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孙浚良(HongKong)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3 15:0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孙浚良(LES SUEN),1975年出生于上海,1984年移居香港,199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00年获得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硕士学位,论文为《书的身体 The Body Of Book–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曾获温莎牛顿创作奖, 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银奖、铜奖及优异奖,CANON国际数码创作大奖铜奖,并入选东京(Tokyo Type Directors)TDC奖等。现为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在读博士,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我想,如果每个人能够对待其它人、其它东西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那么这世界便会很美。但不一定是个PERFECT BODY。有瑕玼,才有人性。用书藉设计师LES(孙浚良)的说法,如果书是一个身体的话,这个身体最美亦是最人性的地方,可能是个MISTAKE。LES可以做一本书,书的某处,可能是烂的。但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灵魂的所在。

美,是用心,是不理性的,LES说。但作为一位书藉设计师,需要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因此造一本书,是非常计算。甚至翻一页的过程中,前页与后页之间的关系如何展露,也在计算之内。理性一面的LES,如果不是实验室研究员,就是手 术室里替身体开刀的医生。那一刀如何切,是关键。非理性的医生,哈……。

当年,他在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是《THE BODY OF BOOK, WRITING &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书的身澹绾尾鸾庾鍪笛椋勘弦嫡蛊渲辛郊作品是“火烧书”和“水溶书”,他甚至要与纸商研究一种可慢慢在?nbsp;里溶掉的纸张。这个医生很残酷?这只不过是他解构书本的其中一些方法,理性中藏着疯颠的PASSION。何时会造一本可吞落肚消化掉的书? 身体的外衣,是否多多少少可窥探内心呢?与LES在铜锣湾SOGO CAFE见面,他一进门,我想,什么人会背个如此大的金色背袋?后来发现金色再加上他身上穿的COMME DES GARSON白恤衫,与他为三联书店设计的第一本书颇相似:用两种UV印GRID的全白封面封底,只有书脊是金色。当十多本书迭放在书店里,它是个很抢眼的广告。奇怪的是,它成为三联最好卖的工管书:《供应链管理 — 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 LES自嘲说,他之所以为理学大学设计学院的“高材生”,是因为他有个很会说话的口,即是自我推销术了得。由97年毕业现在,他已经是香港最红的书藉设计师,也是三联的设计顾问。今日游走于日本、香港、大陆。在日本继续他的博士课,在国内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教书藉设计,在香港接他的设计生意。




大概没多少人读书藉设计会读得像他那样专。因为他想证明香港人的错误观念:以为设计是不用读的,我天生有TALENT。LES说,设计就是思想本身,如果你说思想不用锻炼的话,那无话可说。他在家里的地板上给我展示正在进行的博士论文《MAPPING BOOK》初稿:一张像地图的大纸上,写满铅笔线条与文字,像个大蜘蛛网络。从人类存在最早出现书的形态说起:埃及公元前三千多年《死者的书》开展过来的书之历史,到比较技术性的印刷术发展。另又从著名生态心理学家J.J.GIBSON的《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1979)出发,LES将GIBSON对视觉世界认知的研究及理论应用到书藉设计里。地图中心是人的存在与沟通。书的地图,一边向哲学钻,另一边沿历史的发展,走向数码年代。 正是因为INTERNET的出现,才令LES重新思考,究竟书是什么?在数码年代,为什么仍要造书?书最终是指向人,一个有生命的ORGANIC FORM。书,是人的身体的对外延伸,亦将人的记忆留下。

LES在日本的家,堆满在楼下两间旧书店买来的书,大都是出版于四十到八十年代的。他说,在八十年代计算机未普及前出版的书,好靓。他的日本老师,在二十多岁开始用手排书,逐段逐个字贴,到今日仍然是用手。但如果老师今日用计算机,他对书的感觉、心态会很不同。因为他以身体,感觉到1:1的比例。计算机排版是方便,可以将书放大缩小,实质上,整个空间运用不一样,阅读的距离也不同。又譬如,字与字的间距,PAGEMAKER告诉你是「正常」,但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数据是死的,只有执着的肉眼才会看到些微的差异。

日日对着计算机的LES其实不太信任计算机。因此他家里堆积了很多白样BLANK BOOKS,空白的书。每次要设计一本书,他总会造本原大有相同页数的DUMMY。感觉和触觉是很重要。香港的问题是,设计学院教的是平面设计,你会发现大部份香港设计的书很平面, 每一版是一个LAYOUT,对书的立体结构没任何认知。还有是做设计的人对文字没有感觉,一篇很柔软的文章可以用很粗的克体。

