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0-20
- 在线时间
- 14 小时
- 威望
- 112 点
- 金钱
- 14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79
- 精华
- 1
- 积分
- 2609
- UID
- 11844
 
|
实话说,《24城记》我看得很感动。并不是因为它煽情,而是因为它关注的姿态。回到家看到豆瓣评级给4星居多,但是评论却近乎一边倒的批评。这些批评更多的是去关注贾樟柯的“聪明”,关注贾樟柯电影手法的闪光点和纰漏,关注他作为一个电影兼财富明星的动态。而很少人真正理解这部奇怪的“献礼片”想说什么。
稍微闷骚点的文青会说,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理想悄然幻灭的影片。我不否认这是工人阶级50年社会变迁的断代史。从前我们说:中国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我收到过一个短信,大意不无调侃:从前工人农民叫“国家的主人”,现在叫“弱势群体”。其实稍微敏感的人都知道,近些年国家对农民群体的关怀远远超过工人群体。“工人阶级”是一个逐渐消失的群体,是正在被知识分子招安、被商业者勾引和被农民稀释的阶层。美国人划分阶级标准是依照经常性收入和就业率来确定,而马克思说,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那些靠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是革命活动和革命斗争的主力,是最适合领导和推进革命运动的阶级。马克思是狡猾的,他看到了工人阶级最优秀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本质。
不过中国有个比马克思更狡猾的人,他比马克思更了解工人阶级在中国的势力和实力。他农民出身,后来得了天下。那时候农民管工人叫“老大哥”,看香港黑帮片多了就会明白,“老大”是一个非常不好演的角色。往往身上插着两把刀,一把来自面前的敌人,一把来自身后的小弟。工人阶级正在扮演这个“老大”的角色,前年XX大会上还着重强调了“工人阶级仍然是中国GC党的阶级基础,中国GC党也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GC党的先进性仍然要通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来表现。”读书这么多年,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当某些东西需要被强调的时候,也就是这些东西正在失掉的时候,例如N荣N耻。
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身上有工人阶级的特质,工人阶级的精神气质是硬的、真诚的,这种硬本该严重区别于知识分子绝望的“死硬”。不过现在,我看也差不多了,工人阶级已毫无尊严可言。“我有没有迟到过?”“有没有出过乱子?”“我有没有……”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眼眶湿了一下,我的母亲参加工作三十八年,有二十多张“优秀工作者”的奖状,家里的冰箱,彩电到电饭锅都曾经是母亲的奖品。母亲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有一次不慎脚踝骨骨折,她竟然一天假也没请,每天抹点红花油就拐着腿去上班了。我印象里她唯一一次旷工是因为我在篮球场受伤,被同学们送进医院,她请过一天半假。
贾樟柯在采访时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和工人们的交流,工人们总在说别人的故事,大的事件,而作为个人记忆的我是空白的,“我”不重要,“我”没故事,不足以进入电影。这是那个年代才特有的性格。
片子长152分钟,我却感觉很短。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