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符号时代——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谷歌”?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4: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color=#ff0000><STRONG><U>谷歌:用户缺席的命名狂欢<BR></U></STRONG></FONT></P>
<>Google应该是中国互联网网民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之一,尽管国产的百度(Baidu)搜索也已成为网民越来越多的使用选择,但基于二者在搜索技术和内容方面的差异,Google还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不信?请访问一个名为“百google度”的趣味网站。这个同时用百度和Google针对同一关键词搜索的网站,清楚地显示了二者在技术和内容上的不同。<BR>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尽管Google在用户中有那么高的人气,可是当落户中国的Google试图为自己的中国化增加一个明确的中文符号时,遭受到的却是如此激烈的争论。<BR>2006年4月12日,Google在北京正式推出了其全球唯一非英文名——“谷歌”。Google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与Google的两位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周韶宁共同发布了这一名称。发布会上3位巨头笑容满面,兴致盎然,认为这是Google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据主持发布会的Google亚太市场总监王怀南解释说,之所以给Google起一个中文名字,是因为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需求。“Google的名字已经很好了,对于IT工作人员来说,这是非常方便的称呼,但是我们有大量普通的老百姓在使用Google,我们必须考虑他们的感受。”而对于为什么用“谷歌”这么一个名字,王怀南承认这是他起的名字,并在内部甄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个名字的意思为“以谷为歌,象征着收获的喜悦,也表达了一种勤恳求实的态度,以及对返朴归真的向往。它同时也想传达出中国人对幸运和吉祥的企盼。谷歌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BR>可惜的是,网民对于“谷歌”这个充满了农耕文明风味的名字并不十分买账。从中文名选定的消息传出,就出现了各种反对的声音。这种声音在4月12日谷歌正式公布之后达到了高峰,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号召联合签名反对谷歌的行为(见<a href="http://www.noguge.com/" target="_blank" >http://www.noguge.com/</A>)。这真让“期盼吉祥和幸运”的Google中国措手不及。<BR>毫无疑问,Google决定给自己起一个中文小名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2005年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声称,中国一亿多网民仍然不知道这个纳斯达克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的中文发音到底是什么。他们以自己的口音和习惯为Google起了各种各样的中文小名。调查报告显示,双字节的中文环境中,用户们习惯赋予这个英文单字自己独特的叫法。43%的网民一直用Google的英文称呼,26%的人称Google为“狗狗”,13%的人称Google为“古狗”。有鉴于此,Google试图用官方命名千秋万载一统口音的想法,是非常明智和有必要的。<BR>只是,想法明智,作决策的人是否足够明智就难说了。<BR>起名字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作为一亿多人每天都可能使用的公众技术平台,起个中文名已经不是Google自己的私事,而还关系到广大网民群众的个人喜好。“林大鸟多,人众屁杂”,Google不比一个平头老百姓,叫做张三李四王二狗也不会有碍谁的观瞻。即使在企业内部的甄选中,起个什么样的中文名也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局面。按照与“Google”英文名发音相似的原则,Google中国总部将所有“G”打头和“K”打头的汉字都罗列出来,在将一些生僻字排除之后,30多个常用、常见的汉字被筛选出来,排列组合,1800多个候选名单浮出水面。<BR>与此同时,Google的广告公司也提供了100多个内涵丰富的名字。勾股、博古、博谷、酷果、古狗、勾果、寻果、多果、索果、咕我、酷狗、我勾、我搜、酷国、酷够、咕国、咕咕……这些名字成梯队地走上了“投票台”,接受所有Google中国人的票选。