在日本,一个字款有十二级,中文克体只有四级。从这一个字,或可分到我们民族之间的级数 …… 我问LES,设计之前,有没读完全本《供应链管理》?或吴昊一套三册的《邵氏光影》系列?又或另一本70万字的《爱与音乐同行 — 香港管弦乐团三十年》?他的好拍挡三联编辑李安,通常会选其中个较典型的章节,LES就凭这章节去折开不同的LAYERS, 了解作者的思维模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0-10-13 15:16: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牧 于 2010-10-13 15:20 编辑

我在Challenge系统编辑/采访_赵思奇、骆骆 摄影_LO 设计_沈方敏


你的灵感来自哪儿?
我的合伙人Samuele、金宇。这里的书。关于创意,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我当年在汕头大学做workshop,给每个人一个碗,我让学生好好看,记录下这个碗。然后,让他们摔烂。摔烂后我让他们把感受写出来。接着我发给每人一支强力胶,让他们在一天之内把碎片粘起来。但有人太兴奋,摔得非常碎,粘的时候非常惨;有些人觉得这样摔太可惜,就没有摔得那么碎,于是就有一个人重整得特别优美,最完整。这个workshop就结束了。我觉得碗的重整过程,就是设计本身,或者说是语言本身,因为那个完整的、圆满的碗是从来不存在的。就好像我说话,“我爱你”,好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懂。可是当一对恋人互相说“我爱你”时,好像互相了解对方,其实错了。因为那个男的在某些条件下我是爱你的,而女的说“我爱你”的时候,可能包含了一台奔驰和一层楼。他们根本没有到“爱”最原本的概念,因为心里面的东西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我们说的每句话都不完整。做书也是一样。作者的很多概念需要物质化,做成一本书,就是把很多碎片化的东西组成,接近他理想的东西。没有打碎的那个碗,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碗,但放水会漏水;放食物,有天会裂开。设计也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做什么?其实就把那些碎片重组,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碗。有些学生可以随便粘,跳脱了这个碗本身,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我说对了,这就是创意。和我们所认知的碗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接近“碗”和“不碗”之间,我们会说这东西很有创意。
我的创意是从心里来的。我感觉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表达力和接受力是不一样的。我听到一个brief的时候,心里大概知道是怎样。制作的时候,才会逻辑性地思考文字怎么排好看。但最根源的东西是从心里来的。那我心里所有创意的data是从哪儿来的呢?可能来自我的朋友,我的经历,我看的所有的书,这些东西在心里沉淀,有一天会化学地组成一样东西翻出来。如果你心里面、脑袋里面的data不够的话, 那就是一个空壳,想不了东西,也做不出东西。心是空洞,要找很多东西填补。人生来就是一个空洞,本来就要去填补。
你所有东西来自于你的心,可是书的内容却是来自于作者,你怎样和他的心合到一起?
这是沟通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阅读能力的时候,他凭什么去设计?他不知道这个作者思考什么,他怎么和这个作者沟通,把作者的东西呈现出来?书很物质。书本设计最重要的东西,我从来不会不看文字。第一,我不会随便做书,我不会做一些不认识的作家。我认识的作家都是我喜欢的作家。第二,我们是在某个地方有共同点的,可以谈论一些事情的。如果就叫我开个版把字放进去,情愿不做。因为我不等钱用。做出版和书籍设计,永远不要把它当作挣大钱的工作。因为和文化有关系,和语言有关系。语言是你要承载你爸爸妈妈的记忆,你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的记忆,这叫语言。语言是延续性的,文化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做的。我会把文字看遍,然后和作者沟通,我们共事做一个东西,我只想做好的东西,这是对作者的尊重。我觉得我只能帮和我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人把东西做好,这已经够了。
其他时间干什么呢?
我平时也做些商业的工作,我挣钱后可能会做些有趣的东西。画画画,做做菜,和Samuele合作做些东西,和金宇做做衣服。还想做一本旅行杂志。我做的饭很好吃,Samuele吃饭很刁钻但是爱吃我做的。我做饭厨房里有什么就做什么。(常常出去旅行吗?)一个月两次。我星期天去日本,10 月中和Samuele 去欧洲。(你喜欢哪些地方?)我喜欢柏林,喜欢英国。我喜欢日本,喜欢德国因为他们有好的书店,喜欢日本的原因是他们的东西都很细致。日本设计做的好是因为态度和认真,还有整个工作流程,细分得特别清楚。你去日本可以买到全世界所有的东西。基本上有好的书店的地方我都会去。做书本设计有一点,你要非常喜欢看书,非常喜欢书,那才对。


01. 折叠太阳镜
02. 孙浚良家好多古董!到处堆满了从各地淘来的好东西
03. 用放了12年的老皮包的椅子。家里还有好多老家具,买得都很便宜。现在恐怕淘不到了
04. 香水瓶
05. 法国买的书和在泰国买的蘑菇“成为一套朋友”
06. 家里太多漂亮的小玩意儿
07.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Chicago Life
08. 这是一本书哦,带光盘的
09. 有什么材料做什么东西,孙浚良的创意菜很好吃
10. 一个烛台,放在人台上


