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学大会,发个南都的新闻

[复制链接]

8399

主题

0

好友

92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4: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nbsp;<br/>&nbsp; <br/>  2007-03-27 10:22:03&nbsp;   <br/>&nbsp; <br/>  <br/>  <br/>  用汉学建构“和而不同”世界<br/>  中国首次举办高规格世界汉学大会,探讨“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话题<br/>  <br/>  本报讯 (记者韩福东)“和而不同——孔子”,这几个大字就印在中国人民大学如伦讲堂一楼讲台的背景帷幕上。这句中国古圣贤的语录,与正在举行的“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主题不谋而合。这次大会于26日上午举行,主题是“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举办者希望通过国际汉学界的对话讨论,凸显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价值。<br/>  <br/>  首次办高规格汉学大会</p><p>  “世界汉学大会2007”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共有200余位汉学专家出席了此次大会。其中来自国外的汉学家有70多位,包括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施寒微、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汉学教授魏若望、马斯洛伐克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利安·高利克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主任罗多弼等重量级人物。颇为遗憾的是,著名汉学家史景迁、马悦然和宇文所安等人均已受邀,但都因另有工作安排不能前来。参加此次大会的中国内地学者有冯其庸、戴逸、汤一介、庞朴、刘梦溪、乐黛云、何兆武等学者;此外,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学者如释净空、张隆溪、石之渝、万德化等也出席了大会。</p><p>  此次大会是建国以来在中国内地举办的第一次高规格全球汉学界盛会。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说,他们准备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汉学论坛。“这样大规模的汉学论坛,我还没有见过。”经常出入各国做汉学交流的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说,“召集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很难得。”<br/>  <br/>  中国经济发展使汉学升温</p><p>  汉学(Sinology),又称中国学,是一门植根中国却发源于海外的古老学科,承担着重大的文化功能并日益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国际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关于汉学性质和范围的统一定义。德国第一个汉学教席拥有者奥托·弗兰克的定义在今天还被经常提及:汉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在昨天的会议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主任罗多弼提到对汉学的一个简短定义:利用与中国有关的资料,所做的针对中国问题的研究。</p><p>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界的关注日益增长。在全球化的广阔背景下,海外汉学和中国本土学术共同致力的互动式、对话式汉学研究,正在成为新的学术潮流。“尤其是最近10年,汉学升温很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周质平说,“这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发展带来国际社会对汉学的高度兴趣。”<br/>  <br/>  美国汉学家有交锋</p><p>  本次会议会期为三天,昨天举行的是开幕式和全体会议,今天将举行分组讨论会议,会议分主题包括:“作为文明对话的汉学研究”、“中国形象在汉学研究中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诠释和影响”、“汉学家与汉学史”和“汉语国际推广与跨文化交流”。大会的最后一天还将组织三场专题圆桌会议,主题分别为:“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景教文典与新近发现的《景教宣元至本经幢》”以及“汉学的自我定位”。</p><p>  据主办方介绍,最近刚发现的一块《景教宣元至本经幢》,后来考察出这是盗墓者盗出来的一块石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成果。景教从唐代传入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景教经幢也一直是西方汉学研究的热点,所以此次在圆桌会议上设定了这个专题讨论。</p><p>  整个会议程式化的特点很明显,但是,在会议上也有交锋。昨天上午,当美国汉学家魏若望在主题演讲中盛赞一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做了沟通中西的文化使者之后,周质平站起来反驳说,这位传教士来中国的首要身份是传教,而非做汉学家,而魏若望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会后,一位鲍姓学者特意走过来,表示对周质平的支持。</p><p>  在与会的众多知名学者中,德国汉学家顾彬因前段时间炮轰中国文学,也受到与会媒体记者的关注。“整个会议虽然废话比较多,但还是有收获。”顾彬很直率地说,他希望这样的会议能够更多的召开。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 9:27:56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8-4 13:44:07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中学同学,好像是这个魏若望的学生。
Hermes Trismegist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99

主题

0

好友

92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07-8-4 13:44:07 |只看该作者
<p>查到这个新闻,这个记者不错。有潜力。</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40"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tr><td class="f20_000000" align="center" height="40" style="ADDING-BOTTOM: 5px; PADDING-TOP: 5px;">域外汉学家们评说“于丹现象”</td></tr><tr><td background="http://images.china.cn/images/ch/content/images/5.gif" height="1"></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5"><font color="#1d57a0">中国网 | 时间: 2007-04-02 &nbsp;| 文章来源: 新华网</font>
                                        </td></tr><tr><td height="10"></td></tr><tr><td class="f14_000000" id="fontzoom" valign="top" height="25"><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新华网北京3月29日专电(记者白旭 娄琛) 北师大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而名扬海内外,对这一“于丹现象”,域外汉学家们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更强调“研究要回到原著本身”。</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在此间参加世界汉学大会的美国乔治敦大学东亚系魏若望教授认为,《于丹〈论语心得〉》只是一家之言,“对孔子理论的解读并不能被认为是孔子理论本身。研究一种理论我们还是要回到原著本身。”</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strong>相关专题:</strong><a href="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03/12/content_7944287.htm">十博士"叫板"于丹:学术和娱乐错位</a></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柯楚兰教授说,于丹的讲座对于向大众普及古代经典有一定作用,但要想真正了解这一古老文化,人们最好还是走进大学里做深入研究。</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域外汉学家们在接受访问时认为,对经典不断进行阐述是件自然的事情,国外对孔子和老庄等中国经典的解读也有很多版本。</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英国汉学协会会长司马麟说,类似讲座在英国也有,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一夜之间成了电视明星,观众对这类节目普遍反映不错,提升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研究的兴趣。</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但是,解读经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让人辨不清真假,结果误导了观众。”司马麟说。</p><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虽然汉学家们站在学院派立场对“于丹现象”有所保留,但人们也发现,孔孟老庄等所代表的“东方智慧”,正与西方的国际经济伦理学联姻,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之一。</p></td></tr></tbody></table></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2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