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瑪斯的思想和歷史背景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6: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多瑪斯的思想和歷史背景      高凌霞

當代多瑪斯學者郎尼剛(Bernard Lonergan)在他的《心
語:多瑪斯的語言和觀念》(Verbum: Word and Idea in
Aquinas)一書中指出,真正的多瑪斯思想只有一個,但
有許多可能發展的面向。多瑪斯是十三世紀眾所仰慕的「
教師」,在巴黎大學占很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若能完整
的發展,在今日世界各大學仍能叱?風雲,並廣受欽佩。
他綜合許多思想的精華,及他對真理開放的態度,是他思
想發展的動力。他的著作曾引起當時學界的熱烈討論,正
是因為他新穎的見解所點燃的。其實,多瑪斯之舊論新說
的特色,是受其時代的影響。他的年代是多事之秋,信仰
和理性互相挑戰,對此問題的看法,使他成為風雲人物。
本文首先略述其生平與背景,進而探討信仰和理性互相挑
戰的後果,最後是多瑪斯本人對此問題的看法。

生平二、三事

根據第一位撰寫多瑪斯傳記的作者,多瑪斯於1274年3月7
日逝世,說他在現世已度盡其49年,將於天堂慶祝其50大
壽。據此說法,多瑪斯出生之年應是1224年或1225年初。
他出生貴族世家,年幼時父親安排他進入本篤會,長大後
卻矢志追隨聖道明(St. Dominic),幾番波折之後,終於
獲得家人的首肯。多瑪斯二次任教於巴黎大學,又往返德
國之科倫及義大利之那不勒斯之間。也常因天主教會的思
想問題,不時蒙教宗之召喚。他逝世時,正是他奉命前赴
里昂(Lyon)大公會議,因積勞成疾而病逝途中。

多瑪斯是專職的神學家,但他對熱愛哲學,著作中融入了
不少哲學理論,如《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中
論「人」及「人之知識」部分,幾可獨立成為哲學論述。
又如他在《波艾修論天主聖三的詮釋》中,第五、六問是
一本「論科學知識」之著作。他逝世後,巴黎大學校長去
函道明會的會長,除了慰問之外,要求將多瑪斯安葬於巴
黎大學;同時也請他們將多瑪斯已開始,但尚未完成之哲
學著作,寄給哲學院。由此可見學者們對他的哲學思想的
重視。他雖是專職的神學家,卻花費許多時間研究古希臘
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及新柏拉圖學派的思想。

信仰和理性互相挑戰的時代

在多瑪斯的時代,亞里斯多德的思想,雖然一部分已從希
臘文譯成拉丁文,但他重要的著作,是透過阿拉伯人而傳
入歐洲。亞里斯多德提供十三世紀初成形的思想一個嚴謹
的推論方法,及哲學的語彙,另一方面也引起一些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是宇宙永恆與人靈魂之統一及個別性。

根據基督宗教的信仰,宇宙萬物是神從無中創造,且是在
時間中開始。此外,人是獨立自主的個體,能決定自己的
命運\。亞里斯多德在探討物質物之變化時,主張支持變化\r
的底基,是什麼都不是,但不是無的純潛能,即元質。變
化是接受新的形式。換言之,元質永恆常存。這種主張與
基督宗教的信仰牴觸。當時的神學家,如文都拉(Bonave
nture)等人認為,既然宇宙是神從無中生有,宇宙必然是
在時間中開始。但多瑪斯認為,無中創造宇宙,指神是宇
宙開始存在的原因。原因優位不必是時間上先後次序的優
先問題,原因和效果可以同時存在。雖然文都拉認為,哲
學無法證明宇宙是無中生有,但能證明宇宙是在時間中開
始。多瑪斯持相反的意見,神從永恆而創造宇宙,從哲學
上言,雖不能證明,但卻是可以成立的說法。哲學固然無
法證明宇宙在時間中開始,神從無中創造萬物。且宇宙在
時間中開始,是啟示的真理。多瑪斯一方面證明哲學知識
之獨立,同時也維護神學之領域,二者之研究對象不同,
但都是獨立的科學知識。

信仰與理性之關係,在有關人靈魂的爭論上,特別顯明。
亞里斯多德在《論魂》(On the Soul)一書中,在討論人
靈魂之能力──理智(the intellect)時說,理智是靈魂
藉之而認識、而思想之能力,而且只有理智是永恆而不朽
。根據阿拉伯思想家亞味羅(Averroes)詮釋,人的理智
有主動與被動二面。全人類共有一個主動理智,因為是「
分離」,故不受物質的影響,因物質是個別化的原理。這
種說法與基督宗教的信仰有衝突。亞味羅所詮釋的亞里斯
多德,稱亞味羅主義,或稱「徹底的亞里斯多德主義」,
其重要人物是西杰(Siger of Brabant)。他認為人之靈
魂有兩部分,一是被動理智,是人身體的原理,主動理智
則不是。多瑪斯仔細研讀亞氏的著作後說,人在理解時,
很清楚的體驗,不是人類普通理智在我心中理解,而是「
我」在理解。多瑪斯並沒有引用信仰權威或文獻,而是以
哲學論證反駁西杰的說法。

