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村上说上句,林少华知道下句”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 14:17: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村上说上句,林少华知道下句”
  2009年1月9日 10:17
  http://www.zuojia.com.cn/renda/node5661/node5663/node5676/userobject1ai1572965.html
  
  
  
  
  
    被传为美谈的林少华和村上春树20年“翻译婚姻”,进入2009年突现裂痕,原因是老套的“小三”事件。此事由出版社一手策划,远在日本(也可能是美国)的村上本人对事件具体进展据说并不知情,对陌生的“小三”更毫无了解。
  
    向来和村上春树“出双入对”的林少华最近被晾在了一边,“小三”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文版上陪伴“村上春树”的是陌生的“施小炜”而不是“林少华”。被“小三”以及事件策划方南海出版公司深深伤害的林少华只好四处哭诉:“我陪他跑了20年的步,突然不让我陪了,我居然成了旁观者。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倒也印证了村上的那句话:“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不过,受了伤的林少华还是逢人便说,“我对他难以割舍,我对村上的了解和感情已经是深入他的灵魂了”,“他说上半句话,我都知道他下半句会说什么了”,真是一片痴情。
  
    对于突然出现的“小三”,林少华也是一头雾水———“他是谁?”平静“婚姻”中的林先生,还是放松了警惕啊!原本以为他会对“小三”毫不留情地人身攻击,没想到他只是平静地说了句:“我还不好说什么!”俨然,他把对“小三”的评价留给了村上春树和他的读者们。不过,他还是放了句杀根的话:“只有我最了解村上君,我和村上在一起才是金字招牌。”显然他对“小三”有点不屑。
  
    1988年,因一部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林少华和村上春树相识于东瀛,至此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几乎可以合起来这样写“村上春树林少华”。很多年后,林少华一直被问及他和村上春树相识、相知的过程,林少华每每总是甜蜜地说———“村上君作品中的笔调、措辞、行文风格特别对我的脾性,他小说里那些孤独的中年人好像就是我一样。如果没有这样一种默契,我和他之间的‘婚姻’不会坚持那么长的,旁观者也会觉得别扭、不舒服。”一句话,在林少华眼里,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彼此在对方眼里就是“四月百分百的女孩”,虽然他对村上春树迷恋的爵士、摇滚一窍不通。
  
    林少华在中国开了个“林家铺子”,每年勤勤恳恳地操里忙外尽最大努力把村上春树几乎所有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经营着这场美满的婚姻。不过其间眼红者着实不少,也有人怀疑貌似贤惠能干的林少华其实很“霸道”,他向外界介绍的那个“村上”是他心目中的“村上”,村上春树的真正面貌在中国鲜有人知。其中就有一位叫藤井省三的“狗仔”,在不久前公开了这个秘密。不过任何幸福的婚姻中,在公共场合,妻子(或丈夫)总会夸大对方的闪光点,也或者下意识地把丈夫说成心目中白马王子来让旁人艳羡。更何况,村上那边也说了: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因为这样,林少华也有足够的底气说:我最了解他了。
  
    那边厢,周慧敏、倪震在“小三”空袭警报过后,二人经不住宋大嘴的蛊惑闪电复合结婚。这边厢,受了气的林少华说,他没啥多要求,只求快速复合,“求”出版社还他名分,早点出一本“村上春树林少华”版的书。但愿发生在村上春树林少华之间的这次“小三”事件,也只是炒作,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怀念林少华给我们描绘的村上春树。不过也想给林先生提醒一句,套用村上那句口头禅:小三并非你们婚姻的对立面,而作为婚姻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的书还一直在写,你没办法保证每个新作上都会印上你的名字,想开点。
  
  
  
  
  选稿:芦村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石剑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9-1-11 15:12:28 |只看该作者
单相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09-1-14 14:33:28 |只看该作者
 林少华的村上春树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11:07 新民周刊
    很多人以为林少华翻译了这么多村上春树,两人的关系一定“如胶似漆”,其实不然。
  
