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此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此岸絮语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1#
发表于 2014-6-8 08:28:05 |只看该作者
                                       
翻看旧帖,发现不少人提到常州,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些经历。

〇〇年代初,听说常州地下摇滚挺有名,和朋友特意去看了一次现场。临近傍晚才到武进地界,七拐八绕地在一地下停车场站住,乌央乌央的喧嚣已隐约可见。因为和主人不熟,演唱期间简单聊了几句,只提到一个实质问题就掰了。搞器材的哥们说,灯光和麦问题太大,丫不屑说这儿都丹麦意大利最好的。我哥们说坏就坏在这里,那玩意儿不适合主唱和架子鼓;接着说了声音传播与发声源、拾音头和传播介质的关系,对方估计既没明白也没当回事,扯别的去了。

几年前再次去常州是在运河五号的锅炉房。那个美妙的夜晚,酒与歌都嗨,迷迷糊糊第二天快中午了,才注意到院子里有不少旧机器改装的露天装置。同行一位中科院博士,专业文保,业余弄装置玩。就随口问了一句机器、建筑序号牌和围栏的材质,接待我们的设计师似乎并不介意。文保博士走到近前敲敲打打闻闻说,这机器过不了两年就毁了,那些标牌做得不错。

不久之后,博士通过院士老板的关系在世博园弄了几个小项目。据沪上朋友讲,现在的世博园废墟上,还留下几处几乎崭新的金属构件,普通热轧钢板做的。而常州的朋友说,运河边上那座码头装置已经锈得一塌糊涂了。

在位置决定智识的时空,技术永远是末流,也不会产生任何重视无名小卒的自觉。不过在黑蓝,似乎有一定程度的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2#
发表于 2014-6-8 08:33:06 |只看该作者
                                      
文字的东西制成印刷品,自然有纲目科属种的分类,自然有店堂馆室屋的存身之所。除此之外,另外两处也堆满了数量无穷的文字,通常也有非常妥善精确的分类和排列规则。这两处地方分别是,占地面积超过一切书店和图书馆的中心城市图书批发市场,以及藏书密度超过正常人想象的大中城市可回收垃圾转运中心。前者给人的印象数“书的海洋”最恰当,尽管里面不少东西不叫书;后者见过的人都说,像是书的停尸房,也很到位。

一位快退休的喜欢读书的朋友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即在宁城一出版物海洋看场子。从夏末到夏初大约干了八个月,翻看了大学四年应该或不应该读的书近万册,抄了二十多本笔记,顺便戒除网瘾和手机控。去年五一前后,小伙子应聘沪上一家物流公司,专业和经验连同思考,快速征服了招聘者。

而我家不远一小区深处,据说是本地最大垃圾转运中心之一。因设在居民聚集地,职能分工便很明确,只允许干燥纸质垃圾存放。以前因为近郊有造纸厂频繁搬运,所以这里的库房经常闲置,居民们于是集资请管理者通融,在那里辟出几个室内运动场。先是羽球、跳绳、健身操,后来还置办了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甚至有居委会好事者惊动电视台,报道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久被“有关部门”发现破绽,空余地盘重新收回闲置。

后来造纸厂关闭,那些库房一下子拥挤起来,几乎天天有进出的各种车辆,拉来捆好的松松紧紧的废纸和出版物。开始是用小叉车内部搬运,后来听说物流方面要求,长途运输必须统一打包尺寸,于是有了专业打包机和大叉车,甚至有移动吊车偶尔出场。不过外运的货车集装箱一两周才来一次,一般选择周末午后,并不觉得扰民,只有打包机每天上午会吭哧好一阵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3#
发表于 2014-6-13 17:32:33 |只看该作者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对绝大多数问题,能有个人在身边絮叨絮叨多好啊。
                                
因为我们根本无须说清楚或是求证或是玩弄什么。因为我们很少说清楚过什么,很少能够求证出什么。而且,在许多什物甚至情感都很粗糙的时空里,除了官与钱,其实也真没什么好玩弄的。于是码些各式各样的字,便成为一种实在或虚拟的消遣。奇怪的是,兴许是自认容易上手,自觉三分才情,自感几番阅历,所以同好者众之后,居然生出不少高下、雅俗、是非的意气出来,出离玩弄的初衷远矣。
                                 
不过,弄不了多久会很快发现,一切造句都是虚妄、都是百纳、都是牙慧、都是学语。只身边的时光,方为再传的故事。或者,身若自在,无须言语;心若恬静,随处诗意。只是,无论在现实中还是虚拟界,我们都不愿意或不能够自在与恬静。更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经常分不清楚或不想弄清楚,愿意与能够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4#
发表于 2014-6-13 17:47:51 |只看该作者

