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度好书榜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 18:4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月度好书榜
   更新时间: 2009年3月2日
  
  http://www.szwen.gov.cn/whlt/view.asp?position=51837&gate=1&T=月度好书榜
  
  1
  
  《万有引力之虹》:
  
  拿到这本书,你会说“天呐!”
  
  
  上榜理由:在买到这本书之前,曾经看过书评人黄集伟的玩笑似的评价,“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这本书放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在书中间放个书签,这叫附庸风雅。《万有引力之虹》是一个奢侈品,我们该给这种附庸风雅一些掌声。”而当我拿到这本书,800余页、77万字的确有点吓人,但如果你确定要读下去,那实在是需要些天才和勇气的。所以给普通读者的建议是,你可以不读,但一定要买回去,和《尤利西斯》放在一起。
  
  这实在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翻开就可以读的书。自1973年被出版以来,它以晦涩、庞杂著称,被西方评论界称其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不过品钦的小说不是一般的读者能啃得动的,因为书中涉猎的知识很渊博,“它的内容从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到数学、化学、物理学、弹道学、军事学,几乎无所不包。”而这本书的翻译的难度可想而知。主力译者张文宇为译这本书,花去了整整三年时间,丢了博士学位,失去了评职称的机会,而1994年的《尤利西斯》,2008年的《万有引力之虹》,填补我国文学翻译界的两大空白的译林出版社也值得我们由衷尊敬。
  
  2
  
  《父母昨日书》:
  
  是家务事,是大历史
  
  
  上榜理由: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及书之外的人生故事是匪夷所思的。书里有张1939年范元甄和李锐赴延安路过成都时的结婚照,那么朝气蓬勃、神采奕奕的两张甜蜜的脸庞,你无法想像,他们后面展开的人生却是那么蹉跎、可怕与悲哀。他们从相爱到相互憎恨,妻子揭发丈夫,家庭离析,母女反目,甚至范元甄到死都不愿原谅自己的女儿。她是如何从一位美丽温婉的女才子,转变成了一个人格变态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这些都是这个年代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这本书承载了沉重的义务,让我们从简单的历史中读到血肉,从大历史中读到细节,从时代中读到小人物飘摇的命运,它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黑字白纸,而是真实的人物和他们不可思议的结局。这本书是李锐和范元甄的书信集。李锐曾经担任过毛泽东等多位中央领导人的秘书,后来又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毛泽东研究专家,范元甄早在延安时期,也已闻名遐迩。他们的通信从1938年到1963年,长达20年800多封。或许是由于篇幅等各种原因,目前它只收入了1938年至1949年间的书信、日记,总编号是552封。相信读者“被这些信件所跨越的巨变的年代、历史性地域,及其所涵盖的鲜为人知的、毫无粉饰的发生在革命队伍内部史实的纷纭和博杂所震撼了”。
  
  这些通信由他们的女儿李南央整理,从2002年6月开始,至 2005 年的1月完成,在对这本八十多万字的《父母昨日书》的整理编辑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她不认识的母亲,而在一封封信中,她对母亲的转变过程,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开始对她有了很多的同情,不再是以前那样完全的批责。”在字里行间,我们能了解到延安整风运动的细节,革命者的怕与爱,范元甄如何成为一场思想改造的牺牲品。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勇于革命的战士,最终由于经过阶级论思想的“洗澡”或曰“层层异化”,最终众叛亲离,“已经完全抛却了儿女亲情的母亲,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人了”。“比起她个人的责任来,时代、环境、制度这些要负更大得多的责任。”经由这样厚厚的一本私人书信集,我们感叹李锐几十年的荣辱升沉,范元甄的悲剧命运,这是历史的缩影,更是一部大历史。
  
  3
  
  《达洛卫夫人》:意识流代表作
  
  上榜理由: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卫夫人》则是她意识流特色的代表作。
  
  伍尔夫并不割断历史,她继承了小说创作中的优秀传统,如塑造典型人物,刻画矛盾性格,精心布局,叙述情节,并逐步推向高潮。这些都是与传统一脉相承的。而且她说,“小说首先是关于人;”“一切小说都是写人物的,同时也为了描写性格,而不是为了说教或歌颂……”
  
