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走神的时刻接近真实

[复制链接]

25

主题

4

好友

6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41#
发表于 2013-11-3 16:34:22 |只看该作者
X 发表于 2013-11-3 15:58
很大程度上它就是这样去写,不觉得这样不好,但这种“赤裸”在很长时间里也让我觉得不适,这一点我相信 ...

嗯,我在读《走神》的时候,理解的确实是认为作者是自信的,这个作品是完全受作者掌控的。我以为你的那些论断是你在你的生活中便已经有体会,是你将它们放到了这篇里,而不是现在你说的是在写这篇的时候产生的。你这么一说,那我要再看看。
我说你这篇的叙述角度是再设置另外一个人,这样能做到客观,置身事外,但是也就是在叙述者跟真正的主角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即便如你所说,叙述者跟张慎牵扯不清,甚至叙述者也表态他在张慎身上看到了自己,但是还是有距离感。
我说将焦点放在人物身上跟放在动作身上的深浅之分是指,我觉得放在人物身上,人物是虚构的,而且人物也是短暂的,具有时效性,他在某些事情,在某个环境里而存在,但是关注“动作”本身的意思就是说,抛弃人物,我们去挖掘更为本质的东西。不知道这么说表达清楚没。
这种不适感,在阅读的时候是感到不适,但是同时,正是这种不适让人觉得愉悦。一部作品读上去有不适感总要比没有任何感觉要好吧。。。就像疼痛反而是能给你存在感的东西。
这么苟且的活着,你不觉得心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42#
发表于 2013-11-3 17:02:57 |只看该作者
cjdxc 发表于 2013-11-3 16:34
嗯,我在读《走神》的时候,理解的确实是认为作者是自信的,这个作品是完全受作者掌控的。我以为你的那些 ...

你表达清楚了,但按照你建议的去写,它就成为另一个性质的小说,虽然可能故事上是相同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拿照相写实主义的眼光去看塞尚的苹果或者达利的钟,怎么解释都很奇怪的。

点评

cjdxc  嗯,我不是建议按照这个去写,我就是表达一下这个跟《弦》的区别。我的意思就是这篇跟《弦》最大的区别在这里。  发表于 2013-11-3 17:18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0

好友

4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3#
发表于 2013-11-5 09:09:04 |只看该作者
这是X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以至于买衣服时一碰到喜欢而又贵的,都难免代入场景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4#
发表于 2013-11-5 12:34: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象素化 于 2013-11-5 12:51 编辑

很特别的小说,刚读的时候,觉得张慎的精神和心理形式,是非常个性的,最起码,作者的叙述角度让人很难不判断到张慎是个个性非常突出的人,但接着往下读,越读越觉得,有另一种共性若隐若现,是完全笼罩了人物表面的一层个性的。读的时候我多次要提醒自己不要代入,因为作者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本身就在诱惑读者代入,代入张慎,也代入叙述者。对于张慎身上的特质所导致的他的处境,以及旁人(包括叙述者)对待他的方式、观感和态度,读的时候都会让我有点觉得“确实是会这样”,这使得小说对我来说缺少了新鲜、陌生和神秘的感觉。但换个角度,这要比那些作者在心智上尚不及读者却还试图讨巧的作品扎实和勇敢不知多少倍。这样说并没居高临下的意思,这篇作品的完成度很高,只是这种小说趣味不太吸引我。我暂时还是比较喜欢那些不做心理描写,不概括,不判断,而又有所意味的小说。
俄罗斯民谚:蚜虫吃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5#
发表于 2013-11-6 15:35:54 |只看该作者
发现得晚了,这才认真看过,确实好。
X的写作是有“态度”的,或者别人更愿意称其为“思想性”——绝非某种空洞做作的“深刻”,却能轻易打动认真的阅读者,那只能是归功于作者创作时的态度。
我一向对于文体、写作技巧方面的讨论不感兴趣,至今沈湎于对古典现实主义的乐趣中。这一篇在形式上不“老旧”,也没特别“新异”到不好理解的程度,尺度把握得合适。
最吸引我的,是X通过这篇小说为我提供的一个“窗口”。张慎这样的人,仔细想想,谁身边也能找出一个两个来。他们不为人知,孤立独处,却又无可避免沦为周遭茶余饭后、同学聚会的谈资,被人误解,并无可自辩地被人评头论足,以为怪胎。X给了“张慎”们声音,也许这声音依旧薄弱、依旧会注定湮灭于周遭的喧哗躁动中,也许能稍稍修正你我之间个别人的看法,那么,这小说是成功的,因为作者具备了优秀作家应有的态度——永远关注人性。
《国度》也是如此一篇在态度上打动我的优秀作品,这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它。
凭文字去打动读者,还是让读者为文字感动?我选择后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46#
发表于 2013-11-6 16:20:04 |只看该作者
重庆第九 发表于 2013-11-6 15:35
发现得晚了,这才认真看过,确实好。
X的写作是有“态度”的,或者别人更愿意称其为“思想性”——绝非某种 ...