杨柳

曾经读过一篇网文,说是找到了“杨柳”的确切出处,把老杨的故事安到了《诗经》或是《尚书》头上,言之凿凿兼得意忘形,很有文采的样子。不过这哥们似乎有意忽略汉字的模糊性,也可能真没见过多少杨与柳。原来汉字杨或柳,泛指百十种杨与柳,而倔强的柳与依依的杨,皆不下十余品种。虽然垂杨不多,但不垂的柳,遍布大江南北。

古人宅惯了,陈陈相因,不足为怪;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也是家常便饭。如今宅男网络在手,百度以外,瞅瞅关于杨柳的西文拉丁文模样,认不认得不打紧,晓得那里有数不清的不同面孔(比如单词长短不一,字形仿佛有别),就不至于再为古人一个类词刨根问底了。事实上,此人的古文识见不可能超过前人比如说张岱,而《夜航船》就认定那运河之柳一种,确系老杨赐的姓。因其根系特别发达,固堤之外,也增加了鲁智深膂力过人的可信度,且不过分夸张,比如老罗或那群泼皮无赖,就没让和尚去拔垂杨柳旁边的水杉。

其实,咱家窗外公园之狭长人工湖,便是一废弃古运河支流改造而成,其原始一侧留下二十余株老柳,据说是清中期初栽,抗战后补种,典型的老**品种:丝绦缕缕相依,垂垂一丈三尺,柳叶如眉碧绿,年年五番落英。而拓宽的对岸,新栽五七种各色乔木,其中便有十余株向上长的“扬”柳,一种宋元山水画中常见的江南景观树种,无丝毫依依媚态。更有那四月末才发芽的腺柳,枝干叶片十足钟馗虬髯客模样。

这是汉字的短板,语义含混,语音流变,文人无行。一字之上古、中古、汉唐或明清意(音与义)相去万里,一切准确记事、状物、抒情、说理、形声皆不可靠。清代学术的重大贡献是弄清了一些问题,其最大流毒则是有意混淆了另外很多问题。可惜,民国老胡一干人的志向刚开了个好头就改朝换代了,汉字变成现代文人随意玩弄的对象,特别适合升官发财泡马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5#
发表于 2014-6-13 17:55:25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为“杨(中间无其他字)家”二字。

18楼以后,再次遇到这个屏蔽,实在想不出个中玄机。

汗!

                     



补充内容 (2014-6-27 13:45):
谢谢卫康。

点评

卫康  可百度杨*佳袭警案  发表于 2014-6-25 2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6#
发表于 2014-6-14 17:05:11 |只看该作者

看球之余,找几张巴西的老画看看。


1881


1893


1894

作者:Jose Ferraz de Almeida Junior (1850–189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黑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7#
发表于 2014-6-15 11:19: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爱花与惜草

例如前面“我”与尼姑们的背景太过非常:

一群精壮汉子带着老婆咋就成了和尚?怎么住啊?怎么做啊吃啊?
过一阵子男人当兵去了,婆娘们咋就一剃头就成尼姑了?
咋就会做法事了?会念经了?知道哪里化缘了?
这群尼姑多少人啊,居然没一个会生孩子的?或者都死掉了?
而且居然没一个有过男人的半路尼姑不觉得那个半道来的如今胳膊比自个腿粗、个头比自己高的“男孩”不算男人?

时间方面,从爱花穿皮鞋上学堂,器官捐献和复明手术这些概念推断,应该是“民国”中后期的事情。地点是虽有大雪,却不十分北方的临水小城,以及那个万某可以自由出入的庵堂,以及它的紧邻赌场码头。

这样,除了两姐妹,小说人物之间似乎均缺乏能够发生正常情感纠葛的社会前提,甚至心理机制。而恰恰是两姐妹之间,却没有发生什么故事。

然后,就是“浪漫”本身了。

个见。


点评

陈鱼  多来回复  发表于 2014-6-15 1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8#
发表于 2014-6-19 09:07: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6-19 09:19 编辑

足球与某某

上届冠军西班牙和亚太悍匪澳大利亚提前一轮小组赛告别巴西世界杯,让一些比较替国足捉急的汉子们(以及众粉丝)长舒了一口气。对比国足韩国世界杯表现,他们有理由相信,中西澳足球,伯仲之间也。或者说的圆润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国足球状态,差不多。

所有了解一点足球的人都知道这只是调侃以及调侃的对象。球队高下的判据显然很多,诸如对手是谁、战术思想、节奏控制、以及各种技术统计分析,然而上述类比在逻辑上并不存在多大问题,调侃之外也有令人难以掩饰的欣慰。君不见世上一招见高下的场景本来就时时处处再现(甚至经常在线直播嘞!),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老话也是所有家长对付未成年孩子的惯用兵刃,加上成王败寇文化的经常性外延,我们起码得以重拾褒贬足球的快乐心情。

