历的增长她会雄厚深邃起来的。<BR><BR>A1她需要在自己的风格上再开阔一些,清晰一些.<BR>A2我觉得诗歌应该明朗化,诗意化,不是说你的诗歌没有诗情画意,总觉得是梵高那种,应该趋向点中国传统国画。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当然不排斥国际话水准,最好写生活的<BR>A3完全同意!就象苏金伞老人写的那种,可以使更多的人深有感触产生共鸣.<BR>B西西。探索探索拉。<BR><BR>A读你的诗,认为你是浪漫多情而且感伤的,看你说话,感觉你是理性节制而且洒脱的,你更倾向于认为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别人说你灵性,我也这样认为,甚至还认为你有些精灵古怪。你认为自己写诗属于技巧多些还是感悟多些?如果让你评价自己,你更愿意把自己认为是靠灵性取胜的技巧派呢还是靠实力取胜的功夫派呢?<BR>B演员会尝试演绎多种性格。而我束缚自己,也愿意自由。真正的我现在正和你谈诗。“她的能力”在于,她表现我:那可能就是你所描绘和看到的。有时只看一部小说会很乏味,为了想尝新。有时一部就足够了,如果它写得好,当时又想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人们是否被满足。<BR>对后两个话题:我会在各方面锻炼自己的。感谢你的关心。以后希望多谈话,少提一些程式化的问题。谢谢。<BR><BR>A1有点灵性我肯定她成不了一流诗人。她的诗歌缺乏真正的诗性光芒只是用她的聪明勾画了一些情节<BR>B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是,在写诗歌的过程中,请你和大家帮助我。请多批哦<BR>A2她会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因为她很多方面(从语言都想像力)都是过关的 。<BR>A1真正的诗歌语言是新鲜的陌生感<BR>A2是的,元蕾做到了。你上边提到的《房间D》的确写的不太好,语言的节奏有点问题,显的琐碎。<BR>B这首诗放进十首是为了倾听批评。谢谢看到情节的引入。诗歌不只是简单的叙事。可以用凸显背景,心理,举动等方法,来烘托人物。并且,最终的表现是,不致于使读者感到无意义性。只要那是诗的语言,诗的语言指向“精炼,精确,精妙,精彩”。只是,我的失败也在于,我成为了这里的她。仍呆在一座令人讨厌的牛栏里。<BR>A1那就看时间吧。我在北京十几年从没听说过她<BR>她这种诗歌写作在中国年轻诗人里拉出一个是一个,先说江非,江一郎.<BR>B对不起,妈妈现在让我写诗了。请你多支持哦。我就写好了。而且,我刚才搜索了他们的诗歌,昨天也看过了你的诗歌。我觉得你们都挺有趣的。我们会都成为朋友吗?那样我就不觉得太孤单。<BR><BR>A一棵新芽绽开它含苞的蕾,带来的不仅是耳目一新,而且是满世界的希望,就像春天刚来。这是我对你的评价,也是对你的喜欢。那么想问元蕾,在领航者和探索者两个词之间,你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哪种?在诗的风格方面,你认为你是在引领一种什么还是在探索一种什么?在这个<BR><BR>写作过程中,你自己内心里是否存在过矛盾思想的交锋?<BR>B你提的问题有时过空,过大。我的回答有时会失去意义。人在矛盾中前进。风格代表局限性。有时,要和不要,都没关系。如果我懂驾驶,一定做领航者,这是责任。如果我说不知道,那么我在漂流,这是快乐。<BR>A你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在回答,说明你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我提的问题在你看来也许过空、过大,但它是我需要的。 <BR>你的回答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我很欣赏。 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个回答让我看出了你的智慧,当然,还有成熟。 <BR><BR>B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BR><BR><BR></P></FONT>