    撰稿·何映宇(记者)
  
    南海出版公司最近推出了村上春树的中文版新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一个雷蒙德·卡佛式的标题在现实中引发的故事却不简单,因为封面的译者栏上赫然写着:施小炜。一个陌生的名字。
  
    
  
    “林家铺子”
  
    
  
    20年来,陪伴着村上迷阅读村上春树的,总是林少华。现在身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林少华在中国开了家“林家铺子”,俨然已经是村上春树中文译本的专门翻译家,有人开玩笑似的说他们的关系是“翻译婚姻”,除了性别上的问题之外,大抵也能描述他们之间的状态。
  
    现今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几乎所有的村上作品都出自林少华之手,林少华用他独有的林氏文风来翻译村上,终于成就了村上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神话——《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架两年,就售出了140余万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村上春树,也就是林少华的村上春树。有村上迷,也有林迷,林少华的铁杆粉丝对于林少华的译本推崇备至,他们说:林少华的译本一气呵成,没有日文译本常见的日文腔,给人中文的美感。这或许是许多林迷最最看重的一点,于是有人大声疾呼:非林译不买!
  
    说起来林少华和村上春树这段“跨国恋”,两个人并不是“一见钟情”,至少在林少华这边是如此。林少华还记得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情景:“1988年,我在日本留学,正好看到书店里摆在醒目位置上的《挪威的森林》,红绿色封面的上下册。我对此熟视无睹。”作为一名中日古典诗歌比较方向的研究生,林少华对这样一本爱情小说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是回国之后,日本文学老前辈李德纯向他推荐村上的这本书,鼓励他将其翻译成中文,林少华这才真正注意起这个在日本红极一时的名字:村上春树。
  
    很多人以为林少华翻译了这么多村上春树,两人的关系一定“如胶似漆”,其实不然。2008年10月29日,去日本参加“东亚和村上春树研讨会”的林少华和老朋友村上春树见了面,而这只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
  
    一身休闲装:深蓝色对襟长袖衫,里面是蓝色T恤,蓝牛仔裤,从屏风似的半截浅灰色隔离板后走出来的村上春树看上去很年轻,梳着“小男孩”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已经60岁“高龄”了。
  
    林少华还记得,2003年,他受中国媒体的委托,到日本东京的村上事务所采访村上春树,第一次见到了村上春树的庐山真面目时的情景。村上春树的事务所位于东京港区南青山的幽静地段,在一座名叫DENMARKHOUSE的普普通通枣红色6层写字楼的顶层。和5年后的打扮差不多,林少华回忆说:“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无数日本女性甚至中国女性视为第一男人。
  
    在此之前,因为联系版权的缘故,他们也通过电话、传真和书信,虽然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将他们牵系在一起。谈话在一种如沐春风的气氛里展开,村上春树很客气,但是不怎么爱说话,交谈中,村上也不太愿意正视对方的眼睛,眼睛更多的是向下看着桌面,显得十分低调和腼腆。林少华问到村上问题,他才会认真地回答,林少华对此的评价是:“文如其人。”
  
    
  
    村上:中国小资必读
  
    
  
    当李德纯老先生建议他来翻译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时,林少华还推却了一番,但最后林少华还是决定翻译。翻译完成之后,这本书并没有顺利出版,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性描写在80年代末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依旧让人为之侧目,最终,漓江出版社做了一些删节,所以也就成就了后来上海译文出版社《挪威的森林》的“全译本”。
  
    “两者之间只有这一千三四百字的区别。”林少华强调说。
  
    漓江出版社最初出版《挪威的森林》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直到差不多10年之后,漓江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了《挪威的森林》,到第二年才突然出现井喷之势。“仿佛地毯式轰炸一般,这本书一下子就热了。”林少华说。
  
    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买下了当时村上春树已出的著作的所有版权。对此,林少华很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气魄。因为当时的国内出版社只愿意购买村上春树5种代表作的版权,而日方则希望能将村上所有的版权都交予国内一家出版社统一出版,时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的叶路拍板说:“村上的著作版权,我们全部买下。”
  