  但同时,她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这源于她特立独行、具有叛逆精神的个性和当时先锋派思想的影响,蔑视宗教传统和社会习俗,对艺术具有敏锐的鉴赏力和探索精神。
  
  《达洛卫夫人》仅仅描写了这位议员夫人1919年夏季在伦敦一天的活动,从清晨去买花到夜晚宴席曲终人散,以女主人公为核心,以宴会为枢轴,描写了她的爱情、婚姻、家庭状况,突出塑造了两个极端对立的典型人物。作者善于描述人的内心活动,情绪的变化,竭力开发潜意识和深层心理,运用内心独白,抒情旁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融合,枝蔓立体交叉,以及多维结构等方法,凭借意识的流动,情节逐步发展以至推向高潮。她的文风清丽而细腻,遒劲而畅达,诗意盎然,一些抒情插曲和哲理化意境尤为精美,似行云流水,节奏感很强。莫洛亚在评传里赞美她,“在艺术技巧上的探索使她成为当代法国新小说的开拓者”;“她是继承英国散文传统的巨匠,又是开创新文体的奠基者。”
  
  4
  
  《克鲁格曼的预言:
  
  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
  
  一言九鼎的克鲁格曼
  
  
  上榜理由:在揭露事情的本相方面,没人比克鲁格曼更一言九鼎。因克氏十分准确地预言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更要命的是,他还预言了美国的新危机,因此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当下把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他当是众望所归,诺奖更使他变得越发一言九鼎。有人甚至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人。”
  
  如果你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都还一头雾水的话,如果你想知道在这场危机里,我们该如何学习与借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本书由克鲁格曼3年中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组成,这里既有美国迷途因果的揭秘,对布什政府政策缺陷的批评,有前瞻性的经济分析,还有对全球其他地区经济的看法。从能源危机到安然事件,从减税政策到对伊战争,作者用他犀利的文笔和缜密的思维,对21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和政治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了美国当局的不诚实,为读者勾画了一幅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政治的全景图,帮助我们拨开云雾、厘清真相。
  
  书中收录的专栏文章绝不是“‘希腊字母式’的经济文章”,而是“为广泛的读者撰写的全球化经济方面的文章。”克鲁格曼以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为基础,以丰富的信息、直言的勇气和犀利的笔调一一写来,深入浅出、幽默可读。给我们这些身不由己生活在经济社会的普通人补上珍贵的一课,让我们擦亮眼睛,来看清埋藏在种种谎言下的市场的真相。
  
  5
  
  《同时》:苏珊·桑塔格最后的随笔集
  
  
  上榜理由:美国声名卓著的当代“新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苏珊·桑塔格2004年去世后,她最后一部随笔与演说集《同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近期出版。
  
  苏珊·桑塔格自上世纪60年代就在美国与国际知识界叱咤风云,她的文章尖锐深刻,对美国政治及国际局势常常发表预见性、导向性的真知灼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是她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以《同时》为书名,就是为了纪念她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美学思考与伦理思考,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的不可分割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常常念及未能写出已规划好的小说,她最渴望的是时间。为什么在最珍贵的时间里,她去写随笔和评论呢?她常常花很多时间写文章去推介别的作家,知道临终前,她还写下了《不灭:为维克托·塞尔日辩护》,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责任。”
  
  本书包含三类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中几部被忽略的代表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包括“9·11”发生后所写的三篇时评,她对政治局势做出尖锐的评论,对暴力文化提出严厉的批判,见解准确,剖析深刻。第三部分是演说稿,是她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是随笔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等角色的重叠、浸透与深化。
  
  这本她最后的随笔集,都是作者在世时亲自挑选和整理的,她做了认真删改。“她对自己的著作极度自豪,同时无比苛刻。”因为,“桑塔格是一位瞄准金字塔顶尖的作家。”
  