多瑪斯論神學與哲學之關係

多瑪斯是從許多不同的層面討論此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他
對亞里斯多德「形上學」中的一句話的詮釋,說明二者之
關係。人求知的欲望,要求達到最圓滿的實現,從認識事
物之本質,而至事物存在的原因,及此原因之本質。換言
之,從哲學而進入神學。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第一哲學」中,開宗明義就說:人天
生好奇,就其本性欲知一切。多瑪斯在詮釋此語時,就說
出亞氏所未言之處。首先,萬物皆欲求能使之成全之物。
對人而言,人最高能力是理智,而理智之成全是認知,知
識能使人成全,哲學是因人驚嘆宇宙萬物之美善,而想認
識此美善之根源。此外,一切科學知識,能滿足人之求知
欲望故為善。其次,萬物不僅求本身之成全,也求與其根
源結合,因根源是原因,而效果之成全在其原因。神創造
萬物,萬物按其本性回歸其根源。在回歸之途中,人因有
自覺能認識,知識的獲得是擁有對象,而擁有對象乃幸福
,故人之幸福在於認識神。因此,人不但天生欲求得知識
,也有認識神之欲望。多瑪斯以人之欲望求滿足,說明了
哲學與神學的關係,及哲學有限制與神學如何完成哲學。
多瑪斯解決哲學與神學之關係的另一條路徑是他的「存有
的哲學」與神學。柏拉圖的觀念論是從「理型」而說明存
有。亞里斯多德則從「實體」。對多瑪斯而言,實存之物
是因它真真實實地「有」了,多瑪斯稱之為「存有之實現
」,而存有之實現是存有最基本最圓滿之美善。宇宙萬物
因其本性而限制其存在。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認識某一本
性,但不必知道其是否存在,因此,萬物之本性與其存在
有區分。萬物各因其存在或存有之實現,而構成一個有系
層的宇宙。在這物各有其本性的宇宙中,其最高原因即本
質與存在沒有區分之絕對存有。人的理智從對物質物之認
識而推論其物性,從物性推論至其根源之存在。換言之,
人之理智能從萬物之存在而推論神之存在。但神是無限絕
對的存有,神之絕對非人理智所能知,必須由神對人的啟
示,才能認識是「自本自根之存有」,知其為三位一體之
神。人之理智首先認識的是存有,從物質存有而至非物質
存有,最後,是存有根源的存在,即絕對存有之存在。而
神學是信仰,使人認識人的內在生活,及他與世界的關係


從存有論的觀點而言,多瑪斯的哲學是探討存有本身之科
學知識,其對象是「共同存有」及其原因。神學的對象則
是神,是絕對存有。啟示告訴我們,神創造萬物,使萬物
存在,亦即使萬物之存有實現了。因此,萬物各按其本性
而分享神之美善。因果關係及分享關係,二者皆是從存有
的層面而討論,萬物之間有一個「異中有同、同中有異」
的類比關係,而此類比關係是建立於存有與存有之間。神
學提供多瑪斯另一更高真理,使他能在更深入的層面,探
討事物。

多瑪斯的整個思想系統,是以神為出發點。神的存在使人
之理智能從變化之宇宙,而推論其變化的原因,而肯定神
之存在。宇宙萬物由神創造,可以說由神發出,最後回歸
神。在其過程中,探討人、物之本性,人之認識及行為,
行為之規範為自然道德律,而行為規範之根據為永恆律。
萬物之回歸、及人之回歸,是人本性提升至超性。有關本
性之知識,是由人理智的推論及理解所形成之哲學知識;
超性之知識因超越人之本性,是由啟示為根據而獲得之知
識,故並非哲學知識,而是神學知識。神學使哲學更完美
,這可從三方面而論:

首先,哲學和神學二者相輔相成,哲學是神所創造之人性
的認知結果,而神學由神之啟示,這二方面所獲得的真理
,不可能互相矛盾。哲學之錯誤並非源自神,而是人理智
之有限,或人之濫用哲學。其次,信仰假定有理性之知識
,哲學是準備,哲學與神學不能混而為一。最後,信仰使
理性之知識更成全,信仰中有人可理解之部分,及人無法
理解之部分。而理性使信仰可理解部分更堅固。在多瑪斯
的著作中,有許多哲學理論和推理,但基本上,他還是一
位神學家。

多瑪斯的時代,是信仰受到理性嚴重挑戰的時代,故有許
多爭論發生,促使他對理性與信仰加以反思,並說明神學
與哲學之區分與關係。他的理論,一方面使哲學成為獨立
的學問,另一方面,則使神學成為科學知識。神學與哲學
知識之形成,皆因人有求知的欲望。求知欲望促使人從變
化現象而追問物之本性,從本性而存在,從存在而至存在
的原因。不但如此,求知的目的是欲與對象合一,先是與
物之本性,最後是與神合一。根據多瑪斯,神是一切根源
,與根源合一是人之最高幸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創造力暴衝

8399

主题

0

好友

92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8-4 13:26:51 |只看该作者
Saint Thomas Aquinas在台湾翻译成"多玛斯",可能是有道理的。我们这里叫“阿奎那”。
看此文想起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神学家》,他把神学家枯燥的生活写得那么激烈、生动,真值得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26:51 |只看该作者
曾有記者問才二十歲的西藏仁波切第十七世葛瑪巴,
你這樣的修行生活不會感到無聊嗎?
他回道:你們的生活對我也是不太有意義的.
創造力暴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9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