Google中文名的筛选,便从这几近2000多个候选名单中正式开始。<BR>从一开始,Google就明确了中文名字的精神方向:“第一,它不但是一个新名称,更要很好地体现出Google公司的特质:创新、朝气、自由、活力,是一种无国界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特质。第二,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名字,中文名字绝非是对Google发音的简单“汉化”,一定要体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体现富有本地化的精神。这种想法贯穿了Google中文命名的整个过程,要选的中文名字不一定要符合Google公司的传统精神,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质。”在如此崇高坚定的想法指导下,Google的中文命名形成了异常混乱的局面。而市场部人员还专门到美国总部,向所有Googler们介绍了中文名字的进展情况。在经过内部的激烈争论之后,候选名单缩小到三甲之内,最终锁定了“谷果”与“古歌”为主要候选名。两大阵营随之形成,即便是公司高管层也罕见地出现了意见分歧,李开复、周韶宁则成为“谷果”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古歌”的阵营认为“谷果”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足够厚重却被批评不符合Google常为新、年轻的整体品牌形象而遭到来自Google工程师们的反对。其情形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超级女声”比赛激烈时,各个比赛选手的“粉丝”相互对峙的场景。<BR>对于“谷歌”的出炉,始作俑者王怀南先生在媒体上披露了其中充满戏剧性的过程。“2005年12月的一天,王怀南已经被中文名字和僵持不下的争论搞得有些心烦意乱,他胡乱地在纸上将现有的名称拼来拼去,突然,‘谷歌’的组合跃然纸上,王怀南兴奋地将‘谷歌’两个字大大地写在纸上。几乎问遍了所有Google中国的员工,面对这个选择,大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Google的中文名字就在2005年12月的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诞生了。”而访华的Google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在解释自己为何赞成谷歌时也乐观地解释说:“对于一些对Google不了解的人,这个名字不会产生太多认知上的障碍。”<BR>这显然是个足够戏剧化的过程,最终确定的中文命名却不在锁定的备选名单之列,感觉就像“玉米”和“凉粉”在互联网上激烈骂战之后,却忽然得知“超级女声”的冠军是评委黑楠、从未参加比赛的二大爷……<BR>“谷歌”已然成了定局,围绕谷歌的争论却未结束。从命名披露一开始就表示反对的网民表示,“不明白为什么不直译成‘古狗’‘酷狗’或者‘狗狗’,起码那样听起来很亲切。”甚至有网民激烈地表示,“哪怕是‘股沟’,也比什么‘谷歌’好,至少那是我身体的一个部位,每次我洗澡的时候都能想起Google,这多联系实际。”<BR>面对网民与经理人的巨大分歧,有IT行业内部人士认为,这是双方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差异所致。在美国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商业精英们,对中国化的理解本来就有先天不足的一面,就如同在CEO埃里克·施密特的心目中,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中,网民可能也都会喜欢、亲近一些充满“农业色彩”的名称。另一方面,精英们更了解老外和跨国公司的游戏规则,明白“本土化”里有玄机,大有文章可做,“谷歌”比“狗狗”更能迎合老外的浪漫想法,从而向Google总部证明,Google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深入的地步。<BR>当然,业内人士的评论未必能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不过从“谷歌”的命名过程中可以看到,Google的中文命名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咨询过普通中国网民的意见。而“超级女声”“非常6+1”的群众选择游戏的火爆说明,对于一个深刻具备公共属性的事物而言,群众并不一定在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在乎自己在事件过程中的发言权利。只要自己的主张得到了表达,谁是冠军并不是很重要。也许这才是始终未与网民沟通的“谷歌”一出炉之后,遭到激烈抨击的真实原因。“你不带我玩,我也不和你玩。”<BR>为什么喜欢Google?——因为它功能强大。<BR>那么叫做“谷歌”之后,它的功能会有削弱么?——不会。<BR>所以习惯用谷歌的网民,还会继续用谷歌,哪怕是一边用一边骂;习惯用百度的网民,也不会就此选择谷歌,哪怕百度已在美国上市,开始消费美国股民的钱。<BR>可笑的是,针对网络上反对“谷歌”的声音,居然在媒体上出现了质疑此举是竞争对手策划的“商业阴谋论”。如果针对起个名字都能搞个商业阴谋的话,那么这个阴谋可太廉价了。<BR>Google流行的本质就是给了网民最大的选择和参与权利,可是在命名事件这个问题上,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衷。</P>


