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我们想读书时,读什么(1)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3 12:2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我们想读书时,读什么(1)
  
  http://www.eeo.com.cn/Business_lifes/yuedu/2009/02/02/128126.shtml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丁杨 身处忙乱喧嚣的生活,也许我们更有理由质疑精神世界的撂荒。书业界虽然不比其他行业上进,可也没有唱衰者以为的那么滥俗。好书年年有,再苛刻的读者面临最大难题也不是无书可读,而是如何沙里淘金,找时间去读.
  
  文学类
  
  单看图书品种,2008年的文学图书出版貌似繁荣。若将其中引进部分去掉,再捡出诸如《藏地密码》系列之类流行读物,才显露出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文学出版是个 “小年”,从数量到格局都如此。
  
  严歌苓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滞留中国的日本女子多鹤传奇人生的《小姨多鹤》,是去年原创长篇小说中少数叫好又叫座的一部,独特的题材、细腻的人物刻画,评论家褒奖,读者也买账。反映盲人推拿师生存状态的《推拿》也是去年较为抢眼的长篇,作家毕飞宇早年曾任教某特殊教育学校,平日亦常与盲人推拿师打交道,这个题材他酝酿已久,他用“擅写女性”的笔触直入这一特定群体内心世界,发掘出他们的梦想与爱情。相较前两本,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有些被低估,厚厚两大本的篇幅不应成为这部极富阳刚血性和史诗感的长篇力作被忽略的理由,这位湖北作家在这部长篇中表现上佳。一直未进入大众阅读视野的刁斗,其近作《我哥刁北年表》怕也仍是小众范围流传,这是精神力量大过文学价值的作品,小说或许只是作者承载内心所想的载体,这部长篇与吴玄的《陌生人》、陈应松的《到天边收割》一样,都是极易错过又可堪一读的原创作品。
  
  值得一提的,还有去年初内地版终告问世的早在海外华文读者中影响深广的《未央歌》,作者鹿桥在书中半是回忆半是虚构地堆叠起西南联大时代有若世外桃源般的青葱岁月,今天读来有不合时宜的美好。也是去年初,台湾作家张大春在《聆听父亲》的文字中流露的对家族、父辈的追念,引发内地读者穿越时空的共鸣。
  
  引进文学作品方面,大师经典与近年热门都不少。后现代主义大家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很多人早已耳闻的“奇书”,这部杂糅物理学、高等数学、心理学、悬疑、性爱描写的作品总算揭开其神秘面纱,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看不看得懂都要读、尽情“叶公好龙”的机会。莱辛获诺贝尔奖在2007年,其作品中译本集中出版却在2008年,《特别的猫》中个人化的温情、《影中漫步》的自我反省、《浮世畸零人》与《第五个孩子》的各自独立、彼此牵扯,令读者更接近莱辛文学世界的轮廓。有趣的是,2008年新科诺贝尔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译本如《诉讼笔录》、《乌拉尼亚》等虽早有出版并在其获奖后加班加点换封面加腰封,却未有显著市场反响,不知今年勒氏著作中译本是否继续引进、市场转暖?而2006诺奖得主帕慕克的作品中译本一改2007年的接连不断,2008年只出《寂静的房子》,或许更有益读者心平气和地去品味。
  
  谈到这两年国内翻译引进的外国文学作品,不能不提保罗·奥斯特,这位美国作家的作品从2006年《神谕之夜》中译本开始,去年计有《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密室中的旅行》、《月宫》等四部作品被译介到内地,奥斯特对小说结构的独到把握以及叙事技巧的娴熟起伏为其俘获不少内地读者。新年伊始,其自传《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已经出现在不少书店的书架上。去年有多部作品中译本出版的还有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既有近作《帐篷》引进亦有《可以吃的女人》老书重出,胜在集中而有规模。罗马尼亚作家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黑信封》、《论小丑》在去年被引进出版,则近乎惊喜,早该如此。
  
  艺术类
  
  图书市场上艺术类图书分若干大类,不过,能够越过专业性隔阂为部分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大体脱不出电影和音乐(流行、摇滚)这两类。
  
  去年的电影类图书持续前两年的势头,引进、原创都不乏上乘作品。大师传记(自传)中终现戈达尔、帕索里尼、波兰斯基、赫尔佐格真面目。《戈达尔: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出自与戈达尔合作过的英国电影学者麦凯布之笔,写戈达尔的电影人生,也记录新浪潮一代的变革历程;《异端的影像》系帕索里尼谈话录,与《波兰斯基回忆录》异曲同工,更具直接的“纸上纪录片”意义,访谈集《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亦属此列。收入一系列回忆、评论邱岳峰、尚华、毕克、陈叙一四位上译厂昔日配音明星的《峰华毕叙》,某种意义上是属于几代中国人共同记忆的另一种大师传记。时值岁末,美国影评人白睿文对谢晋、张艺谋、李安等二十位著名华语导演的访谈录 《光影言语》将此类文本带到另一高度,这仰赖作者对华语电影、电影人的了解及访谈前的充分准备,这些访谈既是被访问者的个人谈影录,也可看作五十年来华语电影发展的别样历史。
  
