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35|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堆垃圾/顾宾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size="3">波恩大学汉学教授顾宾(WolfgangKubin)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尤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方面堪称权威。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对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中国作家的问题﹑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一些具体作家和作品谈了他的看法。欢迎大家对此展开讨论。<br/><br/>  德国之声:顾宾教授您好。最近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作协大会,选出铁凝担任主席,这是继茅盾和巴金之后的第三位中国作协主席。听说您那时正在中国。您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br/>  顾宾:我那时是在中国。我对这事不太清楚。反正,可以这么说,所有我认识的中国作家都看不起作协。对我们汉学家来说,作协有一个新的主席无所谓。<br/>  德国之声:那就是说,作协新的主席不需要象以前的茅盾或者巴金那样一定要是最有名的,或者说声望最高的人,是吗?<br/>  顾宾:这个作协一点用处一点好处都没有。你在中国大陆可以问所有的作家,没有人会主动说到作协,没有人,一个也没有。如果是真正的中国作家,他肯定不要入那个作协。如果他入了以后才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的话,他是很有问题的。一般来说,好的作家不可能跟作协保持什么联系。<br/>  德国之声:听说您最近作了一个报告,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您能不能大体上归纳一下您报告里的内容,也就是说,中国文学现在这几年存在哪些问题。<br/>  顾宾:我只能提到一些我自己觉得20世纪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比方说,如果我们要分49年以前49年以后的中国作家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49年以前的那些作家,他们的外语都不错。张爱玲﹑林语堂﹑胡适,他们都能够用外语写作。有些作家两种外语都没问题,比方说鲁迅。49年以后基本上你找不到一个会说外语的中国作家。所以他不能够从另外一个语言系统看自己的作品。另外他根本没办法看外文版的作品。他只能看翻译成中文以后的外国作品。所以中国作家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了解是非常差的,差得很。49年以前不少作家认为,我们学外语会丰富我们自己的写作。但是,你问一个(现在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学外语,他会说,外语只能够破坏我的母语。我估计是这样,为什么49年以后没有什么伟大的作家,为什么这些作家肯定比不上49年以前的作家呢,问题就在这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br/>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是唯一的问题或者是主要的问题吗?<br/>  顾宾: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作家到国外来完全依赖我们汉学家,他们连一句外语也说不出来。完全依赖我们。他们的作品是我们要翻成中文等等。<br/>  德国之声:您对中国最近一些年出的作品是否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狼图腾”?<br/>  顾宾:“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br/>  德国之声:还有一些其它作家的作品,比如说所谓的“美女作家”,象棉棉啊,卫慧啊。<br/>  顾宾:开玩笑。这不是文学,这是垃圾。<br/>  德国之声:那么您认为这几年在中国还有没有比较象样一点的文学?<br/>  顾宾:在中国诗的方面还有。中国诗歌方面还有一些不错的,了不起的作家。比方说欧阳江河,西川和翟永明等等。还有很多其它的。这是肯定的。<br/>  德国之声:但是中国现在在讨论一个问题。有人说“诗歌已经死了”。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br/>  顾宾:诗歌怎么可能死了呢?如果在中国死了,那好吧,让它在中国死吧,在德国(它)还“活”。如果有一个中国诗人来德国的话,我们给他开朗诵会,肯定会来50个人,100个人,我们肯定会出他们的诗集。中国当代作家在德国,用德文出的诗集多得要命。中国诗歌在德国不可能会死。<br/>  德国之声:现在的中国诗歌,您觉得比80年代的时候,北岛,杨炼等,怎么样?<br/>  顾宾:这个很难比,但是我觉得无论是80还是90年代的诗人,他们都不错,他们都有他们的视野,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等等。我个人当然还是特别喜欢北岛他们一批人。但是我比较老,所以我也应该考虑到年轻读者。年轻读者可能更喜欢看90年代的代表。比方说王家新,欧阳江河,翟永明等等等等。<br/>  德国之声:现在中国作协推出一个计划,说是要推出100本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让中国文学更大步地走向世界。您是怎么看这个计划的,它有意义吗?<br/>  顾宾:这个可能对美国有意义,对德国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基本上把中国文学作品已经都翻成德文了。基本上,中国作家,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作者,肯定有什么德文版本。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个帮助。但是美国是很有问题的,他们肯定会需要,因为他们翻译得比较少。<br/>  德国之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人说,中国在三﹑四十年后在经济上可能会取代美国的地位。美国在上个世纪繁荣起来,我们知道,不光是在经济上,在文艺上,电影啊,流行歌曲啊等等很多方面,都很发达,对世界影响很大。您觉得中国在文学方面也会高度发展起来,符合它的经济地位吗?<br/>  顾宾:这个要看中国人,因为最看不起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不是我们外国人,是中国人自己。问题就在中国本身,中国人根本不给他们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什么地位。<br/>  德国之声:这应该怎么理解呢?为什么说中国人不给他们的文学以地位?<br/>  顾宾:我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好吗?我去年在德国发表了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我所有的朋友,也包括作家们在内,听到我在写这么一个文学史,他们说,你别写,没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垃圾。<br/>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者说,互相看不起。<br/>  顾宾:对,你说得非常对,互相看不起。<br/>  德国之声:当初比如说高行健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反响是负面的比较多。是不是这个意思?您觉得中国还有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吗?<br/>  顾宾:诺贝尔文学奖是次要的。谁写得不好,谁才能够获得。如果谁能够写作,一辈子没有什么希望。所以这个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垃圾。<br/>  德国之声:如果要您跟中国作家说几句话,您想说什么呢?<br/>  顾宾:他们先应该好好掌握他们的母语。中国作家大部分的中文非常不好。另外,他们应该先学好,用哪一种方法来写作。在这个方面,中国作家的问题太大了。但是,也可能最基本的问题是,他们的意识是很有问题的,他们的视野是非常有问题的。好象他们还是卡在一个小房子里头,不敢打开他们的眼睛来看世界。所以中国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它自己的声音,从文学来看,没有。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以我们有一个德国的声音。但是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没有。不存在。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基本上没有。<br/>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象鲁迅这样的人现在没有。<br/>  顾宾:是,你说得非常对。鲁迅原来很有代表性。现在你给我看看有这么一个中国作家吗?没有。<br/>  德国之声:那么是不是跟中国的环境有关系呢?也就是说,对意识形态的控制。<br/>  顾宾:也可能。但是不要老说是外在的条件不允许我。我觉得一个中国作家不应该老是说历史的条件不允许我这样或者那样,我觉得这是开玩笑。因为,如果一个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话,他不要考虑他将来会碰到什么困难,他应该跟当时的林语堂和鲁迅一样地说话。<br/>  德国之声:从20世纪到21世纪,您认为中国作家里有哪几个可以称为是伟大的呢?<br/>  顾宾:(说)这个太早了。你需要一个至少50年的距离,才能够回顾,看一看,说谁比较伟大,如果真的有的话。鲁迅肯定是伟大的。49年前还有其它的人。49年以后到现在肯定没有。<br/>  德国之声:北岛﹑高行健也不是?<br/>  顾宾:高行健,开玩笑。北岛可以考虑,因为他是勇敢的。但是,你别忘了他才50岁。<br/><br/>  沃尔夫冈·库宾(WolfgangKubin),中文名顾宾(一作顾彬),于1945年生于德国Celle市,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MiniamaSinica-中国精神和方向杂志-亚洲文化杂志”主编。他研究和翻译的重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和译作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六卷本的鲁迅小说散文集等。</font>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未到六十已古稀。

