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9
- 在线时间
- 7498 小时
- 威望
- 5195 点
- 金钱
- 16087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4791
- 精华
- 3
- 积分
- 19599
- UID
- 100
  
|
阿穗是个实诚人,亮观点、亮自己的思维图,我觉得这是健康的讨论。因为,在这样的讨论氛围中,无论对错,都只是信息掌握量和对信息的采信能力、辨析能力上的区别,无关乎品格。
1、不对。我反复说了,既然没百分百确凿的证据出现,我们对此的客观态度就只能是“存疑”,而不是“他没代笔”的定论。而在客观态度以外,我们可以讨论各自主观的判断。所以我以身作则劝说大家以“我相信”来进行讨论。我们这里不是法庭,法庭只做客观判断,或者有时以主观的方式做客观判断;而我们这里是直接讨论各自的主观判断。否则你认为大家还能讨论什么?
——你说的没错,在没有确凿证据时,我们的客观态度只能是“存疑”而不是“他没代笔”的定论。事实也正如此,目前对韩寒的态度,我是坚定地认为“他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有多大。阿穗你应该认可我这个说法还是客观的吧?也正因为这里不是法庭,所以没有人给他定罪,没有人给他宣判。这就是黑蓝讨论和微博讨论的一个区别所在。你说到“主观判断”,我想,你应该不是把这个词定义为“所有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吧?倘如此,那世上人类一切表达都是主观判断,那也就不存在法庭宣判了。事实上,主观判断也好,客观陈述也好,它一定有个衡量的准则,那就是以“已经呈现的事实”为准,以合乎逻辑的推论为法,同时寻找到支持逻辑链成立的站地住脚的证据。韩寒完全可以针对这两点展开他的自救——你看,到现在我还在为韩寒支招呢。
基于你这一条的表态,结合你自己说的第四点,你是不是也改把自己的观点修正为“韩寒存疑”,而不是此前你说到的“他没有代笔”呢?
2、现在质疑韩寒的有些可以做间接证据啊,而且,从来没有只因为举证不确凿就判举证人“构陷罪”的,除非其所举的证据本身就是捏造的。我不是法学专业,但这是常识吧。我当然不会那样认为。
——说得好!现在有些质疑可以成为间接证据。因此,一部分证据已经成立了,而且没有被解释得通,那么,韩寒以及挺他的人,还是要认可“韩寒存疑”这个基本事实的吧?我也再强调一次,因为现在还没有确凿的直接证据,所以并不是宣判,如果有了,那就是直接的定论,也就无须讨论了。
3、文学事件我不知道有没问题,我不了解韩寒获奖和出版方面的事情经过,我不讨论我不了解的内容。我只针对韩寒的作品本身,和通过韩寒的言论对他的了解,这些是我掌握的信息,据此谈自己如何判断他的作品有否代笔。
4、这个我已经表明过,就我读过的韩寒的几部作品和大量博文,确实很像是一个人写的,这是根据我写作者的能力做的判断,当然客观上说不会百分百准确,大家相不相信我的判断随便。但他后期的小说我没读过,我不置评。
——这两点,我在开头已经说到了,这个事件我们之间的讨论是个信息掌握和对信息的采信、辨析能力的差异。既然你对他文学活动不了解、也不参与讨论,那当然也就不能说“他一定没问题”。
5、我起码还在豆瓣上写过文章挖苦过韩寒,这里很多人读过,但我从来没对方舟子有过微辞,我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在我这儿绝对不会因为对一个人的喜恶而影响对事情的判断。就事论事,而不是因人废事。当然,大家相不相信我随便。
——这一点,我起初提及对方舟子的看法,是因为有人(未必是你)已经多次提到因为方自己有问题,因此他的质疑也就不那么干净。事实上,我对方在其他事情上的微词颇大,但并不表示他在质疑韩寒事件中就必须为其他事情买单。更何况,倒韩倒成现在这种局面,更多的力量是来自于众多群众提炼出来的那些证据,而这些证据又经过韩粉们的反扑不倒。但我觉得你这样的表态,至少在我们之间的讨论就少掉一个潜在的障碍了,以后也可不用再提方舟子本人的一二三四。
在黑蓝对韩事件的讨论,我自己力图始终控制在就事论事(当然,我在黑蓝之外也从未落笔谈过韩寒事件,也从未将在黑蓝的讨论扩散到其他地方比如微博,是因为我还是想保持在黑蓝讨论韩寒的纯粹性和理性)。有一点你必须承认吧:即便你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相信他一部分作品没有代笔,但始终无法颠仆掉那些证据的成立,因而“韩寒存疑”其实就是你潜在的态度。
对韩寒事件的讨论,至少在你我之间,我更愿意看到彼此在获得信息、掌握常识、以及梳理自身逻辑判断能力方面的碰撞,这种讨论,也许是大有稗益的。
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可以越过这个具体事件,而进入到其衍生意义的讨论中。但这,必须以具体事件的讨论为基石,夯实了房基之后,衍生意义的思维碰撞才更健康和价值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