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丛评论】生铁:一本未知属种的小说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5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一说我也觉得,他的这篇小说是可直接改为电影剧本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58:36 |只看该作者

【文丛评论】生铁:一本未知属种的小说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文丛评论】生铁:一本未知属种的小说</span><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读赵松短篇小说集《空隙》</span><span lang="EN-US"><br/><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在新近出版的“黑蓝文丛”系列小说集中,我对赵松的短篇小说集《空隙》最为熟悉。这不仅是因为我在现实世界里和他有过若干接触,也不仅是因为我在他的小说中惊讶地发现了自己也曾描写过的景象,而是因为我确信我曾进入过他的小说中之中。心理学家荣格说:“人不可能远离他所分析的人、故事或是意象,他必须进入他们。”这句话或许是对的。</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然而当我准备评论一下赵松的小说时,却发现下笔很难。有些作家的小说可以用雕塑、音乐或者绘画来类比;而赵松的小说,更像是一种雾状的存在,或者,正如同他小说的名字一样,是一段时空的“空隙”。在小说《破碎或朦胧》中,他写道:“夕阳正落向那些起伏不定的屋顶后面,马上就要落到某个黑乎乎的缝里了。”在《失踪的人》里,他写道:“这有点像某种从天顶脱落的物质碎片,不断地穿越看上去十分有限的空间,无法阻止,不能避免。”而在小说《空隙》中,他借角色之口说:“还是黑了好,呆着安稳多了,有点像小时候躲在柜子里头,很舒服,就像个空隙,一下子掉进去了,开始时有点担心害怕,后来就安心了,因为空隙里头才是最安稳的,那里头没有别的人。”</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在这些小说对于空间感难以琢磨的描摹之后,是成熟者的感伤,是沉郁的抒情,是冷漠的旁观者以及可靠的真实感。赵松作品中的这些特点,在《吕底亚日记》中集为大成。这部小说几乎描写了男人对女人的普遍感觉——时而将她们物化,时而感到她们可有可无而又不可缺失,时而她们又变有血有肉的而且神秘无边。在这篇小说中出现的女人有两个,一个是当代中国社会里无足轻重的年轻女子,一个是两千多年前小亚西亚古国的王后。这两人既有妻子的老练和冷漠,有时又有少女的无知,有时可亲近得像亲人,有时又像妓女……而或许这些面貌在女人体内从来都是一体的。而小说中出现的男人,无论是古时的英雄,还是当代的默默无名者,则无一不长久面对着生命那“空旷无物的黑暗”。监狱里从未谋面的男人、瑞士军刀、匕首、阿基琉斯之盾、噩梦、国王……小说用这些符号高度概括了这个世界。作品在暗示着,无论时空如何转变,一些古老的法则永远不会改变。</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去描写谜,还原谜,而不是破解谜——赵松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小说的真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这本小说集里,独有这篇小说很明显地展现了作者知识的广博与阅读积累的深厚。而作者却仿佛从不介意自己的这种能力,他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让小说这种艺术向前踏出更新的一步。虽然同样都是未知属种的小说,但我认为从这篇小说开始进入赵松的小说,是个不错的选择。</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而《属于糖的年代》则是陌生读者的另一选择。虽然这篇小说仍“构建在一个近乎虚无的空间”之上,但小说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更贴近现实世界了。人物塑造是否成功是衡量一个小说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小说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他们都是活的。这篇小说在对小说角色人性的刻画方面非常独特。所有关乎人性的内容,都隐藏在黑夜中波光闪闪的文字之下,留在表面上的波光,看起来都是社会的人的——而小说的张力也就来自于这里。一个缺乏人生阅历的读者,恐怕很难读出这其中折磨人的、时刻悬着的人性的威胁。</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赵松的小说像一团迷雾,但是反而使你读后感到离现实无比之近,你对他所塑造的人物甚至没有生疏感——这无论是描写青春的《破碎与朦胧》、以小处见大荒的《狗》还是叙述视角不断变化、粘稠难懂的《空隙》。或许正是因为在雾里,有时会在不经意间瞥见一个人最真实的表情。</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最有个性的导演都有自己的专用主角。而同样的,一些作家也有自己的虚构主角,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海明威的尼克·亚当斯和卡夫卡的</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K</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艺术家所衷爱的虚构主角,就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而凡是有创造出这样虚构主角的艺术家,他们对于艺术的良心往往是可信的,他们的创作是始于少年时代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信任赵松。