184

主题

0

好友

2195

积分

论坛游民

hum IMBA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40:21 |只看该作者
<p>鸡BIA毛~中国作家懂外语的多了.</p>
给你蛋子打鬓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40:21 |只看该作者
哦这个老头,德国最有名的汉学家、翻译家、诗人,波恩大学系主任。北岛,张枣,杨炼的作品都是经他翻译介绍到国外的。此人原本志向是当一名神甫,后来无意当中听见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中国唐诗,遂发奋图强学习汉语,启蒙老师是个天津人,顾彬这ID就是他给起的。此人迷恋中国古典文学,目前正在编撰《中国文化史》,华师大有计划把这套书全数翻成中文。这就完全可以理解老头儿为什么那么排斥中国当代文学。不过被鄙视的当代作家们也完全不必记恨,老头出版过两部诗集,一本叫《老绝望唱新歌》,一本叫《小丑塔》。第一部出来后一点反响也没有。第二部出来以后有一篇书评,题目叫《一个迷途的汉学家》。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4 13:40:21 |只看该作者
天津人可喜欢起什么这个滨那个彬的名字的。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07-8-4 13:40:21 |只看该作者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者说,互相看不起。<br/>  顾宾:对,你说得非常对,互相看不起。<br/>
Narkomf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40:22 |只看该作者
仔细看了一遍。有几点想说,首先是49年之前作家的外语水准问题。不仅是外语水准,这些作家的国文功底也非常扎实。这是时代造就的。少年时期在家接受了系统的古典文学的训练,又大多有留学经历。他们留洋是真正学到了东西的,都能胜任翻译工作。和现在国人苦学外语不一样。现在的人,学好了外语只是要找个好工作。再说,现在世面上见不到几本象样的可称为文学的书,不跟出版机制有关么,图书市场畸形发展,一方面是书商操作一味迎合市场,另一方面读者的品位给彻底惯坏了,看不到好东西久而久之他们以为自己只能看些垃圾。读者群是需要培养的,没人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好的他们怎么知道选择。所以作家们心态不平衡是多么正常的事,题材被限制、又缺少市场,和那些一个月就能憋一本书的所谓畅销小说作家相比,这是一场多么不公平的竞赛。作家需要读者,有人欣赏才会思如泉涌。再清高孤绝的作家也需要真正贴心的读者。伯乐在哪儿?或者说,伯乐有,没钱,敲不开门,连见面机会都没有。要说作家互相看不起,我想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都是可能发生的。只是我们的作家们处境之艰难,是西方作家无法想象的。这篇访谈,多少给我感觉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当然,话说回来,我对老头编撰中国文学史还是满怀憧憬,中国文学史就该外国人来编,就算西方视角又如何,总比那些形而上的教条客观得多。
弄死我得了,真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5

