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 ——在新加坡的演讲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8 16:0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 ——在新加坡的演讲 
  
  (2008-12-08)
  
  
  
  
  ● 马悦然(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
    常常有中国记者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优秀历史,一个文化很发达的国家,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试一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愿意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瑞典学院这个组织。
  
  瑞典学院的责任和运作
  
    瑞典学院建立于1786年。当时的国王,Gustav第三世,像很多18世纪欧洲的贵族一样,对法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国王也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他尊敬的法国有一个学院,瑞典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学院。法国学院包括40个院士。瑞典既然是一个小国,所以国王认为18个院士该足够了。国王自己选了头13个院士,让他们选其余的五位。国王所选的院士,都是些朝廷的高官和贵族。
  
    为了使学院得到经济上的独立,国王把政府的一个报纸的所有权赠给学院。这个报纸一直到现在属于学院。从这个报纸所得的收入相当多。
  
    瑞典学院的任务是保持和发展瑞典语的纯洁。按照学院的章程,学院也要编一部规模很大的词典和一部瑞典语的语法。18个院士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编一部词典,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专家。编词典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已经发表的部分包括31巨册。按照计划,这个任务2017年才能完成。
  
    瑞典学院的院士不能离职,应该终生参加学院的工作。现在院士的年龄比较高,最年轻的院士有50几岁,最老的90多岁。一个学院的院士去世之后,院士们自己选一位学者或者作家来代替他的位子。现在的学院的院士一半是学者,一半是作家。
  
    除了夏天以外,瑞典学院每星期四开一次会。开了两个小时的会以后,我们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饭馆去吃一顿晚饭。除了诺贝尔文学奖以外,学院每年颁发100多个大小不同的文学奖,主要是颁发给瑞典的作家。
  
    瑞典的发明家Alfred Nobel去世于1896年。按照他的遗嘱,他巨大的遗产成为诺贝尔基金。据大家所知,有五个诺贝尔奖,瑞典医学院所颁发的医学奖,皇家科学院所颁发的化学和理学奖,挪威的议会所颁发的和平奖和瑞典学院所颁发的文学奖。起初,瑞典学院不愿意接受这个责任。很多院士认为瑞典学院的资格不能超过瑞典语和瑞典文学的。有的院士也提出这个任务简直没有希望做得到的。18个院士怎么能够每年选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
  
    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文学奖该颁发给一个最近发表过一部带“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理想倾向”到底是什么?诺贝尔先生自己对无政府主义很感兴趣,所以他用的理想主义这个词可能有一个很特殊的意义。讨论了很久以后,瑞典学院还是决定接受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责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何产生
  
    我现在要试一试简单的介绍瑞典学院怎样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资格推荐文学奖候选人的人物和组织包括瑞典学院的院士,与瑞典学院相似的外国文学院的院士,各国作家协会的主席,各国大学文学系的教授们,和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团体没有资格推荐候选人。一个作家当然没有资格推荐他自己。推荐书应该在2月1日之前寄给瑞典学院。
  
    学院每年收到几百封推荐书。有的推荐书推荐同一个作家。2月初的候选人的名单包括100多个作家。
  
    瑞典学院成立了一个包括五个院士的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这个委员会2月开始讨论名单上的作家。每次开会后,委员会报告给学院,让大家讨论。瑞典学员的院士都会念英文、德文和法文。有的院士会俄文、波兰文、捷克文,有的会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只有一个院士会念中文。
  
    如果推荐的作家用院士们所不能懂的语言,学院就必得请专家帮忙。有时候请一个专家评价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时候请一个专家作书面报告,评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当代文学。要是院士们不能够念一个作家的原文,只有靠译本,评价作品的文学价值,那当然非常不容易。
  
  无论多么好的翻译,当然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的风格。瑞典学院常常请专家评价一个作品不同的译本。有时候学院甚至请另外一个专家评价我们原来使用的专家是否胜任。
  
    到了每年的5月底,原来的候选人的名单缩短了。最后的名单最多包括5个或者6个作家。文学奖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5月底或者6月初得写一个报告,评价这五六个候选人的文学作品。9月,学院开始开会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星期四讨论到底应该选谁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得到绝对多数票的作家当选。起码需要12个院士参加最后的投票。
  
  1946年后得奖者皆优秀作家
  
    100年前的世界比现在的世界小得多。那时,世界文学好像等于欧洲文学。头12个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欧洲人(两个法国人,四个德国人,一个波兰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瑞典人,一个挪威人,一个比利时人,一个英国人)。
  