  还有几本电影书,形式到内容与电影的关系若即若离,但别具意味。内地影评人卫西谛的《未删的文档》收入其十年来主要观影随笔,极度个人化,无心插柳间也勾勒出若干公共视角;关于韩国电影的专门图书并不多见,《追寻快乐: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出自韩国电影学者李孝仁之笔,如书名所言,书中侧重由电影出发观照韩国社会现实,探讨电影对韩国社会、文化的反映与省思;无独有偶,评论家崔卫平的《我们时代的叙事》,笔触的指向是电影,发散出的则是对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思考。如果不嫌牵强,去年的电影书似乎还可加上大卫·林奇的艺术随笔集《钓大鱼》、埃里克·侯麦的小说《伊丽莎白的小屋》……
  
  台湾乐评人张铁志的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内地版去年出版)总不免令人想起多年前内地学者郝舫的《伤花怒放》,用社会学角度梳理摇滚乐与社会运动、革命浪潮的关系,可资乐迷作为精神“补钙”的营养品,另一本很有营养的相关读物是乐评人、记者袁越的《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嘻哈文化发展史》,他在书里对眼下风靡世界的嘻哈风潮追根溯源,间杂即使在网络时代也还算丰富的信息量。
  
  去年初引进出版的 《此地无人生还》与年尾的《活埋蓝调里》遥相呼应,可算最有看头的摇滚乐传记。前者是大门乐队灵魂吉姆·莫里森传记,作者一个是资深摇滚乐评人,一个是大门乐队工作人员,该书用流畅好读的文字讲述莫里森这个争议巨大、影响深远的诗人、摇滚巨星短暂的艺术人生,文字间的激情热血似与莫里森的人格与音乐、诗句暗合,后者则是与莫里森同时代、同样有着戏剧化短暂人生的摇滚女将珍妮丝·乔普林的传记,作者更有来头,是乔普林的工作伙伴兼闺密,大量个人直观记忆与第一手资料使得这本书在摇滚史上也占一席之地。
  
  纪实类
  
  传记、纪实作品因其内容的真实、相关人物的公众关注度,始终是出版市场的热点。去年无疑是传记、纪实图书的“大年”。
  
  纵使坊间有诸如内容重复新货不多、讲述结构凌乱等批评之词,吴宓之女吴学昭执笔的 《听杨绛谈往事》仍是去年传记图书中影响较大、销量亦不俗的一本,想来这也与世人对钱、杨夫妇的“完美”婚姻好奇、神往有关。老诗人牛汉自述的《我仍在苦苦跋涉》显然是很老实的回忆文字,他的坎坷人生多与胡风、丁玲、萧军、沈从文、艾青、孙犁等文坛师友相关,他的回忆录也呈现出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坛的众生相。资深出版人沈昌文其实从未停止回忆,相关文字也偶见不同报刊,《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或可一读,怕是读来会有老先生碍于某些原因闪烁其词之感。《周有光百岁口述》包含这位百岁老人的个人回忆及依其夫人张允和文字回望周有光的点滴,一个世纪的时光,平淡琐碎都能沉淀出陈酿般的醇厚。《牌戏人生》竟是已过八旬的翻译家傅惟慈的第一本个人作品集,那些“回眸”、“耕作”、“行脚”、“闲适”文字鲜活勾勒出作者的译事片段与玩家心态。
  
  此外,源自台湾的“传记文学”系列也是去年此类图书的亮点,随故宫文物南迁台湾的故宫专家那志良回忆录《我与故宫五十年》细述故宫博物院、文物半世纪的颠沛、分合,很有史料价值;同为该系列之一的《闲话台大四十年》则为在台大执教四十年的台湾中研院院士叶曙所撰,他忆及胡适、毛子水、傅思年等人的趣闻轶事,昔日台大的人文情怀与学术氛围,引人神往。该系列的《王映霞自传》、《在中国二十五年》、《跃登百老汇》也是史料性、可读性并重的作品。《民国采访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驻华15年的《纽约时报》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特殊的历史时期加之作者的特定身份,这本书的一个个人物、历史细节不亚于映照彼时中国的一面镜子。
  
  不应漏过的传记还有德国大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回忆录《剥洋葱》,因书中披露格拉斯早年曾加入纳粹党卫军,该书在海外一问世便招致巨大争议。英国出版家汤姆·麦奇勒的《出版人》因作者亲历英国出版黄金年代并与马尔克斯、莱辛、拉什迪、麦克尤恩等不同年代作家过从甚密而充满欧美文坛掌故、八卦,这也是该书最有趣之处;澳籍俄裔作家穆斯塔芬的《哈尔滨档案》缘起自作者家中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她进而寻觅日记、书信及档案材料,走访当事人,最终揭开当年饱受前苏联“清洗”威胁的“哈尔滨人”流亡者的历史真相。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5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