11. m-lab时做的一本小册子。所有印厂都觉得很难做。“可是你想想,书架上不小心掉下来4本书就是这样。我就直接用了碎片这个概念。”对于孙浚良来说,他做设计就是challenge系统。“为什么我们看到所有的书都是一模一样?”他自问自答,“因为机器。”而这就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消费主义的系统:要最短的时间大量印刷
12. 孙浚良特别喜欢手。这个手呢,上面嵌着花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颜色
13. 和金 宇合作做的衣服
14. 小时候坐过的椅子。有一次他和父母回亲戚家,谈到小时候很乖,亲戚还保留着他小时候的椅子。孙浚良就坐在这个椅子上画画,从5岁坐到8岁去香港
15. 孙浚良的画。闲的时候就画画画,做做饭
16. 用了很多A货LV包的锁做的项链,金灿灿的,特别重
17. 墨水
18. 一百多年前的印务手册,好贵
19. “不要忘记它哦,它其实是一个烟灰缸!”
20. 自己用报纸做的书样
21. 钻石烟灰缸,可以挂在脖子上
22. 玻璃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0-10-13 15:29:51 |只看该作者
孙浚良的专访(来自豆瓣孙浚良小组)
2008-01-22 14:25
孙浚良,les suen,书籍设计师。1975年出生上海,84年移居香港,毕业自香港理工大学,后获东京武藏也美术大学视觉传达系硕士学位。曾获得海内外多个设计奖项,包括东京tdc大奖,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铜奖及评审大奖(中岛英树奖),温莎牛顿创作奖等。
   现长居上海,复兴西路原法租界的一栋老房子是他的工作兼起居室,与人和植物和谐相处。
   欢迎进入孙浚良的异想世界。这个与关于书,古怪唯美的世界。
  页码必须是数字?不,也可以是函数x。0〈x〈1的页码意味着什么?有理数,无理数或者无限,全凭读者发挥想像。
   内容承载与页码之内?不,两片连续的书页以信封的形式整合在一起,而信封之中的内容没有页码,也无法被固化,可任由作者放置。
  只能依目录来索引?孙浚良的硕士毕业论文名〈书的身体〉,他将文字分写在独立的,不同的材质的纸上,有把纸防入一个大盒子里,每张纸上的内容的关键字都都指向另一张纸。这不是人们通常认识的书的架构,倒更似是网页之间用的happy-link互为索引。
   麦婉欣的电影〈哥哥〉入围威尼斯影展,孙浚良为其设计的宣传刊物,是无需信封,可以直接邮寄的书。收到时,拆开起到信封的功能的cover,书便呈现眼前了,奇趣中见环保美德。
   酱红色的一个整厚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孙浚良问。经验主义的答案是“肉脯”“啊”他惨叫:“肉铺?!这个是玫瑰花瓣做的纸。”
   当然,最终令孙浚良名声鹊起的,进入主流公众视野的,还是他那些商业作品典籍。去年,孙浚良设计了〈蕴-路易13当代明家籍〉:“向左翻开,见四块不规则连接的书页,旋转90度在揭,是另两块书页,这两个书籍暗示建筑有多角度审视空间的可能性。这个系统在发展,一本书可以有四个书脊,有四个阅读方向,甚至不停的旋转的看。”这样的作品,非要亲手把玩才能体会它的颠覆性的纸张,结构,装订和空间构建的妙境。但或许,你我都没那么好运,这书全球只限量发售300本,一瞻真实的概率实在不大。
   那么,我们应该借由什么来了解他?“不能因为我是设计师,就一定要谈论我们的作品,拍摄我的作品,我们更应该谈些别的。”对于孙浚良而言,他乐意谈福柯,德里达,拉康,符号学或后结构主义,以及警惕人们对可能性的态度——被禁锢在有限性中而不自知,沉溺于被规划的框架中心满意足。
   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孙浚良追求视觉性,但他认为视觉后面的东西才更有意义。平面设计是表面的,很多人的肤浅也在于追求表面的,而设计的内核可以是政治或意识形态。孙浚良的脑中总是充满各种想法,在有限和极限,绝对和相对之间游走,“我会用很多想法把自己搞成最大混乱。”
   “我天生就是要做书籍的”
   我面前的这个男人,幽默,语速快,敏捷多思,经历丰富,阅读量颇丰,还略有考据强迫症——-他一阵风似的扑到卧室床头捉起一本《文化研究关键词》,又冲象工作间的书架拉出另一本《art in theory,1900-1990》,问我:“你看,前者是不是在抄袭后者呢?”“是的。”我刚回答,他就坚定的说:“不!他们只是封面一样而已。”然后露出捉弄人后的善意笑容。
   他也会在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他的那一瞬间,做呆若木鸡壮,然后沮丧惨叫:“苏姗。桑塔格说,你每按一次快门,就象射一颗子弹,镜头是最没有同情心的,而你在杀死我。”
   以他的性格和行事效率,似乎能胜任很多行业的工作,但孙浚良却断言:“我天生就是要做书籍设计的,我的未来也将牵系与此。”
  孙浚良的母亲在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9岁就了克秒毫 上海的他对彼时上海的一切都无印象,可有关书的记忆却挥之不去。那时他去图书馆帮母亲敲章,累时就睡在图书馆的桌子上,随他入眠的是书的味道。而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大量阅读,每年都会去参加法兰克福书展。
   孙浚良认为,做书设计要具备这些品质:1。要看书;2。喜欢书;3。要会思考。如果书籍设计师不理解作家,不理解文字,一定无法做出好的设计。当然,表达就是一个失真的过程,他只能接近作家,而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们;更多的时候,作家也会在书里矫饰和说谎。孙浚良觉得自己能看穿他们,所以自己的设计也在说谎!
   孙浚良的遗憾是至今没有给自己的书做过设计。他有一本只在想像中存在的书,这本书可能没有文字,只用结构讲述,因为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文法。可这个理想至今还在为“别人”工作,因为“living in shanghai is so fucking expernsive”!
   living in shanghai is so fucking expensive vs. 抵制系统电影《shortbus》中,severin是个以做皮鞭女王为生的个姑娘,某次聚会上,他突然说:“你以为我喜欢做皮鞭女王吗?我只想存钱,好好搞一年艺术。但living in new york is so fucking expensive.”然后动哭出声。
   孙浚良品位的这个段子,露出促狭的笑:“好吧,你以为我喜欢接商业设计活儿吗?我也想安静的休息一年,做一件或许可以不朽的设计,但是living in shang hai is so fucking expensive.!”当然了,他没有哭——他又点了一根烟,也仍旧在商业或非商业的实践中制造着各种奇怪的书。“为了对抗这个体制。”
   孙浚良相信,人开始写书是因为他们寂寞。写作延长身体和记忆,书是把人的思考物质化的产物。
   但是,“当你思考的时候,你有固定的格式吗?为什么一行字要转行,我们不可以把他象线一样无限的延伸下去?为什么我们要开头,有结尾,有段落。你是用开头,内容和结尾来思考吗?”孙浚良连续发问。“当然不是!但是,当你用书为思维的物体的载体开始写作时,书的形式就开始影响你饿思维了!”
   每本书都对应着一个作者,当读者在看书的时候,作者的身体不在场。书,代表了作者的身体。“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生而不同,那书店里的书的身体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呢?”
   400年前和,活版印刷的出现开始改变写作和印刷,令大量组版和印刷有了可能;到了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人们开始用最少的成本去做最多的事情,配合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可能性,自由性和人文性。这个资本主义权利中心被孙浚良认为暴力的,他迫使人民用书籍的外在形式来阅读内在思想。“我要对抗这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正我就是一个反动的人。反正我就是对权利中心非常不满的人。我觉的世界可以更自由一些。人的存在可以更自由,可以超脱机器之上更自由!”
  