<><STRONG><U><FONT color=#ff0000>起名:我有我主张</FONT></U></STRONG><BR></P>
<P>有这样几个常常伴随在我们电脑生活中的产品,由于太熟悉了,令我们甚至忽略了它们的名字,总以为叫什么都无所谓,能用就好。可“谷歌”的事情,忽然让我们想起了名字的价值。所以我们开始讨论,一个小品演员叫“王木的儿”挺好,可要是国家元首叫这个名字……<BR>对于我们熟悉的产品也是一样,由于它的价值,由于它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使用快感,使其有了特殊性,使它在我们心中早就有了它该有的名字。<BR>今天,本刊的几个小记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在此写下了我们心中它该有的名字,或许和您的理解不同,看看就好,鸡蛋、西红柿就算了。<BR>提起这些这些熟悉的朋友,你一定猜得到,他们是:<BR>Google(现用名:谷歌);MSN(现用名:美斯恩);QQ(现用名:QQ);Core(现用名:酷睿);Popsoft(现用名:大众软件)。</P>
<P><U>司马平安的拍案惊奇</U><BR>Google:许多人喜欢“狗狗”这个名字,可我觉得小气,小气到令我只想找点宠物信息。当然,有关狗的名字被一个叫“搜狗”的网站霸占了,这也是Google高层不能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所以嘛,有鉴于搜索引擎的名字一定要符合网络的特点,于是我选择了“勾”。对,就一个字——勾。你勾通我,我勾通你,这不就是信息在人们之间飘来荡去的目的……<BR>MSN:“梅森”是我厌恶的一个NBA球员的名字,放弃。可用什么好呢?对比中国市场上的老对手QQ,MSN身上总能多出那么一点贵族气息,好像个穿着中世纪礼服的贵妇,只有那些拥有修理得飘逸萧洒胡须的男子才能靠近。这样一想,“美沙·恩尼”该是个不错的名字。<BR>QQ:QQ是邻居家的大哥哥,就算他不帅,那种亲和力也足够吸引你好一阵子。不过要给这个QQ起个别名可不容易,“Q哥”你们觉得怎么样?<BR>Core:“奔腾”的后继者,可其名字总让我想起国内的某类橙汁饮料。回想一下,在前两期《再见奔腾》一文中,我给它起的“阔儿”这个名字是不是更符合它的身份呢?<BR>Popsoft:大软比微软还“软”……郁闷!可想想,人老了掉光了的牙齿,与“坚挺”着的舌头之间的鲜明对比,可知表面坚硬的确总是外强中干,属于易碎品。但表面柔软而骨子里却充满着力量可以长久,所以,喜爱我们的读者不妨悄悄告诉自己,越软越能坚持。<BR>如果非要让我给东家另起个名字,我觉得“司马软件”或者“平安电脑”都是上上之选。</P>
<P><U>生铁的命名愤怒</U><BR>Google:一向对与技术提升之外的小道消息毫不关心的我,听闻Google变谷歌后,也有心痛之感。原因不谈了,大家已说了很多,起码在音调的升降上是恰好向左的。究其心痛的原因,大概还是我真地喜爱Google这个东西。如果是我,就给它起名“咕咕”。中文发音可爱,与英文发音相近,又好像带来好信息的小鸽子在叫。<BR>MSN:因为用得久了,所以已经习惯了的称谓,如果将其名称中文化也将面临Google相同的问题。如果一定要给它起个中国名字,“美斯恩”应该是很不错的。或者叫“秘书恩”、“媒妁恩”。<BR>QQ:没什么可说的,脱胎于ICQ的本土软件。本身具备年轻人容易接受的特征,有可爱的感受。<BR>Core,酷睿:这个“酷睿”太咬文嚼字了,太刻意了,字体又较繁琐,实在与Core的那种坚硬感、专业感不搭界。还是叫“核芯”,言简意赅。<BR>Popsoft,大众软件:嘿嘿,业界知名媒体。由中文转为英文的名字很贴切。如果是今天的话,可以起名叫流行软件、波普软件、畅销软件,但都没有《大众软件》那样大气。</P>
<P><U>冰河的异想天开</U><BR>Google:我还是觉得“股购”好一些。大家快来买我的股票吧,保证不赔本。<BR>MSN:美斯恩?莫名其妙的名字,要意义没意义,要造型没造型。“没事摁”这个名字如何?没事的时候就点开MSN聊天吧,有事的时候你当然也可以摁,不过我可不是教你上班聊天哦。<BR>QQ:我觉得比原来的QICQ好,音节简单琅琅上口。不过这Google都赶着起中文名了,QQ不也赶下时髦么?叫做“球球”如何?<BR>Core,酷睿:王二伯起了个名字叫史密斯——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这个感觉。Core的技术特点是双核,怎么就酷睿了呢?<BR>Popsoft,大众软件:这是我的饭碗,它真的很好,好歹没有叫个“波普软件”什么的,冒充小资。</P>
