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浦安迪与普林斯顿学派

[复制链接]

8399

主题

0

好友

92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6 11:3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西方的漢學界,說到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沒有人會不知道,浦安迪(Andrew Plaks)先生的名字。
他不愧為一個漢學界的傳奇人物,懂得包括拉丁文在內的十多種東、西方語言,而以畢生之精力,研究中國的虛構敍事學,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舊小說。三十多年來,出版了三本英文的大書,本本都具有權威的份量:一曰:《紅樓夢中的原型和寓意》(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次曰《明代小說四大奇書》(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 Ssu ta ch’i-shu),再曰《中國敍事:批評與理論文匯》(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沒有一本不是對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的推陳出新。而他歷年在普林斯頓「壯思堂」(Jones Hall)中指導的博士生,大多數都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大學成功獲得終身教席(tenure),在中國舊小說的研究領域中,成為一枝枝「方面軍」,何止是「門人半在廊廟」而已。
這裡我僅以美國為限,稍舉數例,以見一斑:哈佛大學教授李惠儀、俄勒崗大學東亞系教授兼系主任艾梅嵐( M a r a m Epstein)、坎薩斯大學東亞系教授兼系主任馬克夢(Keith McMahon)、猶他州立大學教授裴碧蘭(Deborah Porter)、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胡纓等今天漢學界的活躍人物,均出浦先生門下,在古典小說研究界,形成強有力的「普林斯頓學派」。
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二十年前問世之時,即為「學派」的奠基之日。當時,西方的文化批評界的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思潮,尚餘波不已,波及漢學界的各個層面。浦安迪先生所用的「細讀」之法,乃上述思潮中的所謂close reading。通過宏觀和微觀的結構「細讀」,把《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金瓶梅詞話》和世德堂本《西遊記》劃成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名之曰「奇書文體」,蓋強調其中有與眾不同的各層次的結構也。翻開這一部大書,滿眼見書中縱論「奇書文體」的百回定型結構,十回主結構中的次結構,十回結構的整體拼合之圖式等等,並從此出發,研究「奇書文體」的高潮位置、時空佈局和「紋理」特色等,儼然是一個完整的西方意義上的批評體系。
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明清舊小說研究,都是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重點,而浦先生門下的主流,也是明清舊小說研究。如稍展譜系,就可以看出箇中的方方面面,蔚為大觀。例如,馬克夢《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杜克大學出版社)之研究清代舊小說中的「性別」(gender)問題,呂彤鄰《玫瑰與金蓮:中、法敍事中的慾》(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之以比較角度研究《金瓶梅》,艾梅嵐《「話語」競爭:清代小說中之正統、真實與性別化意義》(哈佛大學出版社)之研究社會與性別化,李惠儀《幻與警幻:中國文學中的愛與幻滅》(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之探討《紅樓夢》與《聊齋志異》,胡纓《翻譯的故事:1899-1918年間中國新女性之創造》(史丹福大學出版社)之聚焦清末民初翻譯小說中的女性問題,等等。以上諸書,均在九十年代中出版,而各位著者,均已是內地學界所津津樂道的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了。以上所舉之各例,雖離在美的浦門弟子的完整譜系相去尚遠,但也可稍見浦先生的成功弟子在明清舊小說領域的集體努力和成績之一斑耳。浦先生桃李滿天下,不止於美國,不僅在中國文化圈內的港、台都有他的高足,即使在中東,也不乏他的嫡傳弟子。從十五年前開始,浦先生每年有一半時間離開普林斯頓,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東亞系任教,培養在中國研究的領域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在一般人的眼裡,也許是件難以理解的事情。浦先生早就是普林斯頓的終身教授了,為什麼不遠萬里,每年都離開家人,長途跋涉?眾所周知,耶路撒冷是西方三大宗教的發源地,聖城在地,文明象徵,浦先生念茲在茲,皆由此也。


[ 本帖最后由 曾园 于 2009-3-26 11:42 编辑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4 踩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8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