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天气预测术

  [复制链接]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3 18:51: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胡安焉 于 2016-7-14 15:39 编辑

   在很久前我就发现,这个城市的天气变化是有规律的。具体而言,温度的变化是惯性和缓慢的:如果今天比昨天稍微暖了一点,那么明天也将比今天稍微暖一点;反过来,如果今天比昨天冷了一点,那么明天也会比今天冷一点。当持续的天气状态要发生转变时,譬如明天要突然降温的话,那么今天就会反常地变得更热,也就是说,昨天到今天的升温幅度将稍微超过前天到昨天的升温幅度。当然,在预测天气变化的时候,衡量温度变化的幅度需要一定的天赋,其实现方式的微妙难以言传,而这是真正的天气预测术和老年人边抚着自己季节性疼痛的关节边作出的含糊其辞的预估之间的巨大区别。很多人无论怎么努力也掌握不了这种技能,并且这种方法偶尔还是会出差错,世上并没有准确率达百分之百的天气预测术。尽管如此,我还是可以蛮有信心地担保,我的预测方法要比这个城市的气象局长久以来错误百出的预报水平高出不少。这个发现最初让我感到困惑不解,由于我们这个城市辉煌的经济成就,气象局的财政预算是充沛的。然而他们投入了那么多——相对于我的方法来说简直可称为巨大——的人力物力,获得的却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不相匹配的结果。市民对此并非从无怨言,可是得益于官僚体系整体的令人失望的现状,气象局表现出的无能反倒在其中显得既不是最迫切的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我们看到,从来没有人编出段子来挖苦气象局,尽管网络上挖苦各个政府部门的新段子每天都层出不穷,这就像人们搏斗时不会专门去攻击对方的耳垂、脚板心、胳肢窝之类的部位。我并无意于指责气象局的失职,考虑到自己还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我想到应该利用预测天气的才能为自己在气象局谋一个职位,哪怕只当一个小科员我就心满意足了。在预测天气这件事情上,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得比整个气象局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加起来做到的还要好。当然,我也清楚有多少人梦寐以求地渴望得到这份公职,尽管我的这些竞争对手在预测天气方面并无一技之长,但是气象局恰好也从来不以预测天气的能力为选人标准。实际上我也并不认为天赋就比勤奋更重要,何况我对自己的天赋仍有所怀疑——说到底,我具有的所谓预测天气的能力,未必就是我所独有的,可能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稍微用点心就可以获得成果,因而就都没有在这个地方用心——我始终无法相信对于我来说几乎是毫无难度的一件事,却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出来过。而现在我必须先向气象局的负责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不是一个毛遂自荐的江湖骗子或夸夸其谈的民间异人,我可以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为此我注册了一个Twitter账号,每天在上面发布气象预测。我坚持了整整一年,很难说做这件事有什么趣味,但我相信花费一年时间在这些准备工夫上最后将会被证明是值得的。一年后我把自己的预测数据、气象局的预报数据以及这一年来实际的天气情况做了汇总对比,正如之前所预料,我的预测准确率远远超过了气象局的。然后我把结果做成了简明直观的对比表格形式——不能高估政府部门在理解一份来自陌生群众提供的资料时所愿意付出的精力和耐心——并附上我的Twitter链接以证实我的预测的真实性,一起以挂号信的方式发给了气象局的负责人。我在信件的末尾注明:本人很愿意为提高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而付出长久和全部的心力。至此我感觉自己已大功告成,我想象不出面对我提供的具有压倒性说服力的文件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于是我兴奋地向父母透露了这一消息,他们听了之后自然也和我一样地激动和期盼,同时又不无担忧地叮嘱我一定要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尽忠职守地对待工作,好好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而我当然早已卯足了干劲,恨不得马上就可以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来。不久之后,我果然收到了从气象局寄来的回复函件,全文转摘如下:

