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语言和图像关系研究拓展文学研究领域

[复制链接]

46

主题

0

好友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6 13:4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语言和图像关系研究拓展文学研究领域
――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林军

伴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有学者指出,“读图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文学在图像的冲击下日渐边缘化。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该采取何种策略来谋求更好的生存?新世纪以来,文学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开始受到我国学界重视。应该如何审视图像与文学的关系?图像符号给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就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林军。

  中国社会科学网:21世纪以来,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在我国悄然兴起,请您简单阐述下文学与图像研究兴起的背景。

  何林军:我认为国内这方面研究兴起的背景主要是:事实较明显,首先是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这是理论上的主要背景之一。受他们的引发,国内研究才逐渐热起来。国内最开始是对贡布里希、阿恩海姆等人较为传统的图像学研究和视觉艺术研究的介绍和评述,然后是推广、阐释国外比较新锐的研究,像波兹曼、米歇尔、米尔佐夫、豪厄尔斯等人结合影视等新媒体而出现的视觉文化研究。其次是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各类媒体和艺术形式纷纷涌现,文学生存的空间既被改变了,又受到了挤压,我的一个表述是,文学从过去的“独舞”时代进入了“群舞”时代,这是现实社会提供的一方面的背景。最后是人们接受心理和接受行为的变化,这是现实社会提供的另一方面的背景。这个背景是触目惊心地可以观察到的。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贬义词,比如好逸恶劳之类,其实是人类的本性,视觉性艺术恰恰易于迎合人类的这类本性,于是文学边缘化几乎难以避免。据我观察,现在购书、读书好像成了小学生、中学生这类特殊人群的特殊行为。所以,出于对于文学的忧思和现实的忧思,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最近十多年成为学界持续在展开的热点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学者指出,文学与图像的研究有望成为文学研究新的生长点,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在您看来,语言与图像的符号关系的研究给传统文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影响?

  何林军:说文学与图像研究有望成为文学研究新的生长点,这无疑是准确的。文学研究永远要解决的,就是文学自身的问题。文学自身的问题越大,其研究的领域和价值就越大。当下语境中,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它自身有关,更与外部现实尤其是所谓的“图像霸权”有关。文学生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永远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良性地葆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使之更好地与图像共存,与社会互动。这是文学与图像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文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不能关起门来进行文学研究,必须把一种大文化的视野带进研究中,将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知识、方法融入进来,结合具体的现象、文本,展开切切实实的比较研究。这样来看,语言和图像的符号关系研究,不是偏离而是扩大了文学研究领域,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对象和更多样的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文学与图像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面临哪些问题?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推进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

  何林军:成绩主要是:一方面大量引进和进一步阐释了国外相关的前沿性成果,丰富了学界对国外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了解,把很多新视角和新方法带入国内;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出现了很多结合中国传统和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视觉文化方面的成果,这里面既有少量对中国视觉文化历史梳理的作品,更有大量针对电子媒体及新型图像的著作。但问题依然很多,可做的工作不少:第一,宏观的有系统的针对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的成果不多,即当前视觉文化研究的重点较少直接触及文学问题,大多数做的还是文化研究而非文学研究的事情。近年来这方面虽有所改善,但情况依然不是很理想。第二,直面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尤其是建基于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有深度有力度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活力一方面来自直面现实,另一方面来自阐释现实;前者是理论建构的源头,后者是理论建构的目的。不直面现实,又无力阐释现实,理论建构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认为目前展开这方面研究,首先一点是直面现实,在其中选择典型的现象,进行文本式细读和梳理,接下来有的放矢,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意识。其次才是理论提炼,运用新观点新方法,以跨学科视野和历史视野,将文学和图像两者的独立研究和对比研究结合起来,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一理论体系的构建。这样,方可杜绝空疏的远离社会和大众的学院式研究。问题来了,就要善于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学界一项不会停止的工作,永无尽头,却意义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29 02:4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