似乎如此,,但本质上这样的谬赞属于误读,,关注人性、作家应有的态度等都是附属品,它们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所谓的作家责任感在作品中的出现常常是作家在说说风凉话而已。
其实讨论到这里,这个小说已经在一些朋友心中成立了,并通过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塑造出自己的张慎,我只是抛出了一个引子,并且用一种全然投入的方式做了示范以激发读者去代入,通过自己的想象参与到“创作”当中并且使属于你的想象“成型”。这个小说与我的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作品多多少少更倾向安静地接受单方面的阅读,而这个更具有“攻击性”,它企图触动读者身上的按钮以引发互动。《恶童》也有稍微这种特点,但它没有“引导”读者做视角转换。
当然,你也可以将我这段话看成对创作思路的过度阐释,为了避免更进一步去加以解释,我先做一次梳理。有些想法还在成型的过程中,有机会时再写一篇试验一下效果。

点评

重庆第九  你过谦了,说得肉麻又露出企图才叫风凉话,呵呵。 如果你更看重这篇在写作技巧文体上的实验创新过程,那确是我误读了。 也绝非谬赞,或者你一举两得做成了你压根没上心的事儿,呵呵,我觉得挺好。关注下一篇作品。  发表于 2013-11-6 17:04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7#
发表于 2013-11-9 08:23:57 |只看该作者
看这个小说需要勇气,我进来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一口气看完,但只能说好,读完有痛感,多的都不想说、或者是不敢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48#
发表于 2013-11-9 12:49:51 |只看该作者
冰凉芦苇 发表于 2013-3-30 17:48
喜欢这个小说,尤其是前面同学聚会的一部分。
只是最后为什么让他自杀呢?如果是从真实事件来源而写作目的 ...

因为这几天重新被提了上来,所以我也在不断地想一些之前写完之后并不清晰的问题。今天又看了一下,也在想他如果不“自杀”会如何。“自杀”在小说中出现也有逃避难度的嫌疑,将一个难以处理的结尾以自杀的方式了切掉也有点像自杀……思路变清晰之后,我看到了他的痛苦和绝望是在“家庭”这个大话题之下展开的,如果他仅仅是独自一身的人,那么他的改变没有这么艰难,他改变自己对他整个生活来说意义不大,并且是以“父母的失望为代价”——当然,当初并没有设计得这么成熟,是现在才“看到”的,作为一种对小说合理性的探讨所以把它讲了出来。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也“连累”了与他密不可分的人,单从乱开销这件事上对他家庭影响从长远来看不久就能抚平,但他过于沉溺自身而造成了家庭永远无法挽救的痛苦,并将苦果留给他人其实自己也没有解脱。当然这看起来更像是作为读者去解读而非作者去解释了。
另外我也在想另一个问题,想象力对读者来说在阅读中所占的重要性有多大,因为一些东西是被省略的,读者是否会自行“脑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是否说明了作者对布局考虑的不周全等等。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6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