幸或不幸的是,一切高下总归暂时,包括失足也就恨在一时的见识也为更多内心强大的人(孩子)们所普遍接受。

然而,承认一切评价(批评、批判)标准的合理性(即便暂时,即便调侃,或是指责),同样需要内心强大自信。而这样的内心,不仅是对踢球的人特别重要,对所有愿意看几眼足球、聊几句足球的人们也都特别重要。因为说到底,足球从来都不是踢给球员和教练看的一种体育活动,足球运动的发展也从来不要求观众必须熟悉足球规则、足球历史、甚至足球理论。但是毫无疑问,足球需要被观众自发地围观,以及他们的各种指指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9#
发表于 2014-6-22 16:19:18 |只看该作者
                                                
据说小说评论可以套用托老的句式:好小说都有相似的好法,坏小说各有各的不好。看了最近两个月评贴,发现黑蓝二位主评有点这个意思。(最新月评收费,暂时没看,也可能是看球累了)

不过,因为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相似的家庭,托老那句原话其实只剩下一个意思:所有家庭都是不幸的,并且不幸得都很独特。这是一切人类家庭的宿命,也是爱情、事业乃至生活魅力的主要来源。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不幸的感知、同情和解构能力会随时发生变化,无迹可寻,受用无限,奥妙无穷。小说又何尝例外呢:世上不存在人人喜爱的小说;或者换句话说,任何一部(篇)小说都多多少少存在些不好,比如三分高蹈几处庸常。

回到月评。多数情况下,黑老师能把前期所发小说的各种不好开列得具体而微,甚至到字词句的细部,以及人称代词的频度,因此说服力充分、感人。以至于有小说作者直接转帖到自己文后,作为警醒;同时,黑老师也不时大而化之曰“烂”、曰“狗屁”、曰“怪我咯?”、曰“绝望三件套”、曰“某某性很重要”、曰“一股子什么味道”。显得十分醍醐灌顶,却不一定茅塞顿开,尤其对小说作者。

再说陈老师的诊断。陈老师的跟帖评论一般都很到位(可惜好久没见了),比较稳准狠吧,看着过瘾,也替作者着急,咋就不让老师省省心呢!所以,可能,到月评的时候就有些疲惫,尤其平平作品集中的时候,开出的药方就比较营养品。不过,对那些当时没怎么跟帖的作品,陈老师还是能随手加上几味对症的药。

因为不懂小说却喜欢看小说进而有是否可以提高一下阅读快感丰厚度的预期来到中国小说艺术制高点,在似懂非懂欲说还休中延长了停留时间。看评語多于看主帖,看转载多于看原创,看专版多于看公共,所获甚丰,所感良多。可能会因此重新打量自家书柜上的小说,以及下载一些各位经常提及而自己手头或电脑里暂时没有的佳作。

谢谢黑蓝,谢谢二位主评,以及陈鱼,以及其他评贴人和佳作提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0#
发表于 2014-6-22 16:39:14 |只看该作者
   
不明觉厉

关于小说的深刻性,你的理解是一种写者的开放思维(可视之为褒义),比那些故作深沉的追求更有价值。例如有人甚至将技巧、体裁、题材、视角的选用或者探索也当作深沉或者脱俗,这起码有些不够深沉,而且很容易流俗。刻意疏远和一味讨好大众趣味,其传统一样历史悠久,从众无数;但得以流传下来的人类优秀遗产,很少是这样两个极端行为的产品。

至于读者是否在意、接受,能否感知、体认,或者愿否附会、附和某种叙述的深刻性,则是另外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一个人阅历尚浅的时候,为保持写作的冲动或者维持创作的热情,将其视为灰箱乃至黑箱也未尝不是一个积极策略(与无视读者大异其趣)。不知道现在中学讲不讲,如果把黑箱理解成黑体,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其发射能力和吸收能力一样,超过一切真实物质。注意是发射而不是反射,黑体从不反射任何它自己吸收的能量,而是发射具有自己特征的能量,后者由普朗克定律描述。

换句话说,那些可能无处不在的读者的任何一个反馈对写者都含有某种宝贵的独特的能量成分。因此,对自己文字的任何读者,写者都应当心存感激——感激很重要,存心尤其重要(但没有必要随时查看)。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一切“教育”、“导引”和“影响”读者的念想,或仅仅是指向不明的某种类似的期许,显得多么荒唐可笑、贻害无穷(除非借助某种团体,且有实现之保证。这是人类社会比自然界复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大众趣味的不屑与嘲笑,就更加等而下之,流于深刻的反面——浅薄了。

虽然那种长期形成的未成年人教育积习使我们难以摆脱这种潜意识,一个真正愿意为自己写作,并且真正在运用自己的思想写作的人,还是应该努力反冲(back wash)自己的头脑,多看些一手材料,包括小说原著(幸好现在外语已经普及);或者如有的年长朋友言,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或选择小语种专业,会有助于及时完成这种反冲过程。要之,为比较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别人或是前人的成绩和局限性,尽量营造一些外部环境。

当然,到处都有天才自诩导师自期的人。对这些人来说,一切自然规律都是羁绊。

祝暑期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8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