<><FONT size=1>改易</FONT></P>
<P><BR><FONT size=1>A我先改元蕾一首诗,但结尾还是有问题."无人乘坐"和"我用一双方便筷扒着米"还是有问题。请元蕾谈谈改的得与失:<BR>《晨光》<BR>一只鸟站岗。黎明像一片阴影<BR>遮掩了它心灵的花粉<BR>开垦一道星光的铁路,穿越庄稼<BR>无人乘坐</FONT></P>
<P><FONT size=1>像我的衣衫易洗。清澈的水井<BR>是百年一次的微笑。月光像一只碗<BR>我用一双方便筷扒着米</FONT></P>
<P><FONT size=1>晨光<BR>一只鸟站岗 黎明像一片阴影</FONT></P>
<P><FONT size=1>星光的铁路,穿越庄稼<BR>无人乘坐</FONT></P>
<P><FONT size=1>像我去年的衣衫 清澈的水井<BR>是百年一次的微笑。</FONT></P>
<P><FONT size=1>月光像一只碗<BR>我用一双方便筷扒着米</FONT></P>
<P><FONT size=1>B感谢李双。列一下你所改动的地方:遮掩了它心灵的花粉,开垦,易洗<BR>疑惑:无人乘坐,我用一双方便筷扒着米。我先排除遮掩那个词。开垦,大概是特朗斯特罗姆用过的。但也可能他们都用过。易洗。恩,其实根本不需要表明。我的尾巴。结尾的点到即止,证明我好像退缩了。</FONT></P>
<P><FONT size=1>A再好的意象也要有恰当的语境,否则,就仍掉它.一个词不在于谁用过它,在于你能否有一个崭新的用法,你当对此不陌生,这是你的强项,这里的问题是度的问题.我说"无人乘坐"有问题,哪儿有问题呐?最起码在音节上有问题,节奏在这儿变弱了,就是加一个"但"字就会好一些.当然,换一个意象也许会更好。<BR>B恩。问题在于当时想到,并觉得合适,但显然粗糙了。也许我写诗并不认真。我难过得忘记了自己学过的。我应该控制自己。 </FONT></P>
<P><FONT size=1>A1呵呵,谁说的,可能是李白吧,诗始于激情,止于理智.控制是很重要的<BR>B喜欢你帮我改诗。 二者细微的度,将此起彼伏。对,是怎样控制的问题。 <BR>A2元元,把你的诗写得较为明朗化一些,不要把朦胧晦涩看得那么必须和应该,诗是要表达的,不是要布障的,你说是么,祝晚安,祝永远漂亮,呵呵,最后一句灌水.<BR>B恩。谢谢你祝我快乐。</FONT></P>
<P><FONT size=1>A请元元谈谈你写诗是在线写呢?还是用纸笔先写?你每首诗修改多不多?<BR>B可以用小鸟写吗?如果是它,我不想修改。</FONT></P>
<P><BR><FONT size=1>李蛮蛮</FONT></P>
<P><BR><FONT size=1>A读元蕾的诗,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她在以极尽自由的状态,尽可能地释放或抵达她诗意的天性。这是基质。所以呈现在她诗中的跳跃很美,文本间意象的撞击爆发的张力和“意实勾合”也很抓人。<BR>“你瘦了。她不愿作你经纪人。整容。树脂决定不送她走。<BR>那多荒谬。你从后面搂住她的腰。她给你1000块。<BR>阳光摘了手套。她真冷。为了接吻先酩酊大醉<BR>为了爱穿上隐身衣,为了小鸟唱歌把阳光倒出口袋。”(-《怀念你》)<BR>但目前她所处的自发写作阶段,也决定了她不太注重形式和节奏的转换。虽然这个自发阶段延续越长,越决定了一个人将来的诗歌生涯有多长。(一旦完成这个转换,即达到自觉的经典写作后,同时也就面临了“不再激动”的 的障碍和停滞。诗人开始与自已斗争了。)我们还是奉劝元蕾尽快实现向自觉写作的转换。而实现自觉写作的第一步即是:清晰。<BR>B你说的主题是清晰。这和现在的我根本是相反的。我写作中倾向于朦胧。恩,我也认同前者。和自觉与自发的阶段的关系不大。但我未来会有不同的阶段。</FONT></P>
<P><FONT size=1>A倾向于朦胧?会使你变成一个没出息的诗人。因为达不到自觉阶段,一个诗人还是在幼儿期。另外,除了自发与自觉的阶段,没有另外的阶段。<BR>B我需要别的更细一点的分类法。</FONT></P>
<P><FONT size=1>A你目前的诗的特色,是饱含自由舒放的“凌乱的激情”,这是所有青春写作的特色。但要实现更大的文学理想,我劝你去细读《来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它告诉了你下一步该怎么做。<BR>有一点可以对所有的诗人说,并不是每个诗人都幸运地能够读懂它。<BR>B已经下载了。西西。</FONT></P>
