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总算看完了。大约三个小时,可恨的是吃完中饭后看的片子的后两个小时,犯困——的确,他在《内陆帝国》里的技法以前都用过了,后面基调就是那种在暗房里鬼兮兮阴森森的音乐。欲望、欲望的压迫、迷惑与似是而非的存在感……林齐强调“观看”,不同女人之间,同一个女人意识之内,混淆的上与下的感念……不过,结局处还是给了一点点温暖。“平行空间在体内,笼罩了整个世界”看完后,会有这样的感受,自闭而欲求打通外部世界,却发现外部的宽阔还是内在的噩梦。死结了。挺虚无的。而最后结局的一点点温暖也不足已抵消漫长的前面的自我折磨。这个片子的几个部分靠得太近了,张力不够,像MTV一个人的梦境。“你看你在做梦,却在梦中看到很多人看着你做梦,你无法证实是你在做梦,还是他们在做梦”,靠,林齐在这个片子里并没有在技法上超越他自己,却收拾了时间、潜意识、显意识、受虐狂想症等一大堆乱东西,但这些东西已经有别的“专家”用文字研究了呀,电影的展现算不算创造呢?</p><p>当年,布努埃尔拍出了《一只安达鲁的狗》后,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给他写信,很喜欢他的电影。但布努埃尔挺不以为然的。事实上,是不是可以说:不要做别人做过了的东西?也不要重复你自己——但假如,你的判断力与想象力无法从内在获得革命的创造力,那就只好再在原有轨道上拖一拖,搞搞弧步!从后者的意义上说,林齐还是被原谅与理解的:)</p><p>下面转个强的情节分析——</p><p>如果简单的区分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将其概括如下:</p><p>1.Nikki(Laura Dern)是一个好莱坞女影星,她嫁给了一个波兰人,他对Nikki的生活管制很严,Nikki在生活中并不自由。她得到一个角色,影片名叫《On high in blue tomorrow》,导演是Kinsley(Jeremy Irons),但在影片进行中她渐渐的无法区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电影的虚构生活。她和男主角Devon发生了关系,但并不能确定到底是现实还是电影中发生的。</p><p></p><p>2.戏中戏《On high in blue tomorrow》,改编自一个吉普外的民间传说,原名叫作“47”。讲述了一个女人Sue,她曾经是个妓女,但她仿佛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但是被她压抑的记忆不断的困扰她,让她分辨不清现实和幻觉。同时她和丈夫生活并不如意,她想要孩子,但她的丈夫不能生养,而且生性堕落,Sue又遇到另外一个男人Billy,和他发生关系之后,Billy却否认和她认识,但是Billy的妻子Doris(Julia Ormond)怀恨在心,将Sue杀死了。</p><p></p><p>3. 一个看电视的女人,她正在看《On high in blue tomorrow》,也就是Nikki主演的这部电影,她仿佛通过Sue这个人物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感同身受,因此格外感动,电影结束,她在想象中和Sue吻别。在最后,她的丈夫带着一个小男孩回家,可以想象她的丈夫不能生养,于是为她领养了一个小孩子。</p><p></p><p>4. 波兰部分是那个看电视的女人的回忆。她曾经在波兰生活,是一个妓女。影片一开始的黑白部分就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发生性行为(两个人的面容被模糊掉了)。但是后来她有了一个孩子,于是想摆脱这种生活和一个男人好好生活,但一个“坏人”,影片称之为" hantom”, 也许是她的丈夫,他杀掉了那个男人。</p><p></p><p>5.三只兔子在一个房子里面,房间号是47。</p><p></p><p>但是故事并不是如此清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所展现的情节和场景可以看作是Nikki的幻觉, Sue的生活, 和TV-girl的心理感受和回忆四者融合而成。尤其最后一部分,当Nikki完成最后一场死亡戏,她发现自己还是在戏中,这一段不仅有Nikki的幻觉作用而且还混同了TV-girl的想象,她想象了Sue在最后杀掉了Phantom,就如同她自己杀掉了困惑她心灵的阴影。</p><p></p><p>《内陆帝国》再一次展现了大卫林奇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探询,他通过迷离诡异的影像展现了人物内在的潜意识。它或许没有《穆赫兰道》那么迷人,但绝对比《穆赫兰道》复杂、晦涩、难以理解。</p><p>转过来的部分作者为:影像肿瘤</p><p></p><p></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549670[/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