<P><U>龙猫的胡言乱语</U><BR>Google:据说“谷歌”这个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名字,是其中国区某一高层领导在绞尽脑汁、拔光头发仍无半天头绪的情况下,一拍脑袋从一堆汉字中抓阄而出的。在新名称发布会上,Google方面声称此名称取“五谷之歌”“丰收之歌”之意,然而多数中国用户却并不买账——很显然这个名字和Google的本意,以及其主要功能“搜索”并无任何关系。如果非要取个中文名,我倒觉得“股沟”不错,既与“Google”谐音,又令人浮想联翩。而其购物信息搜索引擎“Froogle”不如就叫“腹股沟”,当然,也有人从谐音的角度叫它“妇乳沟”的。虽然这些名字难免有伤大雅,但这样一来“Google”一次就把人身上的几个“沟”都搜集全了,既能体现出其“搜索”的本性,又可显示出“科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岂不妙哉!<BR>MSN:至于“美思恩”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像即时通信软件,倒更像个没什么个性、只能走平庸路线的服装品牌。也难怪,和Google一样。MSN这3个字母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深入人心,取个中文名字纯属画蛇添足,何况还这么蹩脚。<BR>QQ:QQ则可说是因祸得福,丢了“OICQ”这个拗口的名字,却不小心把“QQ”这个读来更加上口的名称做得深入人心。“OICQ(Oh I Seek You)”再怎么成功,从字面上看也只是一个通信软件,而“QQ”却显然有条件包含更多内涵,从腾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膨胀就可看出这一点。其实QQ或许更适合用“圈圈”这个中文名,遗憾的是这个名字已经名花有主。不过“Q”看起来的确像个绳圈——一个试图把用户套牢的绳圈,或者说,一个圈套。<BR>Core,酷睿:很显然,“酷睿”这个名字时尚有余,而积淀不足。或许英特尔中国也觉得“奔腾”这个名字显得有些老气横秋了,于是就自作聪明地把新产品“Core”翻译成“酷睿”,希望能像当年的“奔腾”般一如既往地受到中国人的追捧。可“酷睿”这个名字“酷”是挺酷,但哪儿也看不出跟代表双核技术的“Core”有什么关联。依我看,如果非要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不如改名叫“扣儿”。这名字谁也不敢说不够中国化,“扣儿”不仅读音和“Core”相似,而且一副纽扣刚好代表“双核”的概念,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BR>Popsoft,大众软件:提到Popsoft这个名字,我只能郑重其事地说——Popsoft,好!大软,好!除了好,还是好,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向社会各界十二万分热情推荐,《大众软件》就是——好!</P>

<P><U><STRONG><FONT color=#ff0000>品牌命名:IT企业字号变迁</FONT></STRONG></U><BR></P>
<P>对现代企业而言,品牌命名是门很重要的学问。一个企业的品牌命名,就是要确定这个企业的图腾和纲领,它体现了企业的意志和发展方向。20世纪以来,国际性的知名企业,其品牌策划和推广的力度无不达到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地步。品牌的命名不是一家企业制胜的全部内容,但它的确可说是一把锋利的尖刀。使用得当,可在商业战场上无往不利,增加胜算;使用失当,可能会使企业自身受到制肘。而实际上,品牌命名学又是一门最古老的人类学问,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史而进化的,虽然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名称不同,比如“字号”。著名的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就是在其创始人杨全仁将旧名“德聚全”更改后才使其发展起来的。<BR>在现代IT企业中,要想走入国际市场,企业的领航者同样面临着与“全聚德”创始人一样的问题,即处心积虑为自己的旧品牌名改为国际化的品牌名称。而品牌名的变更意义何在?实际上它不过是业务的转型或发展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BR>20世纪50年代初,典型的日本小公司“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为了走入国际市场,改名为举世闻名的“Sony”。宏基电脑奋斗10载,进入国际市场后却将Multitech更改为拉丁文Acer,但是更名的代价是100万美元。现在看来,花去这100万美元还是很值得的。<BR>联想集团在2002年时发现,在全球注册Legend英文名称出现问题,便于2003年4月将联想品牌的英文标识更改为Lenovo。对于这个名称的含义和意义,杨元庆这样解释:Lenovo中的“novo”是一个很古老的拉丁词根,代表“新意,创新”;而“le”代表现有的“legend”,整个名称的寓意为“创新的联想”,更有效地传递着我们“科技创造自由”的理念,并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通过这次标识切换,我们也进一步梳理并明确了我们的品牌内涵。它有四大顶尖特性:诚信,创新有活力,优质专业服务和容易。<BR>联想品牌英文标识变更的斥资在250万美元左右,其中包括推广费用和海外注册费用。在联想更名之后,厦新(Amoisonic)也更变为夏新(Amoi),名字更显得简洁,也突破了原来企业浓重的地方色彩。<BR>国内的另一家知名IT企业华旗资讯的品牌“爱国者”,进军国外市场时本想以Patriot这个个性鲜明的品牌进行注册,但是最终注册为aigo。而这个名字更为时尚,在数码时代到来后,为产品的推广和在年轻人中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BR>实际上,品牌的更名是带有一定风险的。