好友

297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8-4 13:40:22 |只看该作者
<p>我想看他的BB访谈~</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0

好友

125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7-8-4 13:40:23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font_newstitle" height="40"><div align="center">中国作家:我的版权能卖多少 </div></td></tr><tr><td><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666666">今日扬州( 2006-12-02 08:47:52 )</font></div></td></tr><tr><td><div align="right"><font color="#cc0000">稿件来源:</font><font color="#666666"> 新浪 </font><font color="#cc0000">&nbsp; </font></div></td></tr><tr><td background="http://www.yztoday.com/img/downbg.gif" height="2"></td></tr><tr><td><div align="right"><font color="#ffffff"><script src="http://221.229.34.66/public/click.php?date=200610_&amp;newsId=245626&amp;categoryId=8001"></script>3 </font></div></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font_newscontent">&nbsp; </td></tr><tr><td class="font_newscontent"><div align="left"><p style="TEXT-INDENT: 24px;">当代文学卖出去!迈出去了吗? </p><p style="TEXT-INDENT: 24px;">国外版权书籍在中国各大书店高居排行榜,相比起来,中国当代作家在西方世界的处境显得甚为困窘。中国向西方输出的1936项版权中有大部分是《论语》这样的传统常规读物。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无论是文化认同,还是市场接受方面都绝对处于弱势。 </p><p style="TEXT-INDENT: 24px;">□ 本报记者 刘鹤翔 </p><p style="TEXT-INDENT: 24px;">2006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组数字引人关注:中国版权输出1936项,引进1254项,这一交易数字颇令业界人士欣喜,甚至有媒体称“中国图书出版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然而,欣喜之余,却又让人陷入困惑。 </p><p style="TEXT-INDENT: 24px;">敏感人士从这组数据中捕捉到令人不安的成份。仅以交易版权种类可以发现,中国输出的大部分是汉语工具书和诸如《论语》、《孙子兵法》等传统经典读物,当代文学的比重小得可怜。比之国内庞大的阅读人群,以及欧美文学世界性的市场分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西方图书市场处于非同一般的弱势。这里面发生了什么?《财经时报》就此采访了业界多方人士。 </p><p style="TEXT-INDENT: 24px;"><strong>  当代文学迈出去了吗</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4px;">“第一批我们推荐了11种图书,包括陈忠实的《白鹿原》、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茅盾的《林家铺子》、宗璞的《南渡记》和《东藏记》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权部陈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此次与哈珀·柯林斯国际出版集团就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精品丛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5年时间内陆续把中国50本当代文学精品引入美国。 </p><p style="TEXT-INDENT: 24px;">哈珀·柯林斯国际出版集团从11本里挑选了3种——张炜的历史小说《古船》、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和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 </p><p style="TEXT-INDENT: 24px;">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不在其中,陈主任说,国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与国内读者对世界文学的了解落差巨大。中国文学出版物在国外也仅局限在几部古典名著上。 </p><p style="TEXT-INDENT: 24px;">这从英国企鹅出版社引进的中国书目中也可以看出来。《企鹅经典丛书》列出的中国书单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李白和杜甫的诗、《聊斋志异》等。 </p><p style="TEXT-INDENT: 24px;">当代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入围,对比中国引进的版权书《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我的名字叫红》等,这些图书相继占据国内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外国书商可轻易从中国市场分走数字不菲的版权费,由此不难理解两者存在的差距。 </p><p style="TEXT-INDENT: 24px;">《财经时报》从相关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中国出版物进出口贸易依然存在巨大逆差,基本还维持在10:1左右,不仅是当代文学,像经济、社科等出版物的版权输出也不容乐观。 </p><p style="TEXT-INDENT: 24px;"><strong>  当代创作未融入国际主流</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4px;">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文学的海外读者多数不是对中国文学感兴趣,而是对中国感兴趣。中国文学在海外大众层面还没有形成读者群。” </p><p style="TEXT-INDENT: 24px;">张颐武说他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中国文学的译本多数是由国外一些大学的东语系、亚洲系的学生买去,“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读中国文学,而只是作为学习的资料。”张颐武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学在海外还没有清晰的形象。 </p><p style="TEXT-INDENT: 24px;">作家虹影在英国生活多年,她的作品《饥饿的女儿》、《K》等长篇小说在海外均有多种译本,其中《K》就有25种外文译本。