   尊敬的市民XXX您好!您的来信我们已收到并全文拜读,虽然我们时常能收到类似这样的由热心市民寄来的信函,向我们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批评或偶尔表扬我们一番,可是还从来没有一封信件像您寄来的这封一样,立刻便激起了我们全体人员的热烈的兴趣,其中不乏对您提出的情况的不同态度和争论。并非抱怨的说,长久以来,公众对我们的工作的重要性和历来面对的困难以及我们长远的目标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领域里民间的爱好者在巨大的热情的驱使下,仅以粗糙的设备和简单的方法,就取得了超过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的杰出成果。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见诸报端、不胜枚举,于是便加深了人们的一种固有偏见,即认为科学研究是没有门槛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毋宁说事实经常不是它表现出来的样子,而恰好和它表现出来的样子相反。在此我要如实地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业余人士总是只关心结果,而忽视了获得结果的过程。这里我要澄清一点,关心结果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也关心结果。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同样关心获得结果的手段和过程。对我们来说,预测的方法起码和结果同样重要,或者说更重要。而这需要我们考虑和处理方方面面的因素和条件,涉及大量的运算,远远地超出了我们部门现有的预算范围和处理能力。可以说我在气象局任职的三十一年里,就一直在为此事四方奔走、大声呼吁;我写了无数的请示函,见了许多领导,有些领导对我提到的困难深表认同,承诺为我尽快解决,然而直到这些领导退休了,有的甚至已经过世了,问题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与此同时,我的同僚则为了应付远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工作量而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然而我们并没有气馁。对于工作上的困难我们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通过克服困难才体现人的能力和价值,只有那些绝不可能获得的事物才值得我们去追求;相反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水面的涟漪很快就消散无迹——恰恰是阻力和挫折才给予人存在感和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民间爱好者和业余人士常常单纯地受到轻易就能获得的成果的激励和驱动,因而也就远离了这份崇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他们千方百计地致力于提高错误的方法的正确率,然而并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正如我们实践所见——总是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嘲笑起那些坚持采用正确方法的人,认为那代表了无能、守旧和缺乏创造力,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使得我们原本就艰难的处境变得越发地艰难。气象局就其运作的方式而言有如一架结构复杂的机器,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参与其中,我们维持着一套预测程序的运转,或者说进行着一场被称为科学的仪式。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我们的敌人已经不是愚昧和无知,而是伪科学、反科学。通过直观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任何人都可以试着预测天气,就连孩子也不例外。为了让我带她到公园玩,我五岁的孙女总是告诉我下个星期天是晴天,她的依据是上个星期天也是晴天。自然了,在这些民间随处可见的小小预测家里,总会有一些人的感知特别敏锐、判断特别准确,以至于有时能够作出比我们气象局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可以达到的平均误差率更低的预报。然而像这样的天气预测术有赖于灵机一触的洞察、不能言传的直感,天气预报却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可被推广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对预报机制的公示,它不可以依赖于某个个体哪怕是杰出的但既无法解释亦不可复制的带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特殊能力。尽管这种能力仍然有其价值,比如为身边的亲友提供更贴心的温度和穿衣建议、在酒桌上赢得和朋友关于隔天天气情况的打赌等等。由此可见,绝非群体不需要个体的能力,恰恰相反,是个体的能力不需要群体。个体的能力就适合服务于个体,而群体的能力则适合服务于群体,如果这一规则被打破,群体对个体的能力产生了依赖,那么个体则有可能反过来操纵群体,从而埋下了独裁的隐患。反之如果个体对群体的能力产生了依赖,那么后果就是普遍的个性丧失,进而导致群体的整体生命力被削弱。当然,我不否认科学的天气预报手段也存在着种种的缺陷和局限,这些缺陷和局限又常常由外部的因素所导致。比如说,假如让我掌握和我肩负的重要职责相匹配的权力,那么现在限制了我们的绝大多数困难都将立刻迎刃而解。这些困难不是科学上的困难,而是主管我们这个科学部门的官僚体系带来的它自身固有的障碍。就像人们经常抱怨它的“架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一样,实际情况恐怕比人们所抱怨的还要糟糕得多。这导致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的主要精力和时间不是用于进行科学研究,而是用于和我们隶属于的官僚体系作斗争。而我们恰恰并不胜任这件事情。我们的上级领导是一些缺乏科学常识的官员,他们负责考核我们的工作、审批我们的预算、回复我们的请求,和他们进行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并不放弃,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事情终于有了一些转机,在某封回复的信函里、在某次难得的面谈中,某个主管领导终于松了一点口,似乎他有了一点开窍的迹象,体察到了我们提到的巨大困难并非子虚乌有。这顿时令我们整个部门群情振奋、士气昂扬,我的同僚们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好要打一场翻身仗了。可是偏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那位才刚刚开始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了解的领导却被调走了。