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对《B.A.C.H》的重述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1#
发表于 2013-12-11 20:10:37 |只看该作者
从头至尾地读完。喜欢这样的文字,通篇充满了象征与隐喻..好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

好友

3100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2#
发表于 2014-1-2 21:51:44 |只看该作者
把它当成小说读了。
读第一句话“我头脑中出现了马”的时候,我想起了卡夫卡《变形记》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但想必之下又更简洁,使我想到雷蒙德·卡佛式的开头,一句话开天辟地,要有光便有了光。
读第二句话“或许是三月,也可能是五月,应该是三月”的时候,我想起了加缪《局外人》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
然后关于马淋漓尽致地描述的同时,使我想起了卡夫卡《在流放地》中军官对行刑机器的大篇幅的介绍,这种描述不仅仅是描述机器本身,就好像文中对马的描述不仅仅是描述马本身。
感觉是一个挺震撼的短篇,很有启发性。

点评

X  嗯,第二句话并无深意,只是借助这一语言的势态去打开写作的开局。前几天刚读完《局外人》,很喜欢。  发表于 2014-1-5 2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

好友

6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3#
发表于 2014-1-6 12:47:52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品是很早之前就看过的。在来黑蓝之前,读到了X专号里的这一篇和《走神的时刻接近真实》,也就是因为这两篇小说和X的访谈,让我对这个作者充满了兴趣,并最终来到黑蓝(一直都不好意思说是被X吸引来的……)。
看到这篇作品又被翻了上来,很诧异后面的讨论并不多。个人的感觉是,阅读这篇作品并不容易进入状态,它需要放下思想,所以个人是不太认同上面说的充满了隐喻的马,甚至认为那是一种误读,我觉得X在写这篇的时候应该是很纯粹的,并没有想过要加入隐喻象征什么的。
阅读这篇作品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X在观看《B.A.C.H》这幅影像作品时写下这篇作品,他写下了马在镜头里的状态,有趣的是,似乎我们通过这篇作品也能看到作者的状态,作者在观看影像的状态。
另外,这种方式的叙述,或者说这样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它并不同于我们经常看到的小说,是由作者思维控制推动的,它是由另一个作品触发作者而推动的,如同作者在文中说我不知道下一幕,这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自由的,新鲜的的,充满未知的。这样的作品让人感到振奋(并不是指文本的情绪,而是指阅读到这样的作品让人感觉高兴)。
个人感觉
这么苟且的活着,你不觉得心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0

好友

906

积分

注册会员

一切象征

Rank: 2

14#
发表于 2014-1-7 15:45:48 此条消息来源于黑蓝手机报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喜欢这种柔美,像看动物世界,边听赵忠祥磁性的嗓音解说.
如若是土族和谐为主题的记录片多好,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
发表于 2014-1-25 09:38:36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刚发现黑蓝的时候,我以为这里的作者都有这个水平,后来才发现就这么一篇。开头对马的描写太好了,是那种有才华的作者才能写出的文字,让我想起了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虽然这篇不是个完整的作品或者小说,我还是想挑挑毛病。可能是作者过于追求文字的节律和音乐性了,画面和意义比较混乱,甚至给我这种印象:后面四分之三的文字都是在对前面四分之一的重复。除了前面那段对马的描写外,后面的文字都给人以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如果一篇文字里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的话,那么这些概念的逻辑连贯性就非常重要,因为毕竟这些概念是无法给人画面感的,如果逻辑上不连贯,读起来就会让人费解。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以《画像》为例,貌似是想到哪写到哪,但这样写的时候大都是作者的回忆,因此他有个主人公方面的连贯性(这地方我可能表达不太清楚,见谅)。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因为这种有灵气的文字在中国实在是不常见的,忍不住说了这些,可能显得刻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16#
发表于 2014-1-25 10:35:02 |只看该作者
王禾木 发表于 2014-1-25 09:38
说实话,刚发现黑蓝的时候,我以为这里的作者都有这个水平,后来才发现就这么一篇。开头对马的描写太好了, ...

黑蓝的好小说很多,你可以弄一本《黑蓝:中国小说艺术的高度》看看以及看精华帖。
这篇我不想再多解释了,当赞赏的和反对的大多都远离我写它的初衷的时候,误读本身就成了进入作品的一种方式。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4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