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无时不在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到了个小故事:一群工人给头领把家搬到山上去,走着走着,这群工人忽然停了下来。头领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停下来,他们说:“我们走得太快,以至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用一个导演讲述的故事来反映另一个导演的核心思想,也许并不是对他们尊重的方式。不过,在“说明主旨”这个要件下,这样做似又并不过分。这个小故事和《导演功课》一样,都在强化一个意识: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初的目标应该时时被唤起。我把它称为“基础无时不在”。虽然《导演功课》里只谈了具体的片段的运用。
  这场戏要表达什么主旨?为表达这个主旨镜头需要摆在哪儿?在这本小册子里随处可见的关于这两个问题所凸显的思路,可以扩展到任何领域。因此,它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技术
  “观念说”和“技术说”在艺术界常常会引起不大不小的无聊的争吵,争吵到最后往往是出现了两种只停留在“意想中的认为”的看法:持观念的,认为观念大于一切,只要有观念,作品就能站得住脚;持技术的,认为可通过技术抵达作品本身的完美,体现作品的实验。中间派的立场则是:需要以观念为内核、以技术为手段。
  它们的对错我不予置评。但在我看来,这些分类没有、也不想去解决的问题是:作者之于技术,是什么关系;技术之于作者,又有什么影响。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问题真是太“基础”了,“基础”得要么没必要再谈,要么得写上一本书去阐释。但我想,能用简单明了的言辞语句,说清技术和作者的互动关系,总归是好事。
  “技术这东西是根据你的能力范围而来,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东西称不上真正的技术。”“艺术家的任务是把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这样朴素、简单的句子很容易会被淹没。很明显,对于作者来说,他没有想过用这样的句子和讲这样的道理来说明些什么,这是浸润在他骨髓里的观念,所以,他无须、也想不到用力,因此就显得更有力。在他话出口的时候,轻松、自然,然而眼尖的读者感到了闪光。
  我们常常觉得技术的重要,也常常觉得在需要抵达我们所想表达的主旨时对语言掌控的无力,因此会造成最终结果和自己愿想上的偏移。但我们似乎很少意识到:并不是我们掌握的技术少,而是我们对技术的掌握是存在缺陷的。要不就是,我们出于某些自信或不自信的原因,想去掌握一些压根不是我们能力所能操控的技术。不要反诘说: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认识自己的倾向、熟悉自己的轨迹,是我们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好作品的基本前提。就好象,我们不能指望色盲画出色彩丰富的画作,也不能指望少了条腿的残疾人能破奥运会百米记录。一些基础,得时刻唤醒。所以说,技术,只有善用与否之分,没有高低多少之分。

  关键词:简单
  这个词有别于“简洁”。
  马梅的这本书录入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上课的实录。他对学生们说道:单镜头承载的东西愈多,要表现的愈多,它的力道在剪接时会更弱。这理论在表面上似乎与小说写作相反,小说的规律是:语句愈是坚韧、内敛的张力愈大,小说所表达的也就愈多,力道也愈大。但是不。
  电影画面是瞬间的,对于观众而言,每个镜头都转瞬即逝,因此它需要交代得简单、明了,不妨浅白,回避深奥,这样让人能够一眼就看懂每个镜头而不需作思考上的停留。对于观众来说,单镜头给予观众的第一感觉是画面的好看与否而不是“内容”。
  在内质上,这样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小说。有一点大家其实很清楚:小说语句所产生坚韧、回味的特点,并不是依靠文字表面上的花俏、复杂来表现的。这句话交代什么、交代的意思在这个段落中产生什么作用、这一段落在整体结构中又用来表达什么……这些都是基础性的,然后,这些基础性“技巧”掌握纯熟后,句子、语言自然就体现了某种坚韧的东西。虽然篇章是由句子构成,但句子的光华,却需要篇章映衬、提升。如果一个篇章里有意识地跳出些“闪光”的句子,那么,它对整个篇章往往会有伤害。
  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回避写作文字上的华彩,只不过,这些华彩究竟“有没有用”、“需不需要”,抑或某个小说就是依靠“华彩”构成“语言”,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最后,我还想抄录大卫·马梅在《导演功课》里中做出的忠告:“永远只做符合第一原则的事”。以此来表达“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用他的话表达基础性的细节如何达到“为原则服务”的途径:让每一个动作为“场”服务,自然就完成“场”,而每一“场”就像砖块一样,组合之后必会完成一部“电影”。
  在我看来,这对于写作小说同样有效。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忘记,或者常常鄙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未到六十已古稀。