    1913年Rabindranath Tagore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1915年到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是欧洲人。1930年美国作家Sinclair Lewis得奖。从1931年到1939年,除了两个美国作家以外(Eugene O'Neill,1936;Pearls Buck,1938,编注:赛珍珠),获奖的作家都是欧洲人。1938年,Pearls Buck获奖。有人认为这是瑞典学院最大的过失。我的老朋友卞之琳和冯至对这个选择表示非常不满。他们认为Pearls Buck的奖是对当时的中国作家的侮辱。我不能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我完全懂得为什么瑞典学院那个时候把文学奖发给Pearls Buck,她1931年发表的小说"The Good Earth"(《善良的土地》,编注:也译《大地》)轰动了全世界。这是第一个外国小说描写中国农民艰苦的生活。沈从文先生的《从文自传》也是1931年发表的。最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一个外国爱好文学的读者知道沈从文是谁。
  
  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几年,没有颁发文学奖。头40年的选择包括一些很值得怀疑的事例。可是1946年以后,获得奖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像:
  Herrmann Hesse(1946)
  
  Andree Gide(1947)
  
  T.S. Eliot (1948)
  
  Willian Faulkner(1949)
  
  Francois Mauriac(1952)
  
  Ernest Hemingway(1954)
  
  Halldor Laxness(1955)
  
  Juan Ramon Jimenez(1956)
  
  Albert Camus(1957)
  
  Boris Pasternak(1958)
  Salvatore Quasimodo(1959)
  
  Saint-John Perse(1960)
  
  John Steinbeck(1962)
  
  Jean-Paul Sartre(1964)
  
  Yasunari Kawabata(1968)
  
  Samuel Beckett(1969)
  
  Alexander Solzhenitsyn (1970)
  
  Pablo Neruda(1971)
  
  Heinrich Boll(1972)
  
  Patrick White(1973)
  Eugenio Montale(1975)
  
  Saul Bellow(1976)
  
  Vincente Aleixandre(1977)
  
  Isaac Singer (1978)
  
  Odysseus Elytis(1979)
  
  Czeslaw Milosz(1980)
  
  Elias Canetti(1981)
  
  Gabriel Garcia Marques(1982)
  
  Jaroslav Seifert(1984)
  
  Claude Simon (1985)
  Wole Soyinka(1986)
  
  Joseph Brodsky(1987)
  
  Naguib Mafousz(1988)
  
  Camilo Jose Cela(1989)
  
  Octavio Paz (1990)
  
  Nadine Gordimer(1991)
  
  Derek Walcott(1992)
  
  Toni Morrison(1993)
  
  Kenzaburo Oe(1994)
  
  Seamus Heany(1995)
  Wislawa Szymborska(1996)
  
  Dario Fo(1997)
  
  Jose Saramago(1998)
  
  Gunter Grass(1999)
  
  Gao Xingjian(2000)
  
  V.S. Naipaul(2001)
  
  Imre Kertesz(2002)
  
  J.M.Coetzee(2003)
  
  Elfride Jelinek(2004)
  
  Harold Pinter(2005)
  Orhan Pamuk(2006)
  
  Doris Lessing(2007)
  
  Le Clezio(2008)
  
  大多数获奖作家是欧洲人
  
    有好些个伟大的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像Tolstoy, Gorky, Zola, Strindberg, Ibsen,James Joyce, Graham Greene, Ezra Pound, W.H.Auden, Paul Celan。
  
    大多数获奖的作家是欧洲人,尤其是西欧人和美国人。亚洲只有四个作家得奖:印度的Tagore,(1913,编注:泰戈尔),日本的Kawabata, (1968,编注:川端康成),Kenzaburo Oe,(1994,编注:大江健三郎)和高行健。
  
    非洲有四个:Soyinka(1986),Mahfouz(1988),Gordimer(1991),Coetzee(2003)。拉丁美洲有四个:Mistral(1945),Asturias (1967),Pablo Neruda(1971),Gabriel Garcia Marquez(1982)。澳大利亚只有一个得奖作家,Patrick White(1973)。
  