事情总是突如其来,我们往往猝不及防,原本还以为看到了曙光,不料却转头坠入黑暗。而接任的领导比他的前任更加地傲慢自大、顽固不化。他总是对我们板着脸,但又并不真的是在生我们的气,好像只是为了让我们感到自己太淘气了,进而感到内疚。(我们为啥要内疚?)他就像父母对待撒娇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提出的正当和必要的请求。当我们需要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援助时,他却用拍拍我们的肩膀和一番鼓舞士气的讲话来代替。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们遭受了如此巨大的重创,难免一时地陷于萎靡,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希望,那么反倒可以怀着一颗平常心迎接各种的障碍和挫折,我们早就习惯于在无望中抗争——在绝望和心死时彼此传递坚定的眼神,互相勉励永不放弃等等,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熟悉和亲切的场景啊——可是恰恰是希望几乎摧毁了我们的意志。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并没被彻底击倒,在一次次类似的挫折之后,我们一次次又顽强地站立起来,始终百折不挠地忠诚于科学、服务于天气预报事业。故此,在我就任的过往三十多年里,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并不是科学方法的失败,而是官僚制度的失败。公众却偏偏对此表现得漫不经心,偶尔会从他们冷冰冰的牙缝里冒出一句“专家都是些骗子”——甚至连提出更严厉的反对的热情都没有。而不无悖论的是,官僚体系一方面为我们的天气预报工作制造了障碍,可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我们部门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和资源,它既是我们的最大阻力也是唯一动力,或者不如说,它是在用阻力推动我们。科学的天气预报手段涉及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既要论证也要演算,这和业余的天气预测爱好者们只是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一阵然后一拍脑门就获得了答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换言之,后者的预测建立在一种已被穷尽了的可能性之上,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而我们进行天气预报不依赖灵感,也不需要什么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绝大多数普通人通过学习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整个预报流程是复杂繁琐的,但我们分工合作,每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事情,这使得我们的效率稳定和可控,哪怕一个生手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比如一个应届毕业生,对气象预报一窍不通也缺乏兴趣,完全是出于父母师长的建议和本人对人生规划的茫然而报考了我们的部门并被录用,但就是这样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会很快地上手并肩负起责任来,因为负责相邻环节的同事为了不让他妨碍自己的进展,会主动地指导他、督促他,甚至以长者的身份批评教育他。我们的部门就像一个大家庭,同事之间互相需要、彼此扶持;同时也难免——自然了——互有龃龉、相互埋怨。年长者总是指出年轻人太散漫和懒惰,年轻人则又认为年长者太苛刻和古板。然而对科学的共同信仰把我们紧密地维系在一起,就像一个家庭由亲缘关系维系着一样。可是,难道来自亲人的伤害不比来自外人的更为常见?有一个比喻是这样说的:人就像冬天里的刺猬,既要凑在一起取暖,可凑得太近又扎痛彼此。——多么形象的比喻啊,事实确如所言!人这种动物就本性而言是不宜彼此贴得太近的,可共同的利益又让人不能离得太远。于是简直在所难免的,有时候人们对待外人显得比对待亲人还要更亲近呢,有的还屡屡向外人抱怨起自己的亲人来。种种这些情况在我们这里也是存在的。人们有这样一种普遍的劣根性:谁对自己好,自己就对谁坏。我恐怕您的来信已经在我们部门中间引出了这样的苗头:一些个性软弱、世界观尚不成熟的年轻同事,在受到您说服力强的引诱之后,加上由于前述的原因长期缺乏工作成就方面的激励,此时已变得自暴自弃,轻率地贬低自己的工作方式,继而整体地否定了科学的天气预报方法。而同时又有另外一些向来离经叛道、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同事,从您的来信中却捕捉到一丝变革的征兆——当然最终会证明这不过是痴人妄语罢了——他们认为应该把研究方向由针对气象本身转变为针对您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取道破解您身上的能力之谜而抵达气象变化的本质奥秘。这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凡此种种不能尽述。然而倘若因此便认定您会被我们所接纳,恐怕到头来还是要落得个一厢情愿的下场——我的意思是:我们在主观意愿上无比地期待您能融入到我们中间来,可是在客观方面,我们这个由科学的亲缘关系维持的团体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某个特殊而至关重要的原因而不得不作出艰难的抉择时——请原谅我不忍心在此举出具体的事例——我们将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您和您的利益。因为——请恕我直言——血浓于水,而您相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一个“外人”。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能让您理解?假如您有更多的观点和建议,请不吝多多赐教,我们全体将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落款和时间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1 踩0
这回我死也不说。

45

主题

23

好友

3207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2#
发表于 2016-7-13 19:46:20 |只看该作者
看过
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6-9-14 08:53:48 |只看该作者
像卡夫卡。挺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3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