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jaco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悬崖边的可能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1#
发表于 2007-8-4 13:02:18 |只看该作者
我也同意,我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别的意思,没有下判断。关于小说和哲学著作谁更好的表达了思想,我现在都拿不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2#
发表于 2007-8-4 13:02:19 |只看该作者
看了有点失望。完全可以写的更精致一点。文章的主题描述了摆脱理性束缚的虚无人的转向,包括对虚无人状态的描写和他最终转向基督信仰,这两方面平分秋色。但虚无人的状态都是因为知识理性不能解决一切的断裂带来的,即使那个转向过程也是因为这一点。这不仅是知识理性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才带来虚无的,它毕竟是一个外在的一方面的原因,它并非唯一的。陀的小说中描述了几种虚无状态,因为“人性二元”,受“不做自己以为的善,而做自己唾弃的恶“的惯性原则支配的德米特里,眼中只有自然法则规定下的尘世的伊凡,反对自然法则,相信另一个世界,相信奇迹和上帝之手的阿辽沙,小说中的悬崖不只一个,而作者文章中的悬崖却只是理性的尽头,比较贴近伊凡的状态。。陀描写着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正如莎士比亚那样穷尽着人性所有的可能,并对应着内在和外在的救赎方式。在人世中受自然法则作用的人们,通过对基督之爱来转化到另一个世界中去,那里对人的肉身起作用的自然法则不复存在,这种转变通过上帝之手对自然法则的干预。我认为作者最后的结尾是一个败笔,这种爱是使人转向另一个世界的,那里的神秘俯拾皆是,但作者却只把它停留在自然法则起作用的现实世界的美好转变上,这意味着没有理解陀的本意,并把它庸俗化了。
还有一点是对于观点的引用要谨慎,要保留哲学家们的原意,哲学家的思想不能随便服务于谁,引用应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象文中引用的萨特的观点“绝对的自由”,萨特的自由是描写一种状态,并非说一种结局,自由是起点,而作者立刻把这种自由引到“残暴”等负面的词汇上去了。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3#
发表于 2007-8-4 13:02:19 |只看该作者
“那个断裂的确是故意的或者说无所谓断裂,本来信仰就不是用逻辑推理推知的,是反逻辑的,但是,这也是一种真理,是一种田园般的原初的真实。人类既然因为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导致原罪,我们只能通过生命树来寻找出路,所谓虚无主义是在知识、理性的路子走投无路的结果,所以荒唐的人由一条路到另一条路只能通过断裂或飞跃实现,因为两条路没有交点!”

xxchen,这里的断裂是匠心独具的,原因就是你紧随其后的那句话,正如维特根斯坦的那句用烂了的话,“对不可言说的保持沉默”,信仰和理性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事情,信仰决不可能通过理性的桥梁到达。“但是,这也是一种真理,是一种田园般的原初的真实。人类既然因为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导致原罪,我们只能通过生命树来寻找出路”,这两句话有点奇怪,真理是哪个?原初的真实又是哪个?通过生命树寻找出路,这个说法第一次听说,可否详细解释一下?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4#
发表于 2007-8-4 13:02:19 |只看该作者
小羊,你第一个发言风格象阿廖!灵魂说话一样。我同意赵松和你的观点,陀首先是一个好的小说家,虽然他很使哲学家感兴趣,他的东西依旧是小说。我在怀疑哲学家对一种文本做这样的解释是否会破坏小说自身的美好?似乎已经破坏了,小说蕴涵的哲学思想一旦被全部明晰化,是对它最大的损害。好的小说比一本清晰的哲学更难做到,因为它要顾及除思想之外的更多的东西。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
发表于 2007-8-4 13:02:19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不懂小说。
“但是,这也是一种真理,是一种田园般的原初的真实。人类既然因为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导致原罪,我们只能通过生命树来寻找出路”这两句话中,“真理”、“原初真实”都是指被理性和逻辑斥为荒谬的信仰真理。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能知善恶的树,人因为吃了后者才招致sin,而生命树(按舍斯托夫)的说法诞生了存在哲学(不是存在主义),这种哲学“关怀着每一个人的现实际遇,注视着每个人的苦难、折磨、悲哀与诅咒、绝望、呼告甚至死亡”,它只是表明“通向生活的原则、源泉和根本的途径是通过人们向创世主呼吁时的眼泪,而不是通过询问现存事物的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6#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只看该作者
恩,明白了。。
不过舍斯托夫并不是摧毁性地反对理性,他反对的是掌握统治地位的理性。。“舍斯托夫反对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性,而是这些思维原则和技术对恶的辩护和对个人自由的扼杀。”此语出自徐风林。我想你的意思也是如此。他认为理性的观念世界来取代生存世界是一个谎言,服从于真理的思想很容易用伦理观来代替本体论。他把理性从本体论中驱逐了出去。他的思想充满了俄罗斯传统中的受难意识,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苦难才能到达基督。。马丁布伯所说的:“你必须自己开始,用你的全部存在去同世界相会吧,这样,你也将与上帝相会。”与舍的思想有相似之处,但最根本的不同是舍的“全部存在”充满着痛苦,唯一的痛苦,这是他整个思想的前提,他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真理,那种非明证性的真理应从苦难中找寻。因此,他并没有反对所有的理性,而是把统治一切的理性赶到了另一个地方,让这种理性与明证性的知识并存吧,剩下的人的存在地盘留给苦难,并通往基督。刘小枫先生的《从绝望神学到圣经神学》所阐述的舍斯托夫的思想远不如舍自己在《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前言写的深刻,但前者把舍与陀和尼采所作的比较很有趣。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17#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只看该作者
把《从绝望神学到圣经神学》改为〈从绝望哲学到圣经哲学〉。
刘小枫先生在那本书里不但面临把握引介和挖掘之间的平衡的难度,还要对汉语语境中思想问题的消毒。每一章几乎都有所针对的汉语语境里存在的问题。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18#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只看该作者
“在欠然之罪的意义上,人才是不幸的,对这样的不幸只有承受。与神为伴侣,不意味着信神的人的生涯不会有不幸,而是在神灵面前得以申辩无辜。”
据说是刘小枫的治学格言。我在读书上看到的文章里略作了改动,使得语言更为讲究,饱满。

不要老是随意喊“苦难、折磨、悲哀与诅咒、绝望、呼告甚至死亡”,显得很情绪很不成熟,喊多了让人觉得空洞。我觉得重要的是去细究舍斯托夫为什么这样,而不是因切中了自己的一点小情绪而跟着喊。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9#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只看该作者
我说对解释舍的思想来讲,他自己的前言更好些,呵呵,没否定你的刘小枫啊!
只是我看他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时,喜欢把它当一本介绍性著作多一些,你肯定会反对的。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20#
发表于 2007-8-4 13:02:34 |只看该作者
什么"我的"呀??
[fly]我反对什么呀?[/fl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31 3:43:56编辑过]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20: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