  中国现当代有许多优秀作家
  
    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的大陆的评论家认为他简直没有资格得奖。高行健也是法国人,因此他的作品不能代表中国文学。(我不太喜欢中国文学这个名称,我情愿用中文文学)。高行健得奖之后,一个大陆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小小的冰岛得了奖,为什么伟大的中国没有得奖呢?”那个记者没有懂得奖是颁发给一个作家,不是颁发给一个国家。有人认为中国作家还没有得奖出于瑞典学院的一种种族歧视。当然不是那样。唯一的原因是瑞典学院缺乏对中国文学全面的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只有一小部分翻成外文。我1985年选入瑞典学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院愿意扩大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自从1985年我做过好些个报告介绍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我也尽量地搞翻译工作。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很多翻译家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
    其实,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早走上了世界文学。要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出发,我们可以肯定鲁迅先生的地位。他的纯文学作品虽然不多,只包括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可是他的杂文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在中国1920和1930年代的文坛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鲁迅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呢?第一,没有人推荐他。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意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第二,鲁迅的文学作品是去世后才翻成外文。
  
    除了鲁迅以外,1949年以前的中国有没有值得考虑的作家呢?当然有。沈从文、茅盾、老舍,据我看完全比得上当时西方最优秀的作家。为什么这三个作家没有得奖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容易回答。除了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外,这三个作家的作品没有大量的翻成外文。把《骆驼祥子》翻成英文的翻译家完全歪曲了小说的最后一章。他把原文的非常悲观的、非常动人的一章翻成一个很乐观的好莱坞式的语文。沈从文的作品只有一小部分翻成外文。沈从文主要的短篇小说最近几年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瑞典文。要是这些作品较早翻成外文的话,沈从文很可能会得到奖。茅盾的《子夜》翻成外文,可是一部小说不够作为评价的基础。巴金也该算是现代中国伟大作家之一。他的据我看最好的小说《寒夜》1980年代翻成英文。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三部曲《家》《春》《秋》可以说没有翻成外文。《家》虽然翻译了,可是等于没有翻。还有钱钟书。他的学问实在令人惊讶。可是他的纯文学作品不多,只有一部小说《围城》和一个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在诗歌方面应该提出几个优秀的诗人。我自己最欣赏的1920和1930年代的诗人是闻一多和艾青。闻一多是格律诗的大师,艾青是自由诗的大师。闻一多虽然只有两部诗集:《死水》和《红烛》,可是他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艾青先生1930年代所写的诗,像《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和《火把》都比得上当时的欧洲诗人最优秀的作品。要是当时有一个胜任的翻译家把闻一多和艾青的诗翻成外文,他们很可能会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名单上。
  
    我个人认为1949年以前的中国戏剧不能跟小说和诗歌相比。曹禺的戏剧当然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可是我觉得曹禺受外来影响太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和《十三年》远远地超过曹禺的戏剧。我自己也很欣赏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50年代以后的大陆作家
  
    1950年代出现的大陆作家中,我对王蒙、张贤亮和陆文夫比较熟。他们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三个人1970年代末年才平反了。平反了以后,又开始写作。他们三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王蒙引用很多当代外国文学的技术和技巧,像意识流和一种非常复杂的叙述结构。陆文夫的作品常常让我想起柳宗元的文雅的文章。张贤亮的作品可以算是伤痕文学的余音。
  
    1950年代开始写作的大陆作家很多,可是我相信我提出的三个人是最有代表性的。1960年代从文学方面来看是一个沙漠。
  
    从1970年代末年起,大陆出现了很多年轻的作家和诗人。我自己对“今天派”的诗人比较熟。“今天派”的诗人包括北岛、顾城、芒克、舒婷、杨炼、江河、严力和多多。除了舒婷、芒克和江河之外,这些诗人客居在国外。
  
  高行健两部小说是空前杰作
  
  大陆当代的小说家中我愿意提出阿城、刘心武、莫言、韩少功、李锐、曹乃谦和女作家王安忆与残雪。中文文学最突出的作家之一是高行健。
  
  他的喜剧作品是当代外国荒诞戏剧和中国传统歌剧的混合物。他一面引用最新式的话剧技术,一面保留一些中国传统戏台上的要素。他的两部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是空前的杰作。
    除了高行建之外,我这里谈到的都是大陆的作家和诗人。原因是很简单的。除了个别诗人的作品以外,我对台湾、香港和侨居在国外的作家的作品缺乏认识。这个事实真的令我为难。问题是应该做的事很多,可是白天夜里只包括24个小时。
  
    我在这个演讲里提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作家当然主要为自己的同胞们服务的。但是他也希望他的作品会超过语言的界限。因此我们需要很多翻译家。
  
  (本文为马悦然教授11月29日在报业中心礼堂的演讲稿,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5-7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