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士德”如愿世纪之约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8 15:0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span class="wbTitle"><strong>“浮士德”如愿世纪之约</strong></span> </p><p><span class="wbSubTitle">徐晓钟来沪导演,下月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span></p><p><img src="http://web.xwwb.com/newsimg/20080908856091.jpg" alt="" /></p><p>  根据德国诗人歌德杰作《浮士德》改编,著名导演徐晓钟先生酝酿了23年的“大经典”——大型话剧《浮士德》日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组并投入排练,并将于10月18日至26日作为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 <br /><br />  “哲学命题”带来新感受 <br /><br />  《浮士德》是德国的伟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歌德的杰作,取材于16世纪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民间传说,它代表了德国资产阶级古典文学的高峰,这次话剧中心特邀了国内《浮士德》及歌德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余匡复教授作为该剧的文学顾问,并采用他从未发表过的译本,被搬上舞台的则是该译本的上部。 <br /><br />  看惯了优美的情感故事或轻松的欢喜闹剧的上海观众,能否接受剧中视野恢宏的“哲学命题”呢?对此,导演徐晓钟表示:“歌德的胸怀是人类的、警惕的,他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写出了人性中美与丑、善与恶、理性之光与欲望魔咒之间斗争的严酷性。故事的主题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搏斗,但浮士德与魔鬼的冲突一方面是浮士德内心冲突的外化,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心中对美好的追求与恶和否定之间的无尽的搏斗。相信这样的题材应该能给观众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br /><br />  在导演徐晓钟的心目中,《浮士德》具有明确的悲剧体裁感,但表达了一个永恒的,令人振奋的哲理:人总是在追求永远无法完美的完美。即人总是在追求美好,由于人生的复杂和世界的复杂,这种完美始终很难达到,但即便这样,人们仍然在向前。就像无边大海上的行者,会遇到阳光明媚之海、浓雾茫茫之海、月朗星稀之海、波涛滚滚之海,但是不论如何,总是始终不渝在前进。这带着期望的乐观也是剧作的伟大之处。 <br /><br />  跨世纪之约终实现 <br /><br />  早在1985年,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戏剧大师黄佐临就邀请了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徐晓钟来沪排演《浮士德》,也得到他的欣然应允。然而20多年间,由于各方面条件一直没有成熟。直到今年,这个跨越了世纪的约定才得以实现。而此时,徐晓钟已经年逾八十。说起当年的约定,这位仍然精神矍铄、言语流畅清晰的老者显得很平静却也伤感。“那时候佐临老师的愿望,跟我说过,我很惶恐地说:‘那请您来做艺术指导吧。’他笑着说:‘好啊’。现在,黄老不能来给我们做艺术指导了,很遗憾,但是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理论仍旧会成为我们的艺术上的指导。” <br /><br />  据悉,剧中饰演“浮士德”的是被称为“老戏骨”的著名演员许承先,剧中的“浮士德”要代表人性两面,并且全剧的台词由一万两千多行诗句构成,除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还有大量的叙事成分,要掌控好台词的发声、气息和情感,使舞台上的人物语言既鲜明又易于理解,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很难完成的。 <br /><br />  此外,扮演魔鬼靡非斯特的重担落到了著名演员野芒肩上,他要塑造一个聪慧但又邪恶的人。(来源:新闻午报)</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5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