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2-6
- 在线时间
- 1615 小时
- 威望
- 7529 点
- 金钱
- 7200 点
- 注册时间
- 2009-11-1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857
- 精华
- 2
- 积分
- 2568
- UID
- 33912
 
|
10# tutulong
在我看来,算计,冷眼旁观,智性,这三者没什么不同.由于我对张有偏见,所以使用略含贬义的词语.不过,如果从第三人称剖析作品的程度上看(张好象没用第一人称写过小说),我仍觉得"算计"是很贴切的.很多人的作品都能达到"冷言旁观","智性"这种程度,或者说稍微有点文学成就的作家都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言旁观"和"智性".因此这个评价也过于概括了,没能表现出实质.但"算计"则不同,除了要有透视眼,还要有很高的技巧,叙事能力,细节的把握能力,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上文提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非常反对"最终归到自卑、人生经历的影响……"这个观点.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卑心理,有多大程度的自卑心理,这实在是很难说清楚,又有多少会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这就更难说清楚了.张在九十年代又火了之后,评论界一直都很热衷于挖她的私房事,她的官僚出身,她的恋父情节等等.可我很难相信一个三岁就会背唐诗,七岁就写出第一部小说的美女会真的存在什么摆脱不了的自卑心理.如果说她有时会感到孤独,有时会感到自卑,这是有可能的.但普通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绝对不能把它夸大.
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作家的经历与作家的作品之间的关系,自己的经历当然会影响自己的作品,所以托马斯?沃尔夫才会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格列佛游记》也是一种自传。但总是夸大这种影响的行为也是值得商榷的。施耐庵未必杀过人,吴承恩也不会七十二变,曹雪芹更不是转世的女娲石。托马斯?沃尔夫之所以那么说,也有反讽的意味。
钱种书说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不必非要看看下蛋的母鸡。这是有道理的。我认为作家的作品是高于作家本身的,有时候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是会脱离作家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很多精品都是这么产生的。不是马尔克思造就了《百年孤独》,而是《百年孤独》造就了马尔克思。否则马尔克思应该部部都是像《百年孤独》那样伟大的作品。可惜的是这种泛灵的创作状态在一个人一生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少,所以好作家也会走下坡路。
因此我觉得像"最终归到自卑、人生经历的影响……"这样的话是站不住脚的。
男人都想要张那样的女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美丽,她妩媚,她温柔,绝不会因为她有透视眼。虽然你的确是不用戴面具,不用费心解释了,可你的衣服也都被扒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