  
   何为设计———孙老师佚事
   孙老师,是孙浚良的另一个身份,为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的讲师,他每年要去汕头两次开班授课。
   孙老师的课是这么开场的:没个学生得到一个白瓷碗,孙老师发出指令让他们把碗摔到底上裂成几瓣或几十瓣,在发出指令让他们用胶水黏合,复原白瓷碗的本形。
   待四五十个学生结束手头作业时,那碗已千奇百怪:有的基本复原,出了肉眼隐约能见的裂痕外和原来别无二致:有的已有一整碗的形状,但学生手上却偏偏多了那么几片不如何出可放的碗骸残片:而有的学生则走解构随机重组路线,哪怕动用全部想像力也教人不能想像那曾经是一只碗。
   最后孙老师总结:今天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恰如物理学家所说,时间是不可逆的(开个玩笑)————这就是设计本身,追究是书籍设计。
   这堂课的名字叫做“书本设计的工作方法”,他告诉学生,最初的碗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在做的,就是把碎片拼起来,想要接近这个碗。但是,哪怕拼出来的是一个碗,他还是会漏水,还是会看到裂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代替你刚刚看到的完美的碗。这就孙浚良对思考模式的物质化阐述,他认为这样可以令学生的理解最接近真实——-显然,对一般人而言,他一生中不会去故意摔碎一个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10-10-13 15:32: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3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