184

主题

0

好友

2195

积分

论坛游民

hum IMBA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话题应该可以多说一些。受篇幅所限了。
给你蛋子打鬓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新手上路

……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真好。
我甚至有希望看到第三个关键词的念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9:21 |只看该作者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偶尔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0

好友

85

积分

新手上路

论坛喽罗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妙!这一句简直可以单独做诗的,就像泰戈尔的飞鸟般伸缩自如。
左肩胛有颗痣,妈妈不让祛。 我干脆纹了个蝎子上去。 QQ:280348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7-8-4 13:32:35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真是好的没有话说。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8-4 13:34:02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圳小明</I>在2006-4-26 14:36:28的发言:</B><BR>
<><BR>关于技术,《导演功课》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P>
<>我觉得这段话的重点在“是否是习惯”,而非排斥太多的技术。也可以反过来问一下,“太多的技术”不好在哪里呢?对一个作者而言,可能没什么不好,但在作品上,过度的技术表现很容易让人是看“作者”而非作品。(当然也有很少的时候,“作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P>
<>这样看来,解决的方法就很明显了,分段练习,“习惯”技巧。当然,这肯定不是全部,至少还要解决“写什么”与“为什么写”。“写作者”还是“写作品”现在似乎成了小说版块里有些入门写手们很大的一个问题,这本身是不是对形式的超前关注造成的呢?</P>
<P>[em04][em43]</P>
</DIV>
<P>那段话原本我想引用的,但考虑到它引起的理解方向多样,会直接损伤到我表达的原意,所以就放弃了。
<P>马梅所说的“习惯”,应该是有别于“惯性”。我觉得在这里“习惯”一词有经验性、体会性的意味在里面,知道什么地方应该简什么地方应该繁,知道镜头在哪儿放角度从哪儿插入。那达成这样目标的过程,他的方式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
<P>“写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差异和把握,你说得没错,就小说版而言,确实有不少人看的是“技术”,追求形式感追求文字感,形式、技术对很多新手而言论似乎是个起步基础,这实际上还是对小说写作存在理解偏差所致——当然这跟中国的语文教育也有关系。在我理解里,形式是属于小说写作高端层面的东西,即“形式表达一切”。然而对作者来说,写作的核心还应该是“我要写”、“我想写”,即如这个帖子,是我“得回”一样。在这时候,形式、技术都会在表达需求的推动下发生转换、调整,基础性的“技巧”就自然存在了。而在高端的“形式”,用以判断的标准和效果是“形式成为作品”,但这经常会导致人产生误解,会使很多人对形式、技术发生强烈兴趣。这也是我写本文的一个动机所在。
<P>周围环境比较嘈杂,文字组织有点乱。可以再细论。</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6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07-8-4 13:34:21 |只看该作者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初的目标应该时时被唤起。”</P>
<>“认识自己的倾向、熟悉自己的轨迹,是我们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好作品的基本前提”。</P>
<>这不也是为人之道吗!好!</P>
<P>总是需要有人来提醒。</P>
我们相遇在这季节,绝不是偶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0

好友

5393

积分

职业侠客

造江湖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07-8-4 13:36:07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次.期待再细论.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one coul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7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07-8-4 13:36:51 |只看该作者
这让我想到为什么那些绘画大师终生都不停止练习素描,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当下时髦的行为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7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