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10-25
- 在线时间
- 172 小时
- 威望
- 1727 点
- 金钱
- 3664 点
- 注册时间
- 2009-12-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92
- 精华
- 0
- 积分
- 1656
- UID
- 34204
 
|
“汉芯”系列芯片造假
作者 : * * * 《科技潮》2007年第二期
本刊综合报道 “‘汉芯一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这是“汉芯一号”曾经的定义。目前,“汉芯”造假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界存在“抄袭”、“浮躁”现象的最好注脚。曾被称为“汉芯”之父的陈进随之身败名裂。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丑剧
雇用民工将从美国买回的芯片表面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汉芯”标志,陈进就轻而易举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并在职称和职务上名利双收。无论是造假手段,还是社会反映,“汉芯一号”事件都是恶劣的,陈进受到处理可谓咎由自取。但通观“汉芯一号”事件前后,应该对这次严重的学术腐败承担责任的,显然不止陈进一个人。“汉芯一号”作假过程能够瞒天过海,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包庇者和纵容者。
要重视“专家鉴定”的“鉴定”
“汉芯一号”造假被揭露后,“汉芯一号”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都是谁成为社会各界的疑问。据了解,有的是知名院士,有的还是“ 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他们不但没有识破陈进的骗局,反而一致评价说:“ ‘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显然,“汉芯一号”之所以能够瞒天过海,陈进固然是元凶,可参与鉴定的专家也难辞其咎。这说明对“专家鉴定”不能迷信,“专家鉴定”也有靠不住的时候。○
副教授挪用科研经费买私车
本刊综合报道 2001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杜国平以“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应用示范”为项目,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50万元。作为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的第一发明人,杜国平自然成为了这个应用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在组建该项目课题组时,他不顾别人反对,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一直在单位从事电工的妻子董巧云拉进课题组,当自己的助手。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也就完完全全成为了杜国平开的“夫妻店”。自从进了这个课题组,董巧云就怂恿丈夫多捞点钱。
2002年3月,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杜国平准备给参数测量仪配置一套计算软件,以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于是,在董巧云的一手操作下,一套请私人编程仅花了6000元的软件虚报成了15万元。为将这15万元套取现金,董巧云又通过熟人找到了南京某科技公司,将15万元转到该公司账户。扣除1.8万元税款后,她将剩余的13.2万元全部提现,购买了一辆赛欧汽车。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杜国平明知自己的妻子作假,不但没有加以干涉和阻止,反而顺水推舟,帮助伪造软件开发合同等,然后在发票上签字报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04年3月,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杜国平、董巧云立案侦查;6月11日,对两人提起公诉。案发后,杜国平说:“科研人员私自用点科研经费,我不是第一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业内人士指出,杜国平夫妻之所以能将这笔科研经费轻易占为己有,与一些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
温州科技馆:3000万买堆科技废品
本刊综合报道温州科技馆2003年10月落成以来,一直被温州人视为城市骄傲。但开馆营运仅一周,就因展品出现严重问题被关闭。2004年底,温州市政府委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咨询开发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对温州科技馆展品进行技术验收。结果让人震惊:4个展区的358件展品中,88件不适宜展出,余下的270件中,合格展品仅19件!据温州科技馆工作人员介绍,温州科技馆的所有展品都是在“筹备办”的工作时期购置的,一共采购了358件展品,耗资3774万元。
随着温州鹿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深入调查,一桩腐败案件浮出水面。原温州科技馆筹备办公室主任陈建新,因收受他人财物总计38万元,私分国有资产16万余元,被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
筹备办解散之际私下分公款
2004年7月的一天,陈建新和温州科技馆筹备办其他成员黄某、吴某、陈某、陈某某(另案处理)在市区新城某饭庄吃饭时,黄某提到小金库里尚有17万多元没用完。这时,陈建新说:“筹备办马上要解散了,大家干得比较辛苦,有些钱分给大家当奖金,这小金库里的钱也很难处理,决定将其中的16万元平均分给大家,每人3.2万元,余下的1万多元用于单位公共开支,大家同意不同意?”大家都没反对意见。于是,陈建新要求大家把银行卡号报给黄某,黄某一一把钱存到陈建新等人的银行卡里。
私分的16万余元中除14万元是门票收入外,还有2万余元是此前的筹备办小金库剩余的。他们私分这16万元时,不但没有做账、造册和签字,且还焚烧了原始凭证。
监管不力滋生蠹虫
对于陈建新一案,温州市科协有关负责人曾透露说,温州科技馆的筹备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按照国内通常作法,筹备工作一直由市科协负责进行。2000 年9月,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了温州科技馆筹备办公室,任命陈建新为筹备办负责人。从此之后,市财政资金就直接进入筹备办户头,市科协对温州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征集和展示布置工作再也插不上手了。
经办此案的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林毅表示,陈建新私分门票款和大肆受贿一案,除了陈建新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的主观原因之外,客观方面是监管力度不强,思想教育较为松懈,财务制度不健全,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堵住漏洞。○
大学科技项目评奖合伙造假
本刊综合报道 2004年8月26日,《湖北日报》刊登了“2004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告”,在获奖项目名单中,编号为069号的“湖北工业大学电磁式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制”名列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列。其项目组成员有该校的科研处处长李四年、机械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赵大兴、院党总支书记王侃、校团委书记程碧海、科研科长李厚祥等13人。随后,一份“关于揭发李四年利用职务之便骗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告”被送到许多部门,包括省科技厅。收到揭发李四年利用职务之便骗取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举报后,湖北工业大学校党委非常重视,专门组成了由周副书记和主管科研的孙副校长负责、校纪委牵头的调查组。经过历时1个多月的调查工作,2004年11月11日,学校正式行文至省教育厅和科技厅,主动要求撤回这一申报获奖的项目。随后,湖北省科技厅批准撤消这个项目。
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国柱就是举报人。揭发材料显示,“湖北工业大学电磁式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制”项目甲乙双方的技术合作合同是2003年1月 18日签订的,而鉴定会时间是2004年4月11日,从合同的签订日到项目完成日总共一年零三个月,姑且不论项目研制工作的真伪,按科研工作常规,一年多的时间能做出一台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试制样机已是快马加鞭亦难以实现的工作量。项目鉴定证书(〔2004〕第21213064号)中写着:“公司2003 年止完成10449万元的‘电磁式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生产,……每台套按售价50万元计算,则累计产值210亿元,利税3亿元。”暂且不说这个公司是否获得如此巨大的产值和利税,“公司2003年止”,那是从2003年前的几年算起呢?以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法,塞进巨大经济效益,骗取大奖。而一台样机又何谈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在做数字游戏,这就是李四年为什么毫无根据地将合作研制的开始时间比合同签订日期提前整整4年的良苦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