  6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
  
  三十年写作的一条河
  
  
  上榜理由:作家王安忆一直把她的写作起点视为短篇小说《雨,雨,沙沙沙》,30年来她创作了100多篇短篇小说,这一体裁是王安忆个人创作的重要部分。日前,收入王安忆120余篇短篇小说的四卷本“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次完整地收录了王安忆从1978年到2007年这30年里所有的短篇小说。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分为《墙基》(1978-1981年)、《舞台小世界》(1982-1989年)、《天仙配》(1997-2000年)、《黑弄堂》(2001-2007年)四个部分,该系列由王安忆亲自整理编选。王安忆在自序中说:“短篇小说在我的写作里,特别地突出了文体的挑战,它使文体变成显学。……由于对文体的自觉性,难免会有匠气,那是伤小说之身的。可不管怎么样,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的手工活,到底流露的是真性情;集起来这么一堆,也是一堆真岁月。这就又离开了文本的话题,是流过我三十年写作的一条河。”
  
  四卷本“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也是王安忆30年创作的回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说:“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王安忆属于那种很难‘追踪’的作家。她的小说题材山重水复,永远看不清她的下一个里程。”王安忆多变的风格的形成,或许正源于她的短篇小说创作。她把短篇小说当成了一块试验田,不停地尝试新的想法,也成就了“百变王安忆”。你可以从这些文字与故事中,看到初入文坛时的青涩年代、在短篇中的逐步摸索,以致后来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游刃有余、泼洒自由。
  
  7
  
  《抬高房梁,木匠们》:塞林格生日快乐
  
  
  上榜理由:美国作家J.D.塞林格出生于1919年1月1日,纽约。他还活着。今年他90岁了。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山顶小屋里隐居了50多年,虽然他活着,但神秘得你仍然见不到他。
  
  好在你可以看他写的书。在书里享受着与他相聚的快乐。“喜欢塞林格的人应该一起住到一个孤岛上。”真正的塞林格迷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知道要再找到一个如自己般喜爱塞林格的人是件很难的事,只是一旦碰到,这两个人却是可以相对两不厌,哪怕从此被一同流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塞林格最后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抬高房梁,木匠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是该书首次在中国内地面世,也标志着塞林格四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短篇集《九故事》(1961),以及中篇集《弗兰妮与祖伊》(1961)在内地业已出齐。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由两个中篇小说组成。西摩是塞林格笔下传奇的“格拉斯家族”七个孩子中的老大。这七个孩子个个是神童,尤以西摩为最。《抬高房梁,木匠们》就以他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
  
  90岁的塞林格是美国目前在世资格最老的大师级作家。据说塞林格并没有停止写作。1999年,塞林格在34年没有发表任何作品后终于发表了长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但至今未能出版。
  
  8
  
  《美国货币史》:
  
  金融理论史的怀旧和总结
  
  
  上榜理由:该书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重要著作。该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该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在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肆虐的当下,这本原本有点晦涩、专业的经济金融专业著作,更像是一本专业著作中的畅销书,无论投资者或是普通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理论上的蛛丝马迹。
  
  9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传统启蒙经典
  
  
  上榜理由:新年伊始,被称为“最帅教授”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又授课《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
  
  2008年钱文忠先生曾入主《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游记》,立即引起轰动。此次央视《百家讲坛》再次聘请钱文忠先生主讲《三字经》。钱文忠先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读这部传统启蒙经典呢?在看似简单易懂的字句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对于今天的人们,《三字经》还有着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钱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三字经》,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
  
  10
  
  《马文的战争》:
  
  没有赢家的战争
  
  
  上榜理由:电视剧的成功带来了一场官司“战争”,又令这两本书都成了市场的赢家。这非陈彤的《马文的战争》,而是真正原著小说、著名作家叶兆言的潜心力作。马文与杨欣的故事并不复杂,描述的其实都是我们当下生活里的现实,感情的纠葛、婚姻的无奈。小说里的永恒话题,譬如爱情婚姻和亲情家庭,譬如忠诚和背叛,譬如离怀愁苦和伤痛死亡,譬如有或没有硝烟的战争。这部作品中的文字简洁凌厉生动,故事都是现实中的现实,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小说。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14:1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