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7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搅起沉泥】生铁与habor的对谈录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2 11:45: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以下是我几年前和一个好朋友聊天时记下的一些东西。以前曾在观察版贴过第三部分。</p><p>聊的很随便,主要是我提出的问题很浅显(当时问这些,和我要做的一个关于娱乐产业的意识形态的专题文章有关)。不过可能还是会有人对我们谈到的话题感兴趣。</p><p>贴出来</p><p></p><p>一</p><p>生铁:今天我想要探讨的主题是——文化消费品中如果拿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做调料,会给参与消费的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br />我们假设在一个电影,或者一个游戏中,出现丑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行为,你认为如果给个准确的概念,是说它搀杂了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政治的问题?这个定义怎么下?</p><p>habor: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讨论之前,有个最主要的思想首先要掌握,那就是在当代社会有一个“合谋”。</p><p>生铁:请解释一下“合谋”这一概念。 </p><p>habor:就是生产消费品的大资本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谋。这个合谋,不是现实层面上来理解的,而是“历史性”地去考察一些时代本质得出的结论。我打个比方,时尚消费品,应该说对咱们国家的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是有害的,对不对?但是 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90年代开始,政治权力开始利用时尚消费品瓦解社会群体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关注。由此反而产生出一个共存互助的所谓“合谋”状态。</p><p>生铁:这一观点的渊源出自哪里? </p><p>habor:是汪晖的一篇提纲性的文字。嗯,他说的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合谋。本质上,这些时尚消费品对政治权力是有益的。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在消费品领域里,意识形态内容,跟以前恰恰相反,它只是一个载体。</p><p>生铁:简单而言,这种“合谋”会为一个执政政府带来什么好处?</p><p>habor:以前是文以载道,现在是拿“道”当成一个说头。虽然,好像文化消费品当中存在意识形态内容,但是消费品本身的消费特性和多元特性,在有效瓦解着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的批判性。比方说,你同时可以接受讲反恐怖的美国大片,又可以接受恐怖分子为影片主要角色,观众情感代入是恐怖分子的电影。这样的多元特征本身是对意识形态的瓦解。这样的多元特征,本身是对意识形态的瓦解。意识形态变成可消费的。</p><p>生铁:但最终错误的意识还是会积累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并最终影响他们,比如说,你不认为,一部可笑的丑化东方的影片的导演,他本身就是受到了冷战思维破坏的人么?</p><p>habor:不,真正错误的影响在于受众可能从此失去接受意识形态的能力。你不要从一件消费品去分析这个问题,它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连续的消费品产品系列呈现的,比如华纳公司可能既拍丑化东方的影片,又拍美化东方的电影。所以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群体性的无所适从、虚无主义,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化。所以在娱乐消费品里头出现过的意识形态,相互抵消,相互解构,最终消弭。 </p><p>生铁:你讲的这种合谋,是存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么? </p><p>habor: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这个合谋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p><p>生铁:那么你认为文化商品的普通消费者,他们能否理解你所说的这种合谋?</p><p>habor:他们不理解。</p><p>生铁:这种“合谋”的根源是什么?冷战结束嘛? </p><p>habor:从历史角度来说,可以这样理解。</p><p>生铁: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去作一个文艺作品意识形态的评判者,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走狗,要么做爱国者。他说,任何文艺产品都是有其立场的,不存在绝对的平等。他认为所谓公正客观评价的想法,都是小资产阶级的。所以他认为“文艺这个宣传阵地我们不占领,就是敌对方占领。”是唯一的一种客观评论法。</p><p>habor:他的说法是源自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是战时宣传工作的逻辑,一切为一个战争目的,当时无可非议,现在说这个就比较可笑了。