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3-29
- 在线时间
- 215 小时
- 威望
- 8543 点
- 金钱
- 1892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192
- 精华
- 0
- 积分
- 2167
- UID
- 7355
 
|
<p align="center"><font size="4"><strong>作家是怎样挣钱的</strong> </font></p><p><font size="4">2007-01-09 08:18更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评论 </font></p><p><font size="4">●国家规定版税在8%到10%之间。版税×定价×册数,即为作者可以获得的酬劳 <br/>●作品之外,作家还可以从影视剧版权、编剧、参与文化媒体策划、担任传媒编辑等渠道获得收入 <br/>●部分专业作家按级别领取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的工资,享受医保待遇 <br/>余秋雨和洪峰——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首富”和街头乞讨的名作家,构成了2006中国文坛最鲜明的两张面孔。</font></p><p><font size="4">写作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数本畅销读物的余秋雨,挟学者、作家、文化名人等诸种身份,不时摆弄“文化大散文”的概念,几度玩过“封笔”的噱头,以1400万元的版税收入,傲视中国文坛。<br/> <br/>而从1983年起写作了《生命之流》、《湮没》等作品,曾与“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等齐名的“北丐”洪峰,却在知天命之年,因沈阳市文化局停发其工资,走上街头。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张纸牌,上书:“乞讨 姓名:洪峰 职业:中国作家”。</font></p><p><font size="4">“靠文学创作肯定成不了富豪。即使排名第一的余秋雨,一个十多亿人口国家的“首富作家”,收入仅1400万元,数额也不算高。”作家夏商估计,能够靠纯文学写作达到小康生活水准的作家,在中国不超过50个,“很多是和影视挂钩,而余秋雨则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同样利用了多媒体的力量。” <br/>“社会多元化了,现在的成名作家,收入来源并不单一。”曾经策划了《兄弟》、《品三国》等书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认为,作品之外,作家还可以从影视剧版权、编剧、参与文化媒体策划、担任传媒编辑等渠道获得收入。而作家富豪榜上标明赚了1200万元、920万元、420万元、350万元、340万元的二月河、苏童、贾平凹、余华、莫言等人,基本上都是影视改编的受益者。</font></p><p><font size="4">“然而,极少数作家能获得较高收入。”上海作协专业作家陈村说。在中国出版界,小说印量超过3万册即属畅销,印数超过十万的寥若晨星。多数作品,只能发行数千册。国家规定版税在8%到10%之间。版税×定价×册数,即为作者可以获得的酬劳。更糟的,若无出版机会,便仅能靠稿费为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80年到2002年间,国民综合工资收入上涨了20多倍。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图书出版业的稿费标准仅从千字10元上升为千字30元至50元。“稿费根本不能养活自己。”拿着优厚版税的苏童,谈起短篇小说创作也曾经感慨。</font></p><p><font size="4">“这不是不公平,而是一种不平衡。”作家陈村说,在《收获》等老牌杂志发表一篇1万字的短篇,稿酬为1000元;但写一个世界杯专栏,或给某些时尚类杂志写专栏,动辄千字千元,“稿费十倍之差,而且两者的工作量不能相比。看完球后1小时,我一定能交出一篇专栏;但一个晚上要写出一篇万字的小说,却很难。”</font></p><p><font size="4">部分专业作家领取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的工资,享受医保待遇。但作家陈村介绍说,专业作家数量极少,全国仅200余人,上海有专业作家十余人,按级别发工资:“较少的,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这一收入水平,比社会平均水平还是稍高一些,“我现在的工资相当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但我专业写作已近30年了。”</font></p><p><font size="4">在2003年8月宣布退出上海市作协之前,夏商是作协的会员——作协承认其为作家,但不发放工资,这类人占作家群的多数。有创作题材时,作家可以与作协签约领取一定工资,“每月1000元,签1年,也就1万元上下,少得可怜。”夏商本人在创作《爱过》等作品时,从未拿过作协的资助。曾为会员,他认为他“与作协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关系”。</font></p><p><font size="4">像夏商这样的人,写作“从来没有成为一种职业,从来都是兴趣”。他目前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和一家茶叶公司,在从商的空闲中写作长篇。“不用特别考虑市场,写起来比较从容,也比较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写作。”绝大多数作家和他一样,拥有一份写作之外的正式工作,他们明白,“这个行业已经没落,不能指望一个没落的行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只是内在精神的需要。”</font></p><p><font size="4">当洪峰街头乞讨、另一位作家黄辉甚至称自己愿意被富婆包养时,多数作家还是在寻求现实与内心的平衡。“靠写作不能赚大钱,这很正常。是作家自己选择了写卖不掉的东西。”陈村对此态度较为坦然,但他也认为,商品化在鼓励很多人“不写好”。前段时间,他为久已患病的作家史铁生写了一封公开信:“这样一个作品出色的作家,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他是专业作家、不给予经济上的保障的。”</font></p><p><font size="4">来源:<br/></font><a href="http://cn.biz.yahoo.com/070109/136/kisa.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 size="4">http://cn.biz.yahoo.com/070109/136/kisa.html</font></a><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