<P><FONT size=1>三人行</FONT></P>
<P><BR><FONT size=1>A1就我读过的几首诗,我感觉元蕾的语言受深意象派的影响,但更散碎一些。缺少一种穿透的尖锐~~<BR>想问:对一首诗始终有一个主题的把握吗?<BR>B是一些浏览过的小说的痕迹。卡夫卡,伍尔夫等。高中时代读了很多世界名著。都对我有影响吧。<BR>请不要忽略行文中一道浅浅的整体感的山间索道。但最近我总感到自己在受伤害。反伤。我该怎么办。<BR>有明确的主题的把握。在我的意识当中。</FONT></P>
<P><FONT size=1>A1浅浅的整体感和山间索道。这个能读到,包抱若断若连的气息。在此种语境界,应该有一种境界的反超,由玄妙突到开阔,也许玄妙和开阔本就一体<BR>A2注意不要让这一道浅浅的山间索道仅仅若隐若现在你的创作背景心理之中.有时--你觉得有这个东西,但到读者那儿未必就有.<BR>让它流动吧。恩。<BR>A1是要语言来把隐蔽的召唤而来呢,完整性,言与不言?<BR>B小鸟。</FONT></P>
<P><FONT size=1>A你说的朦胧应该是清晰的朦胧,清晰应该是模糊的清晰,前者是空间感,后是层次感。<BR>B朦胧能达到多少度,清晰就能达到多少度。也希望整体朦胧而具体清晰。但因为这个意愿太过明确,我反而疑惑了。诗歌能否有意思到我所想到达的境界?不,我还是希望它无止境。但思考这些又多么无聊啊。我还是不要傻傻地站在街头。</FONT></P>
<P><BR><FONT size=1>生活</FONT></P>
<P><BR><FONT size=1>A看过一些元元的诗歌~感觉思路宽,思维跳跃幅度也大,有诗歌精灵的感觉~<BR>俺提个诗外话:1.元元,你工作之余的生活都做什么爱好都哪些(除了诗歌以外),喜欢逛街吗?喜欢买什么类型的衣服?2.你写诗歌时,你写诗时一般是先有灵感再进行创作,还是在创作中寻找灵感~,或者说是在构思中写作还是写作中构思?孰轻孰重?<BR>B超喜欢了。细细。1.我一生只喜欢衣服和书。别的爱好很多啊。如看电视,健身,交想交的朋友。诗歌是其中一部分,但它们都息息相通。我所遇到的一人一物一事,都能启发诗歌。 2.你写诗歌时,你写诗时一般是先有灵感再进行创作,还是在创作中寻找灵感~,或者说是在构思中写作还是写作中构思?孰轻孰重?<BR>它们最终是一体的。</FONT></P>
<P><FONT size=1>B大家请指点我写诗歌哦。你们觉得我下一步应该怎么改变。你们认为我现在写的诗歌,能否以几个短语来概括它的特点。你们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明确地告诉我。你们认为我适合与什么样的人结婚。 西西。<BR>A1其实1你比大家都明白,你该怎么写。 2我建议不要和诗人结婚。<BR>搞创作嘛。不晓得会不会和文化圈的人结婚。但我希望他宽容。我也会爱他。不和诗人结婚。恩。<BR>A2都不和诗人结婚,我们都独身啊<BR>A1诗人就是痛苦的承受者。不过,你可以找一个她根本不相信你就是诗人的人结婚。<BR>A3呵呵,元蕾,我来告诉你,不管你是不是黄蓉,你都适合和靖哥哥一样的人结婚~<BR>A4你结婚就找个爱生活,爱你的人,责任心强的人结婚。<BR>结婚吗就是过日子,不是生产诗歌,诗歌不是饭,而是饭后养神的茶和阳光<BR>B西西。我怕认不出他。他会告诉我吧。我在学做饭哦。期待着。</FONT></P>
<P><BR><FONT size=1>诺贝尔</FONT></P>
<P><BR><FONT size=1>A1我预言她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诗人——但愿元元不要受我这个预言的影响,既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BR>A2确切的理由,是因为诗歌趋向国际化风格吗?还是植根传统文化<BR>A3这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但,但,这不影响这是一个可笑的话题.<BR>A4这不但是个可笑的话题,简直败坏了研讨的胃口。