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2-2
- 在线时间
- 7393 小时
- 威望
- 736 点
- 金钱
- 1344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10-2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3386
- 精华
- 2
- 积分
- 5019
- UID
- 19390
 
|
Juneau 发表于 2013-11-26 22:42 ![]()
我有点好奇,“寓意—>形象—>文字”,从两个方面或角度来理解的话,一是阅读,至少在实践上是难以实现的, ...
有些深奥……不太明白你说的“决裂”……
不累的,因为不管是怎么阅读,都是读和想同时发生的,不是读一句分析一句。是同时看到,而不是推导出,但这样讲是不是又很绕……或许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也处在搞明白的过程中),“文字—>形象—>寓意”所服务的是寓意,比如明显的象征、典型的总结等,你看到文字的时候立刻也差不多作者想要干嘛了,这样我就感觉向接触某种推销一样兴趣大减。“寓意—>形象—>文字”,所服务的是文字,你看到文字的时候可能不知道作者想干嘛,但是从整篇的结构和细节中的暗示,才会弄清整个小说在干嘛,这样更有乐趣……
当然这两种说法,是从写作角度去想的,阅读的时候,大概也能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吧。毕竟更大的阅读乐趣是来自对作者思路的发现、对作者组织方式的观察、对小说的细微之处进行判断等等,也就是说,它在整体上吸引人沉溺下去感受,类似以前听到的一个词“涵泳”。如果一个小说过于直白,或者服务于某个太过具体的想法,那么它给人的乐趣比作者直接说出这个想法大概更不吸引人吧。当一个人思想丰富深刻的时候,他不涉及具体思想的讲话声音也像是来自太空一般恢弘悠远。而我希望听到的是这种声音,然后从他的语调中辨认出他的伟大,不喜欢听到他直接讲出高远之语,那感觉太像成功学演讲了。
我又感到自己是这么绕啊绕啊很讨厌,但我暂时无法一下子说中我最想要的那种东西,所以只能在它周围转以求能尽量指出方向。
我认为落实到写的时候写作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遣词造句。而前期的大量思考、资料的准备,露骨地出现在小说中是对它纯洁性的破坏。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感受,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自会流露出来,共同形成语言,但语言不涉及具体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