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杜先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书写札记》——序(今天敲的)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7-8-4 13:04:00 |只看该作者
这些好东西应该固顶吧,斑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2#
发表于 2007-8-4 13:04:00 |只看该作者
提一下。
这本小册子基本上已经脱销。
不过,就算打印的话也没多少张纸,有“假公济私”条件的人,可以下手了!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3#
发表于 2007-8-4 13:04:0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杜先勇在2004-1-10 14:31:51的发言:
他没有一句话是只单单凸现一个意思,全是在往内里渗透,到处通透闪光。


读出里面的滋味来了,好现象。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284

积分

新手上路

杀猪的

Rank: 1

14#
发表于 2007-8-4 13:04:16 |只看该作者
嘿嘿~~
狗、狗,狗你妈的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3715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5#
发表于 2007-8-4 13:04:16 |只看该作者
敲的我LEI(不说累!!),敲完了还得教正啊!!!谁来帮着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7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
发表于 2007-8-4 13:04:22 |只看该作者
我希望有一天,
电影可以脱离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15

积分

新手上路

我和你一样

Rank: 1

17#
发表于 2007-8-4 13:04:36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我又觉得电影应该是开放式的,不是含盖一切,(包括“文字”,“文字“只是一部分)而是始终敞开。我们在这里是凭借语言文字交流,电影也有其自身的语言习惯,而实际上,文字并没有针对电影而存在,电影更没有因为文字(文学)而显得多余。“文字式”的电影只是电影的一种吧?
这重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好友

434

积分

新手上路

疯子

Rank: 1

18#
发表于 2007-8-4 13:04:37 |只看该作者
“电影书写”——对这个词的理解不是这样的。布勒松用它来和通常的“电影”(好莱坞电影)相对立,也就是说,他所反对的恰恰是文学式的、戏剧式的电影,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布勒松的电影虽然有的创意来自文学(比如《金钱》),但却远离文学;而同时代的文学却向电影靠近(新小说)。
这本小书太浓缩,可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解读背景,比如,对电影模型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和断裂,好莱坞如何取得主导地位,好莱坞之外的电影概念的捉襟见肘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勒松的“电影书写”也许还可以指称阿巴斯、侯孝贤等人的电影。事实上,很多今天的艺术电影导演都受过布勒松的影响,因为他改变了对电影的一贯看法,或者用楼上的词,改变了电影的”语言习惯“——这个习惯,如果从电影史的角度讲,是非电影的,反电影的,它所产生的一些教条(”高潮“、”性格“、”表演“、场面调度”等等)如此深刻地阻碍着摄影机本身的”书写“。
这些警句很文雅,如同他的电影。
伟大让偶作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19#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oxi在2004-1-29 19:25:26的发言:
“电影书写”——对这个词的理解不是这样的。布勒松用它来和通常的“电影”(好莱坞电影)相对立,也就是说,他所反对的恰恰是文学式的、戏剧式的电影,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布勒松的电影虽然有的创意来自文学(比如《金钱》),但却远离文学;而同时代的文学却向电影靠近(新小说)。
这本小书太浓缩,可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解读背景,比如,对电影模型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和断裂,好莱坞如何取得主导地位,好莱坞之外的电影概念的捉襟见肘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勒松的“电影书写”也许还可以指称阿巴斯、侯孝贤等人的电影。事实上,很多今天的艺术电影导演都受过布勒松的影响,因为他改变了对电影的一贯看法,或者用楼上的词,改变了电影的”语言习惯“——这个习惯,如果从电影史的角度讲,是非电影的,反电影的,它所产生的一些教条(”高潮“、”性格“、”表演“、场面调度”等等)如此深刻地阻碍着摄影机本身的”书写“。
这些警句很文雅,如同他的电影。

说得很精彩。特别是:“布勒松用它来和通常的“电影”(好莱坞电影)相对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布勒松的电影虽然有的创意来自文学(比如《金钱》),但却远离文学;而同时代的文学却向电影靠近(新小说)。”“这本小书太浓缩,可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解读背景,比如,对电影模型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和断裂,好莱坞如何取得主导地位,好莱坞之外的电影概念的捉襟见肘等等。”“这个习惯,如果从电影史的角度讲,是非电影的,反电影的,它所产生的一些教条(”高潮“、”性格“、”表演“、场面调度”等等)如此深刻地阻碍着摄影机本身的”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0

好友

153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0#
发表于 2007-8-4 13:04:38 |只看该作者
俺不知道如何固顶,抱歉,俺终于知道狗熊是怎么死的了。

觉得“非电影”这个提法比较好玩和有意思,比如《金钱》里,从电影的剪辑上说,确实有不少是非常“反蒙太奇”的,甚至可以说“僵硬”和“罗嗦”,当然也非纪实,确实是导演高度个人化的电影语言(惯穿始终),带有强烈的观念引领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