但是回过来说,他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有立场,这是个现代比较新的观念。</p><p>生铁:他认为这种文艺产品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不可能避免的,建议我采取虚无态度对待之。<br /><br />habor:从六十年代左派发展出来的“解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这一路文化批判学说,充分认识到,所有的文本都是"策略性”的。后现代文化批评有个名言叫“文本策略”,他不用立场这个说法,而是称之为文本策略。</p><p>生铁:那么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阶级性的。即使所谓的纯文学,也是有阶级性的,这一点你同意么?</p><p>habor:不同意,阶级性是个很不规范的说法,在学术上,这个词毫无价值。实际上,我们早就认识到,一个社会并不能概括为两个阶级的斗争。从现在的学术水平上来看,“作品”这个词应该改称为“文本”。“立场”改称为“文本策略”。知识分子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研究时代,得出概括的结论,然后写作出有“策略”的文本,策略是个有“时间性”的概念。在这个时间段,我选择这个策略,在另一个时间段里,我选择另外的策略。</p><p>生铁:你谈的这个,还是把知识分子孤立为统治之外了的独立个体了。但大部分人认为,知识分子只是依附在统治阶级身上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不存在“公正”的判断。<br /><br />habor:“统治阶级”是个怎样的概念? </p><p>生铁:比如,一个国家的现任政府。而且即使我想选择公正的判断,“公正”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在流动着。<br /><br />habor:实际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即现在的政府不会认为你说要清除这些有意识形态的内容的娱乐消费品是在帮他忙,他才不在乎这个。真正在乎的可能是邓力群这样的老左派。他是另外一个阶层的,他是反对派。后现代的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划分为两个阶级,或者几个阶级,利益集团非常复杂。</p><p>生铁:“阶级”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 </p><p>habor:是的,马克思抽象出来的阶级观念,他有一整个系统的理论支持这个观念。</p><p>生铁:那我们把问题回到最初,如果按照你的“合谋”理论,目前国内对有政治问题、丑化社会主义的影片还是不能允许公映,这个你怎么解释?</p><p>habor:这个是惯性。而且,那些不被公映的电影,本质上不是娱乐工业的产品。</p><p>生铁:这我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原则上,有些影片绝对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例如《西藏七年》),但依然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而不能被公映。如果统治者不关心清除这些内容,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舆论不能放开?</p><p>habor:这是个惯性,政府会逐渐更加放开的,相信我这个判断。随着他们日益懂得,娱乐消费品里头的意识形态只是一个桥段,承载的本质是消费和娱乐,他们会日益不在乎这些内容。</p><p>生铁:这个期限大约是多久?你是说,政府适应文艺作品中的政治内容,会像适应裸体镜头那样慢慢改善?我认为这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p><p>habor:是的,这要有一个过程,它将随着国内意识形态越来越松的节奏而改善。这个是很多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很难说清楚到底会多少时间。刚才说的左派邓力群是一个利益集团,娱乐工业,比方说华纳公司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消费者、批判性的知识分子、基层老共产党员特别离退休老人……这些都是有各自利益诉求的。</p><p>生铁:娱乐消费品中为什么要有意识形态做调味品?人们通常认为是为了更有趣,更好玩,这是否算是和平演变的一部分?<br /><br />habor:不是,这个是冷战妄想的后遗症。</p><p>生铁:用“利益集团”这一概念的来源,能否介绍一下?<br /><br />habor:有个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你可以知道一下。他讲利益集团讲的很清晰。实际上,现在不是外在的要演变你,而是你自己在演变自己。</p><p>生铁:这些“调味品”不是和平演变思想潜移默化的结果,而是冷战思维后遗症,为什么?区别在哪儿?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意识形态做调味品的原因?</p><p>habor:为什么要用意识形态调味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受众对生产者的反馈性的选择,受众需要意识形态内容 生产者自己为省事,不用自行生产意识形态啦,随便拉一个来用就行!这个属于盗用知识产权,哈哈哈。</p><p>生铁:受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 </p><p>habor:从心理上来说,可能人有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本性要求,这是人的文化精神一面的本性要求。这样讲好啦,一个人日常生活非常乏味,市侩粗俗、充斥动物性,吃喝拉撒的,他要暂时获得一点更好的感觉。