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生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个零散的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1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1#
发表于 2008-12-2 06:03:11 |只看该作者
不觉得斯汤达是通过全知全能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恰恰相反,斯汤达,还有托尔斯泰,都是擅长“瞬间描写“的作家。好比红与黑的26节(抱歉手头没有汉语版本:

Il s'approcha vivement du comptoir et de la jolie fille, comme il eut marche a l'ennemi.  Dans ce grand mouvement, son paquet tomba.

还有:

La demoiselle se pencha en dehors du comptoir, ce qui lui donna l'occasion de deployer une taille superbe.  Julien la remarqua; toutes ses idees changerent.

斯汤达也喜欢分析于连的性格。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认识不也是从自己对那个人的观察和其他人对这个人的分析来了解的吗?

当然,于连不是斯汤达的父亲,而更像是他的儿子。
I am now going to shut 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08-12-2 09:52:24 |只看该作者
普鲁斯特虽然赞扬过福楼拜的风格,却也批评他那些好象“好的旧客栈总是在里面带点乡村味儿”这样的句子。相反,他很满意“包法利夫人走到了火旁”。“前文从没提及她冷”,
这也许就是简练的开始。
表达情绪的唯一一种艺术手段就是发现它的‘相关对应物’,换句话说就是与这种情绪有相同形式的一些实物、场景和一连串的事件。”——T·S·艾略特

启示。这句话最重要。

[ 本帖最后由 lostboy 于 2008-12-2 10: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3#
发表于 2008-12-2 14:54:42 |只看该作者
你既然懂法语,干吗不都用法语给我回贴呢?说不定能比你写一半中文一半法语更明白点。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
发表于 2008-12-2 16:32:19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说了手头上没有汉语的红与黑吗?引用只能用法语或者英语,自然选择法语了。你如果嫌这样装腔作势,我借到汉语的再改过来就是了。
I am now going to shut 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8-12-3 23:00:14 |只看该作者
没嫌你装腔作势,这是你自己认为自己的。我只是没看太理解你要表达什么观点。
斯汤达难道还不够全知全能么?

我觉得相对而言,大部分20世纪的作家,在小说中对角色与环境的处理方法,和斯汤达那个时代的作家相比,已经发生了质变。

当然这么简单一个“全知全能”,本身也不是规范定义。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6#
发表于 2008-12-23 13:49:05 |只看该作者
●来黑蓝一晃也有几年,突然发现,其实自己目前在努力写着的,基本还是为讲一个“故事”。
当然要看“故事”的定义,我的故事,可能算不上标准的故事,但仍是故事,而对形式问题的关心,的确还是在第二位的,是现在还无法全力顾及的。


●又想起来,对美国电影《黑衣人》还是有点喜欢的。不喜欢里面角色,也不喜欢情节,就是喜欢杀外星人的那一刻。明明看着是人类,一枪打过去,变成怪物了。这感觉很象是创作者。
创作者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人,但内心又是另一个人。
有时在蓝天下,干枯的树枝,冬天,仰起头的被太阳晃到的一顺间,好象胸口另有一只满是皱纹的大眼皮就睁开了,然后天空就改变颜色。
一个胸口长一只大眼睛的人。平时都闭着。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

好友

229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17#
发表于 2008-12-23 14:50:2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小说还是一定要写"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08-12-23 15:04:27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的。“事件”、“人物”有多个面,重要问题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获取它们的哪个面。其后,的小说的意义会截然不同。这是世界观的问题。问题在于,以前或现在,我们有自己的这种“观”吗?没有。我们被统一了,被HE XIE 了。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9#
发表于 2008-12-31 10:15:20 |只看该作者
大约半个世纪以来,小说的历史在共产主义体制的俄国已经停滞了。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因为从果戈理到别雷的俄国小说是那么伟大。所以小说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它已经发生了。而且我们现在知道小说是怎样死亡的:它没有消失;它的历史停滞了:之后,只是重复,小说在重复制造着已失去了小说精神的历史。所以这是一种隐蔽的死亡,不被人察觉,不让任何人震惊。

可是,在共产主义体制的俄国,小说不是也以成千上万的印量在发行,并且非常受欢迎?是的,但这些小说不再延续对存在的探究。它们并没有发现存在的任何新的方面;它们只是确证人们已经说过的;更有甚者,它们的存在理由,它们的荣耀,以及它们所处社会中的作用,就是确证人们说的(人们必须说的)。由于它们什么也没发现,所以不再进入被我称之为“发现的延续”的小说历史之中,它们游离于这一历史之外,或者说:这是一些在小说历史终结之后的小说。


                                                                                                      ——米兰·昆德拉《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这个命题是我一直关注的,既小说在一个国家的消亡。昆德拉给出的未必可称之为答案,但也能算是我青少年时期对某种恐慌预感的验证。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0#
发表于 2009-1-4 20:56:33 |只看该作者
卡佛,不是特别瞧得上他的小说。但这个“不是特别瞧得上”,又不代表着他对我没有足够大的影响、不代表我对他没有足够多的共鸣。

新买了本他的《大教堂》,扉页里的头一句话,就说到我的心坎上——
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写普通事物,并赋予它们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
写一句表面看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这是可以做到的
。”

这两句话简直就象是我20多岁时每天对自己说的话。几乎成了我那时最重要的一个写作标准。2000年的时候,就有个好朋友推荐我读卡佛,但我始终没读过他一本完整的书。
前几天评论老残的小说《西去》,也使我感受到同样的回忆。

而下面的几段警句式的句子,我觉得足以应付在小说版里给大部分作品做回复。

作家的职责,如果作家有职责的话,不是提供结论或是答案。如果一个小说能够回答它自己,它的问题和矛盾能满足小说自己的要求,那就够了。”

这是他引用庞德的一句话:“陈述的基本准确性是写作的唯一道德。”

写作,或是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达,它是一种交流。”

我对卡佛的尊重,更大程度上,是我知道他懂写作是怎么回事,同时也知道他也为它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你甚至能看见他在挣扎。
我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期望值很低。在这个国家里,选择当一个短篇小说家或一个诗人,基本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阴影里,不会有人注意。”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