在他的较早期的作品中,马戈,这个角色常常会以孤独的形象出现在赵松的小说中。赵松是那种作者,如果拿演员来比喻,就是那种每部影片里都好象在演自己,而每个角色都演得无不贴切。</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仍不能对赵松创作这些小说的意图有所了解。对于这种疑问,赵松是这样回答的:“任何一种现代小说的手法的出现,几乎都源于作者认识世界现实的方式角度与前人相比发生了重要的新变化有关。在我看来,现代小说的根本特点就是既不是再现现实也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一个由文字构成的新的现实存在。”</span><span lang="EN-US"><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在《空隙》这本小说集里,赵松用实践贯彻了他的理念。其中一些作品,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它们足以与任何一位当代仍在世的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相媲美。</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58:37 |只看该作者
<p>接在这里谈一点其他读文丛的感想。</p><p>我最早接受的是顾湘的作品,她的作品相对有亲和力。她的小说集中,很多小说我也找不到入口。对她作品,我的感受,就是靠灵性支撑的(无论她的技术多么老到,都在其次的)。精灵一样的内心世界。先读》《小猫》,后读《红马》,再读SIMS。</p><p>之后是柴柴。她的小说,我作评委就读过。也是有一个喜欢的过程。而小说集推出后,再读,有新的认识,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她的天赋外,发现她在写作上的不断进步和耐心,以及写作人格的可靠。从篇幅短的作品开始认识她,是好的方式。</p><p>赵松不说了。</p><p>马牛也是我一直找不到入口的作家。用游戏圈的话说,尽管他的作品好象“上手”很容易,但“精通”就难了。还在读。但好在他的小说短,可以使你很快看清整体。</p><p>最后要谈的是洪洋。他的作品,一直是我觉得最难进入的。无论是他描述的那个粘稠世界,还是他所采用的笔法,都和我理解的小说相差甚远。直到我读完了他的中篇《抵制喜剧》。</p><p>关于这篇小说,要说的话题太多。首先它绝对是很顽强的作品。很认真,很生命……我找不到很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小说。我这里仍要提到写作人格(或者叫写作良心)的问题。在这个小说的坚硬、强大、无所不包、带有中国性的特点之中,体现了这个作者,对于一个喜欢艺术的读者而言,他的写作人格是完全值得信赖的。读它,常使我联想到居里夫妇烧沥青提炼矿物质的感觉——是从现实生活的巨大水泥物中提炼出来的。几吨,才提炼出一点。</p><p>尽管同样是描写日常生活,赵松的小说里,有个高的东西,从阅读,从文学殿堂高处继承下来的一种东西。流下来,进到他的小说里。 而洪洋的小说,他是从……他描写的那个世界、炎热的,嘈杂的,小混混成群的市井世界里,一点点堆积起来。仿佛他成为一个作家的几率很小。当然,他也阅读——但构成一个小说作品的气质,有很多东西不是从阅读里继承来的。感觉他很可能就成了一个端盘子的组过乐队的小混混,而如果不是几个机缘,他不一定是作家。 另外,他对生活的奔走能力,也是很多人所不及的。</p><p>毫不夸张地说,我本以为,我能对洪洋的作品感到赞赏、欣赏,就很不错了。而想不到,《抵制喜剧》使我对他产生了足够的信赖。并且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打破一切熟悉的惯性,在无限陌生和无限的絮叨的耐性中产生无限真实。那些组织演话剧的人,就常常使我想到黑蓝。而一个人在舞台上,和在黑漆漆的舞台外的街巷世界,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小说给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给出了全部的写照,而更重要的是主角强子成了一面镜子,给予我们每个人观察自己面孔的机会。</p><p></p><p></p><p>如果你们买了文丛,《抵制喜剧》这个小说是一定要读的。而且我同时也有感慨,真不知道这样的小说在中国究竟有几个人读过?而相反那些腐败化的知名小说,却构成了人们印象中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形象。妈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9 16:56:06编辑过]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新手上路

管理管理员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58:37 |只看该作者
《抵制喜剧》的确很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新手上路

管理管理员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58:37 |只看该作者
但红妈妈教导儿子:现代人要娱乐,怎么抵制喜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58:37 |只看该作者
<p>我喜欢抵制喜剧,就这篇也写过短评。老黑的东西带着傍晚的忧伤,这一篇同样有丢小石头的涟漪,但它的戏剧成分更足一些。它的结构的稳定和冲突的充分完全能够将它直接改编成一个剧本——事实上,我也这么去付诸努力了,但是最后由于资金的原因,还是没能如愿拍成。为此,我替自己遗憾。</p><p>黑蓝很多朋友的作品让我神驰,对着上面几个人的作品神交,这样的事情或许不止我一人做过。</p><p>说真的,为你们骄傲。</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