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冯与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时候科学家挺没劲的……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1#
发表于 2007-8-9 21:44:30 |只看该作者
<p>恩,至到数天以前,我才真正明白“弯曲空间”、“宇宙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这两个命题的意义。</p><p>颇有点天眼初开的感觉说。。。</p><p>你们继续。。。。。</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2#
发表于 2007-8-9 21:48:11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08-09 21:31:15的发言:</b><br /><p>香灰当然不能治病。 </p><p>说的是治愈的特殊例子,总得给他们治好几个八,不然谁会信呢。治愈是因为心理暗示,不是香灰本身有药效。 </p><p>据统计,西药的治愈率大约是80%。一个真实的试验是,让一组患者按时服用被称为药物的安慰剂,一段时间后,40%的患者神奇地痊愈了。 </p><p>另一个关于中医针灸的试验是,两组患者,一组按照正确穴位扎针,另一组扎的不是穴位,结果收到了和前一组相同的疗效。 </p><p>真正的科学家不会采用非黑即白的方式裁判世界万物。那是婴儿的思维方式。是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p></div><p>我们讨论的是吃香灰治病是否科学,而不是吃香灰是否能治病。 </p><p>不科学有时也确实能治病的,这是另外的问题。 </p><p>同样吃香灰治病,你要是相信是心理暗示的作用,说明你较接近科学,你要是相信是香灰的作用,说明你较接近伪科学。不过遗憾的是,在吃香灰治病这一点上,假如你科学,你就不会接受心理暗示,可能治不好病。所以,假如你不想伪科学,又想治好病,建议还是吃药好些。</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3#
发表于 2007-8-9 21:51:29 |只看该作者
<p>真坚韧啊……</p><p>反正,科学是对的,科学家就是没劲就是没劲就是没劲~~~~~~~~</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4#
发表于 2007-8-9 21:51:29 |只看该作者
<p>“迷信”这个词是应该是针对教众而言的。</p><p>如果说科学是一种教派的话,那真正的科学大拿是不“迷信”的。但作为普通人,即使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很多时候也还是处于“迷信”阶段的。普通人不具备那种从源头思考的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只能采“信”。</p><p>只能说信科学的人一般来说比不信科学的人离“迷信”更远一些。</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0

好友

1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5#
发表于 2007-8-9 21:53:48 |只看该作者
<p>金融心理学解释了股市起伏,因为其源头是人;也可以用混沌数学去分析,但无法量化</p><p>无限大的经济金融市场行为正是一个无法以量化科学解释的过程,在这里感性和弹性异常重要,以至于大投机家们将其艺术化。但好在其目的并非科学目的那样做出使人信服(却可能没有条件成真)的论述,而是分析-预测-选择-等待结果验证</p>
真巧,大伙儿一起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6#
发表于 2007-8-9 22:13:03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08-09 21:51:29的发言:</b><br /><p>真坚韧啊……</p><p>反正,科学是对的,科学家就是没劲就是没劲就是没劲~~~~~~~~</p></div><p></p><p>哈。</p><p>“反正”,这不是科学结论的习惯用语。</p><p>“科学是对的”,这么说是不对的,科学不总是对的,一个相信科学的人,同时意味着他知道,人并不完美,人是会犯错误的,人总是在犯错误,但也总是有机会、有可能纠正错误,走向更正确一点的地方(当然,不一定是犯错误的同一个人,作为个体,他不一定愿意或来得及纠正错误)。</p><p>“科学家就是没劲就是没劲就是没劲……”这是典型的念咒式伪科学用语,窃以为没有扎科学家的草人来得有效。</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668899[/lastedittime]编辑过]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7#
发表于 2007-8-9 22:18:34 |只看该作者
<p>是八,你看你看,心理学还是很管用的八!哈哈~~~</p><p></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8#
发表于 2007-8-9 22:26:36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介事</i>在2007-08-09 21:53:48的发言:</b><br /><p>金融心理学解释了股市起伏,因为其源头是人;也可以用混沌数学去分析,但无法量化</p><p>无限大的经济金融市场行为正是一个无法以量化科学解释的过程,在这里感性和弹性异常重要,以至于大投机家们将其艺术化。但好在其目的并非科学目的那样做出使人信服(却可能没有条件成真)的论述,而是分析-预测-选择-等待结果验证</p></div><p></p><p>别心急,慢慢来。科学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科学的态度是先不妨悬置,而不是草率下结论。</p><p>但这并不是把“无限大的经济金融市场行为”归纳为月食、菩萨、幽灵或者上帝的理由。</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9#
发表于 2007-8-9 22:29:51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骑老虎上天</i>在2007-08-09 21:51:29的发言:</b><br /><p>“迷信”这个词是应该是针对教众而言的。</p><p>如果说科学是一种教派的话,那真正的科学大拿是不“迷信”的。但作为普通人,即使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很多时候也还是处于“迷信”阶段的。普通人不具备那种从源头思考的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只能采“信”。</p><p>只能说信科学的人一般来说比不信科学的人离“迷信”更远一些。</p></div><p></p><p>你说的对,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科普是很重要的。</p><p>&nbsp;</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0#
发表于 2007-8-10 20:15:20 |只看该作者
<p>可问题是,现在没有人在说月食、菩萨、幽灵或者上帝,不知道是故意忽略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举安慰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心理暗示的力量可以和药品本身的有效率持平。再举例说下:如果你生病了,当然不会去看月亮、求菩萨、吃香灰,你会选择吃药,因为你相信药物可以治愈你的疾病,也就是说你接受了药物对你的心理暗示,后来你的病好了。按照那个安慰剂的试验来判断,实际上药物只帮了你一半,另外一半是你的心理暗示起的作用。</p><p>“科学的态度是先不妨悬置,而不是草率下结论。”这话有道理,我也是这个意思。另外我再泛化一点,我还是认为对于“伪科学”的定义不妨晚点下,更何况牵涉到具体学科。这些天我认识到央视12套把“鬼附身”和一晚上不知不觉跑到异地都归结为癔症是有道理的,但是证据呢,有些学科就是缺乏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作证据,难道一概视为歪门邪道?在我看来,采用心理治疗只要有效果,就能将其视为合理,只是很抱歉,我们拿不出药方。</p><p>如果认为自己完全正确,抓住一点穷纠不放钻牛角尖,这样的精神或许可以获得比较美好的效果——容易受暗示的围观者会不知不觉被说服。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认同。要纠正的话应该采用比较强硬的认知疗法。当然前提是对方配合。</p><p>LOOK,心理学是多么麻烦的东西,谁说适合谈恋爱?恋爱的时候还是讲讲星座比较好吧。</p><p>OVER。</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