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6-7
- 在线时间
- 32 小时
- 威望
- 243 点
- 金钱
- 4055 点
- 注册时间
- 2014-5-1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57
- 精华
- 0
- 积分
- 13
- UID
- 89659

|
不明觉厉
关于小说的深刻性,你的理解是一种写者的开放思维(可视之为褒义),比那些故作深沉的追求更有价值。例如有人甚至将技巧、体裁、题材、视角的选用或者探索也当作深沉或者脱俗,这起码有些不够深沉,而且很容易流俗。刻意疏远和一味讨好大众趣味,其传统一样历史悠久,从众无数;但得以流传下来的人类优秀遗产,很少是这样两个极端行为的产品。
至于读者是否在意、接受,能否感知、体认,或者愿否附会、附和某种叙述的深刻性,则是另外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一个人阅历尚浅的时候,为保持写作的冲动或者维持创作的热情,将其视为灰箱乃至黑箱也未尝不是一个积极策略(与无视读者大异其趣)。不知道现在中学讲不讲,如果把黑箱理解成黑体,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其发射能力和吸收能力一样,超过一切真实物质。注意是发射而不是反射,黑体从不反射任何它自己吸收的能量,而是发射具有自己特征的能量,后者由普朗克定律描述。
换句话说,那些可能无处不在的读者的任何一个反馈对写者都含有某种宝贵的独特的能量成分。因此,对自己文字的任何读者,写者都应当心存感激——感激很重要,存心尤其重要(但没有必要随时查看)。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一切“教育”、“导引”和“影响”读者的念想,或仅仅是指向不明的某种类似的期许,显得多么荒唐可笑、贻害无穷(除非借助某种团体,且有实现之保证。这是人类社会比自然界复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大众趣味的不屑与嘲笑,就更加等而下之,流于深刻的反面——浅薄了。
虽然那种长期形成的未成年人教育积习使我们难以摆脱这种潜意识,一个真正愿意为自己写作,并且真正在运用自己的思想写作的人,还是应该努力反冲(back wash)自己的头脑,多看些一手材料,包括小说原著(幸好现在外语已经普及);或者如有的年长朋友言,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或选择小语种专业,会有助于及时完成这种反冲过程。要之,为比较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别人或是前人的成绩和局限性,尽量营造一些外部环境。
当然,到处都有天才自诩导师自期的人。对这些人来说,一切自然规律都是羁绊。
祝暑期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