<BR>A1现在的文化趋向是全球一体化!<BR>希望元蕾在保持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放开手脚去写,(不要给自己定框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借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磨练,成熟阶段一定会出好诗的!<BR>A2全球一体化,是不是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一体化<BR>A1当然,不过太纯粹的“中国特色”外国人是不好介入的,也就没法评价!实际上诗歌采取哪一语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运用语言的方式,她在诗歌中运用语言的方式!<BR>A5不赞成外国人介入的。意思也不是说拒绝外国人介入。而是我们 的风格要吸引他们的眼球,而不是我们倾向他们。比如外国人演京剧的样子就不如国人演的味道厚道了。他们研究让他们介入研究,我的态度也不是排斥,而是我们应该立足国土,打造国际水平,例如剪纸和皮影戏类的文化。我觉得诗歌易同样做得到!<BR>A6现在的文化趋向是全球一体化!不,诗歌抵制的是一体化。以不断分裂的个性,逃离公分母。<BR>B我不在乎啦。这些道理通了,人就不会去想了。就像从小幼儿园里流传的得100分的故事。<BR>恩,我过了要当三好学生的年龄.而且,那也是妈妈要我拿的.如果它们能使别人受益,会给我带来快乐,我会感谢它.但除此之外,我希望还把它还给自然,还它自由.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渴望哪怕一根小草,或你的微笑. </FONT></P>
<P><BR><FONT size=1>嘱托</FONT></P>
<P><BR><FONT size=1>A1元蕾,你现在写的东西先不要急着发表,因为他们还不成熟,应该属于练笔阶段,那么练笔阶段完全可以放开来写,你的好作品应该在你写作的成熟阶段,所以加精与否发表与否对你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发挥你的天赋,勤于思考和写作——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熟诗歌文本——那时候可就不仅仅是发表了!<BR>是的,客枫,我们想一下当年的郭沫若的《凤凰》,那时候还不是天书啊,在文坛引起的绝对是爆炸的效应;还有80年代的“朦胧诗”;舒婷,顾城的一些诗歌,在当时看来几乎就是“胡言乱语”——现在回头看,那就是两次的诗歌的“语言革命”啊!你说呢?论坛就是要大家说话的,我不能把我的观点强加在你的头上,这不公平,也不可能,我们只是探讨,你也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的人,希望你能畅所欲言。今天我没有时间,以后我们再好好探讨!谢谢!<BR>学习还是要学习的,诗人也需要学习,不学习可不行,这么小就不学习还行?封顶了,不行的!但不能在学习中丢了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BR>A2"只要有诗在身旁,<BR>感觉再乱也一样,<BR>有舞台就有辉煌,<BR>自我标榜 敢做敢想!<BR>逆境之中自我欣赏,<BR>营养一下发霉的理想,<BR>幻想能飞到天上,<BR>诗歌家园,我们在歌唱!”<BR>改编自一首歌词,共勉,呵呵</FONT></P>
<P><FONT size=1>A3现在元元的问题不是学习什么而是如何保持自己<BR>B我相信没有人会丧失自己,同时,不学习,也会止步不前。谢谢青雪之骨,我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忘我的时候,这些已不存在。<BR>A3不是不学习是要注意防止受到误导<BR>B恩,既小心翼翼,也不怕失败。</FONT></P>
简单生活 简单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7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