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9-27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威望
- 20 点
- 金钱
- 183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0
- 帖子
- 124
- 精华
- 0
- 积分
- 215
- UID
- 9983
 
|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8-09-22 08:17:05的发言:</b><br /><p>那你先答几个问题好吗: </p><p>1、白话语言什么时候开始的? </p><p>这个你得看文学发展史。古时,据说说话与写作,语言都差不多,什么时文与言不同的,应当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p><p></p><p>2、能不能按你的定义清楚、简洁、简练地告诉我,中国语言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 </p><p>我一时无法说清楚,但我可以告诉你,中国语言规律,在传统的立场看,与翻译体是不同的。有作品为证。</p><p>3、如果传统汉语没有什么语法,那骈文、律诗、绝句等等体裁所需遵循的规则又是什么?它们是不是在特定情况下语法的一种? </p><p>那是文章的形式规则,也不是语法。在现在来说,你写新诗与散文,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讲究吧?那些体裁就是这些讲究,不算语法问题。</p><p></p><p>4、既然你认为传统汉语没什么语法,那么黑蓝的小说在你看来它又是反了中国的什么样的语言传统?</p><p>这是明显的事,黑蓝小说,至少我看到的小说里,有违反后来引进了外国所谓语法的规则。即使在没有语法要求的古代,高明的作家们即使按今天的语法标准来衡量,也是相当规则的,他们在写作中有一种默认。象杜甫的诗,语法问题或者说表达上的问题几乎没有,而当代写格律诗的人,处处是毛病。黑蓝小说里,我发现的一些问题是翻译体多,无谓的虚词多。</p><p>]传统没有语法,也不是说,中国传统就是翻译体,传统的语言没有任何讲究,相反。明朝的小说语言就相当讲究了。但古人没有写教育语法的书。这是常识是不是?</p><p></p><base target="_self"> <div style="clear:both;padding-left:15px;height:24px;text-valign:bottom"></div></div><p>你的回答1又是语焉不详,病句林立。你连“白话语言”什么时候的答不上来,还谈什么“延伸到当代小说的语言,那是从白话语言起的”,源头不清,你的立论也站不住脚,就好比没有你父母哪来的你?另外什么叫“什么时文与言不同的”?我看这很像是明显具有你风格的翻译体啊,比王道乾他们强多了。本来我是想在心里原谅了你这后学上进,但是看你一副理词不穷的臭酸样,明明是后学不上进还偏要装作学识渊博,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来乞求别人的原谅呢? </p><p>你的回答2对中国语言规律又是一句“一时无法说清”,而后又扯上了作品为证,那到底是先有规律还是先有作品?如果先有规律的话,为什么在你举证作品的时候会“一时无法说清”?如果先有作品的话,那规律又是从何而来?你的逻辑混乱透顶。 </p><p>你的回答3显得你对“语法”的概念理解无比狭隘而僵化。语法,是在一定情况下表达语言文字时所需遵循的规则。因此骈文等等所需遵循的规则是“语法”中的一个分支。你绕开本质的东西不谈,关注于表面的形式,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半瓶子醋晃荡的典型表现。 </p><p>你的回答4一开始就说“这是明显的事”,显然,你是对黑蓝的小说有了明确的认定“他们就是有问题”,然后再到这里来理论,东边找茬西找漏洞。跟你好言相论你却顽冥不化,一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作派。老实说这模样挺逗乐的,真不知道你低劣的理解力和智商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小时候没有吃过三鹿奶粉吧?但我又心存善念在设想,你很可能对黑蓝已经折服,在自己想问题的过程中有个东西搞不明白(比如说翻译体和小说之间关系的问题),但又抹不下面子向黑蓝的人请教,因此以这种方式有意唱对台戏“诱使”我们多说话、多抛玉,而后你可以躲在后面偷师学艺……</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