在德国书展上,书商甚至给她的作品开辟了一个专区。 </p><p style="TEXT-INDENT: 24px;">“韩少功、李锐、张炜,以及余华、苏童这一批作家,如今在海外都有了经纪人。另外,90年代出去的一些用外语写作的中国作家,像哈金、张戎,也都有了自己的经纪人。” </p><p style="TEXT-INDENT: 24px;">但虹影觉得他们都还相当小众,在她的印象中,欧洲的书店里还是不容易找到中国作家的作品。“在老一辈的作家中,在外文译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老舍,因为当时他本人呆在国外,英文也很不错,可以自己处理很多出版方面的问题。” </p><p style="TEXT-INDENT: 24px;"><strong>  缺乏系统的海外推广规划</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4px;"><strong>虹影觉得,“中国热”的背后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起点太低。“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本来也不大了解。那些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人,或者谈中国文学的人,多数是和中国有渊源的人,比如家里有人在和中国人做生意。欧美有一些汉学家,一直在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但在他们的视野里,永远是那几个人:老子、李白、杜甫等。”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4px;">出版人楚尘认为,翻译人才的缺乏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障碍。“对于中国的作品,国外做的远远不是系统的译介。他们很想介绍中国作家,但苦于翻译人才太少了。目前,中国作家作品的海外译介还处于初级阶段。” </p><p style="TEXT-INDENT: 24px;">东北作家王充闾的《北方的梦》,是香港大学的一位英国教授翻译的。“中国有很多英语专家,但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往往效果都不好,因此我们尽量找外国的汉语专家翻译。”辽宁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说。 </p><p style="TEXT-INDENT: 24px;">据了解,当代文学版权卖得最好的是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其版权10年间已卖出30多个国家。该书责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脚印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不在于卖出去,而是迈出去。应思考如何完善机制,从现在起未来几年,部署一套系统的海外推广规划。眼下,世界范围的“中国热”也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时机。 </p><p style="TEXT-INDENT: 24px;">持同样观点的张颐武也认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宣传很不够,公共关系做得还不够理想。“大江健三郎尽管是日本文化的批判者,却在海外树立了一个日本文化的形象。如何让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为海外主流社会所接受,这是中国文化向海外推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p><p style="TEXT-INDENT: 24px;"><strong>  离真正卖出去还有多远</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4px;">近年来,国外大的出版商开始试图和中国出版社合作,这无疑是中国文学传播推广的一个契机。 </p><p style="TEXT-INDENT: 24px;">2005年5月,全球第一图书出版商贝塔斯曼与辽宁出版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突破性地进入中国的图书发行领域。辽宁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认为,这是贝斯塔曼向全球营销中国文化的开始。 </p><p style="TEXT-INDENT: 24px;">“贝塔斯曼这样的公司进入中国的出版发行领域,对中国文学而言也是一种机遇。它的英语书友会就有上千万会员,借助这样的渠道走出去,中国文学进入海外的主流图书市场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渠道。”俞晓群说。 </p><p style="TEXT-INDENT: 24px;">今年8月,重庆出版集团与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在北京签订了“企鹅经典文学”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将双方优秀出版物推向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p><p style="TEXT-INDENT: 24px;">《狼图腾》正是与企鹅出版集团合作,依靠其强大的发行通路和跨国的营销能力,才使得《狼图腾》的神话版图越来越广阔。企鹅(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争表示,他们计划每年会选购四至六本中国作品介绍到国外。 </p><p style="TEXT-INDENT: 24px;">近两年,政府也开始重视对中国文化的推广。为中国版权的输出提供政府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 </p><p style="TEXT-INDENT: 24px;">“政府的文化推广计划,比如规定向外国介绍的图书都由政府承担翻译费,这给出版社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世光说。 </p><p style="TEXT-INDENT: 24px;">企鹅出版社出版人亚当最近和重庆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他说他对中国文学的版权输出很有信心,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品被他国接受和出版都有一个过程。 </p><p style="TEXT-INDENT: 24px;">看来,中国当代文学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敏惑,且已制造出了足够多的幻象,这种幻象也为当代文学迈向世界到卖向世界市场提供了同样丰富的想象。 </p></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1981wuxuej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07-8-4 13:40:23 |只看该作者
<p>鸟人说话蛮冲的,不错,话糙理不糙。</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07-8-4 13:40:23 |只看该作者
<p>不过,要反过来想,好作家一定要精通外语么?</p><p>莎士比亚就没有什么古典文学的修养,和当时的大学才子派比起来他可是个粗人,希腊语和拉丁语都不利落的。</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9 00: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