    结果也许连叶路都没有想到,这套《村上春树文集》会成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棵摇钱树——村上、杜拉斯和张爱玲,中国小资必读三大家。
  
    29岁,村上春树写出了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每天,村上夫妻经营的爵士店打烊之后,他就用文具店里买来的钢笔和纸,在爵士乐的沐浴下,诉说一种村上式的孤独和忧伤。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可能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这是村上在《神的孩子全跳舞》里写下的文字。有人说村上写出了都市里那些怨夫和怨妇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都市丛林之中,孤独正在侵蚀着宅男宅女脆弱的神经。村上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必定是一普通男子,他孤独寂寞,年龄在29岁至 34岁之间,生活朴素得像一幅极少主义的画作:没有妻子(有也必定离异)、子女、父母(有也不出场)、兄弟、亲人、工作,他们也许受不了工作的束缚而将工作辞去,就是这么一群城市独行侠。
  
    那种种细腻的理解和温情,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村上喜欢的西方的音乐、菲茨杰拉德、卡佛、美食以及小姑娘身上的挂件,也都是小资们的最爱。于是,不读村上,似乎就成了小资们的原罪。百分百的男孩和女孩,读着《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直子、绿子之间的三角恋爱,年轻的迷惑与无奈,在村上唯美的文字中慢慢流淌,我们也都从他的小说中读到了我们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一丝甜蜜的忧伤。
  
    
  
    两个译本的比较
  
    
  
    从2001年开始,林少华平均每天翻译3000字(包括校对),没想到一翻就翻了8年,将村上春树35本著作几乎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在这个看似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也不是一点风波都没有。日本东京大学中文部教授藤井省三就曾在其专著《村上春树心目中的中国》的最后一章中质疑林少华的翻译。藤井省三认为,村上作品用的是“口语体”,只有最大限度传达“口语体” 的翻译才是优秀的翻译,而林译本用的却是“文语体、书面语体”,对村上的原文作了太多的“粉饰”。并不以为然的林少华马上在《中华读书报》撰文《林译村上:“0”分?!》,反驳藤井省三对自己译文的批评,他推崇钱钟书的“化境”说:翻译不是一字一句的对换,而是意境与总体的对应。
  
    除了现在这位横空出世的施小炜,还从来没有一位翻译者敢于挑战林少华的权威。当然,施小炜也并非自觉的“第三者”,她是一次海选的结果,这次海选的发起者就是南海出版公司的图书策划方:北京新经典公司。
  
    对此,一些“海选”参加者是有一些疑问的,如青岛大学日语教师程长泉公开表示:“原定9月20日公布的海选名单最终没有公布,究竟有没有这样一次海选,海选的结果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似乎都有疑问。”
  
    林少华对于新经典公司的一些做法确实持保留意见。他对记者说,当时新经典公司和他签订合同,约定林少华的译本和海选胜出者(现在是施小炜)的译本同时出版,可是现在只出了施小炜的译本,自己的译本虽然已经翻译完成,可是对方对他的答复只是说下一步出版。
  
    对于施小炜的译本,以及施小炜关于“林少华的翻译有错误,我的译本比他翻得更准确”的言论,林少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村上的作品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以特殊的文体和韵味获得成功的,我一直希望能把握住这种韵味。”
  
    而对于上海译文出版社没有能够拿下这本书的版权,林少华也感到万分遗憾,他说日本人做生意喜欢从一而终,比如去理发店,日本人找到一家他满意的,他就会一直在那理发。但是这一次,他们不将书给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可能还是钱的问题。“据我所知”,他说,“新经典文化公司开出的预付款远远高于上海译文的出价,要知道一般的引进版图书也就只有几千美元而已。”
  
    现在,施小炜的译本率先出炉,而林少华的译本也许还将拖延一段时间。对于译本的优劣,林少华先生并不想多谈,他只是将他的一段译文发给本刊记者,译本的好坏,通过比较,读者自有公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9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