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史·看宋】熟语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5 00:33: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钦若在搞他的对头寇准时,说寇准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澶渊之战是“孤注一掷”,把真宗皇帝作为最后的赌注使用。“孤注一掷”这个成语,由此产生。
宋代出现了许多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熟语,出现的数量之大、在现今的使用率之高,唯有春秋战国时期才可与之匹敌。汉唐逊之太多。

时到元宵节,应个景抄录一首词,不知道在不用搜索的情况下,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写的: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诗朋酒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在传播率上远不如辛弃疾同样写元宵节的《青玉案·元夕》,但同样是上是之作。它也贡献了好几个现在使用率极高的熟语:
元宵佳节,香车宝马,诗朋酒侣,风鬟霜鬓。

有时候,在古籍中看到现在在用的熟语,会本能地一丝激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未到六十已古稀。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3-2-25 09:14:38 |只看该作者
我怀疑是李清照。

以前听一位老师讲课提到,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表达了一种人到老年时的落寞,又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不甘寂寞的心。

诗人得有这样的心才能继续写作。

应该是这样吧。呵呵!(没百度,所以过来得瑟得瑟)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3-2-25 09:33:30 |只看该作者
我只记得“怕见夜间出去”这一句了。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13-2-25 19:36: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顾耀峰 于 2013-2-25 19:58 编辑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2-25 09:14
我怀疑是李清照。

以前听一位老师讲课提到,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表达了一种人到 ...




确实是李清照写的。

这是她晚年的作品,我一直觉得她在早年的作品就是小清新,“见有人来,袜刬chan金钗丢,和羞走(另有版本叫“合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该是个穿棉布裙穿板鞋的模样。
晚年的作品渲染开始多了。。。记得第一次看这词时,还以为是张耒或者辛弃疾写的。。。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13-2-25 19:37:26 |只看该作者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2-25 09:33
我只记得“怕见夜间出去”这一句了。

这是小说句子

点评

镇州大萝卜  :)  发表于 2013-2-25 20:08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4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