</p><p>生铁:好,我们假设,一部影片不了解东方,只是想当然地庸俗地丑化东方,也可算是脱离低级趣味嘛? </p><p>habor:不要单独地做个体分析,要从整体来看。我的意思是说,娱乐工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里头总结出一套生产流程,即“噱头+意识形态”。然后他就按照观众消费心理分析报告来调味,这么做有时候很成功,有时候就不太成功。至于是丑化还是美化东方,这本身他是不在乎的,他在乎的是产品好卖不好卖。</p><p>生铁:但整体而言,我认为,东方和西方,比如中国和美国,都在人为地妖魔化着对方,包括文艺作品。我还是不太理解,认为这不单是合谋问题,而是民族意识,宗教意识等多种东西也在起作用。你怎么看? </p><p>habor:美国电影连他们自己的中央情报局都在妖魔化,有时候又美化。其实消费品生产者真的不关心到底用那类意识形态调味是“对”的 他只关心哪个是“好卖的”。单个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当然可能有他自己的意识形态观点,但不能影响整个产业。何况他不只生产一个产品,下一次他会生产别的产品,恰好意识形态会同这次完全相反。再说还有别的生产者呢。</p><p>生铁:另一个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也会将非常不利于自己国家的所谓“反动”的内容,尽可能排斥在民众视听之外,其实有些细节做法各国政府的做法差别不大,这你怎么看? </p><p>habor:至少在美国,这个现象不普遍。你不能拿其他国家的情况跟美国对比,量的不同是会引起质的不同的。</p><p>生铁: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总体来说,1、消费者们为什么会对文化消费品中的意识形态无所谓?2、精神消费品中搀杂意识形态,对消费者们是否有害?如果有,在哪几方面?</p><p>habor:消费者无所谓,因为他们本质上在消费这些意识形态。消费的本质就是“用后即扔”,还有“下一次换个别的牌子”。如果一定要说有害 就是产生一代意识形态虚无主义,不再思考问题。 </p><p></p><p>二 </p><p>生铁:中国的孩子们普遍对日本人有反感。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它和国内的宣传有关么? </p><p>habor:这倒不光是宣传,还有历史因素。还有当今国内大批失业青年、穷人阶层跟民族主义产生的关系因素,还有日本本身国内的的极端右翼思想。你可以看看法国人勒庞的一本书,书名叫《乌合之众》,分析一些在群氓中形成统一的荒诞的思想理论的成因。政治宣传,在某些时候跟商业娱乐消费受众分析是异曲同工,或者说同构异质的。他必然是敏锐的发觉受众有某种群体心理趋势,然后加以诱导之,从而获得某种权力语法的方法路径。</p><p>生铁:另外,你说如果一定要说文化消费品中搀杂意识形态有害,就是产生一代意识形态虚无主义,不再思考问题,那么在“合谋时代”到来之前,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欧洲民众的意识形态就不虚无么?</p><p>habor:是有虚无主义,但是那更是一种选择虚无主义的,是经过思考以后选择的。</p><p>生铁:文化消费品中,暴力、色情这种东西,也可以象你刚才解释意识形态一样解释喽?也就是说,所谓的反动、暴力、色情,都不会让消费者真的变为更反动、更暴力、更色情对嘛?</p><p>habor:嗯,对一个单个的消费者个体来说,不能说就不会这样。但是工业之所以是工业 他关心的根本不是个体。从整体上来说,经过相互消解、平衡、经过数量上的均值化……最后,整体效果为零。甚至有人还认为色情电影对消除色情犯罪有更有利的作用。</p><p>生铁:那么你说从“人”的角度来说,社会消费的工业化,对人类是否是一种损害?变异?还是说人可以适应之,并无损害?</p><p>habor:它是一种损害啊。所有现代近代知识分子的批判矛头都曾指向过这个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工业考虑的是总值和平均数。对整体人类而言,福利的总值和平均数是提升的。</p><p>生铁:这种色情电影减少犯罪,我虽然信,但也找不到一个确实的理论或者实验基础。 </p><p>habor:嗯,不过理论只是理论,我说的只是我的观点和文本策略,哈哈。我的这些观点来源于西方改良马克思主义那一系列理论,加上哈耶克这些经验主义的思想路径,以及六十年代以后的解构主义、福柯、拉康、然后当代的哈贝马斯……基本上这个思想路径。的确是太左和太保守的角度啦,还不是新左的。不过“合谋说”是新左的理论。其实这个话题确实有些老套。</p><p>生铁:是没有探讨空间的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普通意义上。</p><p>habor:你只要拿89年的青年和当代青年比较一下就行。消费意识形态之后的青年,就是现在的青年人。他下午在公司里头坑蒙拐骗,晚上喝酒,喝醉之后就上网刷刷民族主义帖子。</p><p>生铁: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你认为89年的出现,是偶然性大于必然性,还是必然大于偶然? </p><p>habor:必然的,就象波兰有波兹南事件一样。觉醒之后,就是抗议,然后就是镇压,然后就是虚无、消极不合作,最后就是整体演变。</p><p>生铁:你个人认为,这种牺牲值得与否?</p><p>habor:我觉得是很失败的。它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十多年的虚无主义弥漫。以厉以宁为例。他最具有代表性。他以前是改革先锋,现在是人大经济委主任。现在鼓吹保护大资本利益,鼓吹小民可以暂时牺牲。典型的玩世不恭,北大教授尚且如此,其他人也可以想见。我看他的文章时甚至觉得,他在写的时候在恶意地笑。他就是想恶化社会现状,另一个角度的破坏。</p><p>生铁: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整体演变已经完成了? </p><p>habor:可以这么说。</p><p></p><p>三</p><p><br />生铁:谈谈你对现在媒体的认识。