而在今天,我们国内IT企业的品牌命名,却又是极其肤浅的。中文一向讲究富于深意的命名,但是无疑在这一点上现在做得最好的并不是中国企业。以美国的微软公司(Microsoft)为例,视窗(Windows)五彩飘动的标识,仿佛是一面称霸中原的军旗,其中蕴涵的野心、幻想都令人遐想无限。而其桌面办公软件Office,其名称之简洁、专断,是否也代表着微软垄断市场的决心?我们不得而知。而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Outlook、Explorer……无不在简洁有力、富有深意、目的明确、阅读上口等几个方面无疑做到了最好。<BR>写到了这里,你也许会问,什么是品牌命名呢?<BR>所谓品牌命名,就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或图案的设定或是它们的结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它也是一个企业(或产品)足以让客户在购买或消费情绪上产生偏见的所在。<BR>品牌命名的意义何在呢?<BR>著名的商业战略家里斯·特劳特说过:好名字是长期成功的最好保障。<BR>的确如此。</P>

<P><BR><STRONG><U><FONT color=#ff0000>游戏译名:无休止的糊涂岁月</FONT></U></STRONG><BR></P>
<P>写这篇文字的打算由来已久,不过,若不是这次的选题,恐怕这篇文章还会无限期地搁置下去。我写游戏,并非要剖析游戏译名的历史、原则、文化底蕴,其实只是借此机会,对自己的PC单机时代、土星时代、世嘉时代甚至红白机时代作一回顾。翻出床下封好的纸箱,卡带散落面前,遍布灰尘。或许,这些游戏还会以续集、移植版、加强版、模拟器等形式存留后世,然而你我都明白,它们和它们为我们带来的单纯快乐,将永远地消失在游戏的“进化”中。也许下面的游戏曾为你带来过一段美好时光,那么,至少你应该记住它们的名字,了解了解它们名字的来历。<BR>游戏机属于舶来品,一开始自然不会有中文版的游戏,加之FC(红白机)的机能有限,在FC游戏上看到一个汉字,都倍感亲切。我第一个接触的汉化游戏是《赌神》(Sugoro Quest)。本来游戏名直译过来是“竹太郎的冒险”,听上去充其量也就是《冒险岛》这个容量的产品。为了体现出它的游戏类型是当时少见的RPG,汉化公司先锋卡通可谓绞尽脑汁。恰逢1993年发哥的“赌神”形象深入人心,香港赌片风行,游戏的战斗方式又是以掷骰子为主,游戏最终定名为《赌神》——既不偏离游戏主题又做足噱头,算是“顺应时势”译名的典型。不知当时国家对于电子出版物的审核制度如何,游戏能以《赌神》的名字发布,想必当时国内游戏审批的环境要比现在宽松。此后,越来越多的游戏被汉化,游戏的简体中文译名也基本上循着兼顾游戏内容与中文美感的原则进行。经历过世嘉时代的玩家一定还记得经典的策略RPG《梦幻模拟战2》(Langrisser2),“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何一个玩过它的玩家都清楚,这样的形容并不过分。它的名字直译过来是《兰古瑞萨2》,平平无奇,《梦幻模拟战2》既突出了游戏“模拟”战役的SLG本质,又用“梦幻”呼应剧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之《兰古瑞萨2》“完全中文版”的半成品上市事件,“兰古瑞萨”这个名字早已被人忘记,留下的只有我们魂牵梦系的《梦幻模拟战2》。<BR>要将游戏的名字译得既雅俗共赏,充满韵味,又贴近游戏内容,的确不容易。遇到难以直译的游戏名时,我们的译者往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冠以颇具地方特色的译名。虽然与游戏丝毫不搭调,却有几分周星星式无厘头的幽默。其中的经典当属Xbox上的Perfect Dark Zero(通常译为《完美黑暗·零》)。Xbox中文游戏本来就凤毛麟角,Perfect Dark Zero的官方多语言版本竟然包括中文,怎能不让玩家欣喜若狂。把这3个单词联系到一起,译成一个有味道的名字确实很难。我本没对译名抱有多大希望,当我看到官方的中文标题《完美女煞星》时,还是忍不住想起了某地方台播放的三流电视剧。不过,比起《太空战士》(《最终幻想》曾译名)《外星战士》(《梦幻之星4》FC逆移植版)这类土到掉渣的译名,“女煞星”还算不错。毕竟,听起来还像是个游戏的名字,像DVD厂商把When Herry Met Sally(《当哈利遇上莎丽》)译成《90男欢女爱》,硬是把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搞得像三级片这种事情,在游戏汉化领域还不多见。<BR>译名也是有潮流的,就跟阿诺主演的电影一定要加上“魔鬼”两个字一样,搞成《魔鬼终结者》《魔鬼大帝》之类,才透着火爆。也许10年前特流行科幻题材、UFO什么的,厂家都喜欢把游戏的名字跟外星人挂点钩。不过无厘头也有无厘头的好处,谁都不挨着谁总比显得没文化强,好歹还可说自己是“意译”。中学时我喜欢摇滚乐,尤爱Skid Row乐队的一首Quicksand Jesus。那时我经常把歌词译为中文,但Quicksand(流沙)和Jesus(耶稣)这两个词无论如何扯不到一起,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就把歌词交给一位曾经在美国生活过的同学。他考虑片刻,为我译出了Quicksand Jesus的中文——“易逝的信仰”。这件事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个译名堪称意译的典范,对原文意义的传达以及语言的美感都达到了传神的地步。