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陈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那时我们这样杀死老师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1#
发表于 2011-10-16 16:36:22 |只看该作者
战国时期公孙龙先生留下一个命题,说一块又白又坚硬的石头,你要么同时认识它的坚硬和石头,要么认识到它的白和石头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没有认识到石头,却发现了它的坚硬和白
观察视角(很细腻舒缓)但是始终绕开事件的主体——或者说是绕开了“预期”的事件主体
冷暴力的行文风格(关于性、关于一种天真的无知——“我年龄还没到。我堂姐说,要到22岁才会怀孕。”、关于回忆)让我微感震惊
人物背后的世界暧昧不明,却很值得人做些猜测——所谓表面的世界无论是虚假还是真实,都是内在世界的外化,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无法逃避——那么这些学生(或者孩子)们,究竟在什么样的世界中呢?
这是篇读起来可能会让人打不起精神但是很经得住想的文章
首次阅读陈卫老师文章,膜拜下
Long past g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2#
发表于 2011-10-26 02:28:24 |只看该作者
开头那个俄罗斯民谚和小说里的人物乃至整篇小说的关系确实微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93#
发表于 2011-10-26 17:43:45 |只看该作者
昌阳弓子 发表于 2011-10-26 02:28
开头那个俄罗斯民谚和小说里的人物乃至整篇小说的关系确实微妙。

许多年之后,这个题记才让我想到,爱惜名声要从年少时,可少年常常一不小心无意识地莫名其妙的就玷污了自己的名声,唉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4#
发表于 2012-11-20 16:11:49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过瘾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5#
发表于 2012-11-20 22:23:1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抒情:
唯一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一切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一个虚构的现实中,它的纯度在于那些与此世相关的因素都被像杂质一样抽空了,换成了另外的样子与结构投身到那些虚构的世界里,而且充满了生机。看不出任何抒情的迹象,然而整个叙述的过程中又似乎无处没有抒情的气息,它们仿佛空气一般地存在着,无味无色无形,它们从人物的话语与行动间微妙地透露出来,构成了低沉在似是而非的情节之流的下面,更深的地方,无可触及,却又于幽深中微荡着有温暖暗光的波纹。这是从狭路中出来后的一次深呼吸吧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6#
发表于 2012-11-21 12:22:5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非常喜爱的有好几处,对话当然非常好,匀称。舒服。节奏自然。我钟意的是鼹鼠和汤易在作业本上写了好多NO以及汤易之前一个人在教室发抖的那段,共同的特点是出现的位置非常好,是恰准时机的出现和暗示。这些非常有作者个人特色和风格,或者也可能是特别在意和用力处理的地方,是善用的招数,但很慎重。同样的例子出现在《你是野兽》结束时的描写。这些是烙印,却是细微之处,是光从门缝中忽然射穿黑暗的最前端。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7#
发表于 2012-11-21 15:53:00 |只看该作者
陈卫:对我来说,更具挑战性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我为什么在“偏离”时只选择了汤易,而基本上一点都没顾及苏小叶和鼹鼠。这看起来一方面有技术上的刻意责难,另一方面我觉得难度很可能非常大,我在整个过程中没敢在这个小说里实施,是觉得这可能并非效果的必需,也会为技术而技术了。但这都不是绝对,都还存在在将来适合的机会里尝试的可能。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8#
发表于 2012-11-21 15:53:58 |只看该作者
“纯客观”、纯外在、极度冷漠的语言,其本质上的幻象性还在于:无论是在写作过程中所能感知的,还是事后经过严格分析所能得出的结论,都能发现:这种语言或视角实际上比任何时刻都要更“主观”,都更具备作者的“介入”。正因为没有了“我”,所以“我”才必须“介入”一切。这种经验真能让人感到罗伯—格里耶所说的“最大的客观就是最彻底的主观”(大意)的正确,尽管我并不认重他其他很多观点特别是他的文学语言。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9#
发表于 2012-11-21 16:09:48 |只看该作者
凌丁:
关于“客观”,在叙述视角问题上,不少学者认为力求客观性缺乏意义,叙述视角必然是一个与主体性相关的概念。一个摄影机无角度无选择地拍摄,就算技术上可以做到完全客观,但并不能称之为作品。
我个人觉得,在写作中,“客观“其实只是“客观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方法当然可能含有态度)。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00#
发表于 2012-11-21 16:33:23 |只看该作者
neat:
跳过现实,个人觉得小说中的“真实“是经验。一个好小说需要在细微处取信(哪怕是科幻武侠),也就是建立起读者的认同感,然后才能说 取得的效果。经验从印象得来。忠实的记录不是印象,印象这个词应该更多地和主观(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说一个作家要成为好的作家,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思考能力,故事本身成功,那么其中的思考就渗入得越深,这种“渗入”的功力来源于“印象的能力”。一个凡事莫不留下印象的人写出成功作品的机率要远远大于不懂观察的人。(我记得黑蓝的哪个斑竹说过:“多生活。“感同身受得很)。我听过一个比喻:经验是意识之室中用最细微的丝线织就的巨大蜘蛛网,捕捉每一颗随风飘入它怀中的微尘。如果把它深化,我想这样感性化地形容一下:经验是河边的一株草,它聆听河水的同时,又弯腰给风把脉,并且把它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启示。
我现在站在河边。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9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