</p><p>habor:南方报业不错啊,像《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br /><br />生铁:和他们的记者有过不少接触,工作压力很大。</p><p>habor:嗯,这倒是,不过他们还有些言论的空间。</p><p>生铁:我还是不喜欢《南方周末》。它好象揭了癞疮给你看,让你闻,而不是科学地治疗。<br /><br />habor:这份报纸定位太低,纯粹是给民工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看的。</p><p>生铁:我虽然看得不多,但直觉上就不喜欢。《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如何?</p><p>habor:“三联”不错,我挺喜欢的。不过他们有些虚荣。“三联”的虚荣在骨子里头,虽然不多。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耍名牌,对享乐本质还吃不透。</p><p>生铁:吃透享乐本质的杂志是哪些?《时尚》? </p><p>habor:《时尚》根本是广告合订本,不算杂志。</p><p>生铁:这个评价比较偏激。</p><p>habor:那些电影、音乐、书、建筑方面的杂志,好多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是说些皮毛,有些象词典条目,有些像以前书籍的内容简介。这些本质上是虚荣,就是“我要告诉你一点你不曾玩过的东西”。当然,我的比较尺度不是国内刊物,哈哈,我是同《大西洋月刊》啊、《纽约客》这些刊物比的。</p><p>生铁:不知怎么,我还讨厌《新周刊》。不过,《新周刊》可能是吃透了某种东西了吧。</p><p>habor:《新周刊》有点土,选题很土。</p><p>生铁:我想《纽约客》它不需要虚荣了,因为没有什么可虚荣的东西了。我是说,王朔80年代的小说里,还特意写什么“一家香港人开的快餐店”,“站着”吃了一个“汉堡”之类的。但现在就没人这么写了,不会有人再写快餐店里站着吃汉堡有多么时髦了,但是有人改写酒吧了,比如那些新生代作家。<br /><br />habor:“三联”要多来一点“我玩过啦,我觉得诀窍在这里”这样的文章,不要“我给你说说我最近在玩啥”这样的,这个才是同类杂志里头虚荣与低调的关键区分点。</p><p><br />2004年1月14日</p><p><br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9569199[/lastedittime]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9-12 11:59:59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那时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黑蓝呢。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9-13 01:40:36 |只看该作者
<p>最后一段谈话很有意思。《新周刊》似乎确实不如《三联》好看,而且选题偶尔会滞后。</p>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2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9-13 08:17:50 |只看该作者
<p>这个habor我有印象。</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07-9-14 11:36:59 |只看该作者
<p>哈哈,第三部分。</p><p>不过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到有哪个对话里谈媒体的时候只谈操作技术,不谈精神气质。呃……怎么说呢,说出来生铁你别生气,我认为,谈媒体的精神气质,是行外人谈的(或者是谈给行外人看的),行内人,聊技术。这就好比,我们看一个女人的穿着,觉得好看、觉得妩媚、觉得青春,我们是站在外面看,所以得出的都是笼统的印象;但对穿衣有研究的女人,她们聊这衣服该怎么穿、那衣服该怎么搭配,她们聊技术。</p><p>的确也是的,谈精神气质比较容易,谈技术,比较困难。</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7-9-14 17:55:02 |只看该作者
<p>抛一块砖引两块玉~受益ing. </p>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9-14 20:44:20 |只看该作者
<p>同意顾的意见。</p><p>而且,经过这几年后,我现在对提到的这些媒体的看法更清晰了。</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4

好友

3851

积分

业余侠客

hi

Rank: 4

黑蓝富豪

8#
发表于 2008-3-11 19:13:44 |只看该作者
<p>媒体真复杂啊</p>
长翅膀的导游 http://shop57284870.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

主题

11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夏日解暑芹菜大仙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08-4-14 22:24:09 |只看该作者
04年的东西,还是很新
哈,那还是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1214

积分

论坛游民

掠地飞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08-4-17 17:28:38 |只看该作者
现代传播的&lt;生活&gt;如何?
http://wopdindin.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1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