译名能到如此境界,与我这位同学曾生活的环境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分不开的。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问题。Neverwinter Nights引进国内时,有些媒体把它译成《无尽冬夜》,看上去倒是挺雅致,可和原题的本意完全背道而驰——“没有冬天”变成了“没完没了的冬天”。后来官方译名《无冬之夜》也并不准确,在铁杆龙与地下城玩家中,Neverwinter Nights有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夜在绝冬城》。相信这样的名字绝非翻翻字典就能译出,没有对游戏背景文化的了解,能做到不偏离原意,就难能可贵了。不过,若是抱有敬业的态度,译成像样的名字也并非难事。做游戏汉化工作的想必英语功底都不低,游戏汉化难免会有一些专有名词,要求译者面面俱到不现实,不过只要不主观臆断,翻翻工具书也不会闹出笑话来。游戏F-15的手册中将空中加油机(Air Refueling Tanker——简称Tanker)译为坦克,就属于译者不求甚解的典型,但凡他查查《英汉军事技术词典》,也不会搞出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BR>游戏译名背离原意或几个译名相去甚远,与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不无关系。通常游戏的大陆译名都走踏实的路线,力求与名称原意吻合,却失之死板;港台译名往往走形式主义路线,听起来震撼,却让人很难通过名称了解游戏内容。比如Halo,大陆普遍译为《光晕》,港版则名为《最后一战》;《侠盗猎车手》(Grand Theft Auto)则被港台译者译成了《横行霸道》,《合金装备》(Metal Gear Solid)成了《潜龙谍影》等等。译名再千奇百怪,听起来还算正式,有些离谱的译名就让人哭笑不得了。Half Life简体中文版译名为《半条命》,这是一个明显的谬误。Half Life是一个专有名词,正确的翻译应为“半衰期”,隐喻游戏中被辐射后的时代,一语双关,回味无穷。直译之下,显得十分恶俗。更有甚者将其译为《半死不活》——玩游戏还要搭上半条老命,谁敢尝试?《半条命》在大陆没火起来也属正常。Half Life港台译名《颤栗时空》倒是挺像科幻片的名字,却糟塌了“半衰期”所蕴含的深意。Homeworld官方译名《家园》,言简意赅,算是译名中较为出色的;在台湾省发行的版本译名为《万舰齐发》,盲目追求气势宏大,缺了点汉语特有的含蓄。当然,有好事者将其译为《四海一家》,想必是吴宇森电影看多了的缘故。诸如此类的“经典”译名还有很多,比如《彩虹六号》(Rainbow Ⅵ)被译成《兰博6》,着实体现了译者丰富的想象力,在不懂英文的情况下,仅凭发音就能译得如此神采飞扬的名字;《洛克人》(Rockman)被译成《石头人》,充分展现了动作明星Rockman打不死摔不烂,有如茅厕里的石头一样顽强的生命力;《系统震荡》(System Shock)被译为《系统休克》,暗喻游戏精彩,玩游戏玩到电脑休克……<BR>其实,游戏名字翻译成什么对玩家来说并无本质区别。想我中华泱泱大国,语言文字更有数千年历史,所谓“中国语文是中国文化永远的根”,游戏做得不如别人也就罢了,若是在译名的文字上再词不达意,难免令玩家心有戚戚。不过我们的游戏汉化水平,也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历数我玩过的一款款游戏,那些熟悉又有点可笑的译名,却让我倍感亲切。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还要感谢那些“信手拈来”的译者,若不是他们“大胆”地翻译,这些游戏的名字也不会这么深入人心。<BR>对我而言,游戏译名能做到当我再次看到它们时,能重温当初它们曾带给我内心的悸动,就已足够。</P>

<P><BR><STRONG><U><FONT color=#ff0000>硬件命名:型号与命名之惑</FONT></U></STRONG><BR></P>
<P>你叫“7900”,我叫“1800”;你叫“奔腾”,我叫“速龙”;你叫“酷鱼”,我叫“鱼子酱”;你叫“女神”,我叫“金将军”……尽管许多电脑硬件产品仍然有着琅琅上口,令人津津乐道、印象颇深的名字,但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被安上了各种各样读来拗口、看来怪异的代号。不仅如此,厂商们还要雪上加霜,在这些原本就难记的名称上玩些文字游戏,通过添加一些字母、数字以区分型号。于是“7900”有个“兄弟”叫“7900 GT”,“1800”有个“姐妹”叫“1800 XT”,“奔腾”还要分成 “奔腾4”“奔腾M”“奔腾D”,“速龙”也搞出了“速龙XP”“速龙64”;都是AMD主板,还有什么“754”“939”之分。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只令多数消费者为了弄清这些“学问”而抓破头皮。<BR>尽管今天的电脑硬件性能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许多厂商并没有意识到一些实在不怎么“高明”的命名方式,不仅没给自己的产品带来足够的知名度和市场表现,还给消费者凭空造成了很多困扰。比如一些硬盘产品的型号是以数字和字母组合标注的,消费者要从代表该硬盘型号的一大堆数字和字母的排列组合中,分辨出2MB缓存和8MB缓存的产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稍不留神,就会被商家以2MB缓存的产品充当8MB的产品卖——这是很令人纳闷的。难道直接在硬盘的标签上写明缓存容量在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么?<BR>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数年前,记者的一位朋友曾参加过NEC光驱的有奖征名活动,其主题是针对该品牌旗下的一款光驱新品向社会各界征集中文名称。厂商发放的征名函件上连篇累牍地介绍了该光驱诸如“蜂巢式降噪”“速度超快”等各种“先进特性”,而征名的最大要求就是“能充分体现这些先进特性”。据称,在两个月的活动期间内,共有一万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记者的那位朋友也包含其中。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既能体现该光驱的技术特性,又不失灵性和美感的名字,满怀信心地交了答案,只等最终大奖直接掉在他头上。<BR>然而,到了活动截止、公布最终结果时,这位老兄的命名方案不仅没被选中,连入围奖也没能捞到。最后被选中的名字是“蓝宝驱”,其它入围的还有“驱神”之类明显带有20世纪90年代香港赌片色彩的名字。朋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也想不通“蓝宝驱”“驱神”这些名字体现出了哪门子“先进的技术特性”,而之后这款光驱的市场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质疑。最终这台“蓝宝驱”在市场上表现平平,始终默默无闻,厂商费尽心机轰轰烈烈举办的征名活动基本等于打了水漂。<BR>只需对上述事例稍加分析,便可看出硬件产品命名的重要性。在当时CD-ROM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环境下,各品牌均难以从产品价格和品质上体现出明显优势,此时如果哪一家名字叫得响,就很可能依靠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优势取得胜利。对消费者来说,类似明基“好盘烂盘通吃”的“鳄鱼光驱”这样既形象又能体现卖点的产品命名,显然能更吸引他们的目光,而“蓝宝驱”这样“无厘头”的名字却很让人困惑——消费者甚至无法从字面上看出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其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预期的成功也就在所难免。<BR>许多餐馆喜欢为普普通通的食物取个“惊爆”的名字,比如把烤鱿鱼取名叫“尖叫鱿鱼”,把炖鸡取名叫“克林炖莱温斯鸡”,以吸引食客们的“宠幸”。同样,为自己的产品取个引人注目的名字,越来越成为企业所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大企业来说,随着硬件产品型号的增多,市场划分越来越细致,命名工作也开始变得愈加繁杂。当然,也有部分厂商是故意从命名上做文章以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以显卡厂商为例,一些厂商为了细分市场,不得不在原有的高端产品型号基础上推出分支产品,并为了向消费者表示其“贵族血统”而有意无意地沿用了其高端型号的命名方式,既节省了宣传成本,又让消费者相信自己花了更少的钱却得到了相对不错的东西,这对厂商来说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不管做工如何,无论性能怎样,不管外观如何,无论价格怎样,如果有个叫起来琅琅上口,或是给人印象强烈的名称,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首先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这对十分讲究“名正言顺”的中国人来说更为如此,而这在一些厂商的眼中已然形成了一种市场规律。<BR>虽然都说“包子有馅不在褶上”,虽然都说“别信广告信疗效”,虽然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当人们对一件商品产生理性认识之前,最直观的印象还是从该商品的“表面功夫”上获得的。而这些“表面功夫”除了商品的外观外,还包括它的名称——当把一切竞争筹码都放到桌面上后还无法分出输赢时,一个好名字便成了那决定天平倾斜方向的最后一根稻草。</P>

<P><BR><FONT color=#ff0000><STRONG><U>八卦命名:伪科学的无厘头</U></STRONG></FONT><BR></P>
<P>“名字作为文字符号,带有时代变迁的信息,铭刻着不同的文化观念,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而且姓名的五行数理还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显现人生的宏观信息。姓名就是一个人的代号,古人讲:‘有其名必有其实’,一个人的姓名中,储存了人一生的宏观信息,从全息理论也可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不要轻看人的姓名。研究姓名的学问,称为:‘姓名学’,它同样离不开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和法则,是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R>以上是国内某帮人起名字的网站开头的一段话。他宣称姓名对于人的一生很重要。给企业起名,中国人也很讲究。某些老板特别注重自己将要开办的公司名字与本人的五行是否搭配,譬如本人命里缺火,企业的名字便要与火有关。<BR>真的需要那么讲究么?<BR>这可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只是要把那些熟知企业的名字放到目前流行的所谓算命网站、算命软件里算一算,用辩证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它。</P>
<P>以下是某软件的测算结果:<BR>微软<BR>该名数理:(24)<BR>绵绣前程,须靠自力,多用智谋,能奏大功。<BR>(吉)+财 <BR>从以上解析来看:该单位名称一般啊。 </P>
<P>英特尔<BR>该名数理:(35)<BR>中吉之数,进退保守,生意安稳,成就普通。<BR>(吉)+艺 <BR>从以上解析来看:该单位名称一般啊。 </P>
<P>联想<BR>该名数理:(30)<BR>吉凶参半,得失相伴,投机取巧,吉凶无常。<BR>(吉带凶)  <BR>从以上解析来看:该单位名称一般啊。 </P>
<P>谷歌<BR>该名数理:(21)<BR>先历困苦,后得幸福,霜雪梅花,春来怒放。<BR>(吉)+官 <BR>从以上解析来看:该单位名称一般啊。</P>
<P>新浪<BR>该名数理:(24)<BR>绵绣前程,须靠自力,多用智谋,能奏大功。<BR>(吉)+财 <BR>从以上解析来看:该单位名称一般啊。</P>
<P>测了5个全都是一般呀,新浪的命还和微软的一样。笔者有些失望,测出来的话不疼不痒,微软之后无论如何应该是花开富贵,前程似锦,吉上加吉这样的结果才对么。不过软件里也有说辞:以下解析仅从数理上简单分析,没有考虑到其他宇宙信息的配合。看来不准也是在所难免的……</P>
<P>于是,笔者又找了个很流行的算命网站试了试。<BR>这里和软件测出来的该名数理相同,但是结果却异样:<BR>微软:(掘藏得金)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吉)<BR>英特尔:(高楼望月)温和平静,智达通畅,文昌技艺,奏功洋洋。(吉)<BR>联想:(非运)沉浮不定,凶吉难变,若明若暗,大成大败。(半吉)<BR>谷歌:(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女性不宜此数。(吉)<BR>新浪的结果和微软仍是相同的。看来数理相同,结果却是各异。如果再加上人为的解释,恐怕最终总会给算的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我们又试了试近一段时间在网上流传比较恶搞的一个算命网站,结果如下:</P>
<P>微软的成分:</P>
<P>义理巧克力:28.62% <BR>友爱:28.62% <BR>微妙:15.33% <BR>反动思想:14.66% <BR>对舰大型雷爆弹:9.95% <BR>撞豆腐自杀的勇气:2.00% <BR>脑麻:0.66% <BR>爱:0.16% </P>
<P>英特尔的成分:</P>
<P>脏空气:30.77% <BR>鬼东西:28.07% <BR>爱:25.53% <BR>渣渣:14.13% <BR>三倍速:0.65% <BR>G3毒气:0.48% <BR>对舰大型雷爆弹:0.24% <BR>高频噪声:0.12%</P>
<P>联想的成分:</P>
<P>成为豆腐的觉悟:77.89% <BR>心中的断背山:16.59% <BR>反应炉冷却水:5.25% <BR>莫名奇妙:0.12% <BR>怨念:0.11% </P>
<P>谷歌的成分:</P>
<P>化尸水:53.31% <BR>鬼东西:36.14% <BR>梦:6.59% <BR>巨大萝卜:1.91% <BR>观世音:0.73% <BR>高张力钢:0.53% <BR>不良思想:0.48% <BR>被受害人折断的决心:0.31%</P>
<P>新浪的成分:</P>
<P>天然呆:25.14% <BR>不良思想:19.06% <BR>撞豆腐自杀的勇气:18.54% <BR>饥渴:12.20% <BR>巨大怪兽:9.33% <BR>脓:8.08% <BR>氢氟酸:4.90% <BR>乙酰胆碱:2.76%</P>
<P>哈哈,现在你明白了吧。有些东西,玩玩就好。<BR>名字或者重要,可作为企业,首先还是要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究竟给客户提供了些什么。<BR></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4 13:34:43 |只看该作者
<>原文载于我供职刊物2006年第11期杂志。</P>

<>是我与同事合作的。我很讨厌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我对它的讨厌不亚于奥运吉祥物。</P>

<>但是话说回来,我倒觉得这个奥运吉祥物保守一点,是稳妥的。若干年后,现在看来新潮的设计很可能落伍,一钱不值。</P>
<P>跑题了,总之,这篇文章蛮好玩的,有一段是我写的。</P>[em01]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2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